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战略设计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6 共41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XX艺术设计培训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2部分】艺术设计培训机构战略规划研究导论
【第3部分】教育培训行业企业成长理论基础
【第4部分】XX艺术设计培训公司现状分析
【第5部分】XX艺术设计培训公司成长战略制定
【第6部分】XX艺术设计培训公司成长战略实施与保障
【第7部分】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战略设计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由于一个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能再倚仗其原先的策略指导其成长,必须结合各方面的社会环境和其内部条件来制定成长战略。同时,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限制逐渐放开,这也使得民办培训学校竞争的加剧,为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企业成长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发展。

  本文从企业环境、资源和能力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定位提供了指导,并发现企业现存的一些不足,企业只有完善其内部制度,提高其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向外进一步扩张。本文运用内生成长理论来分析,制定了 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的内生成长战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即教学能力、营销能力和财务运作能力。在其内部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管理机制完善后实施下一步战略:横向一体化成长战略和多元化成长战略。(1)横向一体化成长战略第一步提出在 2022 年实现其在湖南省内的岳阳、常德、衡阳、郴州、永州五个城市内新增培训机构,巩固艺术设计教育培训在湖南省的地位;第二步是到 2030 年实现向中部六省扩张(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第三步是到 2040 年实现向全国扩张,主要面向沿海发达城市,可采取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第四步是 2040 年以后向全球扩张,根据时代发展,灵活应对。(2)多元化成长战略第一步是在五年内增加网络课堂、为企业提供广告设计和产品包装设计三项业务;第二步是在第二个五年内增加图书资料出版、小班教学、为企业设计人才提供专业培训三项业务;第三步是在第三个五年内增加开发设计软件、提供营销咨询服务两项业务。

  针对成长战略制定后该如何实施并保障其实施效果,本文提出了五个措施: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并引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模式,增加课程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品牌营销,通过提供高水准的培训课程,树立艺术设计教育类培训的品牌;进行连锁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及其影响力。

  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来进行研究,其成长战略虽然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模型,但其最终发展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且市场环境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企业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其发展战略也应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一定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曹子坚,张静丽,黎欢,徐龙宇,颜海刚。2012 中国经济年报[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1,1.

  [2] 阿玛尔·毕海德。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 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Economic, 1937,(4): 386- 405.

  [7] William son O. 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M]. New York:Free Press, 1975.

  [8] Williamson O. 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M].New York: Free Press,1985.

  [9]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M].New York: Free Press,1980.

  [10] Irene Henriques,Perry Sadorsky. The Determinants of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Firm: AnEmpirical Approach[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0(3):381-395.

  [11] 李允尧。企业成长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 Jozef Konings. Firm growth and ownership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 EconomicsLetters,1997,55(3):413-418.

  [13] 邬爱其,贾升华。国外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框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2):2-5.

  [14] Robert Lensink,Oliver Morrissey. Aid instability as a measure of uncertainty and the positiveimpact of aid on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6(3)。

  [15] Robert Lensink,Paul van Steen,Elmer Sterken. Uncertainty and Growth of the Firm[J]. SmallBusiness Economics,2005,24(4):381-391.

  [16] Penrose E. 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7] Wernerfelt,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71-180

    [18] Meldrum D R,Moore F A,Moore E E,Haenel J B,Cosgriff N,Burch J M. Jack A. BarneyResident Research Award. Cardiopulmonary hazards of perihepatic packing for major liverinju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95,17(06):537-40.

  [19] Helfat,C.E. Peteraf, M.A.The Dynamic Resource-based View:Capability Lifecycles.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3, 24(4):997-1010.

  [20] Prahalad C. K. and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 Harvard BusinessReview, 1990(May-June): 79-91.

  [21] Kogut,B. Zander, U. Knowledge of the Firm and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1993,24(4):625-645.

  [22] Senge.Flower J.Understanding how our own actions shape our world. Excerpts from aconversation with Peter Senge.[J]. The Healthcare Forum journal,1990,33(2):12-17.

  [23] [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77.

  [24] 王坤,蒋国平。企业成长相关理论回顾及整合构想[J].商业时代,2008,(28):44-45.

  [25] 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6] 张林格。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J].南开经济研究,1998,(05):45-49.

  [27] 赵晓。企业成长理论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28] 徐艳梅。企业成长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12):53-56.

  [29] 邬文兵,詹荷生。企业成长二次跨越模式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04):41-43.

  [30] 刘刚。 企业成长之谜--一个演化经济学的解释[J]. 南开经济研究,2003,05:9-14.

  [31] 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中国企业成长的规律性研究--首届中国企业成长研讨会综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6):3-6.

  [32] 张明,许晓明。转轨经济中制约企业成长的四维模型初探[J].上海管理科学,2005,(04):28-30.

  [33] 刘淑琴。产业融合环境下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4] 郑修敏, 许晓明。 民营企业失败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8:13-17.

  [35] [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067.

  [36] Ansoff, H.I.,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 Mc-Graw-Hill. 1965.

  [37] 迈克尔·波特。战略是什么?[J].哈佛商业评论,1996:11-12.

  [38] 亨利·明茨伯格,刘瑞红译。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

  [39] Mintzberg, H. “What is Planning Anyway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5,6:257-272.

  [40] 谭琦,王遐见。论企业管理环境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2,02.

  [41] Chris van Egeraat. Competi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lusters: The Ideas of MichaelPorter [J]. Regional Studies , 2012,462.

  [42] [美]弗雷德·R·大卫。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3:168-172.

  [43] 池仁勇,蔡曜宇,张化尧。不同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下的企业成长性分析--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0:70-74.

  [44] R G. Grant.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ategyFomulation [J]. Califomia Management Review, 1991, 33(3): 114-135.

  [45] A lex Coad. Firmsas Bundlesof Discrete Resources–towards an Explanation of the ExponentialDistribution of Firm Growth Rates[J].2008,55.

  [46] 陈岚,李美虹,李雨莎,吴微,宋丽娜。2012 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R].德勤,2012.

  [47] 夏娟。民办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7.

  [48] 中国信贷风险分析库。巨额风头拉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整合大幕[R].2008,3.

  [49] 刘风明。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上市风险问题探析[J].前沿,2012,24:99-100.

  [50] 柯进。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综合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03-04003.

  [51] 闫志刚,陆娜。尊师重教:传统回归现实[J].教育与职业,2012,25:46-49.

  [52] 马健。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探析[N].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3] 应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

  [54] 康迪。搜索营销:应对教育培训行业细分化趋势[J].成功营销,2006,6.

  [55] 嵇晨。 VIE 结构风险再现安博被临时托管[N].第一财经日报,2013,6,13.

  [56]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7] Chanoch Jacobsen, Robert J House. Dynamic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 process theory,simulation model, and tests [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1,121.

  [58] Wenwen Chen, Zhuozuo He.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Bauhaus onContemporary Design and Education[J]. Engineering,2013,05,04.
 

  致 谢

  感谢湘潭大学,能够在湘潭大学完成我的 MBA 学业是我的荣幸!

  本文是在刘长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论文的选题、提纲拟定、论文撰写及最后修改等方面给与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给与了我莫大的帮助,同样刘老师和蔼的为人和正直的品行也使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良师之教诲,我会一生谨记。在此谨向刘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感谢湘潭大学商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和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感谢我的同学们,虽然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和大家相识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感谢我的家人,因为有他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才能如愿重返校园并顺利地完成学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