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2956字
  第 4 章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综述
  
  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结果可以明确,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趋好。自2002 年被国家设立为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省以来,辽宁省能够充分发挥有其自身在自然、历史、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优势,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与措施,注重选择侧重点与突破口,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还不得不认识到自身与东部的一些发达省市的巨大差距,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4.1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4.1.1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从 2003 年到 2013 年,辽宁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从 14258 元到 61686 元超过 4 倍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 6002.5 亿元增加到 27077.65 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从2003 年的 11428.76 增加至 2013 年的 22961.85(单位:万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从 1.904 下降至 0.848(单位: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了 55.51%;2013 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78286 万吨,相比 2003 年的 89185.85 万吨下降了 12.33%;2013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累计完成“十二五”总目标的 95%、74%、115%、46%,其中二氧化硫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目标,氮氧化物由增到减,实现跨越式转变。
  
  4.1.2 工业能效水平显着提高
  
  近些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计划日益受到重视,辽宁省抓住契机,迅速发展自身优势,仅 2010 到 2013 年四年间,工业增加值实现了从 8789.27 亿元到 12510.27亿元的增长,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 10%.据统计,从 2003 年到 2013 年,辽宁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 3.401 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 1.835 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了46.0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 2003 年的 134.04 立方米/万元下降至 7.78 立方米/万元,当然,这有赖于工业重复用水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辽宁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大幅度提升。仅 2014 年前四个月,辽宁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10%,全省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3774.2 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2.5%.在全省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产品中,发电量虽然同比增长 6%,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 4.9 个百分点,但火力发电量仅增长 0.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 0.2 个百分点。而在清洁能源中,较上年同期新增了液化天然气产量、核能发电量和太阳能发电量。伴随能耗下降的还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同比提高,全省二次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 6940.81 万吨标准煤,产出量 5688.64 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 81.96%,比上年同期提高 0.82个百分点,分项转换效率均有所提高①。
  
  4.1.3 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近些年辽宁省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不断追加成本投入,通过加大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循环设备的投入等,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 40.6%提升到 43.9%,累计提高了 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 87.6%,累计提高了 41.6%,年均增长率达到3.8%.不仅如此,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也显着增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从 2003 年的2707.7 万吨到 2013 年的 11289 万吨,尤其是 2011 年,辽宁省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迅速提升,年处置量增加 6626.7 万吨,相当于 2010 年全年处置量的 97.9%,见图 4.3.
  
  4.1.4 清洁生产稳步推进
  
  截止到2014年,辽宁省在各城市共设置了55个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并已先后公布 6 批共 717 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累计有 321 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通过在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共提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案 6307 个,通过方案实施,节水 2543.41 万吨,节煤 1898.86 万吨,减少废水排放 1.31 亿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 8379.13 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1.99 万吨;在冶金、石化、化工、轻工和纺织 5 个重点行业,推广使用干熄焦技术、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扩能改造等 57 项技术,建立 100 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创建了 60 多家废水“零排放”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产业结构失衡
  
  众所周知,辽宁省是我国的传统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建国以来代表行业始终以煤电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畸重,能源消耗较大,产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制约和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以说,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是辽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因素。很明显传统重工业依然是辽宁的主导产业,相比较而言,与之对应的轻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则相对缓慢。阻碍辽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因素为工业产品层次低,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辽宁的工业产品还处于低端并且国际核心竞争力也不强,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服务业经济总量低,对经济的拉动不强,产业结构不以服务业为主,而且,服务业仍然是传统的服务业为主,而像金融、电信、物流等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还发展不足。尽管最近几年服务业内部在结构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是整体结构水平依然不高①。
  
  4.2.2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辽宁的循环经济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不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创新意识薄弱,尤其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领域更是如此,亟需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核心技术的突破,部分企业工艺或流程存在缺乏绿色设计和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工艺与技术流程,大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在运用,企业在节能、节水、减污、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不足。除此之外,专业人才缺乏的劣势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体现出来,而且是技术型与理论型人才的双重缺乏。在企业里,能够实行创建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监督规划后期施行的人才少之又少,致使循环经济理念很难在企业内部宣传,可见,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4.2.3 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尚未完善
  
  自成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辽宁一直致力于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但就成果而言,已形成的体系还没有普及到企业、园区、产业乃至区域,只徘徊在企业的部门之间或者产业链条之中,可以说生产流程内部的循环机制仍然匮乏,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标准不健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评价考核体系都未能达到应有的标准,产业内部和区域性的法规也十分稀少。
  
  4.2.4 公众参与程度低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高,人口比较密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一段时间辽宁省毫无疑问会增添更多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势必会增加对资源的利用量,并且加大整治环境的难度。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水资源严重短缺,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脆弱,污染总量扩大和环境容量缩小的矛盾将加剧①。然而,受思想观念滞后性和宣传教育不足的影响,辽宁省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不强,缺乏绿色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目前,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这些直接导致辽宁省民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程度不够。
  
  除此之外,就业、社会保障、政府的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居民自治等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制约和严重阻碍辽宁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辽宁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循环发展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