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基于麻醉恢复期护理要求的PACU入室护理流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26 共3663字
论文摘要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理主要是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各项监护、观察、医嘱处理等工作。国内当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各家医院均是在临床麻醉的基础上,以经验为主,各自开展 PACU 护理工作。2011 年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中明确指出应具备麻醉恢复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本院于 2006 年成立 PACU,根据麻醉恢复期护理相关要求及 PACU 护理经验,建立了 PACU 入室护理流程,并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麻醉科有 PACU 床位 10 张,平均每日接受术后患者 50 例,其中 96.0% 为全麻插管未清醒患者。本科室共有麻醉护士 17 名,均为女性,年龄 22~39 岁,中位数 29.0 岁;职务:护长 1 名,护士 16 名;工作年限:1~17 年,中位数 8.4 年;职称:主管护师 2 名,护师 6 名,护士 9 名;学历:本科 11 名,大专 6 名。

  1.2 方法

  以临床麻醉为指导,制订 PACU 患者入室护理流程,流程图及具体步骤见图 1。在此步骤中,无特殊说明的,均由 PACU 护士进行具体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PACU 患者入室护理流程图
  1.2.1 连接呼吸机 患者到达 PACU 后,①遵麻醉医生医嘱设置好麻醉机参数: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2~16 次 /min)、吸呼比(1:2)、氧流量(3~4 L/min)。②连接好麻醉机回路。若患者为无自主呼吸,将麻醉机设置为机控模式,查看风箱波动参数是否正确及压力表值是否在 20 kpa 以内;若患者有自主呼吸,则设置为手控模式,观察皮球波动以估测潮气量、呼吸频率是否正常(不正常者经麻醉医生医嘱转为机控)。③查看气管导管插入深度:自牙槽嵴计算起,成人女性为20~22 cm,男性为 22~24 cm,如经鼻插管,需分别增加 2~3 cm;小儿插管深度(cm)计算公式:经口为 12+ 年龄 ÷2,如经鼻插管,则增加 3 cm。④查看气管导管及牙垫是否固定稳妥,牙垫处口唇有无受压。
  1.2.2 连接监护仪 ①连接顺序:脉氧饱和度 - 心电导线 - 血压袖带 - 呼气末二氧化碳 - 其他监护模块或仪器(直接动脉压、脑电、肌松、体温等)。②正常指标(以成人为例):脉氧饱和度(SPO2≥ 95%)、心电监护(HR60~100 次 /min)、血压(90~139 mmHg/60~89 mmHg)、脉压(30~40 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35~45 mmHg)。③连接监护导线的同时观察监护仪显示波形、数值等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迅速告知麻醉医生及PACU 医生,并询问麻醉医生患者术前所测基础值及应控制的范围值,遵医嘱观察及处理。
  1.2.3 病情交接 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进行如下内容的交接,①姓名、年龄、诊断,同时查看与手腕带、病例是否一致。②手术名称:查看时留意手术部位。③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等。④麻醉维持用药:吸入或静脉的具体用药,或硬膜外维持给药等。⑤术中特殊病情:有无急救、大出血、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情况。⑥气道情况:是否属于困难气道,拔管时特殊注意事项。⑦过敏史:尤其是药物过敏史。⑧术前合并症:有无高血压、心肺脑系统疾病等。
  1.2.4 管道交接 与手术医生及手术巡回护士交接及查看如下内容,①血管通道:由上至下的顺序查看动、静脉通道(颈部 - 上肢 - 下肢)。②切口敷料及引流管:有无渗血、引流是否通畅。③胃管、尿管等其他管道。④交接的同时注意确定管道固定完好、通畅,并将各种管道分类妥善放置,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1.2.5 皮肤交接 与手术巡回护士交接及查看如下内容,①了解术中体位,评估易受压部位。②查看患者全身皮肤情况,查看顺序为面部- 颈部- 上肢 - 胸部 - 腹部 - 下肢 - 足部 - 肩胛 - 背部 - 臀部 - 足跟。③观察易受压部位是否有红肿、水泡等压疮迹象。④若有压疮,请巡回护士同步查看,记录并签字,之后按压疮护理处理。
  1.2.6 物品交接 与手术巡回护士交接病历、影像片、患者衣物等;与麻醉医生交接面罩、麻醉单等麻醉相关物品。
  1.2.7 人员交接 ①请手术医生在患者床头牌的提示卡上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用于患者突发病情及送返病房前的联系。②护士填写患者交接记录单,相关交接人员签名。③交接双方(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PACU 医生及护士)确认无其他遗漏事宜,方可离开。
  1.2.8 保温与安全 ①患者衣物、床单保持平整,盖好被褥。②再次确定各管道固定牢固、放置妥当,不稳定的应加固处理。③确定担架床两侧挡板固定妥当。④对于小儿、胸科、泌外手术等易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患者,给予约束带约束四肢,保持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肢体血运,定时观察四肢血运情况。其他手术患者给予担架床自带约束带进行上下肢约束。⑤进行过胸、腹腔冲洗,腔镜灌注的低体温患者,给予复温毯等复温措施。⑥再次整理被褥,保暖。
  1.2.9 整理 填写床位牌、责任护士牌等相关信息并置于患者床位处,提示卡上注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信息及联系方式,患者特殊事项,如过敏史、传染性疾病、病情危重、留置动脉置管等。
  1.2.10 对 PACU 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①培训:以演练为主。护士长与培训组长先行演练,步骤熟练无遗漏后再对护士进行培训。护理组长向护士详细讲解 PACU 患者入室护理流程、步骤的具体操作,以及现场演示。将护士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模拟与演练,直至熟练掌握入室护理流程的全部内容、步骤与操作。②考核: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直至考核达标。

