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07 共96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第一章】高校学生积极心理培育研究导言
【第二章】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结语/参考文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路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四、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特点是体现出一定的程式。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其中的优缺点,进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2001 年,教育部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颁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了总体目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积极预防,以发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心理素质强,专业技能优秀的合格人才。
  
  1.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理念
  
  “理念”的解释在《辞海》(1989)中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通常指思想。”“积极”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潜在的积极,本文的“积极”是指“正向”或“主动”的含义。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念,使大学生对于事物有积极的看法和认识,而不是悲观、偏执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理念的主要基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可能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会走入偏执消极的方面,才会对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抱以积极的态度,建立积极和谐的价值观,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会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并保持积极的态度,也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清醒、理智、客观地分析和判断问题,并能够作出积极的应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理念,增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优化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树立大学生的自尊自信,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
  
  2.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相对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主要体现在看待世界的态度和角度、爱周围人的能力、工作方面的能力、生活各方面所体现的人类伟大智慧和情感的因素,引导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创造积极人生。这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积极心理学思想和理念的借鉴,正如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提到的,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就是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消极糟糕的时候,能够用一颗乐观的心去对待,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悲伤仍然可以笑着去面对,坚持着走到最后。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爱心、创造力、美的感受、乐观、勇气、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能够做到有效预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以此为目标,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让大学生的心理得到良好的疏通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传播积极的正能量,进而促进家庭与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
  
  3.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积极适应性
  
  适应一词最早是在生物学术语中出现,在《辞海》中解释为:“随着自然的发展,竞争是必然会存在的,而适应也是在竞争过程中所产生的。”而“适应性”是指“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的能力”。①大学生对社会的的积极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主动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社会生活,提高应对社会变动的适应性。大学生就能够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环境的压力和挫折,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解决,同时也可以培育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从容应对压力和挑战。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发展速度快,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够主动去适应,去做新的尝试和改变,去适应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积极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
  
  关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差异之处就是更好的预防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注意力集中在治疗上,帮助那些出现心理问题而变得不堪忍受寻求治疗的人。而积极预防是把教育目标集中在增强能力而不是克服弱点上。积极预防是通过培养积极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起到缓解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相关作用,“比如培育一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理性思考、洞察能力等。利用发现和加强这些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就可以高效的对于一些心理之上的疾病进行一定的预防。”①这一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必须关注这些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尊重,并且要充分了解这些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运用相关举措,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可以做到“治病除根”的功效。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是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传播积极正能量。遵循积极性原则,首先要树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价值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将大学生的生命系统看成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因此,大学生能够积极追求幸福和快乐,不断持续开发一些较为积极向上的力量来很好实现品质之上的完善,使生活变得更加得美好。还要时刻重视和探究大学生的积极层面,发现和打造其积极向上的力量,增强其自身的积极性,突出大学生个性化优势,为大学生的发展科学定位和设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基于积极视角,重视人性当中积极向上的层面,更好发现其中的积极向上力量。最后,要用积极的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相关问题,从这些问题当中寻找美好的感受,利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去转化消极的情绪,学会自身克服消极情绪,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
  
  2.人本性原则
  
  人本性原则是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以完整、科学和准确的人的特性为依据,树立良好的意识,尊重人、关心人、遵循人性的制约和规范,以人为本为依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②以人性作为一定选择进行指导工作,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工作始终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根本、为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这些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更好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一心理教育的主体就是这些大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运用上要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实际为依据,做到既能够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的潜能,使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适当对自己做出调整,迅速融入社会环境中,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过去的较长时间里,大多数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心理教育的调适性和矫正性,忽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全面发展”,①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发展性原则,强调全面开发大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大学生的人格,教会大学生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教育大学生要有长远的人生发展策略,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发展性规划,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科学性原则指的就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主要是以心理发展相关规律和心理发展需求作为根据,按照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教育内容、实施教育举措,有所针对的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而使本身的潜在能力能够展现出来。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靠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并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融合,在更好发挥心理教育优势之处的基础条件之上,利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观念,增强心理免疫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积极的人格,这就使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比较明显的科学性特征。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所谓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就是积极心理学探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核心。所谓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指的就是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感觉到对于未来生活有着希望的实际心理状况。主要有高兴情绪、兴趣情绪、满足情绪、自豪情绪等,能够让个人感觉到一定的愉悦,能够更好的去除那些消极的负面情绪,还能够让人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情绪当中。积极情绪体验可以成为人类筑起保护屏障和增强心理健康的第一层台阶。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延续效应,容易体会到一种积极情绪的人,也容易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这样就会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正能量,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培育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相关体力、智力和社会的协调性,在发掘与培养大学生积极力量的过程中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同时,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情感感受,有助于大学生可以发现一定的潜在能力,更好的感受成功所给予的喜悦情绪,让这些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发掘与自我欣赏,还是打造这些大学生积极向上力量的重要方式。
  
