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

时间:2018-11-17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作者:祝奉明 本文字数:7482字

  摘要:党内民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 对党内民主的探索也是成果颇丰, 认清当代中国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不足, 找出差距, 吸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党内民主建设的成功经验, 对保持我国党内民主建设始终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闪光点, 具有重要的思考启示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党内民主思想; 当代价值;

  Abstract:Inner-Party democracy has always been a Party construction strategy that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achievements of exploration on inner-Party democracy have been achieved. It has an important value of thought and enlightenment to recognize the defects in the inner-Part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ind out disadvantages and absorb Marxism classical writer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order to keep the inner-Part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China being the sparkle point in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Keyword: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inner-Party democracy thought; contemporary value;

  党内民主是是党的生命, 是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党内民主理论研究, 始于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之日, 立足于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实践, 揭示了党内民主的实质和特点。当代中国共产党面对形势逼人的政治环境、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态、暗流涌动的阶级基础, 顺势而为, 应以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内容为理论依据, 以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方针为行动指南, 根据具体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 准确定位党内民主, 制定相应的党内民主政策, 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新高度, 使政党政治发展呈现健康发展新态势。
 

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党内民主的思想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 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 筹建第一国际, 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历程中, 对党内民主的理论思想做了粗线条的宏观勾勒。列宁则在继承马恩衣钵的基础上, 在其整个革命活动生涯中, 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作为第一要务, 对党内民主思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1.1 重视党员主体地位, 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程度, 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标示度, 缺乏党员民主权利的党内民主, 都是徒有虚名、无根之木。要最大限度地倾听党员心声、尊重党员意见, 创造多种条件, 确保党员充分行使权利。恩格斯指出, 无产阶级政党内部要绝对自由地交换意见, 在共产主义同盟内部, 盟员一律平等是党内民主的核心, 在共产主义同盟的章程中规定:在同盟内部一切事物都有盟员来处理, 也可以通过其代表来完成。从法理上确立了盟员的主体地位, 肯定了全体盟员的权利。列宁则直接指出:“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 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 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1], “党内一切事物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代表, 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2]249。直截了当地要求了全体党员的主人翁地位, 直截了当地肯定了党的一切权利应是归于全体党员。

  1.2 创立党代会制度, 健全党内选举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构建了党内民主的机制框架, 创立了党代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规定, 党代会不仅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而且是党的最高立法机关, 而中央委员会是全党的权力执行机关;规定了党代会的年会制, 一年一次, 于8月举行, 通过一年一度的会议树立起党代会的权威;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各级组织机构全部由选举产生, 并可以随时罢免, 这种选举和罢免也被马克思、恩格斯归为选举制度的核心要义。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上对党代表大会的重视, 列宁更加注重党代会在实践中的践行, 积极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 开拓思维视野、丰富内容形式、创新组织机制, 不断完善各级党委党内选举制度, 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列宁把建立在党内选举制基础上的代表式民主制划定为“理想的民主制度”, 坚持一切职务经过选举的铁律, “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2]249, 拒绝一切委任的制度。

  1.3 推行党情、党务公开, 打造阳光党务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深悉党情、立足国情、着眼世界, 把党情党务公开化纳入党建的视野, 并发展为党拒腐防变、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实行报告制度, 并对报告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即相关工作进度, 区部至少每两个月要向总区部报告一次, 总区部至少每三个月要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 中央委员会要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对于经费报告问题、定期公开通报的问题等等都在《章程》或第一国际的章程和条例中有明确规定, 对党务公开提供了制度的支持。列宁把党内党情、党务公开视为党内民主的必要条件, 认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3], 要监督党员的一举一动, 党务公开是消灭病菌的阳光紫外线, 是防小偷的长明路灯。

  1.4 确定民主制的组织原则, 保障党的集体领导

  党内民主的基础是民主集中制,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按照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方针, 积极发挥党委会作用, 努力提升党委议事和决策功效。马克思、恩格斯把民主制作为组织的基本原则, 为了集体讨论决定党内的重大事务, 《共产主义同盟章程》中规定, 同盟各级组织定时召开各种会议, 对此, 马克思强调, 各级组织只能实行民主制, 集中制的组织在原则上是错误的。恩格斯则进一步明确指出组织本身就是民主的。列宁首次采用民主集中制的说法———“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4]。要集中制定全党性的决议, 可以同志似的对党内各种现象开展讨论, 绝对杜绝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从上面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党内民主思想虽然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性还有些许不完善, 但他们已经通过努力, 逐步为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打牢了根基、夯实了基础, 也为以后的继续发展铸造了平台、提供了繁荣的机遇,

