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协同创新理论在陕西农业推广中的应用(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9 共4756字

  3 陕西农业推广的困境

  总体来讲,上述陕西农业推广新模式探索选准了切入点,效果好,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加速了农业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学研究对农业推广的支撑能力不强

  农业推广工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效的农业推广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陕西虽然为西部的科技大省,教育大省,但是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比较低,对农业推广的支撑能力不足。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陕西只有52%,低于全国水平。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统计显示,陕西省从1999 年至 2014 年 2 月 28 日,共申请植物品种权保护143 件(授权 58 件),排名全国第 21 位,落后于周边的河南(第3位)、四川(第4位)等省份[8].在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着研究方向偏离生产实际,重科研轻推广等现象,成果与生产脱节[9].

  3.2 农业推广管理体制不顺

  从陕西农业推广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陕西省的农·138·杨宏博: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陕西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研究业推广主体不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农业推广资源分散存在,难以整合全省不同模式联合攻关,发挥不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制不顺成为制约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现有不同主体探索的推广新模式,形式重复,力量分散,“大而全”与“小而全”同时存在,不同模式的突出优势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

  3.3 农业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2010 年,陕西用于农业推广和农业生产领域的资金仅占财政支农资金的12.3%,低于全国36.8%的平均水平[10].1999年至2012年,全省农业推广经费一直没有增加,各级财政在农技体系建设上基本未投入经费。尤为突出的是,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列支农业推广专项经费,陕西周边四川、湖北列支过亿元,郑州市年投入1亿元的背景下,陕西仍没有专项经费支持[9].经费不足成为推广工作纵深推进的制肘,也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

  3.4 农业推广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中国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技术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需求。而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推广体系,一直沿用从上到下的“贯彻式”推广,“给的不要,要的没有”,忽略了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脱离实际,不仅难以实现推广的目标,不被受众接受,还损害了推广机构的威信。这种脱离农民生产实际和自身需求的推广方式,造成了推广的盲目性,降低了工作的实际效率。

  4 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陕西农业推广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体制革新、方式转变和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的运用,引导不同主体在农业推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陕西农业推广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发展。

  4.1 要加强农业推广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创新是当前陕西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的活力之源,体制机制对于促进农业创新具有根本性意义。如何进一步深化陕西农业推广工作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至关重要。要打破体制壁垒,实质性运作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构建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平台。将分散于农业厅、科技厅、林业厅、水利厅、科学院以及大学的人才、技术力量以项目的形式捆绑起来,联合地市级农科所、企业以及协会的研发机构,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充分共享,提升整体创新效能。努力将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建设成为全省农业资源融合的纽带,科技成果研发的龙头,农业技术推广的源头。要尽快建立依据推广工作任务获取支持的平等“渠道”,使得不同推广机构都能在同一平台争取到国家给予的各项支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协会与各级国家农业推广机构平等竞争,实现农技推广不同主体依靠贡献赢得支持,凭借实力获取支持的良好局面,彻底打破涉农项目、资金支持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有机融合。

  4.2 要加强农业推广模式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

  协同创新是在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基础上,各个创新要素踊跃参与、相互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11].要构建运行高效的陕西农业推广新模式,就必须打破除领域、地域、行业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协会等多个推广力量的作用与优势,实现不同主体之间优势资源的整合、强势学科的融合、精干团队的组合,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创新。

  就陕西现状来说,要利用利益驱动机制,发挥企业、高校、协会、政府等主体的优势资源,产学研联动、农科教互动,凝聚所有推广主体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这些主体自觉自愿围绕既定目标,产生合力,协同推进。可以通过设立普遍主体能够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依托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力,依靠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协会面宽点多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最终目的。

  4.3 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协同

  按照陕西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制和体制障碍,打破地域与部门界限,组建以技术和品种为依托,以农业产品为单元的“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协同攻关,力争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实用技术成果,支撑陕西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组建以企业、大学为主体,市级农科所、协会等主体广泛参与的研发团队,不同主体相互配合、有机联动,政府择优支持,为陕西破解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支撑。立足陕西科教大省实际,在充分利用大学实验室、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等现有平台创新研发能力的同时,支持大学、企业、地市级农科所以及协会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农业科研平台,以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科学研究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大型科研设备的共享力度,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流向陕西,流向农业研究,不断提升陕西农业科研平台建设档次。

  4.4 要加强农业推广与金融支撑之间的协同

  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更是一个高投入产业。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金融为推广工作提供支撑,是陕西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首先,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持续稳定投入机制。除继续完善财政主导、企业和民间组织协同的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外,还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与个人投资农业推广创新领域,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其次,引导银行业、证券业、担保业等机构探索适应农业推广工作新需求的金融创新[12].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保险工作,鼓励推广创新主体积极参保,有效预防和化解农业推广工作中的未知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兴华。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N].科技日报。2011-9-22(1)。

  [2] 山仑。山仑院士:协同创新本意在哪里。中国科学报[J].2013-3-27(1)。

  [3] 王东燕 “.平利模式”农技推广体系提升服务“三农”能力[C].

  [4] 王立祥,杨宏博。服务“三农”农业大学的天职-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7-127.

相关标签:创新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