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幼儿分离焦虑应用音乐活动干预的效果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吴佳莉;张杨
发布于:2020-03-07 共5201字
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第五篇:幼儿分离焦虑应用音乐活动干预的效果
 
  摘要: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的普遍现象,积极的音乐活动可以帮助调节幼儿情绪,能显着降低被试者的焦虑值。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某高校附属幼儿园两个新入园托班为样本,在自然情境中实施音乐干预,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生成活动过程:倾听音乐——身体律动——音乐游戏——舒缓放松活动——结束歌,逐步实现转移注意力——交往与合作——自信的确立——情绪的控制等目标,引导新入园幼儿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快速度过焦虑期,适应新环境。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 分离焦虑; 音乐干预; 行动研究;
 
  Using Music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Separation Anxiety of Young Children Newly Enrolled in a Kindergarten——An Action Research
 
  WU Jiali ZHANG Ya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Separation anxiet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for young children at the early stage of kindergarten, and positive musical elements can help regulate emotion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anxiety value. This study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aking two classes of young children as a sample who were newly enrolled in a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a university, implementing music intervention in the natural context, and generating activiti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cluding knowledge in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musicology.The procedure was listening to the music—body rhythm—music games—relieving and relaxing activities—ending songs, through which the following goals were gradually realized including diverting attention—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self-confidence establishment—control of emotions, thus helping the young children gain new emotional experience, get through the anxiety period quickly, and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1 问题提出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又称离别焦虑,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即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多发于学龄前期。通常在入园初期,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的改变使幼儿进入心理断乳期,产生焦虑,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入园感受,如果处理不当,更会引起幼儿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诱发疾病,降低入园率,影响幼儿在学前阶段的教育质量,甚至终身的发展。
 
  实践中,对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干预方法以言语开导为主,而幼儿所处的生理阶段限制了他们的语言领悟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已往有研究证实通过歌唱、和弦的运用、音高及速度的调整以及使用打击乐器等,能很好地帮助调节幼儿的情绪[1]。对音乐干预焦虑的元分析,论证了音乐干预能显着降低被试的焦虑值[2]。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如何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如何帮助一线教师运用音乐活动改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呢?本研究正是采用行动研究法,由幼儿园一线教师,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以改善幼儿分离焦虑为出发点,对幼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音乐活动干预,借助音乐对幼儿情绪的积极影响,帮助幼儿快速度过焦虑期,适应新环境。
 
  2 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3]本研究是基于实践中对分离焦虑有效干预的不足,运用音乐活动改善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
 
  从研究目的看,本研究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本研究中行动的改进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幼儿焦虑行为的环节和改善;二是教师知识能力的提高。
 
  从研究人员看,行动小组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构成,边工作,边研究,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工作,把研究结果的探索和运用结合起来。
 
  从研究环境和范围看,研究开展于自然情景,行动研究小组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其问题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特定工作范围内,不一定能普遍应用。
 
  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象的改变,具有弹性或动态性。因此,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由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2.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沈阳市某高校附属幼儿园新入园的两个托班作为研究对象,共有50名幼儿,男孩28名,女孩22名,幼儿在入园前未接受过托班训练。
 
  2.2 干预工具
 
  在干预工具中,音乐编写工具主要运用了西贝柳斯(sibelius)1。音乐播放工具为一体机、多功能播放机。乐器主要运用了无音高乐器和有音高乐器。有音高乐器主要以钢琴、尤克里里、钟琴为主。无音高乐器的运用比较广泛,其中,皮革类包括:邦戈鼓、手鼓等鼓类乐器;散响类包括:棒铃、串铃、腕铃、手铃、沙蛋、沙锤、铃圈、铃鼓等;木质类包括:响木、单响筒、双响筒、方梆子、蛙鸣筒等;金属类包括:三角铁、碰钟等。
 
