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杜亚泉的淑世主义人生观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4 共1010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内涵探讨 
【第一章】杜亚泉的淑世主义人生观探析绪论 
【第二章】杜亚泉人生观的思想渊源 
【第三章】杜亚泉人生观念的内容 
【第四章】杜亚泉人生哲学的时代意义 
【结论/参考文献】杜亚泉人生哲学体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1.1 选题背景

  纵观现代中国的思想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亚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人们对他真正的认识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是因为《杜亚泉文选》在他家人的参与下出版以后的事情。诚如王元化先生在初读《杜亚泉文选》时曾经慨叹的:“杜亚泉不得了,我们现在思考的很多问题,他在八十年前就注意到了,而且,思考的深度要远远超过我们当今一般人”.

  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位当年的保守主义者,我们会发现,其实他是一位目光长远,胸怀大局,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思想意识超前的思想家。较之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他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显得更为理性和冷静,并在民族危亡时期发挥了巨大的潜在作用,其人生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生命观的错乱,自我存在感的沦落和存在意义的失落是现代人于精神家园迷失的根源所在。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由思维和发展就是因为人之为人的一种未完成性,这同时也是的生命的创造性和可塑性成为可能,所以人们在成长和进步中,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来的总态势总是扬弃的,超越的,发展的和日益完善的。每一个人终究会卷入到这场生生不息的扬弃,超越,发展和完善的洪流之中。并在其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找寻到自我,体现出生命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弥足珍贵的意义。在建构科学生命观的过程中,每个人应给予有关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认识足够的关注,要将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作为人们精神家园中向导,才不至于自我迷失。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社会交往的基本方式,认识是实践的结果,生命意识是实践的升华。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脱离低级趣味,排解消极情绪,培养高尚情操。只有在实践的失败与成功之间,才能找寻到自我的真正所在,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应意识到,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其生命只有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在民族中才有正确的意义。要想构建中华民族合宜的生命观,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思想,深入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关于生命意识的诠释,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向国际。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弘扬人本主义精神,肯定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命的创造进化不断的发展生命,其人生哲学能够启发我们对人生价值观的觉醒意识,其哲学思想中的“中庸调和”精神贯彻始终,并且强调自身的努力奋斗,这对现代人类建构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1.1.2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自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遭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出现了支离破碎的严重危机。这种中国文化的危机说到底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辛亥革命之后,延续千年的帝制被废除,在这个关键转折点上人们对道德观念的迷茫更加凸现出来,产生了严峻的道德危机。于是近代社会关于道德重建的一系列议题,成为了当时的中国挽救祖国、寻求强大的主旨要义。杜亚泉一直主张温和的道德改良主义,并期望以此思想来达到纠正道德激进主义及保守主义中偏颇之处的目的。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就顺应了当时道德改革的潮流,以本务和道德作为一种手段和途径,调和社会问题,乃至调和每个国民的人生观念,所以对其人生哲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杜亚泉认为,“人生活动的最高目的应当在于生命的发展或曰生活的发展,这里所谓的生活是个体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的统一,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目的,是必然的最高之善。”

  那么,为达到这一必然的目的或曰必然的最高的善,我们作为每一个个体,应当努力完善社会与自我,努力将个体人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相统一,这种目的之达到,便是完整人格之实现,它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

  作为个体的人,身处社会之中,当正视社会中的善与恶,以进化的眼光、科学而乐观的态度,发扬主体精神,努力去改善人生与社会。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结合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关探讨,博采中西,广纳众说,对于当代人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以及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借鉴前人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社会思想界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在近代中国思想界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研究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正在转变过程中,生活方式多样化,发展模式不统一,社会大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人们由追求统一转变为追求个性,由追求单一的人生之路到追求多样化的人生道路,由此,个体的生命内涵价值逐渐丰富,国人的生活模式也日益丰富多彩起来。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发展变革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社会问题。例如,人生观和模式虽然多样化,但是缺乏统一价值观来引领人们走向一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道路,导致每个人都有理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形成个人与组织、社会之间无法达成一致,造成群体之间紧张感加剧;而多彩的物质生活诱惑着人们的感官,使人们无暇或者拒绝培养内心的精神家园,导致精神空虚,找不到人生存在的意义,从而生活随意,无方向感、目标感;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虽然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但是西方一些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却在中国青年人这片不成熟的土地上播下了种子,中国青年人不是在循序渐进中接触后现代主义思潮,他们以无人生观为人生观,随波逐流,奉行“跟着感觉走”的人生观念,回避一切深度、规律、价值,意义等人生问题的探索。此外,人们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以追求物质利益与物质享受为主要目标,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人之物欲的无穷与人自身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矛盾,在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欲壑难填的情况下,人生变得万分痛苦、艰难、毫无乐趣,有些人找不到排解的方法,可能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的价值观已然扭曲。社会转型期,人人都在忙,但是忙些什么,为什么忙,忙的意义是什么?通常人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用说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在哪里?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意义又如何体现?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人生,通常都会游弋在不停追求时髦的的风潮中,不分生活的富足和奢侈的社会风气。

