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实施可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05 共2282字
论文摘要

  干预抢救行为是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随时可发生的病情变化,有效预见患者的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娴熟的技术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干预,而绝不是对医嘱的被动执行,这就要求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正确运用可预见性干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随即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观察组中有14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3~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2.7)岁。其中有10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1例患者为电击伤,2例患者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为肺部感染,3例患者为多发性创伤,1例患者为重症胰腺炎,5例患者为多发性创伤;对照组中有16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1.6)岁。其中有8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2例患者为电击伤,4例患者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为肺部感染,2例患者为多发性创伤,1例患者为重症胰腺炎,6例患者为多发性创伤。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可预见性干预,具体操作为:由于急诊抢救室一般具有数量较多的患者,特别是夜间护理繁忙,管理很难到位,因此应该切实加强护士夜班排版,依据护理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等组成一个个抢救团队,每个抢救团队里面均包括主管护师、主班护士、助理护士,同时使他们各自的分工明确花,定岗定位,将各个级别的护理人员和医生合作的协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快、更合理地服务患者。依据常规护理抢救程序,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用自己的方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主诉及其家属的代诉进行认真的倾听,对呼吸、心跳骤停等各种急症危象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迅速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术治疗,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并加强对患者的给氧、持续心电监护等;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在心理上鼓励支持患者,从而将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有效排除掉,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和干预工作;对抢救设备物质进行正确的应用和科学的管理,同时对抢救药物进行合理、精确的使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有效培训,使其对各项干预抢救流程进行熟练的记忆和掌握。每月1次将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及模拟演练,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干预行为更为规范化。

  1.2.2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室常规干预,遵循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对相关干预记录进行详细填写;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分别为(16.6±3.4)min和(25.8±9.2)min,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和68%。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表1)。

论文摘要

  3、讨论

  3.1可预见性干预概述

  可预见性干预是临床护理人员依据事物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推理和预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的措施和方法,充分体现出了思维的能动性。在质疑和探究的同时进行深化认知是预见性干预的核心。在执行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运用可预见性干预,就极有可能促进干预质量的显著提升。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干预中,预见性干预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3.2可预见性干预

  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干预中的有效性危重症患者抢救是急诊抢救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抢救工作的关键是抢救干预,它在对患者的抢救中贯穿始终,对抢救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的抢救对医院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见性干预应运而生,它有利于督促护理人员对各种危重症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主动关心患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培养并提升自身的沉着、机敏等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对临床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积累工作经验,正确运用预见性干预,从而更好地完成抢救任务。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充分说明了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干预极为有效,能够显著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汪跃友.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9;(2):159.
  2.杨新云.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外转运中的应用探讨[J].兵团医学,2010;(1):101~103.
  3.刘亚碧.急诊抢救对护士的新要求[J].中国医药导刊,2009;(6):571~572.
  4.陈国爱.急诊昏迷病人的鉴别分诊[J].当代护士,2010;(10):356~357.
  5.李晓娟,于兰贞,王常卿.对急诊护理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9):214~215.
  6.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诊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2~53.
  7.宋玉芳.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9;(6):189~190.
  8.纪素平,唐雪莲.重危病人病情观察、记录与医疗纠纷防范[J].中国医药导刊,2010;(6):261.
  9.李凤连.增设急诊科总务护士促进护理管理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221.
  10.王富琴,高秀萍.急诊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07;(5):731~732.
  11.刘玉琼.急诊科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3):12~1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