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农村经济与“三农”问题的研究(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31 共5641字

  题目:农村经济与“三农”问题的研究

  目录

  引 言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 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 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社会的进步等都处于全新的黄金时期,可以说是历史上农村抓住机会发展的最好的时期。伴随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问题也提上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 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43、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旅游业收入 7、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农村个体经济 9、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 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0多倍,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落后  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模式以农户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有余,经济不足,其主要缺点表现在:规模分散,高投入低产出,竞争力弱,产品品质差异较大,不利于产业化经营管理。
  
  2、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领域有限且转化低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发展水平。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过于狭小,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领域,对于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药用作物的科技投入偏少,这也是国产大豆不敌洋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流通链过长。农产品销售链过长,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者最终消,中间流通环节过多,致使价格低廉的农产品经多次易手,囤积居奇,到消费者消费时,价格已远远高于农产品正常价格区间,近几年的网络热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 和“向前葱”就是很好的例证。 
  
  4、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承待解决  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皮鞋果冻等有毒食品陆续被人们所熟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消费者的神经。由于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国内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相关加工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深受其害,在某些领域信任危机已影响到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下的国产奶粉的消费遇冷就是很好的例子,问题亟需解决。
  
  2、应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整合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在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侧重对农业资源的整合,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普及科学技术。在搞好“产、经、销”的同时,着重发展两个结合,即“农工结合、农科结合”,以村镇为单位逐步发展规模化集体经济,通过生产资料的股份化,合作营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区域化、产业化,彻底改善农业经济生产效能低下的局面。 3、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我的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点: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农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 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 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多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 9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 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受其成果。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 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 
  1.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
  2.食物安全问题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2)农业生态恶化(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李克强总理4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了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参考文献: 
  
  1.陈剑波“2000年农村经济形势与2001年展望”。 
  2.李树基,朱智文. “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甘肃社会科学,2003。
  3.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廖卫东、王万山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5.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5.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