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国内高校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4 共417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新形势下高校人本管理问题探讨
【第2部分】高校人本管理的实施绪论
【第3部分】高校人本管理概念与理论依据
【第4部分】 国内高校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5部分】国外高校人本管理借鉴
【第6部分】高校人本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第7部分】沈阳S大学人本管理的有益探索
【第8部分】高校开展人本管理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国内高校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办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模仿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发展由仍是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控制,高校内部实行集权管理的管理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必须改革我国的大学管理传统,创新大学的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3.1 国内高校传统管理的基本特点

  我国高校的传统管理属于典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特征。高校内部通常具有严格的部门分工和具体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固定职权行驶范围,工作过程要求个人服务于集体、局部服从于整体等。从技术层面来看,这种分层次、逐级深入的管理模式,使各种管理要素有序排列、逐级分布,管理的精确性、制度化、准确度、专业性特征明显,对提高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管理体制对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高校传统管理主要呈现以下显着特点:

  (1)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

  目前,高校管理层级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高层是高校的决策层,主要是校级领导,人数最少;中层主要是贯彻决策,是行政人员,人数略多;基层主要是执行决策,主要是普通教师和学生,人数最多。这样,高校就形成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教师、学生服从系主任的安排,而院长领导着系主任,校长和书记则总揽学校全局。高校内部建立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管理运行体系,行业的垂直管理使高校内部各部门具有相对清晰明确的职责、责任和分工,高校内部通过各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和网络,形成了相对稳定、明确地工作程序。高校校、院、系三者间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维持着高校的日常运作。

  (2)组织权力相对集中。

  在科层式组织结构中,权力沿着三角形的两边逐渐向顶底集中,构成一条垂直分叉如金字塔形态的权力线。层级中的人数与权力成反比例关系,位于三角形顶端的少数高层管理者,掌握组织中的主要决策权力,即校长(书记)通过这一组织结构可以迅速使决策传达到各个层级,从而保证工作效率。

  (3)组织成员分工复杂明确。

  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上有专门的分工,中层和基层人员在组织中数量较大,承担的具体任务繁杂。高校组织内每一职位的业务范围、工作程序、行为标准以及学校系统内各科室的职责、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关系都用规章的形式明确下来。[16]以学校学生工作处为例,内部分为学生管理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生资助科、宿舍管理科等,不同的科室、不同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进而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

  (4)组织关系去人格化。

  科层式组织结构中,组织成员活动的根本依据是各种规章制度,而不是个人意志。科层式组织结构使组织成员去人格化,这样可以使每个成员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组织活动的稳定性、可控性,从而提高成员的执行力和组织的运行效率。

  3.2 国内高校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科层式”管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是由于科层式管理体制强调等级层次、权力集中、职能分工和对既定程序的严格遵守等,影响了组织运行速度和组织效率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已不能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其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科层制”管理影响组织的动态性、稳定性及人的主体性。

  “科层制”管理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对学校组织而言,面对稳定的、可预测的、相对均一的环境,科层制管理师比较好的选择,在处理日常的、重复发生的事件上富有效率。但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的互动作用、促进作用等因素越来越活跃,传统科层制管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对既有程序的严格遵守和对“人”忽略的制度规定等,越发显得僵化,使得高校管理效率低下,影响组织的动态性、稳定性及人的主体性(2)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

  高校学术权力的正确行使,有利于大学坚守学术本位,守护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有利于保护学术民主、学术平等、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由于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倾向,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官僚主义的蔓延,已经成为学术管理的痼疾。一些行政干部掌握着大部分学术与公共资源,单纯地以行政眼光、行政思维,按照行政层级、行政身份,用处理行政事务的方法和手段来对待学术事务和学校事务,忽视学者在学术事务上的管理权和发言权,学术事务没有地位,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难以体现。[17]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但都是在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下进行,高校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体现。高校为保证工作的对应性,按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对应设置,高校内部条条框框明显,行政部门林立,学术组织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官僚主义、行政干预、指令性政策在大学组织中处处体现。目前,国内大学普遍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量庞大,虽然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但中层职能部门数量众多,党政管理队伍膨胀,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制约着大学的管理效率。