  在当代环境中,要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必须不随波逐流,时刻内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无疑是为当下中国提供了一副镇静剂,其人生哲学倡导积极改善的淑世主义人生观,这对于处在社会变革的中国具有积极的意义。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反思,在他看来人的主体性、人的生命、生活、道德伦理等都是其人生哲学的重点讨论领域。

  所以,研究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对于弘扬生命的本真意义和发挥个体的最大价值有着重大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Research Status)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研究目前大抵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没有专门的研究着作,而且没有一篇研究论文。然而,杜亚泉的其他思想领域的探究却可以给我们研究其人生哲学思想提供帮助。关于对杜亚泉思想的文献综述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思想的理论来源研究,第二是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特征研究,第三是杜亚泉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研究。

  (1)杜亚泉人生哲学的理论来源研究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是一种融汇和中国和西方文化观的思想,其渊源渗透着中西方文化的特色。蒋九愚,胡丽娜的《略论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指出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首先表现为二元对立的文化动静观。在杜亚泉看来,中国文化的精神在于统整,它在历史上成功统整的事实,足以说明统整的文化理念能够使中国文化在吸收西方文化之长的基础上得以重建和创新。杜亚泉以“虚怀密虑,明辨审思”的理智主义态度对待对中西文化,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思中西文化各自的优长和弊病,突破了当时思想界流行的一元论的欧洲中心主义文化观。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有效的吸收了中西文化当中的有益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周良发的《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中西文化观比较》面对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

  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即动静之别,梁漱溟以“意欲”为基点,把文化分成西洋、中国、印度 3 种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东方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尚未成熟;在文化的性质上,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重义,西方文化重利;在儒学的宗教性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儒学似宗教非宗教;在文化的未来走向上,辜鸿铭主张中西融合,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梁漱溟主张中国文化复兴论。

  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仍可引为借鉴。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在一种东西动静文明中寻求一种调和改善的淑世主义,这对我们今天洞悉他哲学渊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杜亚泉人生哲学的理论特征研究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哲学,他用科学的方法阐释了有关人生的学问。他对生物学、心理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的常识进行了解说,并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的探讨相结合,博采中西思想之精华,广纳众家之说,严谨地探讨了关于人生的目的、价值与意义问题,进而阐述了由厌世观与乐天观两者综合而成的淑世主义人生观。

  他通过对人的机体、精神、社会生活等的细致解说,从没有意识的细胞形态到有意识的整个社会有机体,由浅显到深入、十分详实地描绘了人生哲学的方方面面。相比于以往的相关哲学着作,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科学的方式,将中华传统与西方自然科学内容综合起来,叙说了关于人生的学问。李学桃的《基于科学技术哲学视阈下的杜亚泉科技思想研究》讲述了杜亚泉是近代中国科技启蒙的先驱,他的科技思想内涵丰富、因时而异。总体上看,其科技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略显“科学主义”色彩的科技思想:“艺重于政”、“工艺为本”;中期怀疑谨慎的科技思想:“崇俭抑奢”、“交融伦理”;后期辩证、乐观的科技思想;以辩证、多元并存的态度对待中医的价值,以“科学劳动家”展望中国科技的未来。杜亚泉的科技思想自觉实现了由科学主义而理性、谨慎的嬗递,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和思想家对科学技术、中国科技发展以及中西文明的独特思索。

