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强化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9 共6550字
论文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源泉[1]。江泽民曾提出农村经济方式的转变,最主要的一环就是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提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也就是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2]。农业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支撑,尽快而有效地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是当前一个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着直接联系。

  1 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

  1.1 农技推广工作为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建立农业技术指导站开始,国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2]。长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围绕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和消费满足。农技推广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农产品数量成倍增长,较好地解决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问题。农业推广体系除了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技术,在组织农产品生产和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农技推广人员长期进行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画廊、图片巡回展览、技术讲座及各种现场会、田头会诊会等多种形式,印发科技资料,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市场信息,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月桃花正月开,六月油桃三月卖,草莓腊月就上市,黄瓜成为四季菜”。这就是农民围绕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农产品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的真实写照[2]。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除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大面积生产技术指导,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外,还起着信息传播和创新技术的推广作用。长期以来,深入千家万户,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利用各种阵地,培植科技典型,以点带面,以面辐射,使果树温室栽培、反季节蔬菜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和特种养殖等农业新技术得到推广。

  1.2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 农技推广机构过去承担了许多政府工作,如宣传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地方领导进行农业生产宏观指导规划,为各级政府和农民提供综合咨询服务等。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是国家支持农业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4]。农业发展需要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需要许多试验和示范,这些都是由农技部门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组装、配套,然后再大面积推广。除此以外,技术培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畜禽疫病的防治以及土壤监测等工作都是更直接的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

  1.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就不能持续增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建立与优化生产关系,才能产生适宜的制度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现阶段,劳动与资本,虽然仍是先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但只有同新技术、科学知识相结合,才能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在推广应用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农业科技成果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4 农技推广体系是联系科研和生产的纽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整体上讲,农民的科技素质还很低,对新的技术成果还缺乏了解和直接掌握的能力,科技人员、专家学者也不可能手把手地把科研成果直接传授给农民。这样,“二传手”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果没有推广体系作为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再好的科技成果也只能束之高阁。

  因此,农技推广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起着重要作用[5]。

  农业科技成果作为潜在的生产力,要实现真正的生产力作用关键在于转化,农业技术推广是根据农民需要,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和新信息传授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改进农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和品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联系科研和生产的纽带,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核心部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的腿和车轮,离开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成果就不能转化成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就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2 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历史表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较理想的能级结构应该为金字塔形。但是,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的能级结构基本与之相反,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乡(镇)、村两级,技术队伍人员较少,村级几乎没有,且素质不高,不够稳定,技术骨干更少,变动又多。相对于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推广的队伍仍显薄弱,服务专业性不强,驱动性不强,而且 20 世纪末,一度出现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断奶、断粮现象,而推广机构本身创收困难,推广经费和事业费又一度下降,致使工作开展困难和推广队伍不稳定,优秀人才、中青年骨干力量流失,推广工作后继乏人[6]。随着农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越来越成为技术进步的障碍因素。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出现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投入,滥施化肥和农药,大水漫灌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现象[6]。据统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 22 万个,推广人员 92 万人,但多数集中在县级以上科技单位,一线农技人员越来越少,不少基层推广机构只有 1~2 人,而且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甚至一些机构已人去楼空,勉强留下来的也是坐店下海的多,上山下乡的少,这样既脱离了农业科研,也脱离了农业生产[7]。无论是农业推广机构,是学术科研部门办的技术服务组织,还是其他科技经营实体,普遍都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只管销售产品,不管售前、售后服务,既不搞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也不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至于技术示范指导就更少了。由于不能得到良好的技术服务,农民就难以克服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也就难以有效发挥技术的增产效益,如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就不能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持续发展。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推广机构,其状况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地方领导重视不够 某些部门和地方领导没有把农技推广工作摆到主要位置上,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项目,搞开发,干一些能显示政绩的“胭脂工程”,而对周期长、难度大的农技推广工作不感兴趣,无论从工作布置上还是经费安排上,农技推广工作都被放在次要位置,没有意识到“没有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就不可能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没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持续发展”。在 20 世纪的机构改革中,对农业机构实行简单的撤并、断奶、抽血等方式致使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普遍陷入困境。

  2.2 体制不顺,职责不明 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其管理体系处于瘫痪状态,搞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和精简人员,首先拿农技部门开刀,把农技站下放给乡镇。例如,江苏省如皋市 49 个基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原本隶属于市管理,自 2001 年的改制以后,按照党组织属地管辖办法,行政隶属于乡镇管理,也就是说,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的人、财、物均由乡镇政府管理,具体到某个乡镇时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全部纳入乡镇统一管理,有的乡镇仅将某个站部分人员纳入乡镇干部管理,甚至有农技服务机构财、物被平调,从而形成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一是县(市)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很难安排工作,技术推广工作很难开展,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职能作用;二是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导致工作不顺,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被抽调搞与本职工作不沾边的招商引资、拆迁、城管、企业管理等中心工作。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出现“人走、线断、网散”的情况。据资料显示,约有 1/3 的县级和 1/2的乡级农技推广部门基本上没有事业活动费,难以组织正常的培训等技术推广活动,乡级“无人站”、“一人站”大量存在,农业科技推广在乡村两级出现断层[8]。

