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SY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描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13 共775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探析
【第一章】会计舞弊行为防范研究绪论
【第二章】会计舞弊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SY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描述
【第四章】SY公司案例对防范会计舞弊的启示
【参考文献】如何有效防范会计舞弊参考文献
  第3章S丫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描述
  
  守法的方式只有一种,违法的方式有千万种。不同的会计舞弊者所选择的会训一舞弊方式也不尽相同。本章以SY公司为例,对SY公司的会计舞弊事件进行回顾,详细描述其具体舞弊过程,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其舞弊的动因,并对SY公司会计舞弊案件进行后续跟踪,总结出会计舞弊事件对SY公司的影响。
  
  3.1 S丫公司会计舞弊回顾
  
  3.1.1 SY公司简介
  
  SY公司为H省重点龙头企业,1993年经H省体改委批准,由H省四家知名玻璃企业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的经营范围是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制品、辅助生产石膏等新型建材;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的销售;新型建材的科研与开发;公司总资产29. 86亿兀,净资产达到7. 9亿兀。
  
  员工2100人,技术开发人员240人。
  
  3.1.2 SY公司经营成果
  
  如图为SY公司2002-2012年近10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分析趋势图,营业收入在 2008、2009 年暂时小幅下降,大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3.1.3 SY 公司内部控制概况
  
  SY 公司设计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到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业务上的授权审批制度,都体现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体系。但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较为松散,企业员工内控意识薄弱,在真正工作中,并没有百分百的贯彻落实内控的理念。如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中,少数极艰苦地区的项目部中,偶尔出现出纳暂代会计职责的情况,这是严重违背内部控制岗位职责相分离的要求的。
  
  企业治理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企业并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委员会等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所有的审计风险均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这就导致了企业会计人员缺少了责任风险意识,在内部控制的监督和信息沟通上力度不足。
  
  3.1.4 SY 公司舞弊情况
  
  SY公司近几年问题频出,而这次会计舞弊问题被曝光的导火索便是2011年8月,有投资者向律师电话举报,声称自己的股票户头被莫名买进了 SY 公司股票。
  
  作为 SY 公司的股东,同时也是一名法律意识很强的律师,他推测这不是单纯的异常,很有可能与 SY 公司操纵股价有关,于是向证监会举报。
  
  14 个月后,SY 公司发布公告,称因被举报正在接受证监会的稽查,舆论纷纷猜测 SY 公司有虚增利润的嫌疑。历时一年,2013 年 10 月 SY 收到上交所下发通知书,随后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上交所需所有材料配合审查,经审查,确认 SY 公司存在严重的会计舞弊行为。至此,SY 会计舞弊的事件终于从舆论成为事实。次年 4 月,上交所核实并发出公告称 SY 公司主要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舞弊,2011 和2012 年在原材料核算中分别少计原材料 7581 万元和 1567 万元,由此虚增利润近7000 万元。证监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 SY 公司予以公开谴责。至此,历经近 3 年,已经在坊间吵得沸沸扬扬的 SY 公司虚增利润传闻彻底得到印证。
  
  3.2 SY 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分析
  
  3.2.1 虚减原材料成本
  
  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按照预计销量来确定生产规模,也就是以销定产,在根据折现图进行趋势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SY 公司 2011、2012 年对原材料的采购的增幅却明显高于计划产量的增幅。2011 年计划产量增幅 18.76%,而对原材料采购的增幅却是 179.41%,2012 年计划产量增幅 9.19%,原材料增幅为 23.02%.2010年企业尚有 5252 万元的库存商品,而 SY 公司主要生产的浮法玻璃在整个玻璃市场已经逐渐被新兴的环保玻璃和有机玻璃所取代,在产能过剩、原材料库存过剩的情况下,SY 公司却大幅采购原材料让人费解。
  
