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6 共73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校女生恋爱心理问题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第三章】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女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女大学生恋爱问题与对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女性在中国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段数据分析:根据统计显示,在 1999 年扩招前,我国的大学生总数中,女生比较少,只占 20%左右。而根据教育部 2012 年 1 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人数为 2391,3155 人,其中女大学生人数为 1228,0490 人,占总人数的 51.35%,这表明女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越来越高。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校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时,从共性中寻找个性,从注重整体性而关注个体特征,基于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殊性,着重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会有很大收获。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在恋爱中所遇到的恋爱心理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如何正确认识1行的教育策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相关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的恋爱观、性教育等相关课题,单纯研究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的相关课题较少。但是近年来,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及恋爱观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文献显示,在国外,有 83%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在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中显示,有 58.7%的女大学生涉及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女大学生理解和赞同出于爱情或者定情后的婚前性行为。国外文献及着作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上显示,恋爱心理与个体的性别、个人受教育的年限、社会、家庭的经济地位等显着相关。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研究者对大学生恋爱状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涉及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专着,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整体作为目标,几乎没有单独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只有雷骥在书中提到了关于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偏差,一些基本的恋爱技巧及恋爱中的行为、规范等内容。现有文献对女大学生恋爱观、恋爱现状的原因分析以2及恋爱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对当今以女大学生为主体年龄群“90 后”的恋爱心理问题的探索还是比较少的。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起步也较晚。由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中,一直对爱情的态度都是非常保守的。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大环境相对开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校大学生也实现了婚恋自由,因此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大学生恋爱现象及恋爱观的研究总量较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恋爱现状、恋爱特点、恋爱存在的问题、恋爱原因分析、大学生恋爱观以及恋爱教育等问题的探讨。以至于社会学者及高校工作者们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局限,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及文献有: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基本状况。
  
  己有的研究大多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恋爱现状进行了分析。1.恋爱现象大众化、低龄化。陈驾等(1989)的调查中,三、四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人生近 50%,二年级为 32.6%,一年级为 4.8%.在问及“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这个问题中,如果有合适的,希望能谈恋爱、表示自己以前谈过恋爱和目前正在谈的学生,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9%,在校期间不准备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 11%,况且这 11%的学生对别人恋爱也表示高度的理解和接受。这表明学生对恋爱普遍接受。由于学生对恋爱普遍接受和学生观念的解放,学生恋爱的行为呈现大众化和低龄化的现象。90 年代末的调查中显示,一些高校的一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比率高达 30%左右。2. 恋爱观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念和动机在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冯君史等 1991 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主张认真、严肃的对待大学期间恋爱的人,男生占 73.6%、女生占 66%,而持“玩一玩”态度的人约占 5%.在问及“你对恋爱是怎样理解的”这一问题时,64%的学生选择恋爱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29%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3%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把恋爱和婚姻作为将来事业的跳板;4%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必考虑很多,跟着感觉走等等。在问及“学生择偶的标准”这一问题时,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100%的把人品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大学生恋爱观总体是健康、积极的。但是恋爱观的多样化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诸如把恋爱作为排解空虚和寂寞的手段,把婚姻作为事业的跳板,跟着感觉走等等都是不健康、不正确的恋爱观,势必为学生的恋爱乃至将来的婚姻生活蒙上阴影,这些不健康的恋爱观需要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3. 恋爱性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陈志霞(1999)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回答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时,只有35.11%的学生认为性行为不可取,原因是他们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克制自己,这是严重违背传统道德、违反校纪的事情,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管理、教育和疏导。而大多数学生(合计占 64.89%)则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与宽松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恋爱双方自己的事,如果别人发生了,也可以接受。这项调查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二、关于女大学生恋爱特点的状况。
  
