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8 共362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厦门发展休闲农业的模式探究
【第一章】厦门休闲农业建设路径研究绪论
【第二章】休闲农业发展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厦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第四章】厦门休闲农业典型案例的市场调查
【第五章】 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促进厦门休闲农业发展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5.1 厦门市四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通过前文对厦门市休闲农业产发展模式的介绍以及各模式下相关园区的市场调查分析,找出当前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上述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针对四种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5.2.1 田园农业模式的对策。

  (1)深入挖掘和延伸文化内涵。

  田园农业模式从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更像是一种最初级的发展形态,是最具"农味"的模式。从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中我们知道农业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

  而田园农业模式正是一种深根于"农"的模式,我们就需要去挖掘出农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要突出农园主题特色,让游客从园区的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园区的独特魅力。要展现当地的农事习俗,可以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和表演来吸引游客。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影响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要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可以组织从业人员到优秀的休闲农业园参观学习,或者组织成立辅导班对他们进行自身素质和道德的相关培训,还要加强对园区所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熟悉行业规范,当地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全面提升服务档次。

  (3)建立卫生"责任"制,不定期考核。

  卫生环境直接影响游客游园的心情,因此园区的卫生条件对景区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园区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区"制度,对"责任人"进行考核,把景区中每个地方都纳入其中,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园区在平时的运营过程中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5.2.2 村落乡镇模式的对策(1)增加娱乐体验项目村落乡镇模式的文化展现还是停留在建筑景观上,给人们是一种可以看的见却感受不到的文化展现。从市场的调查上看,游客体验表现不足。因此以后村落乡镇模式要增加游客体验项目,让游客真实的感受其所有的民俗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丰富体验项目,融入特色文化。比如可以在特殊的节庆日,让游客参与农村的一些风俗活动,这样不仅使游客对园区的文化更加了解,还能提高对园区重游的兴趣度。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场推广。

  村落乡镇模式的游客很多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文科教人员和企事业管理者,在对景区获取信息的途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五峰土楼生态庄园为代表的村落乡镇模式,他们对信息的把握更多是自己去搜寻了解,通过互联网、公共传媒的比较少。因此今后要加大其广告宣传力度, 利用各类媒体和机会进行多方位的宣传。例如,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文化介绍和自然风光展现;可以制作精美画册和光碟,作为宣传媒介;也可以通过与旅行社的合作,推出文化游的路线;还可以通互联网的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推广。有计划、有重点的作好宣传,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以此开拓更广阔的客源市场。

  5.2.3 休闲度假模式的对策。

  (1)完善价格机制,加强政府监控。

  价格的合理直接关系着景区的良性发展,因此完善的价格机制是景区发展的前提。我们在对产品进行定价时,首先要做到分级分层次定价,比如对于那些游客需求性强,但是又需排队等待的项目久采用高价策略,反之亦然,其次,就是加强政府的价格监管。避免景区中出现哄抬物价、收费乱象的现象,从外部环境调控园区的价格。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的规划会使得游客在游园的时候,对环境的舒适性感觉更好。休闲度假模式的园区由于其本身规模相比其他园区来的更大(我们可以从四类典型园区中发现),因此它的规划程度就显得更为重要。园区如果没有规划好,就会使游客在园区的游览过程中觉得很盲目,景观的观赏性也会变差。因此景区在今后的规划中,要分清各个区位的功能性,合理布局景区的游览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产品,善于整合环境资源,从而提高游客游园的环境舒适性。

  5.2.4 回归自然模式的对策。

  (1)开发"青年类"体验项目。

  回归自然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托自然资源,其游客年龄分布最多的也是在 18-29 岁之间。因此我们必须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提高已有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开发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体验项目。可以引入一些"丛林探险、真人 CS、极限跳跃、极速漂流"等受年轻人欢迎的体验项目,并且在价格上也要考虑年轻人的消费水平。