  也正是杜亚泉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思维方式,给其之后人生哲学的书写奠定了巨大的科学理论和思维基础。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是一种调和主义人生哲学,其调和思想兼有理性、中庸、多元的多重色彩。对杜亚泉调和主义思想研究的主要着作有:杨松林的《论杜亚泉的“调和”思想及其现实启迪意义》中提到:作为一个科学的启蒙者,思想的自由主义者的“冷淡而不体面”的独立的知识分子,其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也是立场鲜明,始终如一。他以理性的学理分析对激进派的一元独尊观点进行补正和纠偏,并对激进派反击的回应采取了宽容态度和民主、自由的对待。杜亚泉早年学习帖括之学,后转治训诂,他头脑冷静、理性思维能力强,作为中西学兼备的近代知识分子,一战后他认为东西文明不是模范的文明,从而提出“东西动静互补”、“调剂融合”的观点,主张中西调和的文化观,先后卷入关于中西文化、何谓新思想等方面的争论,处于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被视为守旧派人物。在就如何看待儒学、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等问题上,杜亚泉与梁启超、梁漱溟、吴宓、胡先骕等保守主义群体相互应和,而他提倡改革、赞赏新道德、提倡白话文等主张又与保守群体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保守主义学者,杜亚泉的文化观点,影响了当时的保守群体,文化调和论的思想经他的宣传进一步发展,其思想内涵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远意义。

  路则权的《中西文化视野下的杜亚泉调和思想》认为,晚清民初文化思潮和社会政治是杜亚泉调和思想产生的背景。其内容包括新旧文化调和与中西文明调和。新旧文化调和主要包括道德和文学两个方面。他坚持道德改良主义,提倡文言与白话并立分工的观点。中西文明调和是指静、动不同性质的文明之间应当取长补短,发展创新。

  刘黎红的《调和折衷在杜亚泉思想中的方法论意义》认为,“调和折衷”在杜亚泉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方法论意义。在政治思想上,他以调和折衷的方法处理保守党和进步党、集权制与分权制、国家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关系,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文化思想上,他通过对中与西、新与旧的调和折衷建构了自己的文化理想。杜亚泉“调和折衷”的方法论有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思想来源,但在征引西方思想的表层下,隐藏着以中国传统文化参照,发明西方思想实质。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充盈着其调适的智慧,他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中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中的综合的哲学见解。可见,调和主义思想对其人生哲学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质是“接续主义”.由于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理化部长,主持出版了包括轰动学界的《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等大量科学教科书和专着,杜亚泉对于西方文化亦有着较为广泛地涉猎。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协力说,都是其欣赏的对象。但对于兴起于法国的欧洲激进思潮,杜亚泉颇不以为然。他认为,法国近代社会中流行的激进思想破坏力太强。真正的新文化创造过程应是先立后破,因为新的文化应在激进与保守的调和中完成。由此,他十分推崇英国文化中的调和精神,认为其是文化接续主义的典型体现,“近世之国家中,开进而兼能保守者,以英国为第一,用能以三岛之土地,威加海陆”,法国不善接续,则走向极端,摧折旧制,“古法破灭,其后虽屡欲复古,卒不能成功。”

  杜亚泉把西方哲学中的“接续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历史是连续的、不可割断的,是继往开来的,所以在政治上他主张调和,主张将开进与保守(这里的“保守”指“不事纷更,而非力求复古”)结合起来。

  在杜亚泉的思想主张中,他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坚决反对专制和反对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他对社会改革是抱着真诚且坚定的情感的,不过他也是提倡渐进从而持反对激进态度的。在审视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他一方面觉察到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也朦胧地洞察到了人类社会“未来的文明”“必趋向于社会主义”,是与劳动阶级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杜亚泉扬弃了接续主义,使之为其人生哲学服务,强调人生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主张一种温和渐进的人生态度。

