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安全难题与伦理困境

来源:南方农机 作者:徐逸伦,吴雷,常陇军,
发布于:2021-04-02 共4050字

  摘    要: 无人驾驶汽车出现有助于人们日常出行,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性质疑与伦理争议。本文选取了某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案例,剖析与探讨了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与伦理困境,旨在为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提供伦理上的帮助。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安全性; 交通事故; 技术难题; 伦理困境;

  1、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

  1.1、 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

  无人驾驶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体,结合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车载传感、环境识别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成果从而实现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避让障碍、到达指定地点的智能技术。

  1.2、 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史

  无人驾驶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各界的广泛高度关注,而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近100年前的美国。

  1925年8月,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有证可查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正式亮相[1]。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安全难题与伦理困境
 

  193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参加纽约世界博览会时描绘了无人驾驶汽车的伟大前景。

  1966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开始研发智能机动车Shakey,开创了自动导航功能的先河。

  1970年,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启动了众多有关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项目。

  1993年,德国动态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先驱Ernst Dickmanns改装了一辆安装有计算机系统、GPS接收器等设备的汽车,完成了从匹兹堡到洛杉矶的无人驾驶行程。

  2004年,DARPA团队成功让其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穿过了Mojave沙漠,并在三年后完成了障碍物更多的城市线路。

  2009年起,美国知名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宣布将开启无人驾驶汽车的项目研发。

  1.3、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过程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国也加入了无人驾驶机车的研究行列。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汽车自主开发研制团队开发制造出来了我国第一辆自动化的无人驾驶车辆通用汽车。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开发出来了我国第一辆完全适用于交通城市复杂路况的新型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2011年,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出红旗HQ3无人汽车,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长达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2]。

  2014年,我国移动搜索分析引擎龙头公司之一百度公司在京召开首次媒体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启动了首款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生产计划。

  2019年9月,全球首套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自动无人驾驶列车系统在北京顺利完成了试验,该套列车系统由北京中国高速铁路通信与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发,意味着新一代中国高铁自动驾驶系统的新时代即将正式到来。

  1.4 、无人驾驶汽车的优势

  首先,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有望大幅减少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死伤。这款无人驾驶的汽车有效地避免了因汽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判断失误等多种原因而可能造成的致命交通事故。据Eno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若美国的高速公路上90%的汽车为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则每年发生的车祸数量将有望由600万起大幅降低到130万起。2009年至2015年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共计300多万公里,但是仅仅发生了16起交通意外,且并未引发任何致命的交通事故[3]。

  此外,无人驾驶的汽车与普通自动驾驶汽车的性能相比,在自动行驶、加速、变速等多项性能方面都进行了优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燃油的利用率,并且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效降低了污染、改善了环境。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统计,无人驾驶汽车每年可以帮助航空业减少约3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约等于航空业每年CO2排放量的一半。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应用还将推动共享出行的发展,减少消费者对私家车的购买,转而倾向于使用开支更少的共享交通工具。这无疑会更大程度地改善环境,并减少交通拥堵。而对于每一个驾驶员来说,再也无需全程高度集中地紧盯路况,而是可以在乘坐期间喝杯茶或阅读刊物,享受更多的自由时间。

  2 、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

  2.1 、事件概述

  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邯郸路段一辆白色特斯拉轿车撞上一辆正在前方实施作业的道路清扫车[4]。事故造成特斯拉驾驶员死亡。

  据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分析,事故发生时特斯拉正处于“定速”状态,未能识别道路清扫车而发生碰撞事故[5]。现场调查也显示涉事特斯拉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刹车和减速的迹象。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和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高速交警部门下达了责任认定书,审判对象为涉案特斯拉汽车。

  随后,死者家属起诉特斯拉公司和涉案汽车的经销商,索赔1万元[6]。2017年2月27日,特斯拉公司承认涉案车辆在案发时处于自动驾驶状态。

  2.2 、事故原因分析

  特斯拉轿车未能采取制动和避让措施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上的缺陷是事故根本原因。

  2.3 、启示与借鉴

  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方便了出行,但也必须指出,无人驾驶在复杂路况下的自动转弯、切换车道、躲避障碍、及时刹车等功能不能做到百之分百稳定。

  死亡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民众的质疑,只有提高安全性,无人驾驶才能拥有美好前景。当前很多交通事故发生在于无人驾驶汽车对环境感知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未来无人驾驶安全性的研发方向就是建立一个多元的、多重的感知从而确保车辆了解驾驶员所处的环境。相关企业、工程师需要进一步投入技术研发,保证乘客安全。安全性是无人驾驶实现大规模商用必过的槛。

