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恋爱观受怀旧风影响的症结与对策(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13 共10950字
  (三)重视特色婚恋课程的开设
  
  虽然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频繁的出现恋爱价值观上的歪斜,但许多高校仍旧并不十分重视恋爱观的教育,依然采取老办法,将大学生恋爱观仅仅作为心理学或思想政治课内容中的一部分,讲到这一环节时仅用几张PPT课件和教师的简单讲授就蜻蜓点水式的完成任务,这种缺乏严谨性和案例性的理论式讲授对于学生而言无疑不能满足其对于恋爱的好奇与迷茫,这种现状急需改变,不仅教师层面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层面更需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实际,编写出适合学生使用、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的教材,伴随公开课的开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形成高效的体系。
  
  纵观当前各高校开设的与恋爱相关的公开课和校本课程,基本上场场爆满,选修的人远大于教室所能容纳的人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都做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并非不愿树立正确恋爱观,而是苦于没有多样而丰富的途径和渠道来学。基于学生对于恋爱观教育和教材的强烈渴求,笔者认为,其有必要从传统的寄居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教学:(1)科学常识和性健康教育。在满足学生好奇的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性的吸引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做好预防并提高对性安全的认识。(2)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在提倡正常的两性交往中学会判断爱、接受爱、拒绝爱、付出爱的能力,成为一个懂得爱的健康人。(3)爱情的相关理论教育。从理论的高度探讨爱情,培养学生在爱情中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免在爱情中迷失自我,既伤害了伴侣也丢失了自己。(4)恋爱与婚姻道德责任教育。树立端正的人格,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勇于为自己在恋爱中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5)婚姻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使婚恋课程的开设及教师的讲授真正做到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9]
  
  (四)利用新媒体实现大环境与小环境的无缝链接
  
  正确或扭曲的恋爱观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单靠个别力量就能改变,而应是一种多主体、多因素的综合,多种力量协同发挥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实现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无缝链接就是首先需要明确的地方,所谓大环境与小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对每个主体而言,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一方面,它既指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者之间的链接,另一方面又指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家长群体之间的链接,其大小是由对主体恋爱观形成产生的影响不同而定的,但无论怎么变,其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单靠其中任意一个环境都不行的这一点是不变的,因此,不仅需要学生、教师、家长都重视正确恋爱观的重要性,还需要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之间实现理念和引导的同步,不能出现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是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可回家后家长给孩子灌输的却是消极扭曲的恋爱观,或家长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但当学生踏入社会之后看到的却是另一回事,这种两张皮的现象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不知究竟应该信任哪一种,从而走入误区。 其次,在当今信息和新媒体急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高效传播作用就是我们需要利用起来的特性,首先,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本校学生建立一个权威性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帮助。
  
  其次,不仅需要被动等待学生来寻求帮助,更需要主动出击,主动参与和影响学生的讨论方向,如积极培育和鼓励一批在学生当中具有极高威信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等。最后,设立关于怀旧作品的评论等话题讨论也实属必要,这个设置的时间是自由灵活的,既可以在教师开设恋爱教育的公开课下课后,也可以在当一部有关怀旧风的作品引起社会关注时,形成同步效应。正所谓真理只有在讨论中才会出现,设置话题讨论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这也正是它的意义,只有在讨论中,大学生们才会知道这个风潮究竟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存在缺陷,从而在反思中明白正确的恋爱观应该是怎样的,进而主动采取正确的恋爱行为。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27 页。
  [2][3]张慧瑜:《青春片需要提供多种可能性》,《人民日报》,2014 年第 21 版。
  [4]陈进武:《青春镜像、成长修复与叙事的“缝合术”--以<那些年>和<致青春>为中心的考察》,《东岳论丛》,2013 年第7 期。
  [5]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商务印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8 页。
  [6]***:《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高等教育》,2014 年第 10期。
  [7]于平:《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光明日报》,2014 年第 12 版。
  [8]***:《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中国科技产业》,2014 年第 10 期。
  [9]***:《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高校教育管理》,2015 年第 2 期。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