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中医药治疗布鲁氏菌病的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6 共3394字
摘要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近年来,人类布鲁氏菌病呈持续增长趋势,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 50 万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 亿美元[1].布鲁氏菌病在我国约 25 个省市区的人和动物中广泛存在和流行。其临床表现不一,且无特异性,易复发。95% 以上发热为 39. 4℃ 以上,90% 以上病人诉违和、发冷、出汗、疲惫、无力。50% 以上病例有关节痛、咳嗽、睾丸痛、尿痛、眼痛或视力模糊[2].累及多个脏器,且病程较长,治疗不当后呈现慢性,出现持续性疲困、不适和精神抑郁等。目前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长疗程、多疗程使用。其药物不良作用大,有些产生耐药,且没有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治疗布鲁氏菌病越来越显现其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布鲁氏菌病现状进行综合归纳分析。

  病名: 布鲁氏菌病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文献有关本病的专论不多,更无与此相应的疾病名称,传统上中医学常以主症来给疾病命名,以其发热、出汗、疲惫乏力、关节痛等特点,目前中医将其归属于湿温或湿热痹症的范畴。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属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导致的一种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与胎盘滋养层细胞,也可在树突状细胞中生长繁殖[3].目前,人们已经鉴定分离了一些布鲁氏菌的毒力相关因子,如脂多糖、外膜蛋白、Ⅳ型分泌系统 BvrR/BvrS 双组分系统、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应激反应蛋白,以及密度感应系统等其他毒力因子[4],然而要完全解读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尚有一段路程。中医认为,本病属感受湿热病邪所致[5].初起湿遏卫气,故见发热; 脾胃受累,更见中焦运化失司,气机受阻,清阳不升,肌凑开泄,故见汗出; 湿性重浊粘滞,湿热胶结,更难速除,久之可乘虚入络,循经伤及诸脏及关节。流注关节,脉络失和则关节红肿疼痛; 乘及肝脾,气血凝滞结于胁下而成积证。中医治疗方法如下。

  1 单味药治疗。

  吴国清[6]通过使用扶正补虚药、活血化瘀类、抗过敏作用的常用中药、祛风湿药四类药物治疗慢性布鲁氏菌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类中药对改善机体免疫、改善微循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抗炎与镇痛等均有明显作用。如人参、黄芪、党参、灵芝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秦艽、清风藤、汉防己、独活、五加皮等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从而论证了治疗慢性布鲁氏菌病的常用中药主要是扶正补虚、活血化瘀、抗过敏、祛风除湿类中药。另现代药理研究[7],羌活挥发油对布氏菌有抑制作用。

  2 复方制剂治疗。

  罗晓东[8]通过观察 67 例慢性布鲁氏菌病关节疼痛选用西药合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发现疗效确切,治愈率 91. 04%.于清洁[9]运用蠲痹丸和全归丸。通过 6年对 280 例慢性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总有效率占85. 71% 以上。对缓解乏力的占 87. 50% ,消除多汗占61. 76% ,各关节疼痛的缓解 50% 以上。针对本病致病特点,作者在临床中运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发热;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关节疼痛; 生脉饮治疗布鲁氏菌病慢性期患者低热乏力; 黄芪联合香丹治疗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取得显着疗效,曾先后发表论文在杂志上。

  3 辨证分型治疗。

  陈利华[10]结合临床实际将布鲁氏菌病分为湿热壅遏、湿浊内蕴、气虚血瘀、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肾阳虚损、正虚邪恋型 7 种; 分别采用辨证论治,治疗效果良好,总体治愈率大于 93%.宫爱民等[11]将其分为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证、湿浊证。高辉[12]等将布鲁氏菌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辨证分为湿热内蕴型、湿浊痹阻型,采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宣络通痹为主治疗; 慢性期虚损型主要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抑制过强的变态反应,治疗以扶正固本,益气养阴为主; 痹证型治疗以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为主。

