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促进大学生新型创业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14 共2892字

  第 6 章 促进大学生新型创业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初步研究表明,互联网思维下商业模式创新型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型创业、公益创业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模式。

  促进大学生选择三种新模式进行创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支持。

  6.1 全面深化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提升创业素质的主要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的方式和质量。创业教育开展的方式、开展的程度、开展的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模式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社会创业浪潮的兴起,国家对创业的支持,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和积极实践,高校的创业教育也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教学理念迟滞,专业性不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简单,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创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创业服务、指导单一且数量较少,创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现有的创业教育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创业趋势,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完善。

  6.1.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发掘、吸引、整合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探索建立高校与政府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政-产-学-研协同合作育人机制。

  6.1.2 丰富创业课程。

  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在基础内容之上,强化创业技能培训,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加强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紧密连接,探索专业培养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课程;最后,充分发挥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团类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的激发,通过举办创业论坛、沙龙、报告、竞赛等多种形式丰富课程体系。

  6.1.3 强化创业实践。

  通过建立一批各类的实践基地,举办各类的创业赛事、创办各类创业社团等多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应发掘校内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建立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基地和平台。如,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创业示范基地等;举办创意设计、创业计划、创业实践等创业类专题竞赛,以赛促练,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创业想法实践和项目落地孵化。

  6.2 搭建三种创业模式的服务和支持平台。

  大学生进行三种新模式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软件资源,需要建立健全各种支持和服务创业的中介结构、服务组织、支持平台。这些软件资源不仅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还需要高校、企业、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6.2.1 要大力发展创业服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创业项目的发掘、培育和孵化服务。国家和政府要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孵化器,促进孵化器和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合理结合,建设科技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创新和完善孵化模式。

  同时,加快发展创业指导与第三方专业服务。政府和高校要建立健全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创业指导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全程指导、信息获取、跟踪指导、企业培训等服务;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协会、促进会、联盟等服务组织,组建创业导师团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计划、方案、渠道、评估等专业辅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和财务管理、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法律知识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组织、企业、机构的建立。

  6.2.2 建立健全创业平台,强化创业支撑。

  建立创业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整合创业信息资源,建立微信公众创业平台、网上创业平台等推进创业服务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建立科技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让平台,促进高校优质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的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转变,进而促进大学生依托科技成果进行创业;建立创业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整合功能,建立"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6.3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机制。

  完善的创业支持政策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选择三种新型创业模式创业的成功率。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应该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和完善灵活高效的政策和制度。

  6.3.1 加快制定促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通过政府规划、政府采购、财政支持、税收杠杆等手段,促进和引导大学生投入"互联网+"创业浪潮,对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发展和建立专项资金,促进项目的孵化和落地,通过税收和财政杠杆引导投资机构进入,促进项目融资,为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6.3.2 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制度。

  一方面,制定并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向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放开国家、高校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限制,完善并不断创新职务发明制度,建立健产权归属和保障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另一方面,建立高校科研项目库,建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平台,鼓励将技术和科研成果转让给高校大学生进行转化创业。

  6.3.3 强化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政策支持。

  公益创业是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创新性地通过商业模式将公共服务市场化推广和运作。这种创业模式需要多种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同时需要跨部门、行业、地区整合以及高层次的协调保障[1]

  .需要政府、企业、高校进行合作,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政府一方面通过向大学生公益创业团体倾斜公共服务采购,提高其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直接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尤其是给予公益创业团队初始资金、场地、税费、落户等软硬件资源配套支持,促进公益创业实现自身的自我造血。

  6.4 打通三类创业模式的融资渠道。

  经过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以及对进行三种模式创业的团队进行访谈,发现资金始终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难题。因此,要推进大学生进行三种新模式创业,服务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打通创业融资渠道。

  6.4.1 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对三类创业模式的投资引领作用开展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试点,促进大学生创业融资。支持由国家出资设立相关基金投向三类大学生创业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各类创新型企业的投资。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债券融资方式支持三类创业模式发展。

  6.4.2 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

  一方面,充分利用财政资金,不断优化创业支持经费的支出结构,通过多渠道吸收、统筹、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创业教育,资助大学生创业;鼓励和积极支持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并依托科研项目创业。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不断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和各种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

  6.4.3 积极鼓励和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

  打通和建设大学生创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各类小型金融结构发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企业板、创业板在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对三种新型创业模式的企业适当放宽财务准入标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