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录音艺术论文

《三个和尚》电影音乐综合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0 共4803字
  二、《三个和尚》综合分析
  
  《三个和尚》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一部动画短片,也是金复载先生先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该片由上海美术制片厂摄制于1980年,编剧:包蕾;导演:阿达;造型设计:
  
  韩羽;背景设计:陈喜年;摄影:游涌;动画设计:马克宣、范马迪等;剪辑:肖淮海。
  
  音乐由姚笛指挥上影乐团录制。这部动画作品自首映以来,影片先后获得了2个国内奖和5个国际奖,分别是1980年文化部优秀美术奖;1981年“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丹麦第四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德国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葡萄牙第六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3年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厄瓜多尔第七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誉奖,成为当初获奖最多的影片。
  
  《三个和尚》在不到19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它以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蓝本,创设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齐心协力也能有水喝”的新故事。影片以“幽默、含蓄、单纯、质朴、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特殊效果”(导演阿达语),以“同步的丰富、哲理的趣味”和鲜明的中国风格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青睐和喜爱。
  
  《三个和尚》的成功,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导演阿达反映,此部作品由于的先期录音,音乐发挥了先导作用,影片的结构受到音乐的结构的影响。他在影片创作交流会上曾说“我在导演过程中要求创作人员掌握以下十点:……(第十点要求就是)音乐的。
  
  整部影片没有一句话,是按音乐的结构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音乐从属于影片的结构,然而这部有影片的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奏鸣曲结构,这个结构正符合影片结构的要求。用民乐演奏。”“金复载的音乐写得很有特点。录音之后,我们反复听,仔细品味音乐妙处,设计动作,在必要时对某些局部作一些调整。如救火一场戏,就是根据音乐又重新分了一次镜头。”[7]
  
  2.1《三个和尚》音画分析。
  
  整部动画电影音乐作品以民乐为主,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包括板胡(1)、坠胡(1)、二胡(4)、扬琴(1)、大提琴(3)、管子(1)、高笙(1)、大中小木鱼、小锣、京锣、月锣、碰铃、小钹、中钹、大钹、云锣、大锣、大鼓、排鼓(4)。
  
  全曲共796个小节,分为十个段落。下面就几个重要主题段落予以分析。
  
  2.1.1和尚主题的呈示
  
  配合片头画面出现的简短引子之后,第一个完整的段落呈示标题为“小和尚进庙”.位置在第7-96小节,G宫调式,快板速度,有反复。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小和尚的人物形象、小和尚入庙拜佛、挑水的情节等。
  
  在这一段落中,为刻画小和尚机灵活泼的形象,作曲家选取板胡作为主奏乐器,这个音色如小和尚的主导动机,在全曲中均代表了该人物形象。采用动机式发展,主要动机就是7-2-3三个音。如下面所示。
  
  这个段落是音乐形象的第一次呈示,与画面配合得非常紧密。在引入阶段的开始,大提琴的拨奏配合木鱼和小锣的规律性锣鼓点,将小和尚亦步亦趋行进的步伐描绘得惟妙惟肖。继而板胡在G宫调的徵音上拉奏出长达四拍的颤音和四拍半的八度上滑音,将代表小和尚形象的音色呈现出来。这种上滑音的俏皮演奏方式也体现出了轻松滑稽的电影基调。
  
  主题呈示阶段是一个由单一主题动机发展而成的上下两句式的对称乐段,共20小节。
  
  在大提琴和扬琴的低、中音区拨奏、断奏的伴奏下,板胡演奏出主题。上句落音在徵,下句落在主音宫,在调式上形成了一个属-主的呼应,加深了G宫五声调式的调式属性。在旋法上,板胡欢快的旋律中以倚音形式增添一个变音变徵,给旋律增添了浓郁的中原音乐风味。如下面所示。
  
  连接部仍是主要在徵音上完成。这八个小节节奏主要选用倚音、附点等欢快的节奏音型,与画面结合紧密。它所表现的场景是小和尚在路上贪玩看飞翔中的小鸟,被小乌龟绊倒摔跤。最后板胡的八度上滑音再次出现,结束时伴随打击乐的重音合奏,正好是在小和尚摔跤的那一格画面上,一个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于观众眼前。
  
  主题展开部分是将主题动机以紧缩方式再现,以3/4、2/4拍交替的形式,类似于民间器乐曲中加赠板的手法,改变听觉上的节拍重音位置,使反复强调的动机音型富于变化。
  
  在音色上选择板胡和二胡的交替,像是一唱一和,并从徵-角-羽的旋律进行,向下模进至宫-羽-商的旋律片段,最后又重复了主题呈示时的最后一个片段,与主题乐段形成合尾的呼应。如下面所示。
  
  以上部分的写作,由一个动机发展而来,听起来一气呵成,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变化。
  
  在这一部分之后,出现了全剧的第一个插部,它表现了庙宇的形象。以二胡和扬琴的震音,配合碰铃和云锣金属质的音色,模拟了寺庙中念经和击钵的声音,刻画了佛教寺庙的庄严肃穆,与前面的活泼音调产生对比。调式调性的使用也与之前稳定的G宫五声调式产生对比,C宫-bE宫-G宫,频繁游离。音乐材料的创作也与之前的动机不同,这里的音乐材料使用的是力度渐强的长震音。
  
  从前一段表现佛法庄严的插部中继续而出的主题变体,仍是使用原来的动机继续发展,但音乐要素在这一段中均发生了改变。速度改为抒情的中速,音色的使用上也从明亮高亢的板胡变成柔和温润的二胡,并且在大提琴声部加入了简单的对位声部来丰富音响。
  
  结构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调式转为E羽五声调式,落音分别是羽-角-商-羽,典型的羽调色彩。该段落表现的故事情节是小和尚虔心拜佛,这一柔和的抒情句亦与之前活泼的主题产生对比。如下谱例所示。
  
  接下来是一次完整重复,合小和尚挑水的情节。小和尚形象讲述完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