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与加强对策

来源:决策咨询 作者:周喜英
发布于:2018-04-20 共4286字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 分析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并从大学生自身、高等院校、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 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以及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难; 大学生创业; 能力培养;

  自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普遍存在, 且日趋严峻。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还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创业,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深入探究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以来, 我国高校招生和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强化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既是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手段, 也是创造更多社会就业岗位的必然选择, 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 培养创业能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根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相关统计数据, 大学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持续上升。以毕业后半年内自主创业的统计数据为例, 从201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诚然, 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等于成功创业, 但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锻炼了能力, 这对大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就业很有好处。如果创业成功, 必然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增加就业岗位供给, 缓解人才市场岗位供求矛盾。

  (二) 培养创业能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是具有高层次知识的群体, 也是集知识、智力、活力于一体的群体, 不仅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精神, 而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研发能力。因此, 大学生创业, 可以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比例, 也可以增加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数量, 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 无疑有利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事实证明, 一些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术, 创办微小企业, 研发科技产品, 推动了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产业的发展, 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 搞活了区域经济, 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有力贡献。

  (三) 培养创业能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充分就业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历经十多年的寒窗苦读, 既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神代价, 也付出了巨大的物质和资金代价, 如果毕业后失业, 将会给学生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在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的同时,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既有利于实现创业者的人生价值, 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

  二、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内在要求, 也是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然而,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也会受到大学生自身、高等院校、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 大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

  首先, 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创业热情, 但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他们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 他们对创业的理解, 大多停留于课本知识, 容易脱离现实情况, 缺乏对创业计划的可行性论证, 有时仅仅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鲁莽行动;其次, 成功的创业, 既要有科学严谨的创业计划, 还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银行贷款、风投资金等外部金融出于自身风险考虑, 不会轻易提供金融支持, 更多的创业者只能依靠家庭支持。家庭资金实力及其支持力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初始创业的投资能力。综上所述, 正是由于创业经验的匮乏和投资能力的限制, 大学生创业实践不足, 致使其难以在创业实践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因此, 大学生自身条件限制是影响其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二) 高等院校方面的制约。

  从高等院校的角度来讲, 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首先是缺乏个性化的创业培养。目前的创业培养, 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专业讲座等广谱模式而展开, 这虽然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创业激情, 但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有限制;其次是专业性创业实践培养不足。尽管各高校的专项创业能力培养活动较多, 但在具体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存在目标不明确、可行性较差、脱离专业学科等诸多问题, 影响了创业实践活动的效果;再次是创业知识传授定位不明确。创业知识的传授, 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发创业激情、传授创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由于定位不明确, 加上高校教师自身在创业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 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最后, 高校内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自成体系, 脱离社会和市场环境, 也是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影响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 社会环境方面的制约。

  首先, 传统的求稳心理, 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致使大学生缺乏创业勇气, 甚至对创业行为持排斥态度;其次, 很多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学业后, 得到体面、稳定的高薪工作, 反对子女冒险创业、艰苦创业, 无形之中影响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最后, 尽管我国各级政府历来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但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尤其在工商注册、财税激励、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优惠不足, 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成功率, 也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 学生层面的对策建议。

  作为创业的主体,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包括对创业的认知、创业心理、创业动机、创业经验等诸多方面。

  首先, 应该明确创业的内涵和动机。创业不是简单的激情, 也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 需要大学生的持续努力、锐意创新, 需要大学生凭借所学专业知识、所掌握的专业技术, 加上必要的创业能力和经验积累,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资源, 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 作为大学生, 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创业?怎样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自身有哪些可以整合的资源?有什么样的创业优势和能力?在此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才能强化创业信心, 攻克创业难题。

  其次, 大学生要敢于挑战传统思维, 并具备必要的知识体系, 包括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等系统知识。同时, 还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以及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 大学生还应该明确, 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 结果也不一定是成功的。因此, 必须学会自我调整,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即使创业失败, 也不是一无所获, 应该将创业的过程视为宝贵经验的积累, 视为能力的培养过程。唯有反复实践、不断探索, 最后才能迎来创业的曙光, 找到成功的方向。

  (二) 学校层面的对策建议。

  高等院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 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学习平台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平台的搭建等等, 将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首先, 要培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是结合国家对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 以及学校专业定位、资源优势等, 制定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园宣传等各个方面, 鼓励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创业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和知识传授, 形成支持、理解、帮助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 要构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主要是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信息平台, 宣传创业成功典型、传授创业知识、传播创业项目, 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特别要借助新媒体的交流功能,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完备的交流、沟通渠道, 帮助创业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完成交流和沟通。

  再次, 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一方面, 为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启发创业思维,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增加创业课程、创业知识的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 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创业者成功之路, 发挥学长的榜样激励作用;另一方面, 要结合创业教育的目标, 有计划性、针对性地邀请专业领域内的创业成功人士, 结合创业实践组织创业教育讲座, 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增长创业知识。

  最后, 要搭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创业需要实践, 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实践。从表面来看, 与其它群体相比, 大学生创业比例较高, 创业成功率也比较高。事实上, 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 高等院校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 搭建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 如开设创业街或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学生创业活动中心、举办挑战怀竞赛, 等等。以此弥补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同时, 要注意依托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 组织有创业欲望的学生边学习、边创业, 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 得到创业经验和实践锻炼。

  (三) 社会层面的对策建议。大学生毕业后, 最终要进入社会、迎接市场挑战。大学生创业, 也必须在社会完成。因此,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 形成激励创业的文化氛围和鼓励创业的制度环境。

  首先, 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形成激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 要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 加强舆论宣传力度, 在社会范围内形成鼓励创业、容忍创业失败的氛围。同时, 作为学生家长, 也要转变传统的求稳观念, 顺应市场经济形势变化, 支持、鼓励子女创新创业, 主动迎接市场挑战。

  其次, 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形成鼓励创业的制度环境。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非一夕之功, 除了需要大学生自身重视, 高等院校加强创业能力培育外, 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主要是构建鼓励大学生创业、培育创业能力的制度体系, 重点是完善对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支持、金融支持, 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

  总之,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需要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同时, 改进高校教育教学方法, 并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J].理论观察, 2011 (5) :145-146.
  [2]杨煦熔.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 (9) :306.
  [3]许晖.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6) :65-67.
  [4]崔鹏.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9) :143-144.
  [5]钟云华, 罗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 2016 (3) :124-128.

原文出处:周喜英.就业难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析[J].决策咨询,2018(02):85-8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