  根据证监会披露,SY 公司对于 2011 年、2012 年的原材料共虚减原材料91,494,060.96 元。2012 年更正的成本费用 1567 万元,利润得到显着提升,通错此次舞弊,SY 公司虚增利润百分之五十以上。SY 公司在明知生产线产量过剩,原材料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在 2012 年并没有新建厂房或新增生产线来扩大产能,却大幅度采购原材料并虚减原材料成本虚增利润约 1 亿元。
  
  3.2.2 未披露关联方应付票据
  
  SY 公司 2012 年应付票据期初余额为 15,000,000,00 元,而期末余额为38,830,000.00 元,增幅百分之 158.87% 经进一步查询明细,巨额应付票据明细如下:
  
  由表 4.1 分析得出,SY 公司 2012 年应付票据中 84.99%来自于兴安盟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通过检查 SY 与兴安盟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发现,其为第三方人力派遣公司,从 2010 年开始为 SY 输送员工。而 2012 年玻璃行业整体不景气,SY 公司用人需求较 2011 年没有较大的变动。这一巨额的劳务派遣应付款项引起了注册会计师高度警觉。
  
  企业合同显示兴安盟公司是 2011 年由 A 公司出资 300 万设立,而 SY 公司持有 A 公司百分之 32.4%的股权,换言之,兴安盟公司是 SY 公司的关联公司 A 全额出资设立的子公司。而 SY 通过与兴安盟的劳务合同,产生了 3883 万元的应付票据,SY 向中国光大银行某分行进行应付票据承兑,在缴纳了百分之五十的保证金1914.5 万元后,顺利获得 3883 万元银行存款。而近 2000 万元这对于债务负担重,已经靠应收票据贴现而实现资金周转的 SY 来说,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霖。SY 公司通过应付票据承兑进行舞弊不仅为自己取得流动资金,还使承兑银行遭受损失,使银行承担着巨额的信贷风险。
  
  3.2.3 通过政府补助操纵利润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和2012年SY公司利润均成下跌趋势,2011年归属十股东的利润2071万兀,下跌近60%02012年营业收人、净利润分别下滑5. 42%,23. 17%.
  
  Ifn根据柱状图的对比,2009年、2010年营业外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微不足道,Ifn 2011年、2012年营业外收入大幅上升,甚至在2012年营业外收入的金额远高十净利润2倍之多。查阅有关资料,SY营业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对十玻璃制造企业,政府为了构建低碳环境,给予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补贴,共计 1700 万,其中节能补贴 700 万,鼓励其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技术支持补贴 1000 万。SY 公司将其全部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入。而根据政府补助的有关规定,政府补助应按照其金额,在日后补偿或弥补相关费用时,分期递延确认到每个会计期间中,而不是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入。试想如果SY公司2012年没有将政府补助一次性确认,则会出现净利润为负的情况,所以,SY 公司是蓄意通过政府补助来操纵利润,扭亏为盈。
  
  根据折线趋势分析得出,从 2012 年度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公司的利润总额绝大部分来源于营业外利润,这与利润总额大部分来源于营业利润的企业相比实属异常。更正之后,公司利润与舞弊前相差悬殊。
  
  3.2.4 研发支出项目造假
  
  通过分析非流动资产变动情况,我们发现,SY 公司在建工程变动率高达158.19%,而SY公司所处玻璃行业自2011年起市场就较为低迷,而SY公司也没有大规模扩建厂房和生产线的计划。那么在建工程为何会有 5911 万的变动额呢?
  
