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新婚姻法对高校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10 共3220字
论文摘要


  恋爱、婚姻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课题。大学生作为适龄青年,恋爱已经非常普及,甚至有的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婚恋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 8 月 12 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即《婚姻法解释三》,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其中涉及了财产分割、生育权等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房产的司法解释颠覆了传统观念,成为民众争议的焦点,也对高校婚恋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指导大学生培育正确的婚恋观,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婚恋观,成为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高校婚恋观现状

  (一)婚恋观基本正确,但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大学生婚恋观基本正确,他们认为在校就读期间仍然应以学业为重,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为核心,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持理智的态度,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前途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日趋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
  在恋爱动机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受从众心理影响闪电式恋爱,对待恋爱问题显得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上,追求实用主义,在择偶标准上更注重对方的家庭条件、经济背景等,看中的是对方是否能在经济上、生活上或就业上对自己有所帮助;在恋爱行为过程中,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和开放性,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漩涡,在性观念上缺乏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二)婚恋观教育基本完善,但缺乏针对性

  高校婚恋观教育目前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基础》课中仅仅涉及一章当中的一小节,浅谈了对于爱情的定义、爱情中的道德和法律,内容简单、陈旧,比较浅显,相对于目前大学生多元化婚恋观念,显得力量单薄。不少高校学生将恋爱与婚姻相割裂,在婚恋观上追求物质,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恋爱以及婚姻。在生活中每个人遇到的情形不同,在婚恋问题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每个学生碰到的婚恋问题也不相同,现行的教育方法难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出现很多麻烦,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因此,需要进行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婚恋观教育。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推出,为目前高校婚恋观教育指出了方向。为此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对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启示

  (一)更好地保护婚姻双方,男女更加平等

  从传统婚姻到现代婚姻,女性地位一直相对劣势,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历史传统的传承又有现实具体的情况,但核心还是家庭经济地位不平等。许多女性一旦结婚就放弃事业,在生育以后就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子女、家庭及丈夫的事业上,逐步失去了自我,而结局是失去了爱情和婚姻。新婚姻法从讨论到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其中最核心的也是关于“财产分割”的规定。新婚姻法明确地警诫广大女性,若想男女平等,若想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依靠自己,自己才是最终的依靠者,必须独立自主才能获得应有的尊爱,而非依靠婚姻依赖男方。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明白新婚姻法使男女更加平等,更好地保护双方的权利,作为大学女生既要干得好,又要嫁得好;作为大学男生要尊重妻子,重视家庭。

  (二)净化择偶观,摒弃物质化婚姻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对净化择偶观,摒弃物质化婚姻起到了导向作用,改变了择偶观上的物质化倾向。新婚姻法实施后,婚前用父母钱购房的男人优势无存;没房的男人,未来能买房的,婚姻需求将得到极大解放,他们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女性的选择,真正回归以爱情和人为中心的婚恋观,回归婚姻恋爱的实质。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明白恋爱和婚姻中最重要的基础是感情和人,应该把时间精力放在个人的发展上来,积累人生经验和资本,双方共同奋斗、共同努力,营造高校和谐的新型婚恋观。

  (三)事业、家庭同样重要

  在传统的婚恋观中,恋爱是以婚姻为目的和归宿的,而高校婚恋中许多人把恋爱和婚姻割裂开,恋爱只是恋爱,由于双方的懵懂和盲目往往难有结果,也不追求婚姻和家庭。况且在校大学生尚不具备维持婚姻的稳定基础条件,未来存在很多变数,校园恋情最终很难经受时间、经济、事业、家庭等诸多考验。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以理性的婚恋观面对人生婚恋问题,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三、婚姻法新司法解释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对策

  (一)课程载体建设,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

    要把高校婚恋观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课程讲授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改革教育内容,丰富课堂讲授,把新型的婚恋观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大学生婚恋观专题讨论,系统分析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感情问题,引用学生的实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实效的高校婚恋观教育。比如,针对目前大学生一入校在军训期间就已建立恋爱关系,在两三个月间已经几度分分合合,备受感情困扰,恋爱表现出随意性,对待恋爱盲目草率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恋爱前彼此应该充分了解熟悉,彼此相互认同、欣赏,基于彼此共同的人生理想,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成为终身伴侣,这样的婚姻和恋爱关系才是理性的,才能稳定,人生才会事业家庭双丰收。将新型婚恋观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二)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婚恋观教育

  将新型婚恋观融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造就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大学生在校园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婚姻感情处理也比较稚嫩、盲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弥补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缺乏,为他们提供简单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宝贵的人生财富,为将来踏入社会做积极的准备。结合校园趣味实效的文化活动,以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络教学等形式开展教育,让他们了解新婚姻法的精神。不仅在活动内容上体现多样化,而且在活动形式上要体现大众化,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显示才华,使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认可和尊重。同时可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生活。

  (三)培养和树立高校新型的婚恋观教育方式

  要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婚恋问题,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新的法律精神,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情侣之间要有愿意为对方负责的态度,并用责任心作爱情的保护伞。男女生都要树立独立责任理念,主动承担爱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好与恋人交往的礼仪方式和道德规范,共树正确的婚恋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个人的发展上来,积累人生经验和资本,双方共同奋斗、共同努力,营造高校和谐的新型婚恋观。婚姻法新司法解释有效纠正了很多大学生期望一个丰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婚姻替代激烈的就业压力的心理,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努力奋斗完成学业,为将来踏入社会既拥有成功的事业又拥有幸福的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婚恋观教育合力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对人们的婚恋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自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高校要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恋爱、选择终身伴侣有关的问题,必要时结合专家详细讲解和实施帮助。同时应当加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营造新型婚恋观,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在学好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婚恋观,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陈静.关于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1):188-190.
  [2]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02,(6):27-30.
  [3]董晓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6,(2):47-5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