  2.大学生积极的人格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无论什么样个体的人格都有着两面性特征:一面是积极向上,体现在一些积极向上的特征,如喜悦、快乐、福乐、和平、爱、幸福等;另一方面是消极的,表现为一系列消极的特质,如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等。当这些人格的积极向上层面处于主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主导作用,体现出个体的潜在能力有着一定建设性意义的积极力量时,能够更好的构成积极人格。打造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品质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要使大学生能够学会自尊自爱,热爱生活,还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进行一定完善;要让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人格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使大学生用自身的优势之处面对实际生活,并且能够融入到全部的实际生活当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学会面对难题,面对这一社会之上所有的不公平行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积极的人格就是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积极向上的力量、乐观的预防机制、创造性能力等,积极向上的人格能够利用加强积极向上的情绪来进行获取,在体验过程中使自身进行一定完善。与此同时,这一阶段还可以使大学生的自身潜能被激发出来,培育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可以运用自身优势之处建立自信心。
  
  3.积极校园文化环境
  
  个体的情绪感受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是在社会环境当中不断形成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在环境之下的情绪感受和一定的认知,重视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对于人心理发展的核心作用,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对其的情绪体验和人的积极心理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可以和社会环境相适合是积极向上力量的表现。所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校园当中进行有益身心的相关活动,愉悦大学生的身心,提高其校园生活的满意度,进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积极向上的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可以在校园中成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和兴趣一致的朋友们进行交流;提高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还可以利用社区图书馆形式、展览馆形式等,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一定的培训活动和相关咨询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运用传媒手段,例如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校报校刊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加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感受,进而更好的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四)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1.开展常规的课程教育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设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融合性课程等课程形式。
  
  开设学科课程,重在从“知”层面影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的发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和培养积极人格,传授心理卫生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一定结合,主要以大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为基础,促进大学生心理状态朝着积极的趋向发展。
  
  活动课程重点在于心理需要和心理兴趣,重视进行积极参与和积极体验,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世界,也更能达到积极向上的主要目的和成效。还可以开设融合型课程,融合型课程主要有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教育训练活动、积极心理的指导、积极的心理自助等专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同时注重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大学生真正在体验中增强积极的社会适应性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
  