  2.3 农业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力。1993 年,国家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两法”),为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两法”并没有使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财政拨款投入年递增率远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两法”根本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投资机制和监督机制。“两法”原则性较强,执行起来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农业部门对法律的学习与执法也远远跟不上形势。执法也是困难重重,一是没有过硬的执法手段,二是没有过硬的执法队伍,三是在执法过程中不敢硬碰硬,怕得罪领导。

  2.4 事业经费严重不足 农技推广体系曾经为促进农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现在仍然是农村科技推广的主力军,然而,却面临重重困难,其首要问题是经费严重不足,农技推广机构只能养兵,无力打仗,财政拨给的人头费,远远解决不了工资问题,福利享受一概不谈。据国家统计局 2011 年 5 月 3 日发布数据显示:2010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37 147 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为 17 345 元,还不足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农技站的人力和精力全部用于搞经营创收,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却无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减少,首先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开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多次工资调整,使上述经费减少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费主要被用来发放工资,技术人员很少有经费去从事技术推广工作[9]。

  2.5 农技推广人员情绪不稳,工作不力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实行的是让农技站先分灶吃饭,然后是脱钩断奶的政策,对农技推广人员思想冲击很大,再加上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差,福利不保,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及城市低保人员,曾经有人将基层农技人员形象风趣地描述为:“远望像个拾荒的,近看像个卖炭的,仔细一打听,原来还是农技站的”。农技推广人员自觉低人一等,心理失去平衡,对个人前途和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心灰意冷。所以,农技推广事业出现严重滑坡,不少农技站长说:“背着包袱搞推广,搞了推广加包袱,不如放下包袱撒手不干”。

  2.6 农技推广人员出现“断层”和“知识老化”现象由于农技推广部门条件艰苦,社会地位低下,加上资金紧缺,连最基本的工资发放都难以保证,所以 50岁的提前退休,40 多岁的下海经商做生意,30 多岁的跳出农门,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下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元气大伤。

  3 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农技推广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10],必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力手段的方向的转变。设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增加公共服务岗位。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摆正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位置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巩固农村大好形势要靠农业科技推广,发展农村大好形势还要靠农业科技推广,切实把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把农技推广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要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树立科学的农业观,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正确对待农技推广工作,使之摆到应有的位置。要摆正市场经济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关系,消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明确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能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持续发展。

  3.2 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加快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要从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顿农技推广体系时,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站的管理,大力推进“补网、扩网、连线、收人和收心”工作。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的编制,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其社会地位。

  3.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为稳定和扩大农技推广队伍提供经费支持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支持资金使用重点之一,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农业科技推广单位组织经营创收后,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事业费不能减少,并且还要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项基金,增加农技推广投入,专门用于农业科技推广。随着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对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的人头经费也要逐步增加,以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第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对长期从事一线农技推广工作的国家农业技术人员退休工资标准应提高到本人退休前原工资 100%。

  3.4 要为农技推广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要相信和依靠农技推广人员,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要关心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采取倾斜政策,要以他们的推广业绩为主,对其学历、论文、着作和外语水平的要求,应切合实际。对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工作业绩突出的农技推广人员,可以优先评聘、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适当增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数量,评聘推广研究员要优先考虑在一线工作的农技推广人员。

  3)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急需更新,进行系统培训,定期轮训。培训内容既要有农民急需的新技术,也要有获取新技术信息的方法和推广工作的技能,还要有相应的法规知识和市场经济的知识,以不断提高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保证。

  4 参考文献:
  [1]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51-54.
  [2] 许越先,钱克明,李燕琼.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04-408.
  [3] 洪 渡,袁庄朝,刘向阳.农技推广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5):60-62.
  [4] 万宝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切实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0(6):3-5.
  [5] 武世信,张慧成,曾小丽,等.加强地市级农科所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3(1):80-82.
  [6] 韩晓燕,翟印礼.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趋同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1-92.
  [7] 朱方长.农业技术创新选择中的社会认同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4):26-30.
  [8] 刘荣昌,孙世芳,张勃光,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J].农业技术经济,1997(5):22-24.
  [9] 乔方彬,张林秀,胡瑞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9(3):12-15.
  [10] 蒋和平,张春敏,辛 岭.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运行机制与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8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