  (3)杜亚泉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研究

  杜亚泉人生哲学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思想体系,伦理思想无所不在地渗透在他的人生哲学的主体内涵中。其中,研究其伦理思想的隆新文的《杜亚泉伦理思想研究》,该文探讨了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家杜亚泉的主要伦理思想,及其对社会新秩序的寻求和意义世界重建的思想探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近代转型时期的中国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等现实问题的思考为主要旨趣,以个案研究与一般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杜亚泉文本的解读,对杜亚泉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梳理。涉及的范围包括其理论前提--伦理标准说与精神救国论、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道德调和论、对伦理实践的关注--道德发展道路之思三个方面;其次对其伦理思想的启蒙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杜亚泉的伦理思想是20世纪中国伦理学发展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建立的具有现代启蒙色彩的道德价值体系,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应在百年伦理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转型的“调适”模式具有重要启示,同时对探讨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现代可容性及其对人格精神的塑造也有借鉴意义。

  班彦美的《论五四时期杜亚泉的“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以《东方杂志》(1911-1920)为中心的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思想的大变革时期。随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核心的道德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之一杜亚泉,在此时表现出明显的“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强调道德的普遍性、目的性和本体性三个方面。杜亚泉的这种“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虽然有时过分夸大了道德的作用,但他在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在主张彻底废除中国传统旧道德的五四时期有着纠正时弊的作用,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杜亚泉人生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至善”的一代人,他撰写人生哲学这部书无非就是给当时的中国国民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所以杜亚泉的人生哲学对中国国民性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木兴的《杜亚泉国民性改造思想述评》中提到,杜亚泉国民性改造思想,既与激进主义相异其趣,也与保守主义者大相径庭,其以会通中西、融合新旧的渐进革新思想,深刻剖析中国国民性的种种弊端及生成原因,热切希冀以五项举措改造国民性、陶铸新国民,即以“理想”、“理性”为基础,陶铸“国民心理”;以“真理正义”导诱人民,形成“共同概念”;“智情意一浑圆体”,培养“精确、正当、稳健”的社会心理;变“依赖”为“自营”,拔除人民重视官吏的根性;树立“矛盾”“冲突”意识,培植“中正”的奋斗精神。

  从杜亚泉“国民性改造论”的倡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实现国民“伦理之觉悟”的炽热追求。他旨在通过国民性改造,培育自立自治的现代国民和新型的“科学的劳动家”阶级,以为中国民主政治奠基,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温和渐进改良型的现代化道路。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秉持着培育“至善”的一代人的美好寄望,帮助人类不断向理想王国“进化”.

  1.2.2 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评析

  虽然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方面至今没有学者做过详细的梳理,但是他的文化以及政治思想等研究中所包含的理论仍然可以为本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杜亚泉的调和主义思想,使其人生哲学兼具理性、中庸、多元的多重色彩。其思想之博大精深,理论渊源之深厚和哲学基础之坚实令人赞叹。杜亚泉思想的理论渊源是具有人生智慧与具备人格品性的中庸之道和充满哲思与辩证思路的阴阳学说;在保守和开进间保持张力的接续主义则是其思想的哲学基础。杜亚泉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其人生哲学亦充盈着其调适的智慧。杜亚泉的主要伦理思想,以及其寻求社会新秩序和重建意义世界所进行的思想探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影响。通过他而建立起的充满着现代启蒙意味的道德价值体系,具有其独有的思想价值与意义,在百年伦理史中应该占据一定的地位。现代社会转型的“调适”模式需要并且也能够从其伦理思想中得到一些重要启发,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其思想来探求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可容性及其如何塑造人格精神等问题。杜亚泉的“道德本位”的思想不仅可以有效地继承优秀道德品质、弘扬民族的道德精神,也有利于我们今天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杜亚泉的人生哲学不同于玄想的哲学,它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杜亚泉是近代中国科技启蒙的先驱,他以科学方法研求人生哲学,能够周详审慎,不偏不倚。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并主张对待中西文化要用鲜明的“虚怀密虑,明辨审思”的理智主义态度,这样才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思中西文化、分析其各自的优长和弊病,也就突破了当时思想界流行的一元论的欧洲中心主义文化观,所以他人生哲学的理论来源对西方思想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求调和改善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杜亚泉对国民性思想的改造,既有异于激进主义的做法,也与保守主义者的改造思路大相径庭,他用横贯中西、新旧思想相融的既渐进又革新的思想,细致地剖析了中国在国民性上的种种弊端及之所以生成的因素,力求改造国民性、陶铸新国民,对我们今天现代新型国民精神的塑造亦具有重大意义。