  2 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视党内民主建设为己任, 党内民主建设也取得了斐然成绩, 党内民主的框架已然成型, 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做了规定。但在进一步推进中也是障碍不断、困难重重, 相对滞后的理论性障碍、民主意识弱化的观念性障碍、机制建设滞后的体制性障碍、“一把手负责制”的制度性障碍等难题, 成为了党内民主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认清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2.1 理论思考薄弱, 内涵认识肤浅

  我国主张在党内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但又简单地把民主集中制视为由上层领导集团把党员以及各级党组织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建议、批评等广开言路的行为。理解方面的不足导致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搁浅, 一些问题也不断呈现:素质不高, 部分党员和干部对自身和其他党员权力不珍重、不尊重, 时常出现这边喊着民主权利, 那边却又视民主权利为儿戏的现象;认识不足, 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把党内民主视为党内无休止的争论, 破坏机关权威、领导威信;做法糊涂, 由于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清、思考不足, 有的口头上认同民主, 但在具体做法上却还是自以为是, 过分强调集中, 心口不一, 造成混乱。

  2.2 党内干部专断, 民主作风不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先是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进而又提出了落实“三严三实”、切实纠正“四风”的具体要求,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四个意识”入脑入心活动, 把党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 使党内风气为之一新。但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家长制作风、“个人崇拜”、“一言堂”、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等破坏党内民主之风的恶习。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中, 听不得不同意见和建议, 甚至在制定党的相关政策时, 对持有不同观点者进行变相打击, 这不仅是对党适应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 更是对党生命力的极大消耗。党内原有的和而不同的民主氛围有逐步丧失之势, 导致失误的决策不能得到及时改正, 甚至一错再错, 严重破坏党的公信力。

  2.3 党员民主意识流失, “细胞”参与流于形式

  党员民主意识, 是党员在党的民主生活中自觉地表达主张、平等地参与党内事务处理的意愿, 是一种科学的思想观念。它不仅是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民主权利的基础, 还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的根本, 更是推动党内民主的内生型动力。然而, 当前党员参与意识淡薄、平等意识缺失、权利意识不足、主体意识弱化等现象经常出现, 甚至一些欠缺党内民主的地方, 广大党员只会唯“头”是从, 秉承一把手说的就是的金科玉律, 万事由班长做主也习以为常, 自己要留得青山在等, 这些不好习俗最终导致班长在玩弄权术、为所欲为、大权独揽等肆意践踏民主的过程中, 广大党员干部集体失声, 给党内民主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破坏了细胞的基础性作用, 造成地动山摇之态势。

  2.4 党员民主权利保障不到位, 主体地位极端“缺位”

  党员是政党这个肌体的细胞, 处于主体性的地位。党员民主权利是事关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性问题, 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基础和前提, 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有力保障和有效支撑点。然而, 从党内生活的现实状态来看, 党员的民主权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党员“动用”民主权利的机制相对过于简单化, 党务工作不公开, 有关决策的意见征求上配套措施不完备, 党内选举、议事、表决等制度不健全, 造成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完善, 缺乏规范化、科学化, 在操作实际中有名无实, 以此造成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文化环境不理想, 进而形成部分党员权利意识淡薄, 对党员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民主权利的作用难于体现等一系列问题。

  2.5 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 刚性和力度不足

  制度性问题是根本性问题, 党内民主制度是事关党内民主发展大局的关键。尽管在国家宪法或相关法律中对党内民主做出了一些规定, 但在具体落实中却难以落到实处, 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提名不公开、候选人指派、党员意见得不到反馈、民主推荐流于形式、变相等额选举有禁不止、基层选拔停滞不前等问题, 都是事关改革大局的大问题, 这些在现实中大有存在的问题都因缺乏完善的制度, 都与制度的刚性和力度不足息息相关。一是制度刚性不足。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 民主集中制运行机制缺位, 党的委员会制度不健全, 党代会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 党内选举制度成为花架子, 党内监督制度化不足。二是执行力度不够。民主过少、集中太多, 民主范围狭小, 民主程序简单化, 民主关系本末倒置;集体商讨过少、个人专断太多, 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个人领导一切, 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实用主义大行其道, 偏重私利, 违背组织公利;一把手绝对权力, 监督流于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党要管党, 全面从严治党, 审时度势, 以党内民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 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 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 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5]。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继续围绕提高民主执政水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等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 继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刻不容缓之要事。2016年, 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申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对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 提高党内民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过去五年“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我们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形势和更加艰巨的建设任务, 我们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党内民主建设道路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举措, 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起点上站在全局高度来进一步审视党内民主建设实践, 认清不足, 找出差距, 也为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民主建设之路指明方向、打下基础、奠定未来, 对保持我国党内民主建设始终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闪光点, 具有重要的思考启示价值。

