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营改增”和增值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3 共40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营改增政策对电影院税负的作用探究 
【第一章】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影院税负的影响分析绪论 
【第二章】 “营改增”和增值税理论基础 
【第三章】 “营改增”前后BL影院税负水平比较 
【第四章】 “营改增”后BL影院纳税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营改增制度下影院税收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营改增”的理论依据

  2.1.1 税制优化理论

  所谓的税制优化理论:就是要尽量使由扭曲性税收所带来的效率损失降至最小。最简单的税制优化模型就是使由税收带来的效率降低达到最小。在复杂的税制优化模型中,会将第一个目标与税收在调节社会分配、促进整体福利增长等方面联合起来进行考虑[25].

  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税收成为政府调控的政策工具,在调节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税收制度的设定上,不仅达到第一个目标,要降低因为税收制度设置使不合理产生的效率降低问题,还必须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测试税制的设计怎样能够表现出税收的公平行性,提高社会的福利。效率与公平成为考量税制的两个重要得指标。效率指的是由税制设计带来的资源不合理配置达到最低。公平总体而言是指收入相近的纳税义务人缴纳数额相近的税款。

  在本次“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中,税制优化理论的要求体现在:一是如何根据各改革后征收增值税的企业性质的不同,规划测算出合理的增值税税率,尽量避免税负不公平因税收制度的改革而在纳税人之间存在,做好营业税纳税人向增值税纳税人过渡的转换。二是要规划好增值税在中央与各个地方的归宿分配方法,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三是通过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和合理配置税权,在不影响纳税人的理性交易、降低重复征税、使税收征管的效率与成本相协调等方面做出符合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安排。

  2.1.2 税收中性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纳税人的经济理性决策不受到来自政府的征税行为影响,而且也不会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影响。这就是着名的税收中性理论。在当时这个理论是指导制定税收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资源的合理分配角度讲,最中性的税收政策理论要求税收的征纳不对市场配置资源产生影响,尽量减少人们为了缴税而承担的不必要的成本。即政府要从量和度两个层面去衡量制定的税收政策,看是否满足不影响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但是,可以看到,要想真正地实现税收中性,在现实中并不可能。因为只要有税收的征纳行为,就会有应对税收而采取的筹划,这无疑会对经济的运行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而且,现在越13来越多的国家也将税收作为干预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由税收带来的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巨大。基于此,在学术界广泛推崇的是更加贴近现实的次优原则。这种逐渐从绝对的理论标准过渡到现实的次优标准,反应了税收中性理论的日益成熟。增值税是具有中性特点的税种,由于其是就增值额进行征收的税种,企业无论选择何种经营形式均不会带来税收上的不同,因此,相比于营业税,增值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更能发挥中性作用[26].我国的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影响了税收中性优势的发挥。因此,此次“营改增”正是顺应了税收中性理论的要求,如果在实践中可以借助合理有力的推行举措,相信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好铺垫。

  2.1.3 税收宏观调控理论

  政府调控经济时,通常会利用到两大政策工具,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与调整需求结构方面,财政政策显得更为有效[27].税收工具在财政政策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调整国家的经济运行作用巨大。利用税收政策工具调节经济运行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制度,调节不同纳税人的收入,并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选择产生符合政策期望的影响,最终实现调整经济运行的目标[28].在市场规律调控资源配置失灵的领域,比如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收入分配不均衡等,税收政策的使用可以起到显着的调节作用,这是其作为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理论渊源。目前,我国处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我国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通过“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调整,可以使优质的资源更具倾向性地配置在服务业领域,促进其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了对社会资源在三大产业中的配置做优化调整的政策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流转税制,在现实中已经开始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不利的影响,现在有步骤、有措施地完成“营改增”,必定能够激发出服务业的发展潜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2 增值税的理论基础

  2.2.1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增值税是对买方购进货物的税额和买方销售货物的税额额差来计算其纳税额的税种,这是增值税的一个显着的特点。下面有几种方法来计算企业的增值税额:

  加法,将组成增值额的所有元素加总,把增值额的总数计算出来再乘以适用税率。这样就求得了增值税额。这个方法的弊端在于他比较繁琐,计算量很多很大,需要分别计算出所有构成增值税的增值额的和,然后进行加总计算。这对会计记录的完整性要求非常严格,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个计算都会受到影响。当涉及的项目特别多时,错误率就会上升[29].尤其当企业还存在减免税项目的时候,或者每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税率都不一样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显得特别的笨拙,复杂。