  3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难题与伦理困境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对于天气和传感器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在恶劣的道路交通天气和不稳定的网络条件下,车用天气传感器等汽车电子设备可能直接发生故障从而导致其汽车系统无法正常地运行。而天气恶化和网络的中断无疑会导致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和灾难。那些被黑客侵入网络的汽车系统更可能会直接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而所有这些网络安全事故,又由谁来为消费者买单,驾驶员、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汽车软件开发者……谁应该来负责承担哪一部分的责任,这些网络安全问题都亟待解决,而无人汽车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的修订和制定更是远远没有相关部门跟进。

  除了安全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会导致大量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失业,出租车行业也将受到重大冲击,这也是部分政府对无人驾驶汽车不表示支持的一大因素。不同国家对无人驾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很多调查结果显示,仍有众多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呈观望甚至否定态度。

  3.1、 谁将拥有其所有权

  无人驾驶汽车普及之后,谁将拥有其所有权会是一个问题。首先,如果大家都像如今一样拥有汽车自主所有权的话,那么城市交通将更加拥堵,污染问题将更加严重,同时也会造成数百万司机失业。

  但是,共享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存在问题。消费者不会愿意为共享的车辆维修保养支付任何费用,也不一定愿意缴纳高额的使用保证金和押金,这些都将给共享汽车公司的财务造成难题。

  因此,无人驾驶汽车的所有权问题值得被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3.2、 谁负责赔偿

  目前,我国在无人驾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于萌芽阶段,立法、执法层面还都是空白。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如果是由于行人或者另一辆车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了这次交通事故,那么责任追究时,与该汽车是无人驾驶汽车还是传统汽车无关,可以直接按照现有关于传统的交通事故相关法案追究责任。但如果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在性能上的改变而对行人或者其他车辆的出行判断造成额外影响,则责任追究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般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与传统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肇事方负责。而无人驾驶汽车撞到行人,默认涉案汽车负责。但是,无人驾驶汽车涉及的责任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该无人驾驶汽车的所有人与使用者、制造商与销售商,还有无人驾驶相关软件的开发商、智能驾驶系统辅助平台开发商等。因此,对车的责任承担主体如何进行界定,也是一大难题。总之,无人驾驶技术离大家越来越近,配套的法律规制也需要紧跟其后,在平衡好社会各方的整体利益,切实让消费者享受便利生活。

  3.3 、优先保护谁的生命

  无人驾驶汽车面对的另一个伦理困境是当不可避免地发生意外的时候,无人驾驶汽车优先保护谁的生命。例如,某无人驾驶汽车碰到复杂路况,将不可避免地与一辆校车相撞。那么,此时无人驾驶汽车应该优先保护车主,还是应该为了保护载满儿童的校车而牺牲车主呢。

  显然,站在一般的伦理道德层面,无人驾驶汽车肯定是要保护校车里的孩子,因为这将拯救更多的生命。但这也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判断,谁会愿意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一辆发生危险时不优先保护自己安全的汽车呢[7]。

  这样的伦理困境阻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普遍认为,在遇到危险时,无人驾驶汽车应当把决定大权交还给人类,但现有的无人驾驶技术显然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3.4 、为何需要无人驾驶

  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削弱了人类的身体素质,而无人驾驶的开发更是满足人类的懒惰心理。传统的驾驶员培训,要求人类保持良好的视力,要求驾驶员在驾校教练的嘲讽下,学习基本驾驶技能,磨练心智。

  但当把驾驶操作都交给汽车本身来完成时,人类的能力是否会再次退化呢?无人驾驶汽车无需乘客全神贯注,也不再需要培养驾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给传统的驾驶员学校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4、 总结与展望

  当前来说,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人员仍需继续努力提升安全保障技术,通过不断的路测验证提供更多有关技术可靠性的数据和实例,打消大众心中的疑虑与担忧。同时,无人驾驶汽车推广面临的伦理困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突破了技术困境和伦理困境,无人驾驶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岱乔.浅谈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120.
  [2] 汽车无人驾驶我们还考驾照吗[N/OL].成都商报电子版,2014-06-16.
  [3] 2017年汽车智能化行业深度报告[R].
  [4]邓小铁.智能系统中人类伦理嵌入的计算挑战[J].科学与社会,2018,8(1):1-13.
  [5] 王敏.邯郸发生事故或系全球首例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事故[EB/OL].http://h-s.www.sohu.com.forest.naihes.cn/a/114525073_162522
  [6] 在华自动驾驶致死车祸开庭特斯拉否认责任:辅助系统[EB/OL]. http://h-s.www.chinanews.com.forest.naihes.cn/auto/2016/09-21/8009959.shtml
  [7]白惠仁.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研究述评[J].科学与社会,2018,8(1):72-87.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原文出处:徐逸伦,吴雷,常陇军,张凤翼,马清海,张成,李红.浅谈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伦理问题[J].南方农机,2021,52(05):103-104+113.
相关标签:汽车安全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