  经查证 5911 万在建工程的变动额有 3682 万为研发支出资本化转入金额,而无形资产开发研究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期间的费用应该分别核算,研究期间费用无条件全部费用化计入相关费用中,开发阶段的费用需要区别对待,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予以资本化,而后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依然费用化计入费用。SY 公司将 3682 万元的研发支出计入在建工程,实则属于利用会计科目的非常规处理进行会计舞弊行为。
  
  根据同行业对比分析可知,SY 公司的费用化支出为同规模的行业内最低,而资本化支出却为最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率竟然高达 95.17%.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当研究项目在形成无形资产或者出售技术具有可行性的时候,才符合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
  
  SY 年报声称,其研发主要是为了突破行业壁垒,生产出超薄的具有抗震功能的车用玻璃,而且已经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2011 年共做了 15 项研发,已经有 10 项取得成功,其余 5 项在下一年度内也会研发完毕。这表明 SY 在关键技术及关键装备方面在一年之内投入研发并取得了成果突破。随后的 2 年中并未发现SY 公司有新的技术投入到现实生产中,那么其生产的高精尖研发成果完全属于子虚乌有。
  
  进一步分析SY公司的舞弊动机,不难发现,由于公司2008年已经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资格有效期 3 年,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标准,是当年的资本化支出达到营业利润的 4%,三年的资格有限期已经临近期末,而 2011 年 SY 在利润上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为了继续保持其高新企业资格,其寄希望于高资本化率,在研发支出的列报上舞弊。
  
  3.2.5 应收票据贴现舞弊
  
  应收票据是企业持有的应收的银行承兑汇票,特殊时期,企业因急需资金而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提前向银行提出承兑,银行会扣除除正常利息外的手续费作为提前承兑票据的利息,此即贴现息。由于贴现息利率高于一般短期借款,贴现这一行为对企业来说是会产生一定损失的,所以正常运营的企业,不到万不得已,资金周转不灵时是不会大规模采用票据贴现来获取资金的。通过分析 SY 公司由财务费用明细表可知,票据贴现利息分别占财务费用的 35.21%、48.61%、66.76%和42.03%,这一比例显着高于企业正常水平,此高比例的应收票据贴现引人怀疑。
  
  A、B、C、D、E 公司分别为 SY 公司同行业的可比企业,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出,SY 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是整个行业最高的,如此高的流动资产比率却不是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所做的贡献,高的流动资产比率来自于应收票据。2012 年巨额贴现利息的代价是沉重的财务费用负担。在如此沉重的财务负担之下,SY 公司应该更慎重的选用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会计政策,通过加大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方式,更多的以应收账款进行销售结算而非应收票据。
  
  SY 公司的应收票据中,有近 10%应收票据根本没有正规的购销合同,在未签订购货合同的基础上开具销售发票,是虚拟交易的舞弊,公司在没有真实凭证的情况下,虚开应收票据、虚拟购货商,再利用银行承兑,套取货币资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 SY 公司与同行业企业相比,一反常态,大量的异常使用应收票据进行商品交易结算方式。
  
  3.2.6 借款费用资本化舞弊
  
  1.借款分类不当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了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汇兑损失等。企业的借款分为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两类:专门借款是企业为了构建或生产资产所专门借入的费用;一般借款是相对于专门借款而言,借入时没有明确目的的资金。我国会计你准则规定,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予以资本化。专门借款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取得的投资收益,可以予以资本化。而一般借款则需要按照资本化率计算确定其可以资本化的金额。
  
  SY 公司 2011 年借款 1500 万元用于建设厂房,其产生的借款费用近 200 万元全部按照专门借款核算,却并未提供与专门借款有关的与银行签订的合同,即在不符合专门借款确认的情况下,将此笔借款费用产生的利息全部计入在建工程,虽然此笔借款产生的资本化费用不是很巨大,但在性质上属于会计舞弊性质。
  
  2.利用资本化时点舞弊
  
  根据实际考察该厂房在2011年7月已经竣工完成,可以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时点有明确的规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完成时,要停止资本化。SY 公司却将已经可以投入使用的厂房产生的借款费用按照资本化条件,对 2012 年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实则会计舞弊行为。
  
  3.3 SY 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分析

  
  3.3.1 企业持续经营压力
  
  1.退市风险压力
  
  我国 A 股市场有一种制度,用以保证投资人的知情权和投资选择权,对股票采取退市风险警示制度,预告其存在的风险。具体措施是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标记,以区别于其它公司股票。在退市风险警示期间,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 5%.
  