  减法,减法和加法相反,把不属于增值税应纳税的元素从销售额中减掉,剩下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乘以适用税率。就计算出应纳税额。当企业的产品只有一种税率,且没有适用的减税政策,这种方法很适合[30].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针对某些行业的减税、免税的政策,并且所有不同的产品税率也会不同。虽然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比较简单,但是遇到各种减税免税政策,计算就会复杂的多。

  税款抵扣法,缴纳税款的企业按照本企业经营的货物的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税率来计算出销售出去产品的销项税额,这个销项税额企业会从买方处获得,并开具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对方。企业把从其他地方购买的货物,收取的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计算出来。当月末企业可以根据本月销项税额减去扣除掉购进时取得的进项税额,的差额乘以使用的税率,计算得出增值税应纳税额。这种方法非常的便捷,减少了大量的无用工作量,因为其不会收税率不同或者减免税政策的影响。这涉及到出口退税的企业,更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对税务机关也是十分有利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的企业都会为消费方开具专业的发票,对其进行检查提供了很多有利的证据[31].所以就现在所有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大都采用此种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间接计算增值税税额的方法,也就是税款的抵扣法。这个就是通过企业销售出去的货物取得的销项税额扣除企业购买货物从对方取得的进项税额,在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一种非常简便的征收方法。这种方法就避免了重复征收。

  2.2.2 增值税的特点

  (1)纳税对象是增值额。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无论货品经过多少经销商、转让多少次,都是按照货物每次转让后的增值部分征收税额,而不是按照货物的全额征收。所以增值税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增值税征收,它的征收对象就是增值额。

  (2)采用普遍征收的方法。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是流转的总次数,而是在当次流转环节上征收,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来说,当次发生的增值额都要征收增值税。

  (3)实行多环节课税。

  增值税的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征收环节上的,增值税不仅仅是在销售这个环节上需要交纳,还需要在批发环节、生产的过程中、提供加工修理劳务的过程中以及进口的环节,征收的环节很多,但是同样为增值税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可以抵扣上一环节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2.3 增值税的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广义地看,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增值税宏观税负,即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增值税收入占同一期间工业制造业企业所创造的 GDP 的比重,集中反映了增值税收入与 GDP 增长的关系。

  从狭义来看增值税,实际上增值税和其他税种不同,增值税属于间接税种,在每个增值税的增值环节征收的税款实际是由购买者来承担。当然在实际的流转过程中企业能够将增值税全部都让消费者来承担是不现实的,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实际是由产品的持有者和购买者一同分担了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和名义税负率是测算增值税的两个指标。纳税人实际上缴的税款和收入的比率即名义税负,而实际承担的税款则是实际税负[33].

  一定期限内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占同一时期增加值的比重,即增值税的名义税负通常为了比较各种行业及行业内部比较就需要企业的增值税名义税负率。它能更清晰的直观的表现出我们需要的数据,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企业的名义税负率:

  增值税的名义税负率=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一定期限内,企业尚不能转嫁走的税收占企业同期增加值的比重,即增值税的实际税负:也就是名义税负扣除掉无法转嫁给别人的名义税负对企业来说,如若名义税率和税收政策没有变化,那么名义税率较低,这时就可能存在偷漏税的情形,税务监察部门自然会更加关注。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找到与自身相结合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法,为使增值税实际税负尽可能小,将名义税负转嫁出去。

  2.2.4 增值税的纳税成本

  纳税者需缴纳的增值税及在缴纳增值税过程中所带来的其他成本,即纳税成本。纳税成本是指扣缴义务人和纳税者在缴税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通常按其性质分为起初投入的资本、临时成本和经常成本。

  初始成本,即纳税者第一次缴纳的增值税款或是企业需要执行国家新颁布的增值税制度而发生的一次性成本。置办安装金税卡的专用计算机和金税卡是变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需要购置的。纳税人发生不定期的、不持续性的开支是临时成本。经常成本指在纳税过程中增值税纳税人持续发生的费用。例如发给税收人员的薪酬、发票的申请购买事宜及核销过程过所发生的支出。相较于增值税额,纳税成本较为隐蔽且不易精确计量。和企业应该纳的增值税税款,增值税的纳税成本有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加之其具有不易被精准的测算的特点。纳税成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当企业的规模越小纳税的成本却越高,反之大企业却承受相对低的成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