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社会性小农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5)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杜鹏
发布于:2017-06-23 共11931字
  小农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得分散的小农生产与社会化分工体系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尤其是机械化服务) 对接,现代生产技术和资本要素因而可以进入小农生产过程。小农经济的发展因而呈现为不同于主流学界设定的演化路径。他们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聚焦忽视了主体之间的生产关系及其能动性适应。基于小农生产结构的规定,这些微观层次的生产关系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和自发性。伴随着农业生产体系的社会化,机械化的进入逐渐压缩了农作参差期。传统农业技术下春耕要忙碌一个月之久,现在的机械化则将春耕插秧农忙时间缩短到 10 天左右。“农忙”的时间分布日益集中,农民的农作安排主要不再参考自然节气及其自然参差期,而是参照其他农户的农作进度。
  
  反过来看,在土地细碎化的情况下,如果小农各自为战,这将导致机械化难以推进,中年农民种田的机会成本增加,老人种田也将因劳力不足而存在规模限制和年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向资本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就会较高,土地的大规模流转便具有了群众基础,小农经济的演化更有可能突破其原有框架,导致小农经济的资本主义转型。
  
  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社会性小农的弹性使得小农家庭之间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农业生产体系: 社会性小农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自发秩序,降低了村社体系的服务供给与农户家庭生产之间的协调成本。伴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育和小农的社会化,社会性小农成为与社会化体系对接的基础。社会性小农通过强化外向协作,使得不规则的小农生产被纳入到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之中,缓和了小农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之间的张力,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体系的发达并不意味着小农的“原子化”,社会性小农的弹性赋予其有效接应和对接社会化体系的能力。小农家庭之间形成的生产合作并不是一般所讨论的“合作社”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形态,而是基于传统村社熟人社会的非正式的自发性关系结构。合作社的“名实分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熊万胜,2009) .与之相比,社会性小农富有弹性的非正式结构能够随着小农的社会化而调试和转化,它既延续了小农经济的村社互助传统,同时也适应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最后,它也使得小农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小农经济因而呈现为适应性变迁的发展路径。
  
  六、结语。
  

  有学者立足于农民家计模式,从“半工半耕”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式小农经济的韧性( 贺雪峰,2013) .社会性小农这一概念则从社会学视角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不理解社会性小农及其运行机制,便难以理解“半工半耕”机制的社会基础,社会性小农因而是中国式小农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深层基础。
  
  小农生产关系中社会性合作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结构,而浮动于其上的则是变迁中的生产体系。依托这个富有弹性的生产关系基础结构,分散的小农深度参与和适应了外部社会化生产体系,以农业机械化为典型标志的小农经济发展得以可能。小农经济的发展逻辑揭示了小农经济的内在活力和适应能力,由此可见,规模经营主体并非小农经济与机械化结合的必然基础和唯一路径。其政策启示在于,政府的农业治理不应采取消灭小农经济的激进思路。当前政府采取的诸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进一步破坏了小农经济的自发成长过程( 孙新华,2013) .
  
  政府的农业治理需要正视小农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事实上,社会性小农的弹性具有内在的限度,伴随着社会性小农弹性空间的逐步缩小,农户合作成本也有所增加。社会性小农的限度预示了农地制度创新的空间。沙洋县目前以农地确权为契机,推行流转并地试验,缓解土地细碎化带来的不便,通过赋予农户生产自主性,进一步释放了小农经济发展的活力( 孙邦群等,2016) .如何从社会性小农向个体性小农转变,进而更为充分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路径,这是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 经济学( 第十六版) . 华夏出版社,1991. 
  2. 曹东勃 .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 财经问题研究,2009( 1) : 116 ~ 122.  
  3. 费孝通,张之毅 . 云南三村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5.  
  4. 冯小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 . 中国农村观察,2015( 2) : 23 ~ 32. 
  5. 贺雪峰,郭亮 . 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 . 管理世界,2010( 7) : 86 ~ 97. 
  6. 贺雪峰 . 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6) : 1 ~ 6.
        7. 亨利·伯恩斯坦 . 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侯方安 . 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 中国农村观察,2008( 5) : 42 ~ 48.  
  9. 黄宗智,高原,彭玉生 . 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 中国的农业发展 . 开放时代,2012( 3) : 10 ~ 30. 
  10. 刘显利 .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选择逻辑及其演进---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为研究对象 . 求索,2013( 8) :74 ~ 76.  
  11. 马克思 . 资本论 . 人民出版社,2004.  
  12. 恰亚诺夫 . 农民经济组织 .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3. 宋丽娜 . 熟人社会的性质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 : 118 ~ 124.  
  14. 孙邦群,刘强,胡顺平 . 充分释放确权政策红利---湖北沙洋在确权登记工作中推行“按户连片”耕种调研 . 农村经营管理,2016( 1) : 27 ~30.  
  15. 孙新华 . 农业经营主体: 类型比较与路径选择---以全员生产效率为中心 .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 12) : 59 ~ 66.  
  16. 王建华,李俏 . 农业社会化服务视域下的农民互助研究 . 农村经济,2012( 12) : 117 ~ 120.  
  17. 熊万胜 . 合作社: 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 . 社会学研究,2009( 5) : 83 ~ 109.  
  18. 徐勇,邓大才 . 社会化小农: 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 学术月刊,2006( 7) : 5 ~ 13.  
  19. 杨建华 . 社会化小生产: 一个现代化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现代化实践的研究 . 上海经济研究,2008 ( 7) :3 ~ 19.
原文出处:杜鹏. 社会性小农:小农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基于江汉平原农业发展的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2017,(01):57-65+1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