  企业在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内净利润被审定为负值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被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000 万且追溯调整后仍低于 1000 万等 10 种情形都会导致上市公司被扣上 ST 的帽子。
  
  上市公司从自身企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出发,会不遗余力避免被证监会出具退市风险警示,上市公司被 ST,就是企业今后生产经营中很难扭转的一个负面形象,向投资者传递一个公司发展力不足,财务状况不稳定的负面信息。
  
  2.经营业绩压力
  
  SY 公司 2010-2012 年 3 年间,生产产量的经营目标分别为 1210 万箱、1437.21 万箱、1569.8 万箱,根据公司的产能,完成生产产量目标是没有压力的。
  
  但其销售量目标 1450 万箱、1680 万箱、1920 万箱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在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浮法玻璃市场已经几近饱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的经营目标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 SY 也只能寄希望于会计舞弊手段。
  
  3.研发能力不足压力
  
  SY 公司 2012 年年报介绍,其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高新技术的研发大多需要有较高学历、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人员,由于 SY 公司员工研发能力弱,公司经营业务主要为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加工工艺,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而竞争对手则分别在绿色环保领域、汽车玻璃领域、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领先优势,这就使得 SY 公司产品没有差异性优势。
  
  高精尖的产业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专业型、高素质人才,SY 公司如此的人员学历分布,预示着其企业员工的创新学习能力有限,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不足使得产品深加工率较低,而此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一直没有升高,原材料价格近几年却直线飙升,在主打成本领先战略的玻璃市场上,企业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这也是导致公司实施会计舞弊的压力的一部分。
  
  4.市场竞争压力
  
  SY 经营业务主要为浮法玻璃,而此项技术并不是 SY 所独有,与其他同类型竞争企业相比,SY 产品结构和技术成果都不具有特色,尚未在基板玻璃、镀膜玻璃、防火基板玻璃等高附加值玻璃领域有所涉足,属于典型的传统玻璃制造企业,技术竞争力不突出。
  
  受产业技术限制,SY 的产品不具有市场渗透的能力,在区域市场上份额逐渐缩小,又不能推陈出新,取得技术突破,导致其只能自我设限,画地为牢,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在区域市场打拼下来的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下逐渐缩水,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完成的销量目标。
  
  3.3.2.管理层职位晋升及业绩考核压力
  
  SY公司为上市公司,集团公司位于A市,分公司位于Y市,SY公司集团公司财务部人员与分公司财务部门人员薪资差距较大,集团公司财务人员总体薪资水平较分公司高 30%,中层以上管理者的任用部门是根据其业绩考核结果决定的。我们以 SY 公司总部部级以上管理者业绩考核标准为例,进行分析。
  
  由此可知,SY 公司考核管理层的标准偏重于业绩考核,由表中数据分析,管理层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和人才育成只占管理层考核业绩中 20%的比例,而综合能力及业绩则占用 80%,综合能力及业绩考核中的重中之重就年度绩效和计划的达成率。由此可见,SY 公司对中高层领导者的考核主要以业绩考核为主,业绩考核突出的领导可以留在集团公司总部 S 市办公,而业绩考核平平或者不达标的领导则无法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晋升计划,还要被派到距 S 市有一定距离的分公司 A 市任职。职业晋升的瓶颈、工作分配中与亲人异地分离的压力,使得管理层有了会计舞弊的压力。
  
  3.3.3 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SY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很合理,但在执行环节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失效的企业在会计上有极大的出现会计舞弊的可能。任何一个具有良好的经营方针和业绩的企业一定都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内控监督体系。
  
