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中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1423字
论文摘要

  本方治证之病因病机,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不可忍-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兰室秘藏》)足阳明胃经循面颊,绕口唇,入齿龈。因此,“因服补胃热药”而致胃有积热,胃火上攻者,则可出现牙痛,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面颊灼热;足阳之别络入脑,故在牙痛之时,并可牵引头面作痛;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胃火迫血上溢,则可出现牙宣药。
  
  1 方剂组成
  
  当归身三分(6g)、黄连六分,如连不好,更加二分,夏月倍之(10g)、生地黄酒制,三分(15g)、牡丹皮五分(10g)、升麻一钱(12g)。用法:水煎服(原方为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2 临床运用
  
  运用要点:牙痛,牵引头面作痛,口气热臭,舌红台黄,脉滑数,三叉神经痛、牙周炎、牙周脓肿、牙髓炎、牙本质过敏,白塞氏病、扁桃体炎、咽后壁脓肿等属于胃火上攻者,可用本方治之。若便秘属于胃热肠燥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属于胃火盛者,可加石膏以清胃生津。牙宣出血属于胃火迫血上溢者,可加准牛膝以引血热下行。小儿重鄂(亦称上鄂痈)、重龈属于胃火上炎者,可加银花、灯芯草以降火解毒。现有于坏死性齿龈炎、细菌性口腔炎、鹅口疮、损伤性口黏膜病、口角炎等属于胃火上炎者。牙痛兼见发热恶寒、头痛等属于感受风热所致,所谓风火牙痛者,可用本方加防风、薄荷以疏风散热。风寒牙痛或肾虚火炎之牙龈肿痛。附方: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藿香叶七钱(12g)、山栀子仁一钱(6g)、石膏五钱(20g)、干草三两(6g)、防风四两(10g)。功效: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
  
  症见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3 讨论
  
  目前,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出现牙周疾病要及早治疗,容易导致牙龈出血、咀嚼无力、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牙龈炎症状:牙龈红肿,或有出血现象。若刷牙时发觉牙齿容易出血,或牙齿有触痛情况,则需要看牙科医生。牙周炎症状:牙周袋形成,造成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牙周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容易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如果发现有牙周炎的症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不能忽视这些,否则会引起更加严重口腔疾病。本方治证之病因病机,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不可忍-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兰室秘藏》)足阳明胃经循面颊,绕口唇,入齿龈,因此,“因服补胃热药”而致胃有积热,胃火上攻者,则可出现牙痛,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面颊灼热;足阳之别络入脑,故在牙痛之时,并可牵引头面作痛;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胃火迫血上溢,则可出现牙宣。邪正俱实,故见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热虽盛,但未伤津,故可采用苦寒直折之法。方中黄连直折胃腑之火,为君药。升麻既善于清泄阳明热毒,又能辛散胃中积热,有“火郁发之”之意,故重用为臣。黄连得升麻,则泻火而无冰遏之弊,升麻得黄连散火而无冰遏之弊,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虑。胃有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故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丹皮清热凉血;当归身养阴血,当归身配丹皮尚有活血消肿的作用,三药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清胃火、凉血热之效。本方与清胃散都有清泄胃热,疏散伏火的作用,都可用于脾胃伏火证。所不同者,清胃散并能凉血,用于胃火迫血上溢之牙宣出血,泻黄散则兼能调理脾胃气机,适用于热在脾胃气分者。
  
  参考文献
  [1]杨云霞,张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3例诊治体会.山东医药,2007,47(25):117.
  [2]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8-2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