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及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0 共3539字
摘要

  2015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共 749 万人,达到历史高值;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然而,并非大学生供大于求;而是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能力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还有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或对职业定位模糊,而进入一种徒劳和迷茫的状态;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际才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出现心理落差,而产生了对就业的恐惧心理。[1]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开始重视和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进行角色转换的过程,[2]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时期,其间主要任务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全方位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将学生与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性格、特点、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再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行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和个人职业倾向等因素,尽早确定职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从专业知识学习、身体素质锻炼、综合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提升等多个方面付诸实践,不断调整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成长为有能力、高素质、能适应企业需求与社会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具有及时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实效性、长期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应该从大一开始,通过科学的方式和系统的指导来分析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外在因素;然后在确立了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大学期间进行不间断地指导和培养,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保证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同时要搭建好各类平台,将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切实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最后"让每位同学都有一份合适的工作"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应该引导大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怕辛苦、知难而进、服务社会。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普遍较少,对其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浅薄,很多学生到毕业了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及其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能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锻炼和培养;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深入了解,在找工作时只能靠对现实和社会的感性认识,导致其职业价值观的选择过于盲目和草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教育资源已不能有效满足日渐庞大的学生群体;再加上一些学生本身缺少能动性、缺乏实践意识,不能很好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资源,更不能自我创造机会和平台;从而出现了教育与实践脱节、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即使有一些同学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了简单的定位,但也不能通过实践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不断调整职业规划;进而也就出现了职业规划仅仅是一个想法或者一纸空文,而与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滞后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许多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能发挥好指导和教育作用。突出体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滞后;职业规划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课程建设滞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单一,以说教为主,缺少包括网络资源利用、职业测评系统使用、案例分析等在内的多渠道、全方位指导;缺少专业职业指导教师,职业规划教师水平和理念滞后。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职业性格测试、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和相关案例分析完成自我认知、环境评估和初步职业定位,然后在大学期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培养个人能力,同时对职业定位进行不断调整,争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检验。

  这样在毕业时就会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然而,就国内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而言,并未达到这一要求,仍旧是以单一零散的指导、培训或者在大学生找工作前期的突击教育为主,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自我认知--环境及行业评估--初步职业定位--策略实践--评估、反馈、调整--最终职业定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及措施

  1、完善辅导工作体系,加深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规划不仅仅体现在大学阶段,它会伴随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然而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阶段,大学期间的思想意识形态会影响一个人以后长期的发展状态与发展方向。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潜在资源优势、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为之奋斗。因此,在大学期间,特别是从大一开始,就应不断灌输和加深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认识其作用和重要性,然后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并在大学期间为之付出行动。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老师应不断完善辅导工作体系,采用图文并茂、音箱兼具、模型使用、拓展交流、多平台实践等多维互动模式,这样既有效避免了传统模式的乏味和单一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3]

  2、将职业测评体系、案例分析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进行初步职业定位

  要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和生涯规划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也就是自我认知,包括个人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减少自我认知的主观性,职业测评就成了不错的选择。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4]

  高校应该结合学生及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职业测评工具,让大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完成较为全面、深入的自我认知。

  案例分析是大学生做到"知彼"的一个有效途径。很多时候面试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提供者,必须做好就业政策的完善工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要破解大学生存在的生活观拜金化的趋向,理应需要以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政策来打破"关系竞争""金钱竞争""权力竞争"等所谓的"拼爹竞争"的就业潜规则,[4]以矫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拼爹"思维,引导其走向公平竞争的思想上来,并由此创造公正、合理、规范的就业环境,破除大学生就业思想障碍,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

  2、注重思想引导,培育健康的择业就业心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人格健全,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的主渠道、主阵地。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观功利化、理想信念模糊化的问题,必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功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提升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入手,正确认知大学生就业压力,通过各种方法来消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从厚实大学生的人格理想、社会信仰着眼,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就业目标,增强抗压能力,并循序渐进地朝着人生目标而努力;从提升大学生实质生活质量切入,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解决实实在在的就业难题、思想问题,不断拓展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可能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丰富的综合职业能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的建立,就业形势负能量的消除,从根本上而言,要从丰富其综合职业能力来达成。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最大的压力源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期望值过高,源于对自我社会实践能力认知不足。[5]

  对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让其在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发现自我能力的不足,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校企合作的方式、课堂教学项目化的形式等等,让大学生感知职业的不易,并得到社会历练,获得生命认知,从而破除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迷茫,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与自信心的夯实。

  参考文献:
  [1] 惠茜,毛小红 . 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及其影响 [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3)92-96.
  [2] 刘万军 . 基于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思考 [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111-113.
  [3] 吴雅萍 .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D]. 安徽农业大学,2012.
  [4] 梅萍,邵莉莉 . 就业压力下"90 后"大学生就业信心与理想信念探析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6)7-10.
  [5] 王明真 . 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77-7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