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种模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47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青州市城镇化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建议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镇化相关理论概述
  【3.1】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3.2  3.3】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种模式分析
  【第四章】青州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1】高起点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
  【5.2-5.6】健全机构,完善城镇管理体系
  【结论/参考文献】青州市城镇化建设的困境及策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青州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案例实践

  青州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选取弥河镇、黄楼街道和何官镇,对其城镇化建设实践进行研究。

  3.2.1 弥河镇城镇化建设实践

  弥河镇位于青州市南部,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5万,下辖77个行政村。弥河镇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各占1/3.近年来,弥河镇积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目前已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4.8亿元,建设楼房324栋,建成城镇面积7平方公里,形成了城镇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弥河镇按照城镇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推定区域经济发展。弥河镇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分为四大区域,东部地区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瓜菜生产;北部建设工程机械园区,全力打造卡特彼勒工业园弥河项目区,初步形成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西南部建设文化旅游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林果、黄烟生产;中部地区建设综合服务区,发展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等品种。弥河镇主要农产品有弥河银瓜、油桃、柿饼等特色农产品。

  在城镇化建设上,弥河镇按照“生态型、旅游型、商贸型”发展思路,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加强产业发展,突出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带动,制定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布局,探索创新“三产互动、四区并进”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规划布局。聘请中国城市设计院对弥河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完善,编制城镇社区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确定东部现代农业区、北部卡特彼勒工业区、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和中部城镇综合服务区四大片区,初步形成了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和框架。

  二是突出产业支撑。在城镇化建设中,弥河镇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齐头并进,以产业发展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农业方面,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青州花卉公园、华盛农业育苗育种中心,培育20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工业方面,加速推进卡特彼勒工业园建设,已落户32个过亿元项目。文化旅游业方面,大力推进云门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发展,城市潍坊市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促进九龙峪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生态乡村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弥河镇坚持绿色、生态、集约发展路子,大力加强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能力,提高人口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该镇已建成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建成 6 处新型社区,6 条主干道建成通车,打造“七纵十横”道路交通体系。升级改造 21 处村级卫生所,新建弥河中心卫生院,进一步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

  3.2.2 黄楼街道城镇化建设实践

  黄楼街道办事处位于青州市东部,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人口8.3万,下辖96个行政村。黄楼街道是江北最大的花卉种植乡镇,其支柱产业是花卉产业。目前黄楼街道花卉种植以实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已发展花卉专业种植村51个,种植面积达5.9万亩,种植户6800多户,花卉加工规模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4.6万人,实现花卉年交易额40多亿元。青州市历年花卉博览会都在黄楼街道举办,以此为契机,黄楼镇建成了占地20万平方米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建设了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了占地5000多亩的省级花卉高科技园,对花卉产业发提供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黄楼街道按照青州市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总体要求,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强镇区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黄楼镇城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促进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黄楼街道已投入基础设施投资4.6亿元,建设5条高标准道路,建设中心卫生院、为民服务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等,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拓展发展潜力,实现腾笼换鸟,黄楼街道党委政府将地处黄金地段的镇政府搬离,腾出黄金地段进行开发,建设花卉博物馆、大力发展商业,促进商业繁荣。

  三是搭建政府融资平台。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城镇化发展牟取更多资金,在镇政府支持下成立了青州市华都鑫成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黄楼街道区域公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为城镇化开发筹集资金。

  四是实现环境卫生托管。黄楼街道与青州市环卫局签订托管协议,由青州市环卫局统一对黄楼街道区域内卫生进行卫生保洁。

  3.2.3 何官镇城镇化建设实践

  何官镇位于青州市北部平原,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9000户,人口3.4万,耕地面积5.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镇。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比重较大,工业经济基础薄弱,2012年,财政收入仅900余万元。近以来,何官镇党委政府定期把道路建设、老年事业、社区建设、教育事业、招商引资、群众文化、计生服务、基层党建、医疗卫生、社会稳定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十项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19条、40多公里的道路、投资2000万元的学校资源整合建设工程、投资400多万元的敬老院扩建工程及文化、卫生等其它各项事业建设如火如荼。

