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力量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08 共4412字
摘要

  职业指导性教育起源于上个世纪的西方,直到本世纪初才在我国受到重视[1]。由于高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前未曾接触过社会和职业生活,因此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少认识和规划,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课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的发展很有必要。目前,全国高校范围内已有超过 90%的院校开设此课程。但与课程实效性紧密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不足

  为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师资结构(包括兼职教师占比、学历构成、专业构成、年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及师资培训。

  大部分院校中承担该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来自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但目前许多院校专职教师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超过一半的课程教师由兼职教师担任,其中又以各院系辅导员为主。辅导员队伍是当下高校职业规划课程师资力量的主体,他们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优势在于平时与学生联系紧密且熟悉学生想法和需求,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关注和了解得多,且经常有机会与招聘单位接触,可以算作是企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之一,既了解企业的要求,也知晓学生的现状,因此在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时能利用自身掌握的相对丰富的信息给予学生较为充分和实际性的指导,然而这种指导却是缺乏专业性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大多是基于经验而非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的非专业性极大程度制约着该课程的发展。

  担任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师中,学历以硕士为主。一项抽样调查显示[1],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中所学专业以思想政治类、教育类、心理学类、人文哲学类为主,也有少量教师所学专业为理工科。由此可见,与专业性课程相比,该课程的师资力量偏弱,硕士为主的学历水平使得研究型教学欠缺。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中很少有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相符的教师,大部分教师所学的知识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应,甚至相去甚远。

  承担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多数,其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强且精力充沛,同时可以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想法,缺点在于教学经验不足,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形势认识不充分。此外,大多数院校中该课程的教学队伍存在一个普遍问题,由于兼职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占大多数,这类教师往往在担任两学期或三学期的短暂教学工作后就不再继续该课程的授课,因此该课程的师资频繁更换,教师的经验积累不足。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门课程需要很强的指导性,因此要求教师也要具备专业素养、接受相关培训,从这一角度而言,目前国内高校中担任此课程的大部分教师都或多或少参加过专业培训,也有部分教师考取了相关资格证书,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接受过短暂的培训,缺乏专业的资质证书和业务素质,难免影响教学质量。

  从教学形式和效果而言,以学生的评价及反馈为主。有调查显示[1],90%以上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开设表示赞同和喜爱,但同时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表示课程的效果不够理想,课堂中教学形式陈旧单一,缺乏新意。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把握度不好,有些教师无法将理论知识讲解得清晰透彻,甚至不涉及理论知识;而有的教师又照本宣科,全然以理论为主,没有联系就业实际;还有的教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际的、个体的问题不能继续针对性指导;也有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职来职往》等求职类节目消磨课堂时间,没有真正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可见,学生对该课程存在很多不满,但同时也要看到,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是极大的。通过以上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

  首先,学校对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目前国内高校中有超过 90%的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课程的存在意义仅仅停留在公共课教学计划的层面,而对课程的意义认识不足。这种任务式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化[2],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对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因此课程的专业性和正规性都有欠缺。这种现状下,课程培育出的学生收获并不大,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依然缺少认识和规划,学校却常将这种微弱效果归结于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矛盾,忽视了师资力量对课程效果的影响。

  其次,课程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混乱。大部分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由学工部、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3]负责开设,教师也是由这些部门选择和抽调,与其他课程一样,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却关系到教务处,因此,课程与三方相关联:学工部等部门、教务处、各院系。课程开设后的实际运作中,学工部这些部门对教师选用的经验不足,受到教务处的质疑和不满;各院系又存在该课程占用本院专业课时间的矛盾,三方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

  此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缺乏规划和投入。一些院校认为,该课程的教师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让辅导员为主的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很正常。同时,学校也不重视该课程教师的培训,认为培训和考取资格证书都是费时费财的。课程开设常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而不是以院系为单位,因此某个兼职教师所任教的教学班中有来自多个院系和专业的学生,尽管该教师可能对自身所在院系的就业情况了如指掌,但却由于缺乏专业性,不能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给予就业指导。该课程的开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或立竿见影,短期内看不到指导效果、提升不了就业率,学校就大大降低了对课程的重视度,因此更不愿多加投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课程师资队伍在初期就存在专业性弱的现象,加之后期培训投入的不足,更使得师资队伍建设进展缓慢。除了专业性不足外,队伍的稳定性也不强[4]。兼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并没有过多精力和意愿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也不足。并且一旦这些兼职教师的本职工作与该课程教学发生冲突,他们往往转向主要工作而放弃继续教学,因此课程的师资流动性很大,教师没有经验积累。

  最后,师资队伍在教学中联系实际不足。在西方,该课程的开设很早,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曾在企业工作过,有充足的职场经验和人资管理经验。而在国内,本就不足的专职教师极少有企业工作经历,其余的兼职教师不仅不具备专业性,更缺乏这种职场经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院校该课程的教师聘任还没有考虑企业人员。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

  2.1、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提升兼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师资力量,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极有必要针对辅导员队伍提升教学水平。院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培训机会,使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者更专业,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学子引领职业道路。培训内容不仅应该包含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多领域的职业发展知识及必备技能,更应该强调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此外,重点培养对象应该是学历高、专业联系紧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且自觉自愿担任课程教学的辅导员。当然,专业教师的引进也是必要的,本文所建议的对兼职教师的重视和培养并不意味着减少对专业教师的引进,专业人才的数量决定着该课程教学内容和质量的平均水平,学校也应该依据院系数量、学生人数、教师队伍等实际情况,尽可能加大专业人才比例。

  2.2、明确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更好地推进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地位必须得到提升,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重视。如果按传统的管理体制,学工部、教务处、院系之间矛盾丛生,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因此首先应该成立与此相关的专门性部门,如职业发展咨询中心或就业指导中心。

  已经设有该部门的单位,应切实发挥其作用,该部门可以按照传统隶属于学工部分管,但它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的教学工作。课程师资可以均从该部门选任,前提是其中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经过认证的职业指导师等资格。

  2.3、搭建学习平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学校应该尽力创造学习机会、搭建学习平台,使该课程的教师互相学习、强化技能。对于任课新教师,可以由负责该课程的部门牵头,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对还未接触过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组织有资历的老教师或专家进行短期封闭式培训,培训课程可以是体验式的,不仅讲授理论知识,也要教给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该课程的负责部门应该着力培训一些学科带头人,然后将这些重点培训教师的教学课堂作为观摩课或公开课,让全部教师随时学习和交流,这种内部帮扶互助的形式有利于新教师快速掌握教学技巧,少走弯路。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课程,需要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各教学班的任课教师需要多沟通、多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而要集体学习案例,互相点评课堂,分享经验,讨论实例,有助于促进共同进步。

  2.4、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就业信息

  任教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需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就业信息才能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但目前看来,大多数该课程的教师自身缺乏职场经验,也没有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因此授课内容的指导性不足。学校和相关部门(如就业指导中心或学工部)应鼓励教师多参加实践活动,比如现场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同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比如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辅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学生筛选实习单位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迅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因此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教学水平,不断总结不足,取得进步。

  2.5、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信息化背景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都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已经不只依赖于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而能通过网络进行自学,教师若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适应学生需求,变更教学形式和内容。合作、平等、民主的氛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需要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沟通,多进行思想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的是一支专业、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应该成为院校不懈努力的目标,只有不断改进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才能确保课程的授课质量,也才能进一步有效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良好规划,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倩.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5):90-92.
  [2]周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探究———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8-19.
  [3]曹俊娜,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4,(6):196-196.
  [4]冯静,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师建设,2012,(11):24-2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