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

时间:2018-09-28 来源:全科护理 作者:吕汶聪,林蓓蕾 本文字数:3461字

  摘    要:    综述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 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干预对策, 以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干预对策;
 

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
 

  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4日发布的统计信息中第十项“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在校生有2 547.7万人, 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而且不同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同的。徐姣等[1—2]对辽宁省某高校大学生调查显示:目前有18%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有16%的大学生表现出抑郁症候, 更有高达30.3%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的想法, 加之大学生心理危机还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 探求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并寻找心理干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1、 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

  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 不愿与人交往, 朋友缺乏造成的空虚感与不确定感易使这些同学胡思乱想, 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 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在他人认识到他的本质后, 从而产生的孤独感易使这些同学产生心理偏差[3]。此外,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加更加剧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困难, Zhang Renwen[4]的研究表明在压力大的时候, 个人会分享更多的亲密信息, 并在网络有更多的故意信息披露而不是向他人吐露心声, 从而缓解压力增加生活满意度。

  1.2、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首先, 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大学不统一, 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 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 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再次, 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 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 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5];此外, 学生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 离开了父母的庇护, 完全由自己安排一天的生活, 这就很容易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排斥反应[2]。种种适应问题在不能得到及时且适当的解决的情况下, 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1.3、 学业与就业压力

  首先是来自考试的压力, 大部分大学生在考前都会表现出紧张与焦虑。适当的紧张与焦虑有利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 增加学习动力。而过度的紧张与焦虑则会影响生理、心理的健康, 其次是来自理想的压力。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或者自身的原因有较强的好胜心, 高中本是班里佼佼者, 来到大学后, 人才的涌现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以至于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当现实打破理想, 容易产生自我否定[6]。近几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 社会竞争愈发激烈, 大学生找工作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 众多因素使大学生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 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2]。

  2、 干预对策

  2.1、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 这些特质影响着个体认识问题、感受问题和应对问题的积极取向, 是个体内在力量与潜能实现的基础[7], 其中包括希望、宽容、自律、勇敢、热情等。积极心理学创始人Seligman等[8]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人类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力武器, 他提出积极心理品质是人类自身存在着的可以抵御心理疾病的力量。同时, 吴九君[9]研究也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有反向预测作用。因此,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在Sone等[10]的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参与者更容易观察到更高的SPSI-R, 体育活动与较高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得分呈正相关。此外, 赵娜等[11]的研究也显示:参加课外活动频繁的运动组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的得分明显低于极少参加甚至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不运动组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时选择集体项目组的学生心理健康各项影响因子的得分均比选择个人项目组的心理健康各影响因子得分低。因此, 鼓励学生开展定期的体育活动, 尤其是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 可能是提高社会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 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营造优良的校园氛围

  目前部分高校开展的心理教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如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大多由兼职老师任课, 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不健全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内容的学习等[12]。因此,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乔喜春[13]提出首先建立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每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 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教育方案。也可根据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采取多种教育方式,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由这只专业的教师队伍担任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能够大大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特别是对那些贫困学生、自闭学生、焦虑学生等, 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克服心理障碍, 让他们能够在学校放松心情学习、工作和生活。此外,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风, 充分利用校刊, 新媒体的宣传, 加强温馨的校园文化,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次, 鼓励开展多形式,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帮助学生适应接受新环境, 有助于其接受与融入其中。

  同时,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严峻现状, 学校应采取心理教育课程的优化建设。浦晓黎等[14]提出:根据从美国社会情绪学习项目中得到的启示, 长城课程的优化建设应当分4步:首先课程目标的设定应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融会贯通的应用, 同时除知识的学习之外, 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等。第二是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有效性, 主要就是应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对接学生直接心理需求。第三是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丰富, 目的则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最后就是课程模式设计的科学与系统, 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课程体系的健全。

  3、 小结

  综上所述, 随着国家的大力号召以及高校的不断改革, 大学生心理现状有所改善, 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规模较大, 加之社会的不断变革使其面对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多, 各类心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而且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 常常由于自卑等多种原因而不愿主动寻求帮助。在此情况下,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处理能力就变得非常有必要。高校在学生心理情况的改善中位于主要地位, 如何发现存在以及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予以干预更是尤为重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心理情况, 建立起事先预防为主的心理问题干预模式是未来的研究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姣.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 :80-81.
  [2]肖永春, 刘明波, 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05, 3 (2) :50-55.
  [3]姚佳, 何薇.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6 (16) :248.
  [4]Zhang Renwen.The stress-buffering effect of self-disclosure on Facebook:an examination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5:527-537.
  [5]申金坤.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4) :53.
  [6]陈娜.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 (13) :189-209.
  [7]吴九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11) :1693-1695
  [8]Seligman MEP, Randal ME, Jane Gillhamc, et al.Positive edu-cation: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9, 35 (3) :293-311
  [9]吴九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 (12) :1885-1888.
  [10]Sone T, Kawachi Y, Abe C.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oci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22 (1) :811.
  [11]赵娜, 裴艳明.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校体育学, 2017, 7 (3) :137-138.
  [12]冯桂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1) :95-96.
  [13]乔喜春.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探索与应对[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 (3) :43-45.
  [14]浦晓黎, 邹婷.美国社会情绪学习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J].高教学刊, 2015 (20) :21-23.

    论文来源参考:[1]吕汶聪,林蓓蕾.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2018,16(24):2982-2983.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