  二是科学谋划发展格局。何官镇党委政府构画出了新何官“一城两区”的大发展格局的蓝图。一城,是建设新兴石油化工城。以弘润石化为依托,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以石油化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新兴石油化工城,打造何官工业核心竞争力。两区,一是中德合作新农村建设实验区,就是以南张楼为中心,推广南张楼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建设覆盖周边20个村、3万亩耕地、2.5万人口的中德合作新农村建设实验区。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区,就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产业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标准化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种养互补、质量保障、品牌响亮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三是科学规划社区版块。从人口聚集度、产业支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考虑,将整个镇划分成七大社区。每个社区中各个行政村的功能各不相同,通过有机结合,将社区变成一个微型城市。以镇政府驻地的何官社区为例,江家村打造文化休闲版块,何官村承载行政办公、卫生教育、商贸服务功能,李马村、张高村建设工业园作为产业支撑,逐步吸引周围十几个村庄居民向镇区转移。除何官社区外,该镇还以有机农业为支撑,划出南小王社区;以中德土地合作为基础,打造南张楼社区;以发展现代规模种植农业为主,打造里双社区等七大社区,辐射全镇 74 个行政村,将一个镇划为七个“五脏俱全”的微型城市,城镇化已见雏形[36].

  3.3 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种模式分析

  青州市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3.3.1 受辐创新模式

  受辐创新模式是指与城市中心区域或发达地区地缘相近,在吸收外部经济辐射后,通过创新方式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各种资源向区域集中,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受幅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该模式下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和新途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吸引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向城镇聚集,从而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具备承接中心区域辐射的能力,从而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实现城乡统筹的城镇化。该模式主要主要应用于与城市中心区域或者发达地区地缘较近,交通便利,具备一定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的区域,如青州市王府街道、青州市经济开发区等青州周边区域的产城一体模式,邵庄镇的产城融合促进模式等。

  受辐创新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由于这些区域与城市中心区域地缘相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入较少,可减少前期投资,避免出现资金难题;二是由于受中心区域辐射,该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且个性特色较为鲜明。该模式的缺点在于,一是该模式的创新需要一定的人才才能实现,而由于该地区区位、经济等因素影响,缺少高层次的人才支撑,导致该地区创新发展难度较大;二是该模式是建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而由于行政区域之间的隔阂,导致资源、信息等交流较为困难,阻碍了交流的充分进行。
  
  3.3.2 农业促进模式

  农业促进模式是指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发展,并通过农业发展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从而实现城镇化。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实施农业生产大多是分散的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影响了农业发展。青州市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趋同、恶意竞争等,影响了城镇化发展。因此,各乡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和优势,实行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形成合理产业链,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促进模式适用于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如青州瓜菜之乡谭坊镇、花卉之乡黄楼街道以及以何官镇的城乡等值就地发展模式等。

  农业促进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该模式以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为出发点,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引进先进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相关产业,以此来推动城镇化发展;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对农产品加工就地取材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产业竞争优势,还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推动城镇化发展。该模式的缺点在于,一是实施农业促进模式的地区一般以农业为主,经济不发达,工业化水平低,农民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时,可能将原来在农村与农业关联不紧密的工业与农业分离开来,搬入工业园区,对当地乡镇财政及部分农民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受到当地乡镇与农民的反对。

  3.3.3 迁移聚集模式

  迁移聚集模式是指由于国家建设大型项目或者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性移民实现聚集经济环境,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模式。该区域由于生活环境较为恶劣,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人均土地很少,农民收入较低。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扶持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扶贫,帮助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效果不佳。因此,要帮助这部分村民脱贫致富,只能为他们营造实现聚集经济的环境,帮助他们搬离原来环境恶劣的地区,迁移至适合经济发展和居住的地区,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青州市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山区地区,如庙子镇、王坟镇为代表,通过大力发展山区生态旅游模式促进城镇化发展。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通过人口迁移,有利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有利于改善迁入地基础设施;二是通过迁移聚集,有利于改变原来农村传统、封闭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村素质;三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增加农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该模式的缺点在于,一是由于这部分区域移民文化素质较低,保守观念和乡土情结较重,迁移工作可能会收到农民的抵触,另外,即使迁移出去,短期内也很难融入当地生活;二是村庄整体迁移工作量大,难度大,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到移民的想法和观点,又要考虑到迁入地发展规划,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通移民的思想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村建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