  研究的曲库基于音乐治疗领域中针对焦虑情绪的特定曲目[4],并从中筛选出舒缓和欢快两类,应用于不同的干预环节。曲库主要有三大来源,音乐来源一:“音乐治疗师”曲目(Music Therapist),如:《Emotional Dimensions》;《Watching The Sound》;《Calctte》;《Dance of Gossamer》;《ブレインズ》;《インテレクト》;《Sear Of The Heart》;《Whisper in the Wind》;《缓解》等。音乐来源二:“专业音乐治疗”曲目(Music Professional),如:勃拉姆斯《第五匈牙利舞曲》;肖邦《第一诙谐曲》;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舒伯特《小夜曲》等。音乐来源三:“音乐治疗师/接受治疗者”曲目(Music Therapist/Patient),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幼儿偏爱选择曲目,如:根据Mozart Sonata K. 265/300e改编的儿歌《闪烁的小星》;舒伯特《鳟鱼》;《小飞机大翅膀》;《最美的光(励志儿歌)》;《虫儿飞》;《数星星》;《王老先生有块地》;《师生问好歌》等。
 
  3 行动研究方案
 
  一般来说,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高发于新入园的第一个月,且在早上与家长分离时最为严重。因此,干预活动安排在幼儿入园初期的四周,每轮方案持续一周,干预时间为每天早晨的7点30分到8点,也就是幼儿入园到早饭开始这段时间。
 
  3.1 四轮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行动研究法是研究教育上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可以一面研究一面改进,并可以随时修正。第一轮的行动方案是预先拟定的,后三轮的方案则是根据前一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制定。
 
  3.2 具体活动过程
 
  美国着名音乐治疗师肯尼思·布鲁夏在音乐干预理论方面提出了表达-沟通-反应的路径[5]。表达指帮助幼儿对自己的内部体验进行外化、表达和宣泄;沟通指帮助幼儿与其他人分享、交换思想和情感;反应指帮助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包括人物和事物给予适当的回应。研究以音乐游戏为主线,结合歌唱活动、律动、打击乐器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围绕干预目标开展的活动过程为:倾听音乐——身体律动——音乐游戏——舒缓放松活动——结束歌。
 
  其中,倾听音乐包含对音乐故事的倾听,是幼儿对音乐的初步感知,通过音乐中歌声、旋律、歌词、配器和故事的吸引,分散幼儿在分离焦虑时的注意力,消减不良情绪。身体律动,从晃动、摇摆身体、拍手和行走入手,结合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6],配合音乐作品,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转移其注意力。音乐游戏是一项综合的音乐活动,它所体现的趣味性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能把歌唱、律动和舞蹈等融为一体,实现干预目标[7]。如,音乐游戏《开汽车》,它通过倾听音乐的开始和停止,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进行开汽车的游戏,每次开始和停止都有新的幼儿加入到开汽车的行列,接成一个长龙,幼儿一起完成开始和停止的游戏,培养合作意识,促进交往互动。舒缓放松活动可根据上一音乐游戏的内容延伸,如:教师可将幼儿比作“小汽车”,让“小汽车”们开到自己的车库中去,熄火休息,提示幼儿适当地闭上眼睛休息,干预者和每一位幼儿说再见,活动结束,渐入正常的幼儿园一日生活。
 
  随着音乐活动的进行,从与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幼儿每日焦虑行为发生频率与时间均有所减少。“我们班的孩子在入园时开展了这个音乐活动,哭闹相比以往的确减少了,我们也轻松了很多。”(某受访教师)。在音乐活动的帮助下,幼儿能够较快走出焦虑期。“早晨送孩子来时,看见老师在用乐器和孩子玩,感觉宝宝适应挺快的。”(某受访家长)。同时,音乐合作游戏和表演游戏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自信心,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小朋友很喜欢这几周的音乐活动,每周他们的适应性都在不断提高,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自我表达与合作,这是非常好的,焦虑的情况得到显着改善。”(某受访教师)。
 
  4 反思与教育建议
 
  在运用音乐活动改善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行动中,研究者们遇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问题。
 
  4.1 身体律动比语言类音乐活动更适合在托班实施
 
  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词汇及语句的掌握有限,因此,在实施音乐干预时,尽量避免开展语言类音乐活动,比如字词的节奏接龙、节奏小品的朗诵等等。相比较而言,身体律动与打击乐器更适合托班幼儿,除了能够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及小肌肉群的发展之外,还可以通过律动中的跺脚、击掌、拍腿等动作发泄不良情绪。
 