  (3)管理形式僵化,影响组织的运行速度。

  科层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层级结构复杂,管理体系网络化。学校决策及信息传递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速度缓慢,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高校规章制度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多数制度制定结束后就束之高阁,师生们对许多规章的内容不熟悉,但却被要求必须遵守。高校内部管理僵化,办事程序复杂,效率十分低下。

  (4)组织成员角色关系没有理顺。

  高校传统的观念仍然主导着高校内部角色关系。教师始终在教学过冲中处于中心,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安排等环节上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的差异。填鸭式教学非常普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在课堂上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也无从培养。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关系上也存在着角色错位,教师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3.3 国内高校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过度强调行政体制,忽略了管理中“人”的因素。

  科层管理的管理体制是向下可以达而向上则不通。美国社会学家莫顿在《科层制结构与个性》(1940)中指出:如果行政人员过度强调行政体制,完全依规办事,可能导致繁文缛节、防御心理与食古不化等反效果,影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18]由于权力过于向行政管理偏移,势必削弱了学术权力的发挥,学术主要组成人员--教授在决策中的权威作用受到忽略,基层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因而抑制了基层活力及创造性的发挥。表面上看来,科层式通过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成员行为,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科层式严格的等级制也造成了权力的集中,即官僚制,而且受权力集中和制度规范的限制,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动性和主观创造力被制度掩盖,组织活力受到影响制约。

  (2)行政权利大于学术权利,使学校教学、管理陷入僵化,造成管理层、教师及学生之间无法实现互动。

  原则上,高校领导应该是学校学术和行政的双重带头人。但在高校实际工作中,受种种原因影响制约,很多高校领导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十分低下,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大学管理。行政权力取代学术权力,行政指令干涉学术自由,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在很多的高校,学术也就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校、院、系之间等级分明,权责明确,权力相对集中。作为中层管理者的院系领导由校长任命,对校长负责。

  作为基层的占组织人员多数的教师、员工、学生很难介入学校决策过程,或者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如纯教学或学术问题,资深教授有发言权,但是在重大决策上,也经常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尽管系主任常常是学术上的权威,但他通常是作为校长在基层行政权力执行代办表,对教师、学生的意见关注的较少。

  (3)过分强调等级层次、职能分工和对既定程序的遵守,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高校通常强调等级层次、职能分工和对既定程序的遵守等,影响组织的运行速度。尤其是当学校规模越大、层级越多时,其阻碍作用越明显。科层式的管理还意味着协调的职能是上级通过垂直沟通的渠道来履行的。亦即,当各平行部门之间存在问题时,在上级获得充分的有关信息之前,决定是无法做出的。但是培养人的学校不同于制造标准件的工厂,其教育的情景是那样的复杂多变,且许多工作都是相互依赖的。如教育系培养学生可能要使用心理系的师资和体育系的场馆,这就需要许多横向的合作与协调。当学校组织十分庞大时,协调的速度也是非常缓慢的。

  (4)“以人为本”理念淡化,导致师生与管理人员之间角色关系的错位。

  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和管理人员关系、干部和群众关系、学生和管理人员关系等,各种关系在学校日常管理过程中有个字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但随着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和从教资格越来越严格,以及教师对职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很高,教学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将教书、科研和育人割裂开来,造成高校教师角色定位错位;而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角色定位错位,很多学生上学就忙着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校园活动,或者外出打工等,对于学习却并不重视等;在管理过程中也同时存在着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角色关系的错位,教师与教师之间角色关系的错位等。这些角色定位错位其实都和传统管理只注重制度和工作内容,忽视了教师、学生甚至是管理人员的个性需求和发展相关联,以人为本理念淡化,造成管理和教学中对人性关爱和关注的缺乏,形成高校各种人际关系中角色定位的错位。

  (5)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学术权威,课堂教学无一例外均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方式以传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和学生基本没有互动。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只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或指按照教学计划简单进行实施,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差异,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创造性、质疑精神无法充分激发出来,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差,知识掌握不系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