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平面设计论文

平面设计中几种常见的模糊性表现手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27 共3026字
论文摘要

  在当前的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设计手法及价值观念逐渐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重视,这种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较之清晰、直接的表达更有韵味,更能提高受众的注意力以及关注度。下面笔者就对平面设计中几种常见的模糊性表现手法展开论述。

  一、平面设计中的模糊性概述

  模糊是建立在模糊思维基础之上的,是使用模糊概念和模糊推理来进行设计的一种新型表达模式。早在古代时期,先人们就已经开始形成模糊的思维模式,如“虚实相生”“大巧若拙”“笔断意连”等都是早期的模糊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但是其一直都没有形成理论性的著述,也没有对模糊性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的美学家王明居出版了《模糊美学》以及《模糊艺术论》两本书籍,模糊这一设计手法才正式成为了一种美学思想,并架构起了自己基本的框架。在平面设计中,模糊性在谨遵“不确定性”“整体性”“混沌性”“多值性”“渗透性”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作品的设计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受众面前,其既可以是模糊的现象或是模糊的设计思维,也可以是设计师对概念模糊性的表达或是受众对作品内涵领会的模糊性等。具体而言,平面设计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点、线、面、体设计的模糊性”“色彩设计的模糊性”“空间设计的模糊性”“字体设计的模糊性”“秩序设计的模糊性”以及“符号设计的模糊性”这几个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表现,模糊性都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和视野,有效地传达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为作品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和多意性,并给受众带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

  在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它在为设计师的情感表达提供渠道的同时,也丰富了平面设计作品的风格特征。具体而言,平面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模糊性表现手法:

  1.抽象法

  抽象法是指从众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以显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抽象法并不善于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因此受众多会产生困惑感,这也是将其归纳为模糊性表现手法的最主要依据。虽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抽象图形发生了夸大变形,但是其自身所具备的的抽象美以及蕴含在抽象外表之下的丰富内涵却让人回味无穷。具体而言,设计师在采用抽象法的时候利用点、线、面、体等抽象语言将抽象图形与原图形的距离拉开,可以使画面形象产生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如著名的现代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完全抛弃了事物原来的形态特征,通过抽象法将作品中的相关元素进行了有节奏的安排处理,从而使平面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给受众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感。又如,汤忠谦的招贴设计《自由》就是采用的抽象法,该幅作品呈现出的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白色细线的旋转,是设计师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对飞翔中的小鸟的翅膀进行抽象化处理后的结果,象征了对自由的召唤。再如,蒙德里安所设计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将色彩按照数学的形式进行了抽象的划分,并对不同的色彩进行对比和配置,从而使受众从视觉上的感受转换为听觉上的享受,恰好符合该作品“音乐”的主题。

  2.错视法

  在平面设计中,错视法是最为有趣的一种模糊性的表现手法。由于人类的生理原因常常会造成眼睛的视错觉,而利用这种视错觉可以创作出许多诙谐有趣的图形,为平面设计增添趣味性。一般而言,错视可分为形的错视和色的错视。

  形的错视是指对物象形态、面积大小以及用线长短曲直的错视理解;色的错视是指不同背景环境下所产生的色彩的明暗深浅、前进后退等方面的错视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错视在平面设计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并具有较强的视觉趣味性和审美幽默性。以错视觉大师埃舍尔1961年创作的一幅石版画《瀑布》为例,该画以彭罗斯的三角原理为基础,画面中有一条瀑布从三楼倾泻而下,落在一楼的小水池中,随后水池里的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水渠流走,但是我们会意外地发现水渠里的水又流回到了三层小楼的瀑布口,然后再流到小水池,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歇,从而产生一种错视幻觉,暗示了生命的轮回和生生不息。

  3.拼贴法

  拼贴法起源于20世纪初,最早由立体主义先驱毕加索与勃拉克将一些非绘画材料以拼贴的形式用到绘画作品中,是对传统绘画形式的一种反叛。拼贴,是对原有的旧意义的破坏以及新意义的诞生,它是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方式、不同属性或是不同材质的元素互相拼凑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不完整的画面,借以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绪和外面纷繁的世界,而模糊的画面恰好表现出了现代人类面对现实社会时的迷茫。此外,拼贴法所特有的片断性、割裂性以及调侃性打破了平面空间的束缚,扩大了受众的想象空间,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在图像处理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完成的拼贴作品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设计师的真实想法,产生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例如,我国香港设计大师靳棣强的招贴设计《自在》花纹纸系列采用的就是拼贴法,设计师利用我国所特有的水墨元素,将几种不同的自然元素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也因此脱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被迫融入到一种新的画面中去,从而将具象和意象拼贴到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有创新意识又不失传统精神的画面。又如,由深圳Sence Team山河水团队设计的《大生意》海报就对“纸质钱币”进行了拼贴式的创作,设计者将全球各国的钱币拼贴成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面孔的人物形象,并将钱、物质和品牌巧妙地联系到一起,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受众对“钱”与“欲望”进行反思,十分符合该作品的设计主题。

  4.透叠法

  透叠法也是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其是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图形进行重叠,以产生非同一般的空间层次和深邃的空间含义,是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在透叠过程中,相互重叠到一起的图形既保持了各自图形的独立性,又能彼此互动产生新的图形,较之单个图形其所具有的意义更为丰富。此外,透叠法会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而不同的层次感又会产生一种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的模糊感,这更有利于平面作品主题的传达。以贺莉浩的创意明信片《胡同地图》为例,设计师利用透叠法将北京地区各个胡同的地图叠加在一起,形成一张新的胡同地图。在这一作品中,多张地图通过不同的方向以及前后距离的差距产生了空间上的层次感,使每张地图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多个地图透叠而形成的模糊性也代表了正在消失的北京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整体画面于模糊中透露着一定的空间层次感,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对老北京胡同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现代日益纷繁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简单明了、干净利索的图形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并开始逐渐欣赏与认同一些不完整、不明确、无秩序的图形,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图形因此大行其道,并受到了设计师和受众的双重肯定。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模糊性的几种表现手法的论述,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模糊性表现手法,并以此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余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模糊性》.装饰,2003(7).
  [2]宋婷.《平面设计中的模糊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7(22).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程文超.《模糊思维——东方智慧之光》.中国文化研究,1993(02).
  [5]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王明居.《模糊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7]艾利森·古德曼.《平面设计七大要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8]海军.《视觉的诗学——平面设计的符号向度》.重庆人学出版社,2007.
  [9]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