  2.积极的心理预防和测量
  
  大学生积极的心理预防指的就是要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主观意识,防止心理问题以及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危险性事件发生,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如勇气、乐观、坚韧、快乐能力等,从而对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预防意识,可以通过开展积极心理知识讲座、积极心理健康预防宣传等活动,向大学生传授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信息,使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情绪,树立积极的心理预防意识,正确认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心理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积极的心理测量主要包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力量进行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包括大学生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对生活特定的重要方面感到满意、经常体验愉快的情绪和很少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等要素,进而掌握大学生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指导,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减少对生活的抱怨,积极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人格力量的测量主要是指反映在大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中的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勇敢、和善、正义、乐观、坚持不懈、活力等方面,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疏导”,即“疏”与“导”,疏是疏通、开拓、消除之意;导是启发、引导、选择之意。积极的心理疏导是指针对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法。把“积极”与疏导连接在一起,主要强调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积极的观念进行疏通和引导,用积极向上的言语去解答心理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心理疏导只注重解决心理问题的局限,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要求疏导者必须首先树立积极的理念,拥有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乐观的心态,用自身的积极力量去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的发掘本身所存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积极乐观主动地解决问题。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知识指导下,有所计划、按步骤地对主体的心理活动、个体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朝着预期目标进行转变的过程。积极的心理干预包括两方面,一是主动挖掘自身问题的本质,二是根据问题去挖掘积极向上的情绪,加强自身积极力量与心理问题进行对抗。积极的心理干预重在挖掘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例如培养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等,通过对正面的、积极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模拟的体验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这样,当大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心理问题时就不会轻易的被打垮,能够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五)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专业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课程,是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国外早已有之,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高校都开设了有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如哈佛年轻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开设的传播积极心理的幸福课,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专业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懂得积极心理学知识的教师授课;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也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不同,而是使用具有积极意义和积极内涵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在课堂上讲授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积极理念和正能量信息,如教会学生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如何让大学生提高对生活满意度、如何开发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潜能、怎样使大学生充满乐观和希望等内容,以此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格特质,使大学生们积极面对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方式,也就是不再是列举一些消极的事例,而是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2.通过多学科教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掌握方法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这就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高校应通过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多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励并支持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努力探索,在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完成教学任务,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保持积极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学科教学还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从而做到能够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多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学习中,是用能够涉及全体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学科的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使大学生积极心理培育形成一种常规的、持续的状态,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更能够使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3.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积极向上的社会实际活动,能够使学生踏出学校的大门,参与到积极的活动之中,对于社会环境有更好的了解,对于自身适应社会的水平有一定提高,锻炼自己的毅力,有目标的培育自身的积极力量,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逐渐变成心理教育的核心方式。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相互配合。学校可以与社会的爱心机构相合作,给学生们提供当志愿者服务的机会,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会到用自己的积极力量去帮助他人、感染他人、给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的自我效能感,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把大学生带出校门,也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到校园中来。学校可以把社会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请到校园中来,在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见面会,讲述成功的经历与过程,用他们成功的案例展示他们积极的力量,用榜样身上的积极力量引导学生建立信心,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以此感染和带动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形成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发展受到一些原因的限制,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支持,彼此协作,形成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1.家庭心理教育的积极配合
  
  家庭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场所,大学生耳濡目染的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心理状态积极与否对大学生的性格及心理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心理教育的积极配合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庭形式的心理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易沟通性等优势,使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映,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在家庭心理教育中,家长首先要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加强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孩子心理发展不同情况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及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自身的缺点,勇于承认错误,形成正确认识问题和处理主要问题的健康状态。与此同时,家庭式心理教育应该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同步进行、积极配合,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心理情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双向交流,发挥学校和家庭配合教育的最大合力作用,有力推动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2.社区成立积极心理咨询机构
  
  社区是个小社会。除学校和家庭外,大学生居住的社区氛围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进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更好的体现社会相关作用。可以依靠社区医院形式创建一些心理健康的相关咨询点,开展积极心理咨询活动,将积极的心理健康引入社区成员的日常生活中。社区积极心理咨询是社区组织协同社区医院提供的一种服务性工作,主要是心理咨询服务人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缓解社区成员的心理矛盾,解决心理问题,进而培养社区成员的积极心理品质。
  
  社会积极心理咨询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积极心理咨询,一是开展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服务。二是通过社区宣传栏传播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心理的维护与积极情绪的调节,对社区居民的心理起积极导向作用。三是开展积极心理健康主题座谈会,以孩子的教育、家庭人际关系、保持积极情绪等问题进行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自身真实经历引导社区成员的积极心理。四是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可以播放励志电影、组织主题晚会、举行献爱心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使生活在社区的每一位居民能够真切感受到积极的正能量。
  
  3.大众传媒传播积极的正能量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必须获得社会的一定支持,但是积极向上的气氛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的重要外部因素,社会是否传播积极的正能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传媒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信息,优化舆论环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环境。大众传媒要在全社会传播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理论、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社会积极的正能量,宣传积极的社会信息,如客观、公正的报道先进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大学生群体积极救人、见义勇为、互帮互助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使之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认同感。同样,各种类型的网站要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对于社会责任进行一定承担,进行多样化的网络教育形式。要加大力度进行积极健康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服务平台。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帮助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形成多方位的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