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有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特征、局限及启示(3)

时间:2017-06-15 来源:探索 作者:王玉鹏,丁威 本文字数:14008字
  4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的局限。
  
  尽管有机马克思主义企图基于建设性后现代的共同体思维、范式和价值构建其有机共同体思想,但由于从根本上仍然囿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假设和实践预判,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便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其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从马克思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自由共同体思想来反观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可以看出,有机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有机共同体无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最高阶段的共同体是能够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另一方面,共同体为生活于其中的成员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机会。所以,在马克思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中,共同体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实际上是统一的,共同体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当作其最核心的特征,个人又利用共同体提供的各方面条件来获得成长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挥或展示自身的个性,从而确证其本质力量。由此来反观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我们发现,有机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有机共同体没有处理好共同体发展和个人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有机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有机共同体仍然从本质上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坚持个人利益大于一切,片面强调个人诉求高于共同体的需要或福利。自由、民主、正义和权利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由于缺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支撑,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所主张的自由、民主、正义和权利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正义和权利的范畴,并不能真正带来共同体的自由、民主、正义和权利,最终也无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其次,从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审视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的共同体思想,可以看出,有机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有机共同体在现实实践中难以构建起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顺应了时代大潮的发展趋势。比如,习近平深切洞察到新全球化时代世界联系的广泛形成,指出世界各国在广泛的经济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而,要以各国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为基础,建立一种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以本国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创造机会,以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为本国发展增添动力,通过各国的发展创新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相反,有机马克思主义却无视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主张返回家庭农场等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倡导工业制造的手工化和本土化,这显然有悖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因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基于以上农业、工业领域改革而想要建构的各种地方共同体组织以及更大的共同体也就无法在实践中建构起来,从而其所主张的整个有机共同体也无法在现实中架构起来。
  
  再次,立足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本身进行自我审视,可以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有机共同体也仍然难逃其乌托邦命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虽然认识到了人类正在经历的社会危机和生态灾难是由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范式导致的,并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人类要寻求发展,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个人主义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范式,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层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但遗憾的是,这一系列改革却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实质上依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之内的改良性方案。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还试图通过个人欲望的约束和对自由、权利的限制以实现个人主义价值观向共同体价值观的转变,但是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的,如果不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无法约束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个人欲望并限制他们的自由、权利。最终,由于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在自由主义原则基础之上,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的旨在共同福祉的价值旨归也只能是一种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美好幻想了。
  
  5 结论。
  
  尽管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在不少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具有不可避免的理论局限性。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仍然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警醒。
  
  结论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就强调指出: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8]正是基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化的广泛普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相互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地球范围内的人类越来越变成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我们追寻理想社会的路途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和行动,正以另一种思维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契机”[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0]35正是由于经济交往活动的需要,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广泛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上的越来越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形成的经济基础。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11]这种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就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以本国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创造机会,以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为本国发展增添动力。
  
  国际政治领域一直蕴含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权力与利益犬牙交错,这种相互对立与零和博弈的传统政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有助于建立共赢互利的全球新型伙伴关系。习近平明确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能够基于自愿自觉形成一种自然聚合[12].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处于主权独立、地位平等的关系,世界的前途与命运是由各国人民共同协商决定的,而不是被某些大国所操纵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多边主义政治,把协商对话作为实现国际治理的主要手段。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各国建设一种新型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需要世界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建立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论二: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福祉价值共识,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新全球化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追求价值共识,变革思维方式和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这启示我们要不断通过改革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改革中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探索现实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福祉的要求内在地蕴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中,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同体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个别个体的利益,而且还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每个个体构成的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个体与作为集体的共同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使我们的个体特征也是通过与共同体之间的互动才形成的。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对每个个体的个性有着重大影响,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共同体的每个成员。”[1]200个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共同体的支撑和提供的条件,个体的特征也是在与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互动中彰显出来的。但是共同体由个体组成,如果没有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共同体也无法体现其力量。事实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共同体的支撑,共同体利益的实现又在于个人利益的积累,二者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因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共同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保障个人利益的同时维护共同体利益的实现,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就中国实际而言,要建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和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代表者和执行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保障和文化涵养。社会主义还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具有共同体成员齐心协力、思想统一和团结一致干事业的优势。
  
  结论三: 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全人类生态文明共识,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资本主义在个人主义理念和自由市场原则下,给人类带来的是不顾一切的疯狂式发展,造成的恶果则是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生态灾难。因而,要避免人类走上自我毁灭之路,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社会主义中国不能重复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错误做法,要实现有目的、有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马克思的生态观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理论、新观点。同时,还需深入挖掘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为开辟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历史,以至于今天人类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资本主义建立在不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开始使我们这个星球濒临崩溃,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要优化产业结构,关停重污染企业,发展环保产业,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要改变传统消费方式,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国有着义不容辞的生态责任。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8]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而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任凭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继续泛滥下去,人类将濒临灭绝的危险。恩格斯早就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3]998可见,人类必须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最终伤害的将是人类自身。
  
  参考文献:  
  [1] PHILIP C,JUSTIN H. Organic Marxism: an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m and ecological catastrophe[M]. Claremont: ProcessCentury Press,2014.  
  [2] 秦龙。 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J]. 社会主义研究,2006( 3) : 10-1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 康渝生,胡寅寅。 走向“真正的共同体”: 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J]. 理论探讨,2015( 4) : 48-5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7] 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 孟献丽,于桂凤,张丽霞,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8] 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  
  [9] 卢德友。“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J]. 求实,2014( 8) : 40-44.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11] 习近平。 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N]. 人民日报,2013-09-06.  
  [12] 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 2) : 96-102.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王玉鹏,丁威.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探析[J]. 探索,2017,(01):176-184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