  范小西在《女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指出,女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存在的问题包括:恋爱动机功利化、恋爱目的复杂化、择偶标准实用化、恋爱心理盲从化、恋爱心理理想化、性观念开放化、性行为实施化、恋爱行为过于公开化。余逸群的《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要求》、张运生的《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与教育》、刘丽娟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及行为的主要特征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恋爱中具有低龄化、自主性增强、公开性突出、重过程轻结果、失恋承受能力较弱、传统恋爱观淡化、恋爱动机多样化、恋爱速度短平快、恋爱中性体验增多、恋爱成功率低等特点。孙景艳在《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中总结了女大学生择偶标准的三大类型:(l)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2)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体现了反传统的审美价值;(3)“务实性”也有论者指出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自主性强、恋爱动机简单、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朱银娇在《谈当前高校女大学生恋爱的问题》中分析认为,当前高校女生恋爱呈现主动性增强、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情绪波动大、性行为发生率上升等现状特点。恋爱结果理想化也是女大学生恋爱的一种心理特点。
  
  三、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原因研究。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将大学生恋爱视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因为它符合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需要,符合大学生社会化的需求。刘亚丽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中指出:“大学生恋爱受多方面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变革,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大学生本身身体的发育,心理的渐渐成熟等因素都会使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到影响。”张月琴在《大学生恋爱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浅议》中指出:“由于种种综合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及自身成长的影响,有近 40%的大学生拥有恋爱经历,其中,有 35%的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
  
  四、女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对策。
  
  对女大学生的恋爱教育,与对大学生总体恋爱的教育既存在共性的一面,也存在独特性的一面:(l)学校方面:除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咨询活动之外,还应开设“女性生理卫生系列”讲座和“女性学”选修课,教育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引导女生学习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马军等在《女大学生恋爱不良心理表现及对策》中指出,应加强女大学生的性心理教育,在尊重隐私权的基础上,可以成立专门的女生心理咨询机构或设立专门的女生心理指导服务时间。(2)从家庭方面关注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者不多,孙景艳的《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认为,所有的启蒙教育除社会和学校外,家庭教育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显得重要,父母也可成为最理想的启蒙老师。魏丰在《女大学生恋爱的误区及引导》中指出发挥家庭特别是父母在子女婚恋方面的作用,认为父母要在为人处事及待人接物方面多给女儿正面影响,对孩子恋爱的关心摆到中心位置,父母要及时与女儿沟通和交流,帮助她建立现实健康的择偶观,父母以自己的经验、阅历对儿女的恋爱进行适时的指导、忠告或建议。邓验在《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中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现状和对策,探索这些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提出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恋爱观的正确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通过净化社会主流媒介,优化学校教育管理以及加强家长正确引导等措施,让我们的大学生既懂得爱的真谛,又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感问题,让青年一代都有健康的婚恋观念和幸福的生活。
  
  综上己有研究对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初步、有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帮助作用。然而,对于女大学生在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更进一步说明了对高校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教育还需要更具体更实效性的方法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女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她们的情感及恋爱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探讨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既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拓展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管理和教育提供一个新视角。
  
  1.3.2 现实意义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女性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恋爱观及恋爱心理更是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她们对爱情的不同体验和不同选择,影响并塑造着她们的人格、气质以及情趣爱好,甚至影响她们今后的整个人生,女大学生的素质优劣更事关中国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事关家庭的和谐及下一代的培养教育问题。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探索,正确引导恋爱心理与正常发展水平有偏差的女大学生,可以减少更多因为暗恋、失恋等原因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女大学生。这也为家庭的幸福和谐,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对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恋爱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女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根据现状对女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高校管理者对女大学生开展恋爱观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使女大学生对恋爱中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对爱情变故的应变及承受能力,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为女大学生这一群体营造出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
  
  1.4 研究内容、难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序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与恋爱心理的相关概念界定。这一部分主要对恋爱的含义、恋爱心理的含义、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等概念进行界定,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突出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三个特点。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恋爱心理现状,包括恋爱挫折感强、承受能力较弱,恋爱动机功利化,恋爱心理盲从化,恋爱中传统道德淡化等特点。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因素、女大学生自身一些原因等方面来分析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所产生影响的因素。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策略。针对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发挥社会文化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以及克服女大学生自身恋爱心理的一些缺陷等四方面来教育管理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结论。
  
  1.4.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论文研究的重点: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培养女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对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论文研究的难点:
  
  采取调查问卷法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展开调查,由于调查问卷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及私密性问题,所以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有一些难度。
  
  1.4.3 创新之处
  
  以往的论文研究中,都是把大学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而很少关注女大学生在这一群体中的特殊性,本篇论文从女大学生的视角出发,从共性中寻找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并最终分析总结出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恋爱心理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文献分析法,对于本文的选题和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阅读相关着作、期刊、学位论文、浏览网页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筛选出对本篇论文有用的相关资料。方法之二是问卷调查法,采取自编的针对性较强的问卷调查。自编“我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恋爱现状、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能力、失恋挫折及应对等方面。严格做到严谨的数据采集,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方法之三是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法对下发调查问卷而搜集到的结果进行整理,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运用科学合理的数理方法, 统计分析女大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显示出来的恋爱心理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合理准确的分析和解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 .


