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特性及其引领作用(2)

时间:2017-06-14 来源:新闻大学 作者:石大东. 本文字数:7469字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引领。
  
  可以认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这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也是中国新闻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新闻事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作为指导理论的同时,我们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无论就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必须找到符合新闻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找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情况的新闻事业建设途径。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步伐,以及通过新闻报道来指引党和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的精神支撑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和解答。
  
  进一步而言,在现代世界的背景中来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出来的现代世界的本质特征,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深刻对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表现形式。因为,当人类还在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而出卖自己从而获取物质财富的时候,当现代世界还是以商品价值交换来充当人的自由、平等、独立等等这些观念的基础的时候,甚至当人的异化,包括肉体和精神的异化还日益加深的时候,我们对现代世界的定位必然是以资本主义为根本指向。中国社会在当今的发展无论多么的成功以及达到了多么的富裕程度,这都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效力这个事实。所以说,中国新闻事业的未来道路还不是一帆风顺,它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找到合理发展的途径以及方法。那么。具体来说,对于中国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需要领会以下三点内容,并以此作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方针路线:
  
  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理论指导,发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辩证分析社会现实的特质,使中国新闻事业客观地报道中国的社会现实。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来看,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属于是以雇佣劳动为条件的经济。这就要求中国的新闻事业要辩证的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在新闻报道中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从而客观地评价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地位,“他们必须随时注意斗争条件的变化,了解周围群众对事件的看法,以便更加切合实际地阐述党的纲领。”[12]如此一来,中国的新闻事业才能够不脱离当今的中国现实,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从而在社会舆论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舆论保证。
  
  其次,把辩证分析方法运用到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复杂问题上,让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以辩证的分析方法来报道中国的社会问题,为党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目前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这都需要新闻工作者对其进行报道。但是,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报道,并不是不尊重规律的报道、不遵循原则的报道,而是要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质的前提下的报道,是在矛盾对立统一中来真实地报道。对此,列宁指出,“辩证法要求从相互关系的具体的发展中来全面地估计这种关系,而不是东抽一点,西抽一点。”[13]这即是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辩证分析这一正确的方法,对社会问题首先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并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客观、真实地报道社会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报道就会理以服人,成为人民群众认可和相信的传播平台。
  
  最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必须肩负起从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上抵制资本主义的恶意攻击,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驾护航。辩证地分析社会问题。并不是没有原则和立场地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就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在当今中国不断繁荣发展的今天,资产阶级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诋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客观情况决定中国新闻事业必须保持坚定的政治原则,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报道的过滤器,客观分析与评价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在客观报道中国社会问题的同时,把舆论导向、精神风向和社会意识统领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当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有可能毫无障碍地、独立自主地各向一面发展,并使自己成为各种不同的独立报刊的条件,‘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14]做到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在中国新闻事业的保驾护航中平稳发展。所以,中国的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者应当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从思想上首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报刊充分体现出“真正的精神”,[15]才能够使中国的新闻事业不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左右,并不断发挥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道路,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对中国社会的一般性事实报道;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6]这种认识来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正确揭示,也来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未来发展的科学展望。在这里,揭示与展望是内在地统一在一起的,这两者之间不能够分割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揭示,就是从报纸、报刊等载体上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矛盾和规律,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为条件形成。因此,从中国现代化历史性实践的成功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今天以及以后不仅能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还将在中国现代化道路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污蔑的时候,成为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舆论武器,并进一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展开。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9页。  
  [2]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5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3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3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36页。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3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43页。  
  [9]杨金海。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2卷)[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第91页。  
  [10]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56页。  
  [11]杨金海。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2卷)[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第94页。  
  [12]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第116页。  
  [1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1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97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97页[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第155页。
石大东. 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与意义[J]. 新闻大学,2017,(01):20-24+145.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