  从以上的着作和论文的研究成果来看,前人对杜亚泉各方面思想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简单概括以下几点。首先,对杜亚泉的人生哲学观的来源缺乏动态的分析。其次,杜亚泉的思想受到伯格森、奥伊肯、詹姆斯等人的影响较大,然而据有学者的研究,杜亚泉对他们的思想还存在一定的误读。这种误读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杜亚泉对其人生哲学的反思,这是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再次,在对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拓展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研究的视野。需要把研究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放到民国人生哲学讨论中去。总之,由于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的资料搜集比较困难等因素,限制了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因此对杜亚泉人生哲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Methods)

  1.3.1 研究路径

  首先,搜集并分析资料,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理清杜亚泉人生哲学形成根源、发展脉络、内涵、对现代人心拯救道路等问题。其次,在前一步基础上,从“进化观”、“人格之实现”、“改善主义人生观”、“改造现代新型国民”等这四个维度来对本选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在第一章明确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现状、论文的总体思路和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为问题的研究明确了大的宏观环境和思路。其次,在第二章通过对杜亚泉人生哲学来源的梳理,探析其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对杜亚泉生命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第四章则是探讨杜亚泉人生哲学对目前建设中国新文化的启示,探寻并思考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1.3.2 研究方法

  “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从始至终本着一种客观的、求实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使用文献调查的方法来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前思想界在对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研究上的现状,分析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研读了杜亚泉的文集并广泛阅读了大量相关学术着作,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及比较的方法,从而提炼了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自我认识。

  (1)历史与逻辑统一法:前者强调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形成的外在社会背景,后者凸显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内部关联。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思想形成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的时局动荡不安,历史背景十分错综复杂,当时中国学术界也是百家争鸣,西方各国思想纷纷涌入中国,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形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背景下,又广泛吸收了西方各国思想精华。所以研究其思想要放在一个历史的脉络里,并且需要注意里面的逻辑联系。

  (2)文本研究法:对杜亚泉着作的全面研究,来源于对杜亚泉相关文献的搜集、鉴别和整理,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本文坚持做到从杜亚泉思想本身出发,只有从杜亚泉自身学说系统出发,并借助于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保证得到相对客观的研究成果。

  (3)比较研究法: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的时期,要想全面了解其人生哲学思想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及其人生哲学思想的内在合理性、缺陷及不足,就必须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充分认识杜亚泉的人生哲学的渊源和形成背景,在此基础上挖掘其思想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1.4 研究难点与新意(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1.4.1 研究难点

  本选题研究时遇到的困难有以下几点:(1)杜亚泉人生哲学中涉及多学科,包括文化教育、伦理、生物科学等,文献阅读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

  (2)杜亚泉的人生哲学读本里的语言是白话文夹杂文言文,读起来晦涩难懂,挖掘难度较大。(3)杜亚泉人生哲学前人并没有系统的研究过,会因为由于资料的缺乏而导致结论的片面。(4)现存杜亚泉的着作少之又少,缺乏理论基础,开展对其的研究有很多的阻碍。

  (5)站在社会历史发展发展的角度研究问题,应该注意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问题。

  1.4.2 研究新意

  (1)通过分析杜亚泉人生哲学的时代背景来探讨其人生哲学的形成、产生乃至发展。

  同时注意杜亚泉个人性格对其人生哲学观形成的影响。把对民国人物个案研究从极端化、简单化、脸谱化的“围城”中突围出来,不仅研究他的学术成就,而且对其在政治、教育、心理、文化各个领域所做的事情也进行梳理,并且不再绕开细枝末节的小事,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出发,研究和探讨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文化素质、爱好及情感对其学术发展方面的微妙影响和作用。

  (2)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法对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进行系统地概括和总结,分别就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主要探讨了对杜亚泉人生哲学思想对目前建设中国新文化的启示,探寻并思考杜亚泉思想的当代价值。

  (3)将杜亚泉人生哲学的内容贯穿为一个整体,通过首先认同生命、再者发展生命、升华生命、最后完善生命,清晰的展现了对杜亚泉人生哲学的脉络。使杜亚泉的人生哲学明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实现了对其思想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理解。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