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城镇化概况及金融需求(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4 共9137字

  近年来,我国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2013年比2003年增加了1.39万平方千米,增长61.7%,但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没有相应提高,老城区基础设施老旧,欠账严重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城市交通拥堵,水环境污染严重,空气噪音污染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以城市道路为例,尽,管道路面积2013年比2003年增加了 119%,但是同期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增加了 217%,车均道路面积比起2003年反而减少了 31%,出行难已成为阻碍各大城市正常运行的一大症结。而在农村,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农村的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更是严重匮乏,设施老旧,损毁严重,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使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前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在硬件上不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测算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占GDP得比例应为3%-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例应为9%_15%.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研究,在不远的将来,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会超过GDP的13%.实际上,我国近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从2005年以来持续超过13%,根据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上升期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估计,在外需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8:-2%左右。2013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7. 7%左右。若以此GDP增长率,按照3%的价格指数和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平均为17%进行测算,2013-2015年期间的基础设施规模将达到290844亿元,年均96948亿元,其中预计2015年为119990亿元。

  (2)测算全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由上图2-2,1995年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 0. 8884.给予1995-2010年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构建二者的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96.75%.按照签署的城镇化率预测和这个模型趋势外推,2013-2015年期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301464亿元,年均100488亿元,其中2015年为134483亿元综合上述,2013-2015年三年间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290000亿元,年均97000亿元,其中2015年为127000亿元。

  2.3.2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需求特点分析

  城镇化不仅仪是增加城市,城镇,社区人口和扩张城镇规模,更是多方面多领域全面转变的城乡一体化,它包含公共服务,居住环境,产业发展,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多个方丨^,是一种复嵌多样的系统化工程,这就决定f其金融需求的多样性:

  1、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多元化

  城镇化建设时期,金融需求主体已从传统&1个体农民转变为新出现的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需要金融支持的项目也日益增多,如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的金融服务。

  在实际情况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保障性工程方面需要的是长期投入的,数额巨大而利率低的金融投资;而新兴产业及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则更需要更为灵活的,短期的资金。其他的如城镇微小企业,三农企业及农村合作社等都对金融投资有各自不同特点的需求。城镇居民的个人理财,个人投资等也急需各类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但是这些需求,在现阶段的各类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满足。

  2、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差异性

  城镇化不是规划相同,规模相近的造城运动,而是因地制宜,具有明显各自特色的城镇化。各个城镇地域不同,特点也就千差万别,其金融投资需求也必然有着差异。从各类城镇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以消费为主的和以生产为主的城镇的经济需求与金融需要肯定不同,一个偏重于买,一个偏重于卖。同理,那些以内需和以外贸为主的地区;以农产品为主和以工业产品为主的地区都在城镇化金融需求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千差万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能按照各地域特点和地区特性提供金融服务。

  3、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公益性

  基础设施建设及保障设施服务是城镇化的外在物质基础。交通,水,电,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更是城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障性的服务本身就属于市政服务系统,是完全的公益性德公共产品,几乎不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这种公益性的城镇化建设要求的金融投资期限长,利率低,流动性差,必定是与金融系统的营利性和流动性相俘的,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极为有限。

  2.3.3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需求问题分析

  城镇化的硬件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住宅、道路、水利、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这些项目的建设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也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现在的金融机制和体质还不能完全的与城镇化相适应,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将主要业务和发展目标放在了经济发达的重点目标区域和中心城区,而继续金融支持的中小城市、市部地区和农村乡镇都游离于金融服务体系之外,能够得到金融支持的城镇极为有限,阻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1、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并不完'善,各金融组织普遍缺乏对中小城市及乡镇发展方面的有效指导和金融协调。涉及中小城镇的信贷制度和方案、与其相匹配的专项贷款、外部激励和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都没有制定。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投资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等尚未到位。在支持城镇建设方面金融系统投入仍处于无序和自发阶段,能为城镇化做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

  2、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发展战略存在矛盾

  各商业银行将主要精力放在大企业和优质客户身上,中小城市,乡镇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只能依靠农村信用社支持,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及能力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大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实施的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直接导致乡镇级银行网点缺失,乡镇金融需求不畅,使得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需求更加难以满足。

  3、信贷需求难以满足

  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投资需求,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等,这些基建项目一般都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和投资收益低等特点,更别说一些项目还存在无担保物或者还款无保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城镇化基建项目相对于其他优质项目缺乏盈利性,缺少竞争力。一般的经融机构以盈利为目标,针对城镇化基建项目都不愿意经营或者无力经营,使得城镇化建设贷款无门。

  城镇化发展需要有活力的经济主体的支撑,现有的金融机制及机构的支持力度却不足。

  4、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巨大的资金量,无论是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建设及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往的城镇化融资方式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段,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来看,完全的间接融资根本不能满足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这样只会抑制城镇化中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城镇化的推进。

  由此可见,城镇化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仅要加强现有融资手段,还要探讨新兴融资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现行财政和投融资金融体系不发生根本变革、政府不能作为债务主体直接从银行和资木市场进行融资的情况下,城镇化要想顺利快速的发展下去,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融资平台为城镇化建设筹措资金。

  2.4城镇化投资方案分析

  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涉及到民生改善问题。在《国家城镇化规划》出台后,中央政府强调城镇化的软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在硬件建设方面,不仅要满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还要维护翻新大量老旧市政公共设施以备使用。据国家幵发银行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城镇化在基础设施方面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与前文中测算的29万亿相差不多。与此同时,此时期正是金融危机影响下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中央政策收紧,银行借贷困难以及4万亿贷款债务还本付息的几重难关。今后城镇化推进的力度,不仅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也将更多地取决于各个地方政府的资金筹集能力。

  目前,我国在探索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 10个省市地方政府试点地方政府债券就是在市政债券方面的积极尝试。2014年8月31日,十二大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正式批准地方政府举债。可是这种政府发债的行为在目前而言毕竟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在全国大范围普及至少还要十年左右。再加上目前中国各地地方财政的不透明及各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政债的发行很难做到遍地开花。而且现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城镇化的关键阶段,基础设施投资、民生领域投资都需要大量资金,光靠中央批准的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根本不足以满足这些融资需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适应城镇化资金需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这样最终的还款来源归根到底还是土地收入。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建设中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现在己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其主要融资方式是以财政,政府信用,平台融资和证券等方式长期并存,但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国情,在现行财政和投融资体制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政府发债又不能完全满足融资需要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也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