  3.1 牢固树立党内民主意识, 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党内民主意识体现的是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认识程度的一种特殊政治意识, 党内民主意识的树立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没有了党内民主意识, 那党内民主也就成为空谈。要积极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 提升党员党内民主意识。一方面, 平等意识的提高, “民主意味着平等”[6], 要祛除各种不平等理念, 使得全体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党规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 按多数人意志办事意识的提高, 在事情的处理上一定要严格遵循集体讨论、按照多数人意志办事的原则, 坚决反对个人专断;最后, 参与意识的提高, 参与意识体现的是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党员要积极履行学习党章党规、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的义务, 也要行使好自己的提议权、表决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权利。

  3.2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重视党员基础作用

  党内民主氛围浓厚的基础就是党员权利得到保障, 党内民主发展得好与坏取决于党员权利的实现程度, 党员权利不能得到保障, 党内民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 要高度重视党员权利, 确保党员主体地位。

  首先, 强化党员主体意识, 加强党性锻炼, 提高“细胞”的主体素质。紧紧抓住党务公开这一党内民主的前提, 加强对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监督、修养实践, 实现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积极学习新时代先进政治理论,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之所在, 练好广大党员党性锤炼这门须臾不可懈怠的硬功夫;提高政治理论、思想修养、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 踏实做好党员素质提升这一基础性工程。

  其次, 积极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 突出强调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人”, 党内事务归根到底由党员决定, 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观念, 破除舆论上的重重误区。再次, 采取各种制度措施提高党员的主体地位, 如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 提高生产工作在一线的党员代表比例, 以使党代会机构更合理,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得到切实有效的回应。

  最后, 健全党员监督制度, 通过疏通民主监督渠道、严肃党内纪律、构建问责体系, 保障党员监督权的行使和落实, 对参与权、监督权等予以切实维护。

  3.3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民主集中制,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所追求和践行的组织原则, 实行集体的适度分工, 真正贯彻民主集中制, 实现对党的建设的宏观引领;以思想教育为肇基、以民主决策为方向, 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通过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 推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 从而实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有机结合;强调党的各级党组织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活动, 以加强每个党员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依赖完善的党内监督制度, 实行强而有力的监督, 构建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在党内实现“清风”徐来, 廉波不断, 每名党员干部群众在反腐败面前对得起党员这一光荣称谓。

  3.4 扩大选举自主权, 保障干部选举、任用真实可靠性

  第一, 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的党代会, 关系到党内民主兴衰成败。要建立科学的党代会制度, 完善党代表的选举体制, 极力避免党员领导干部占党代表多数的问题;需要捋清党代会、全委会与纪委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识他们决策、执行与监督的作用;更要健全报告、质询、提案制度, 实现对权力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

  第二, 作为党内民主支撑点的党内选举制度, 更关乎党内民主的全局。党内民主要实现实质性突破, 务必要立足改革党内选举制度, 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避免形式上的酝酿讨论, 现实上的服从任命等走过场的情况;扩大直接选举范围, 增加差额选举的比例, 甚至规定差额选举的具体比例数, 以此量化形式, 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建立健全任期制、免职制和辞职制等相关制度, 努力营造人才辈出的制度氛围。

  第三, 提高对基层组织的重视程度, 充分尊重一般党员的选举建议, 积极探索新的选举模式, 创新干部选拔途径, 提高基层党员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5 摒弃党务公开的“花架子”, 建立监督“刚性”机制

  党务公开作为当前民主执政的标尺, 推向深入是大势所趋, 民心所向, 当务之急。一方面, 增强民主意识, 提高党务公开认识, 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注意把握秘密和公开之间的度, 消除神秘度, 增加与普通党员群众的亲热度;灵活把握中央、地方、基层各级党务的公开层次, 规范公开程序, 提高操作性, 把公开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健全责任、考核、评议, 问责、听证、咨询等监督制度, 为党务公开提供制度化的安全保障;改进现行党内纪委的纪检工作体制, 确保其监督的独立性和强制性;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把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作为督查重点;建立自下而上的党内监督制度, 畅通监督渠道, 实现党员对干部、下级对上级的有效监督。

  综上所述, 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应该认清当前党内民主的发展形势, 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党内民主思想, 以此为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发扬自身特色优势之处, 审时度势,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内民主建设之路, 从而永葆党的生命力, 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191-192.
  [2]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
  [3]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131.
  [4]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165.
  [5]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352.
  [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256.
  [7]王霞, 王临霞。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与通约[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36 (10) :39-41.
  [8]朱玲利, 叶璟。马克思主义经典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37 (4) :48-50.
  [9]景君学, 马晨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37 (11) :57-59.

    祝奉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2018(11):107-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