  SY 公司内控环境相对薄弱,企业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较弱,由于企业规模较大,具体细化的工作责任难以落实在个人身上。财务部记账凭证中经常出现原始记账凭证不全甚至缺失的情况,会计操作的不规范导致其工作质量相对较低,这种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给会计舞弊者可乘之机。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也是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的原因之一,SY 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却并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内审相关部门。集团公司定期对分公司的审计也是短时间内走马观花,草草了事,且并未留有审计报告或审计总结,这也直接导致管理层无法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也给会计舞弊提供了借口。
  
  3.3.4 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
  
  SY公司2012年年报披露显示,Z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整个会计舞弊过程中,担任审计职责的 Z 会计师事务所完全有足够机会去发现其舞弊,SY 的舞弊手段并不高明,并没有通过较为复杂繁复的手段虚增销售收入,而是明目张胆的虚减原材料的成本,而且数额近 1 亿元,以 Z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现有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性是完全可以发现其异常的。
  
  况且在固定资产折旧、研发支出等费用的确认方面,Z 会计师事务所已经与 SY 有了矛盾和分析,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在分歧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是不可以出具审计报告的,但 Z 会计师事务所仍为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通过查阅 SY 公司历年年报,数据显示 Z 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连续为SY服务了13年,Z会计师事务所超正常年限的服务是不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的。综上所述,Z 会计师事务所是对 SY 公司的舞弊采取了主观选择上的不作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要求我们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而 Z 会计师事务所在已经发现舞弊的情况下,由于 13 年的服务关系,已经与 SY 公司产生了密切关系,在丧失了审计独立性的情况下,便只能对 SY 公司的舞弊充耳不闻,在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4 会计舞弊事件对 SY 公司的影响
  
  3.4.1.股票价格波动
  
  在 SY 公司被最开始被证监会立案侦查时,坊间便有谣传说其涉嫌通过虚增利润的手段进行会计舞弊,2013 年 10 月 17 日,其股票开盘便直接大跌,开盘不久遍已经跌停,跌幅 9.95%,报 5.79 元/股。在首次开盘之后的数个交易日内,SY 股票每次都以最大跌幅跌破每日交易最低价格。
  
  截止到证监会公布处罚公告,该股在 2 年时间内跌了百分之 70.
  
  3.4.2 企业融资信用危机
  
  SY 公司 2014 年中期财务报告中显示,SY 公司的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 6.2 亿元,下降了近1亿元,其中质押借款由期初的7600万元,下降到期末的3500万元;抵押借款由 5.9 亿元,下降到 5.65 亿元;保证借款由 3000 万元,下降到 2000 万元;信用贷款由 2230 万元,下降到 0 元。已经向 SY 公司提供多年贷款服务的中国建设银行表示,之前其授权 SY 公司 3000 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已经降为 0 元。
  
  多家银行表示,对于 SY 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表示高度的关注,会重新评估 SY公司的信用等级已确定新的信用贷款额度,由此可见,会计舞弊事件已经对 SY 企业的融资信用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将使 SY 陷入融资困难的漩涡,后续融资成为难题。资金周转不灵是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变现,会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威胁,甚至导致破产。
  
  由此可见,舞弊对于一个企业的的危害程度是巨大的,SY 公司 20 余年的经营成果险些毁于一旦,而公信力的丧失使企业难以短时间内在公众面前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融资的危机将对企业的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3.4.3 企业公信力丧失
  
  SY 事件发生之后,有 100 名股吧股民组成了索赔小组,计划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争取权益。根据相关公司法规定,投资者在一定期间内购买 SY 公司股票,由于公司舞弊或者短线交易导致损失的,经查证核实,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索赔。万福生科舞弊案例中,已经有一部分中小投资者通过诉讼得到了相应的赔偿。
  
  众多中小股民都跃跃欲试,想要通过法律进行维权。SY 公司的舞弊案例爆出后,公众对其企业能够良好发展的信心已经丧失。企业已经毫无公信力可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