  第二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2.1 恋爱及恋爱心理的相关概念
  
  2.1.1 恋爱的含义
  
  爱情是男女之间真挚、诚实、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稳定、专一的高尚情感。恋爱,是异性或同性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同时,恋爱也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状态下,两性之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为终身伴侣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自主地结成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生理、心理、美德、道德和承诺的结合与共同体验的过程。
  
  2.1.2 恋爱心理的含义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在与社会心理及社会现状互动的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化趋势,因此,在恋爱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恋爱观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会关系到她们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婚恋观,也会影响她们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
  
  2.2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2.2.1 感性与理性交织
  
  女大学生们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总要考虑一定的条件,在下发的“请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女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依次是感情、经济基础、性格、共同理想以及人品,从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女大学生作为“感性动物”的心理特征。而女大学生把经济基础排在第二位,说明在选择择偶对象时,女大学生对对方的经济条件考虑的较多,这是由于女生一般都有依赖性,更希望对方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依靠者。总体上来看,女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上首先注重的是感情,但对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的要求,这表明现在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感情时既要求双方感情上的和谐,又要求男方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女大学生开始更加重视现实生活,在选择恋人时会进行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估,因此在择偶时会表现得更为理性与实际。这也正是表明现在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心理特点。
  
  2.2.2 传统与现代结合
  
  由于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漫长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中对待爱情的态度一直是十分保守的,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家庭观念的教育下,女大学生对待爱情与恋爱的态度都十分的低调、隐晦、甚至讳莫如深。70-80 年代,各个大学对待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都是禁止或不允许的,大学生恋爱的人数也较少,偶有恋爱的同学也多为“地下恋情”,不敢在公众场合有任何亲密动作。女大学生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及自身性格特点的影响,她们的恋爱观及恋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更加的保守、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环境相对开放,而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鲜血液,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速度非常快。随着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想的传入,我国对大学生传统的性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在情感与理智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观念逐渐开放,而往往忽视了道德和结果。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 17%的女大学生表示恋爱后可能与男友同居;有 8%的女大学生恋爱时有性冲动或渴望发生性行为;30%的女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跟着感觉走;只有 16%的女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坚决反对。调查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开放的性行为都表示不同程度的肯定与接受。对于“一夜情”和“婚外恋”的看法,大部分女大学生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小部分女大学生则持宽容态度。
  
  而在对“同性恋”问题态度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女大学生认为是不道德的,同性恋者是应该被谴责的。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个人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宽容、开放,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性行为或不道德的现象持客观态度,总体来讲,大多数女大学生对“性”的观念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保守、谨慎甚至排斥,更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理解、接受甚至亲身尝试。
  
  2.2.3 纯爱与功利并存
  
  女大学生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敏感、细腻、追求浪漫、爱幻想等性格特征,导致她们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会首先从自己的感情出发,遵从自己内心的感觉,对纯洁的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她们渴望两个人之间彼此爱慕,互为对方的唯一,并认为这是维系感情、走进婚姻的唯一要求。对感情纯粹、执着的追求让她们感觉恋爱就应该是纯纯的喜欢,不应该掺杂任何金钱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物欲和金钱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在纯净的大学校园中的女大学生们也不能幸免,开始追求她们曾经嗤之以鼻的物质生活。由于女大学生自身依赖性较强,同时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更加剧了她们在择偶的时候追求物质、功力的爱情。女大学生在选择男朋友或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更多地开始考虑现实的、物质性的条件,婚恋观也正在逐步的功利化。恋爱或者婚姻俨然已经成了她们实现梦想、缩短个人奋斗时间的跳板。当然,这种功利性的恋爱观与女大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和社会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