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选择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2 共371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新万友集团各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战略研究
【第2部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探讨绪论
【第3部分】企业生命周期与多元化战略文献综述
【第4部分】研究设计及案例背景
【第5部分】新万友集团的环境分析
【第6部分】新万友集团发展的生命周期
【第7部分】新万友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选择
【第8部分】 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选择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本文采用深度的单案例纵贯式探索性研究方法,以新万友集团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动态匹配的视角对其多元化战略进行研究。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

  (1)多元化战略是延续企业生命周期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具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多元化战略需要参考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决定,具体应该考虑以下两种因素: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企业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积累很多的市场运作经验;其次,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分散风险,当两个投资业务相关系数为负时,这种经营组合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做出的决策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是核心能力和市场机会动态匹配的综合体系,只有二者的匹配程度较高时才足以支撑其战略选择。企业实现多元化的前提是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重工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在“经济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积极培育能够影响其战略布局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市场机会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挑战。没有市场机会的核心竞争力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核心竞争力就算有市场机会也无法创造价值,只有二者的合理高效的匹配才能创造未来现金流。

  (3)在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机会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内具有演化特征。其中,在初创期主要是通过扩大原有产品的规模或经营的范围来填补空白机会,实现单一产品多元化的规模化增长;在成长期,企业会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多元化,但仍然以主要业务为主,通过战略空白领域实现主导产品多元化;在成熟期,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通过增加与原有的技术或能力有关系的业务保持长期领先,实现集团化发展;在持续发展期,企业会增加与原有技术或能力不相关的业务占领新市场,捕捉大商机,实现不相关多元化发展。

  从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来看,其实,要回答多元化战略选择的问题,关键是需要企业能够正确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相应的内部核心能力和外部市场机会之间的动态匹配状况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诊断,从而判断企业的现有和潜在核心能力是否能够支撑多元化战略的发展。可以说,企业正确认识自身的核心能力和外部的市场机会,是企业保持生命力、提升竞争力,并作出正确战略决策的重要基础。多元化战略应该在经历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技术和市场为先导、以优秀的人力资源为基础、以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为核心、以质量为原则持续改善经营,走扩大规模、多元化和延伸发展之路,企业多元化战略才能取得成功。

  新万友集团生命周期与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重工行业多元化战略实践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研究体系,并从核心能力和市场机会动态匹配视角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 I. Ansoff. Corporate Strategy[M]. McGraw-Hi11. 1965: 108-11IP.

  [2]邓薇。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资源与多元化并购[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赵凤,王铁男,张良。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 111-122.

  [4]贾良定,张君君。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一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J],管理世界,2005(8): 94-104.

  [5]张俊瑞,张健光,王丽娜。企业生命周期与现金持有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11): 101-120.

  [6]Steven Klepper, “ Entry, Exit, Growth and Innovation over the Product Life Cycl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82, 86(3), pp562.

  [7]郑贤铭。基于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战略选择[J].商业现代化,2009(5)。

  [8]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J],财贸研究,2004(6):7-11.

  [9]许可,徐二明。基于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5) : 37-41.

  [10]李云鹤,李湛。管理者代理行为、公司过度投资与公司治理一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7) : 117-131.

  [11]Adizes, I. How and Why Corporation Grow and Di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Corporatelife Cycle[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9.

  [12]王广财,周刚。LR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3]E. Penrose.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Oxford Univ. Pr, 1959.

  [14]严富成。TD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M. Gort.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M], Princeton Univ.Pr. 1962: 46P.

  [16]A. Chandler. 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M]. The MIT Press, 1962: 49, 383,385P[17]D. F. Channon. Strategy and Structure of British Enterprise[M]. Macmillan, 1973.

  [18]R. Rumelt. 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 Harvard BusinessSclool Pr. 1974: 16P.

  [19]T. Peters, R. Waterman, Jr. . In Search of Excellence[M], Harper & Row, 1982.

  [20]M. Porter. Competitive Advatage[M]. The Free Pr, 1985.

  [21]胡宏,忻展红。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2]孙维峰,黄祖辉。国际多元化、行业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1) : 52-62.

  [23]Prahalad C K, Hara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Review, 1990, 68(3): 79-91.

  [24]徐阳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29-35.

  [25]许正良,王利政。企业竞争优势本源的探析一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9): 99-106.

  [26]于江,张不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渐进化方法[J].管理科学,2003(10):14-19.

  [27]周星,张文涛。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1):37-40.

  [28]王毅,陈劲,许庆端。企业核心能力测度方法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0(1):5-9.

  [29]胡宜挺,李万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20-26.

  [30]马得林。技术创新与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力[J],科学管理研究,2008(1):18-25.

  [31]张晓,沈菊琴。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2]曾福生,张开来。民营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3]葛建华,金淑霞。塑造核心竞争力“系统”[J].中外管理,2009(1) : 64-68.

  [34]Dyer W G, Wilkins A L. Better stories, not better constructs, to generate bettertheory: a rejoinder to Eisenhard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1, 16(3):613-619.

  [35]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36]Eisenhardt K M, 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challeng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50(1): 25-32.

  [37]Pettigrew A M. Longitudinal field research on change: theory and practice[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0, 1(3): 267-306.

  [38]Fielding N G, Fielding J L. Linking data: the articulation of qualitative andquant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J], Beverly Hills (CA) : Sage, 1986: 41-53.

  [39]刘巨钦,陈应龙。对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理性反思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4(9):35-40.

  [40]赵小芸。企业生命周期与多元化发展战略一基于资源、能力和市场机会动态匹配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08(7): 90-95.

  [41]唐黎明。大连STX项目,谁之过?[N].中国经营报。2014.

  [42]楼永。能力的匹配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选择[J].复旦大学学报,2004(6):135-140.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短暂而充实的EMBA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在这期间,大工严谨踏实的学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工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教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及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陈树文教授,本论文是在陈树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与老师的反复讨论后我选择了案例论文作为了自己的论文形式,每一次讨论陈老师总能对我的观点给予深入浅出的点评,就读期间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成功把现实素材转变为案例论文。在随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虽然导师工作十分繁忙,但至始至终都耐心地为我解答写作中遇到个各种问题,并能够及时给予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此衷心地感谢这位亦师亦友的教授,您的教导我将铭记于心!

  其次,我要感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EMBA答辩组的老师,感谢您们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此外,我还要感谢与我一起上课的EMBA班的同学们,通过EMBA课程的培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能够彼此帮助,共同进步。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并感谢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大力支持的同事与朋友们。

  衷心地谢谢您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