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0 共21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等职业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究
  【第一章】高职院校乡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3.1】湘潭地区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3.2】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解决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途径
  【结语/参考文献】高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1.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7]

  2. 农村籍女大学生:具有农村户口的女性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来源于具有农村户口的家庭成员,大学毕业后其家庭主要成员未将户口迁出,仍然生活在农村。[8]

  其特点:一是来自农村;二是女性大学生。由于社会的观念、性别的歧视、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原因,农村籍女大学生在就业途中困难重重,这一特定群体呈现出“双弱现象”,本文就界定为大学生就业的“双弱势群体”.

  3. 就业: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9]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于 1960 年创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他把人的知识与技能统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就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用于教育训练的支出、卫生保健事业的费用、劳动力在国内流动的支出、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其中最核心的投资是教育投资。该理论也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从而增加国民收入、促使个人收入趋于平等。有调查显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是呈正比的,也就是受教育越多,能够获得更高的受益,更大的回报。因此,理论上企业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企业会录用人力素质高的毕业生投入生产,而人力素质高的需要更多的教育投资,在农村,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教育投资占到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可是处于就业竞争弱势的农村籍女大学生就面临了“就业”即将“失业”的尴尬境地,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外,农村籍女大学生在求职路上所遇到的就业歧视,也是源于用人单位觉得女性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不如男性持久,对女性的资本投入要远远高于男性。因此,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本理论还是能够为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不少理论基础。[10]

  2.2.2“凯恩斯”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的经济萧条导致 4000 多万工人处于长期的失业状态,这种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古典传统经济学派无法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在此种背景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需求不足理论,它是由于国民经济产出水平较低而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因此,他的就业理论强调在非常时期政府必须干预国家经济,加大投资、刺激消费,这样才能够提高有效需求,使社会的充分就业得到很好的实现。[11]

  如: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经济总量,带动就业需求。如 2008 年当全面经济危机爆发之时,我国政府当即采取向社会投放 4 万亿的资金来刺激经济发展,我国的汽车、房地产、公路、铁路等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近百万的就业岗位,让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出了“失业”困境,这就是借助政府这只“无形的手”来干预经济,加大投资,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拓宽了渠道,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二是积极实施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计划,掀起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高潮。政府还给与自主创业大学生一部分启动资金,促进自主创业迈上新台阶。三是实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购买力,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就能为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对我国促进就业,提高失业率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针对作用。因此,有效的利用凯恩斯就业理论能够为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2.2.3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gender)理论发端于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性别理论把两性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学关系,认为它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反映,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社会性别这个概念是美国的人类学家格·如本提出的,他认为:两性在社会中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其生理条件所决定的,而应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占据的地位、社会对其各自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更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且通过宗教、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考虑社会进步、男女平等性别的公平与权力的因素,而且要注重人类性别分工的特殊因素,从而实现男女实质上的平等。最终实现在国家与社会的参与及运作下建立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制度,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文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