  1.3 效果观察

  观察流程应用前(2012 年 10~12 月)和流程应用后(2013 年 1~3 月)患者入室护理时间,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流程应用前,术后患者入室护理时间从7.0 min 降至流程应用后 4.0 min,无 1 例发生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

  3 讨论

  3.1 应用 PACU 入室流程降低入室护理时间术后患者进入 PACU 步骤繁多,如果没有规范的入室护理流程,很容易造成遗漏,使护理信息发生缺失,而且护士观察病情盲目等状况。PACU入室护理流程是根据 PACU 临床经验,按照患者入室时轻重缓急的状况进行设计,其步骤清晰、明了、完整,便于护士记忆。护士经培训及演练后,均能按照流程步骤逐步进行护理操作,减低了一些无谓的工作,从而降低 PACU 患者入室护理时间。本结果显示,流程应用前术后患者入室护理时间从 7.0 min 降至流程应用后 4.0 min。
  3.2 应用 PACU 入室流程加强了患者安全管理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的残余药理作用,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若监护、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安全及康复。因此,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均为 PACU 护理过程中的重点观察项目。入室护理是 PACU 护士对术后患者整体病况的首要掌握,涉及呼吸、循环、病情、管道、保温等多个环节,在此护理过程中有任何一项步骤被疏忽,不管是病情交接的遗漏还是管道护理不足等,都有可能造成患者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PACU 入室护理流程在连接呼吸机、连接监护仪、管道交接、皮肤交接等方面均给出了具体的指引,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PACU 入室流程应用的注意事项患者 PACU 入室流程使用后,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PACU 工作效率,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①个别特殊患者入室时,还应针对该患者的情况进行手术并发症观察的个性化项目,比如胸腹腔镜术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皮肤交接时,还应注意用手指轻压颈部、胸部、腹部的皮肤,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经皮肾镜的术后患者,还应留意有无腹膜后积液或积血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流程还应加强 PACU 护士对各类手术后观察要点的掌握,以减少和避免对手术并发症观察的遗漏。②麻醉恢复期观察的指标较多,例如小儿血压的正常范围值包括多个年龄段的区分;特殊监测如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pectral index,BIS)、肌松监测等均具备相应的监测值,这些监测值若是在护理流程进行完整表述,会造成信息过大,护士不便记忆,因此我们将这些不常用指标在 PACU 墙壁设置监测指标提示板,方便护士日常记忆与查找。

  4 结论

  综上所述,以临床麻醉为指导建立的 PACU入室护理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入室护理的时间,加强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闫凤云,刘东霞,等.现代麻醉护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
  [2] 潘惠英,陈肖敏 . 围手术护理技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40.
  [3] 刘保江,晁储璋 . 麻醉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9-108.
  [4] 喻亿红,唐春炫 . 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J]. 护理学杂志,2007,22(12):11-12.
  [5] 李岩,王东信,许幸,等 . 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医院杂志,2008,12(4):65-68.
  [6] 徐双燕,王惠琴,唐碧云,等 . 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22-424.
  [7] 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
  [8] 宋金霞,于兰贞 . 新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与流程[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413.
  [9] 高天勤,王耀歧,王静静,等 .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1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