  现常遵循彭胜权[5]的辨证施治,认为在整个布鲁氏菌病中,湿热之邪无不贯穿其中,湿热遏阻卫气症见身热不扬或间歇发热,恶寒或汗出恶风,头痛,身痛,胸脘痞闷,或见腹痛,纳呆,恶心呕吐,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濡或弦滑; 治以清热透邪,芳香化湿; 三仁汤加减,或可口服藿香正气水。湿热蕴蒸气分症见高热,汗多,口渴,肌肉酸痛,或见关节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以清气泄热,燥湿止痛; 白虎加苍术汤合三妙散或二妙丸口服。湿热阻滞筋脉症见身热,汗出,头痛,烦躁,周身骨节烦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以清利湿热,化瘀通络,宣痹汤加减,或可口服三妙丸。湿热化燥化火,气营两燔,症见高热,汗出,口渴,咳嗽,甚至咳血、鼻衄,便血,肢节烦痛,治以清气凉营; 用玉女煎加减,神昏谵语者家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邪热久留,损伤气阴者,症见低热或无热,疲乏,盗汗,心烦失眠,筋脉拘急钝痛,治以补益气液,柔肝宁心; 用生脉散合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4 中药外治及针灸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外治治疗主要表现在骨关节症状。巴德玛[13]等采用在原有抗菌、脱敏、口服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 五加皮 30 g,威灵仙30 g,没药 15 g,丹参 30 g,伸筋草 30 g,透骨草 30 g等) ,其汤药倒进熏蒸机容器内并加热使药物产生蒸汽,并通过机子的喷口处出汽,喷口处要与患病部位皮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 15 ~ 20cm,温度调至患者耐受为限,并调定时间约 30 ~ 45min 之间。使患者脱去衣服卧于床上,加专用罩覆盖,露出头部,此时药物蒸汽在罩内流动,遍及全身,到时自动关机。分颈部以下全身熏蒸和局部熏蒸,一个疗程为 10d.通过中药熏蒸的方法以活血化瘀、活血止疼、肿胀消退、使功能改善等。使骨关节性布鲁氏菌病的治疗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治愈。治愈率已达到 90% 以上,近期疗效肯定。魏绍振[14]采用威灵仙注射液 2 ~ 3ml 穴位注射,根据关节部位不同,肩关节: 巨骨、肩贞、肩外俞、肩中俞; 肘关节: 阳池、曲泽、天井; 膝关节: 委中、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 腰: 阿是穴、双肾俞、委中; 踝关节: 昆仑、大溪、中封。隔日注射 1 次,8 次为一个疗程,治疗 3 个疗程后发现有效率为 93% .

  张雪英[15]等将布鲁氏菌病辨证分 3 型,用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及曲池穴以扶正祛邪,益气养血; 毫针针刺五脏背腧穴、膈腧、刺络放血多种治疗手段以益气活血调整脏腑机能虚实平衡,经络气血充盈,筋骨得以濡养,疼痛消失,夜寐自安; 火针点刺华佗夹脊穴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

  5 蒙医药治疗。

  莎莉[16]采用西药合用蒙药阿拉坦五味丸、清热八味散、珍珠丸等及其他辅助治疗。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病人治疗 961 例,治愈率 89. 70%,有效率 99. 79%.1409 例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病人中,有效率达 89. 8% .

  香虹[17]运用早服用五味润僵汤,中午服用二十五驴血丸; 晚服用十五味云凤散; 观察 37 例患者,总有效率 89. 2%.

  6 问题与展望。

  西医虽然对布鲁氏菌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了解。治疗上采用联合、多疗程抗生素治疗,其肝肾功能损害较剧,均以对症治疗为主;且随着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蔓延,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及提高布鲁氏菌病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成为目前所需。然而布鲁氏菌病人用疫苗尚未问世,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取得了临床疗效,但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开展。因此,在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在本病易感人群中运用中医药治未病思想,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者免受其害亦应当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eleem M N,Boyle S M,Sriranganathan N. Brucellosis: a re-emerging zoonosis [J]. Vet Microbiol,2010,140( 3-4) : 392-398

  [2] Lee Goldman Dennis Ausiello,王贤才。 西氏内科学[M]. 22 版。 西安 北京、广州、上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898-2901

  [3] 董炳梅,王金良,唐娜,等。 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与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 6) : 635 – 639

  [4] 乔凤。 外膜蛋白 Omp25 在布鲁氏菌菌毒力及免疫保护作用中的作用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2009.

  [5] 彭胜权。 温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87-490.

  [6] 吴国清。 浅谈中药治疗慢性布氏菌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A].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 2009 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09: 3.

  [7] 李立民,邹江武,于静波。 中医院临床用药手册[S]. 长春: 长春出版社,1993: 6-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