  (2) 合理布局购物点,塑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购物是景区除了门票收入以外又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当人们来到一个景区以后,总会想买一些纪念性的物品,但是当前回归自然模式的购物条件没有达到游客的预期,天竺山森林公园式厦门市回归自然模式中发展比较好的园区,但是它的购物条件也是游客反映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在购物环境上,我们要通过对景区在整体布局的认识,明确在哪些特色项目或景点上需要增设购物点,并且要结合园区的主题特征,开发出游客喜爱的商品。

  5.2 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措施。

  5.2.1 引入"复合"组织模式,加强科学管理。

  鉴于以上对四种园区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组织形式各有优缺点。"农户+农户"的最能保留乡土文化,但管理和资金运用比较差。"政府+公司"能够避免环境破坏,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但市场敏感度差,行事效率慢。"公司+农户"结合企业与农户两者共同管理,相较"农户+农户"管理上更具完善性,但重点是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公司独营"这种组织形式是所有组织形式行事效率最高的,也是市场敏感度最强的。但是同样会由于企业的"趋利性"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根据不同形式组织形式的优缺点,我们发现今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在组织形式上需具体结合其形式特点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于"农户+农户"的园区,我们应当多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政府+公司"形式的园区,应当加强对市场游客的调查,园区的建设要符合市场需求。对"公司+农户"形式的园区,要注重协调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专门的协调机制,防止因为一些突发情况发生。"公司独营"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上述分析让我们得知,对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组织形式不因仅仅局限在以上四种,在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多方合作的组织形式,摆脱当前的较为简单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采用"政府监管+公司主导+农户参与+协会协调"的新型组织形式,政府监管可以摆脱开发和经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又能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公司主导可以使园区对市场需求更为敏感,使园区更符合游客口味;农户参与可以保证休闲农业根具农味,保留最原始的乡土风情;协会协调可以保证政府、公司、农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使之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5.2.2 打造"并进"产品体系,突出主题特色。

  休闲农业的产品形式种类丰富多样,同样结合我们对上述典型园区产品特点分析,休闲农业的产品形式有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扩张产品。但是目前常见的休闲农业园区往往存在有核心产品无辅助产品,有了辅助产品却没有扩张产品,有核心、辅助、扩张产品但没有形成产品体系等一些列问题。而在各产品形式的表现方面,厦门市休闲农业的产品普遍存在核心产品不突出主题特色,辅助产品结合度低、扩张产品不对口市场需求。

  因此今后我们在对休闲农业产品的改进中更要把握产品层次,抓住市场。核心产品的打造,必须紧紧结合园区的主题,依托现有资源,打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产品;辅助产品必须与核心产品有很高的关联度,从侧面辅助打造休闲农业的品牌特色;扩张产品是对核心产品和辅助产品的补充形式,能够扩大游客市场群体,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特别要注意要开发出符合老年游客市场的产品。

  产品形式要突破农业与旅游业的界限,从产品开发到产品运用,每个园区都要有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扩张产品。因为核心产品是园区主题特色的展现,辅助产品是其补充,扩张产品能够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我们今后的产品推广上可以通过三种产品形式并进的方式,这样既能够突出园区主题特色,又能够满足不同游客市场的需求。并且这种"并进"的产品形式要形成一个体系,从而才能形成最优的产品形式。因此今后对厦门休闲农业产品形式要大力推广"核心产品--辅助产品--扩张产品"三者并行的产品体系。

  5.2.3 挖掘"原味"文化内涵,发展民俗文化。

  厦门是一个不缺乏民俗文化的城市,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才产生游客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厦门休闲农业四种发展模式中田园农业模式和村落乡镇模式的民俗文化对游客吸引的占比相对另外两种模式更大。因此这两种模式主题自然少不了民俗文化。但是通过对游客的调查分析,这说明我们在文化挖掘上还不够充分,仍需改进和完善。

  对于民俗文化,当前对其展现就主要体现在景观表面上,没有做更深层次的融合。这点我们可以从游客评价上看出,游客对于建筑特色的评价要远高于民俗文化体验,人们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仅仅局限在建筑风格上。今后我们要充分把这种文化展开,可以融入在餐饮美食、科普教育等方面,且要保留文化的原汁原味,防止在引入过程"原味"的缺失。

  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有效的抓住游客心理,让他们体验到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文化气息,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