  4.2 皮革类、金属类乐器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皮革类、金属类乐器比木质类乐器更受幼儿欢迎。在干预中,研究者们分别准备了串铃、沙锤、三角铁、木鱼、铃鼓。幼儿最喜欢的是铃鼓,其次为串铃、三角铁、最后是沙锤和木鱼。可能是由于孩子们喜欢皮革类乐器在演奏时采取的拍打式演奏。开始哭闹不停的幼儿经过被铃鼓的吸引到最后和老师一起玩铃鼓、再到主动的拍打铃鼓。如:由一根木棒多个铃铛组合而成的串铃,演奏姿势简单,易被低龄幼儿掌握,用串铃清脆的声响吸引幼儿,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个别幼儿可以主动接受乐器的传递,虽然此时的分离焦虑并未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串铃上。
 
  4.3 通过群体音乐活动带动个体参与
 
  实际上,研究者既是活动的实施者,又是观察者。幼儿在与家长分离的时,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与父母分离上,对于外界的一切基本不会过多关注。对于个别焦虑严重的幼儿来说,唱歌、跳舞和乐器都不能吸引其注意力。同时,由于师生比的限制,人员有限,精力有限,在音乐干预时一对一的音乐干预不是很可行。干预活动中,可尝试从焦虑程度低的幼儿入手,以群体性互动的形式开展音乐活动,可以使焦虑幼儿被音乐活动吸引,逐渐参与进来。
 
  4.4 适时适当调整原有活动内容和方式
 
  整个干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研究者需要不断调整干预方案。比如,最初的预设活动大致包含五个部分:律动、问好歌、音乐游戏、音乐舒缓和结束歌曲。但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当个别孩子强烈的哭闹,对一切都没有回应和互动时,需要及时调整原有的活动过程,如直接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敲击节奏,用这种方式吸引幼儿的目光,分散注意力。有时,综合音乐游戏也会调整为单一内容,如歌唱、律动、打击乐。但调整并不意味着音乐游戏环节的失效,而是改变了先后顺序。比如计划中的干预方案是从问好歌开始,以再见歌结束,但在干预初期,由于幼儿分离焦虑现象严重,哭闹和拒绝活动并不能让师幼顺利开展互动,问好歌与再见歌效果较弱,因此,在干预前期适当取消前后两首歌曲,改为在后期加入。此外,针对个别焦虑表现强烈的幼儿,身体律动或打击乐器在干预初期选择一种即可,可让幼儿很快从陌生到熟悉音乐活动的“游戏规则”,给幼儿一种安全感。
 
  5 结语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们需要具备“小丑”式表演和即兴演出的能力,还要具备极强的耐心和应变能力,与幼儿们一起拉火车、一起玩纱巾、一起跳舞、一起按照节奏传递沙包。在活动资料准备之外,还需要一种心理和经验的准备,实际上,幼儿是在多次活动后才实现某一阶段的特定目标,不必对幼儿在某一阶段必须达到某一目标作强制性的要求。分离焦虑给原本是“快乐天堂”的幼儿园蒙上了一层灰色,成为一道无形的屏障,通过音乐干预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并不强调对音乐技能的学习,旨在帮助幼儿能从积极音乐活动中感受和释放情感,早日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岩,刘欣茹,齐易.幼儿入园焦虑的音乐治疗——基于“同质原则”的尝试.学前教育研究,2011,(1):70-72
  [2] 王昕,叶丹.音乐对焦虑症干预效果的元分析.中国音乐,2012,(4):201-220
  [3] 汪利兵.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6
  [4] 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35-49
  [5] Kenneth Bruscia.Defining Music Therapy.Gilsum NH:Barcelona Publishers,1989.46-59
  [6] émile Jaques-Dalcroze.Eurhythmics,art,and education.Arno Press,1930.24-58
  [7] Thayer Gaston T.Music in Therapy.New York:Macmillan,1968.66-70
 
  注释
 
  1***西贝柳斯(sibelius)7.5.0被誉为是当前世界上最智能的打谱工具之一,来自音乐巨匠西贝柳斯的故乡,在本研究中主要用于干预音乐的编辑、播放和演奏的功能。
点击查看>>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精选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吴佳莉,张杨.运用音乐活动改善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行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9(08):94-96+9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