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录音艺术论文

金复载动画电影先期音乐制作经验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0 共5836字
  绪论
  
  (一)缘起。
  
  “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综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动画电影在电影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当代,在美国迪士尼、梦工厂等动画电影龙头创作团队带领下,每年都不乏有高票房的佳作产生。
  
  众所周知,中国动画电影曾经给世界影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动画电影发端较早,1926年万古蟾导演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起了中国动画史的开端。20世纪40年代,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直接影响了周边国家动画电影的发展,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在60年代和80年代两度呈现艺术创作的高潮,大批优秀动画片相继出世,如《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使用水墨、剪纸、皮影等民族美术手段表现民族题材故事,树立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
  
  同所有影视表现形式一样,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往往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内容上多表达真、善、美的世界,对音乐的创作要求便显得尤为重要,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是随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很多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的音乐在画面之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电影的重镇,凝结了当时最优秀的动画电影制作团队,其中进行动画音乐创作的吴应炬、金复载、段时俊、张栋等作曲家也备受瞩目。
  
  金复载1942年出生在浙江上虞,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学习。196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曲。他的主要动画音乐作品有:
  
  《小号手》、《金色的大雁》、《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雪孩子》、《夹子救鹿》、《蝴蝶泉》、《舒克与贝塔》、《金猴降妖》、《山水情》、《大盗贼》、《宝莲灯》等。
  
  笔者幼年时曾看过其中不少动画电影,印象深刻,对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有较多关注,对该课题有较浓厚的兴趣,故而选取金复载先生创作的四部动画音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画廊一夜》(1978年)、《三个和尚》(1980年)、《老鼠嫁女》(1983年)和《山水情》(1988年)。这四部作品产生于中国动画电影最为繁盛的时期,可以说能够代表当时的动画制作水平。四部动画电影风格迥异,但它们的音乐创作过程又十分相似,均是使用先期录音手法创作完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二)题解。
  
  本论题为《金复载动画电影音乐创作--以四部先期录音作品为例》。作为选题,应该明晰其中两个概念,即“动画音乐”和“先期录音”.这两个名词在音乐界都可以算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动画电影音乐”、“动画音乐”等名词目前并未有明确的解释,在电影界、音乐界有不同说法,为了本文的学术自洽,在此先厘清文中使用的术语。
  
  (1)“动画电影”.
  
  回顾动画电影在国内的发展史,从早年间借用美国的“卡通”一词,到建国后使用的“美术片”称谓,再到使用日本译作的“动画”一词,反映了我们对这一类型电影的认识过程。
  
  在国内动画发展史上,“卡通”、“动画电影”与“美术片”(或称“美术电影”)曾是通用的名词。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初期,国内对这类电影艺术制品的称谓即“美术电影”.
  
  根据《电影艺术词典》的解释,“美术片”是电影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等类影片的总称。可以说,这是我国特有的称谓习惯,这个概念存有一定局限性。“美术电影”的称呼是为了突出其“美术”之形式,它以造型、形象设计、背景等与美术有关的外在形式因素为基本依据,虽抓住了这类电影的一个重要因素,却“没有充分反映出由非真人(或与真人相结合)拍摄的画面在电影元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类型电影的特点,没有反映出这种类型电影的本质特征。”[1]
  
  根据《电影艺术词典》的解释,动画电影的概念为“它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任务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理想和愿望。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2]
  
  这一解读凸显了动画这种类型电影的根本特性,即“高度假定性”.根据加拿大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NormanMclaren)的说法,“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更确切地说,是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相组接所产生的意义。”[3]
  
  由此可见,“动画电影”的称谓,更符合对这一类型电影的本性指向。
  
  再者,目前国内外动画界在这一术语的使用上是统一的。近年来推出的中国动画史专着,均以“动画电影”为名,不再使用“美术电影”或“美术片”的称呼,如颜慧、索亚斌着《中国动画电影史》、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词典》、张慧临着《二十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史》等。从国际动画界动画电影概念上进行参证,美国早期曾用“Cartoon”(译作“卡通”)一词,强调使用漫画等绘画语言进行电影叙事,后来使用“Animatedfilm”或“Animation”,泛指使用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作为表现手段的影像形式。由此可见,对于动画电影的认识,国内外均有从关注外在形式逐渐走向关注内在学理本性的过程。因此,使用“动画电影”一词也是共性话语写作的需要。
  
  (2)“先期录音”.
  
  “先期录音”(Pre-recording),一般又被称为“先期音乐”、“前期录音”或“前景音乐”,是电影中的一种影片摄制方式,做法是先录音后拍摄。动画音乐中的先期录音与普通电影不同的是,创作过程是由导演提供的分镜头剧本创作完整的音乐,录音后再由画师根据音乐进行画面创作。这种形式使得音乐不但引导剧情的发展,而且影片的视觉形象--从整体到每个段落、场景、镜头、甚至是细微的动作--音乐都与之密切结合,并且拥有自身的独立结构。这种音乐不再从属于电影画面,而是某种意义上具有了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这也是动画音乐所特有的,或者更准确的说一些更为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形式,例如美国迪士尼公司1940年出品的《幻想曲》,这部动画长片即以故事和画面解读音乐。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论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当代作曲家金复载的四部先期音乐动画作品:《画廊一夜》(1978年)、《三个和尚》(1980年)、《老鼠嫁女》(1983年)和《山水情》(1988年)。这四部作品可以说是早期国产动画中先期音乐写法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题发展、音色配器、结构、调式调性等方面的运用与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音乐手段描绘人物表情动作和塑造人物性格、如何使用和声和配器手法来烘托氛围和格调等问题。通过对作曲家本人动画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的挖掘与整合,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画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如何做到铺陈、描绘情节与画面,为今后的动画音乐创作积累经验,并希望能够起到指导创作实践的作用。属于音乐分析学领域影视配乐研究方面的论题,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范畴。
  
相关标签:动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