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困境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4315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众所周知,“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矛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理论创新。“循环经济”首次被提出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与资源紧缺问题逐渐恶化,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是生存问题遭受严重威胁。基于这样的背景,世界各国展开通力合作,开始大力治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破坏生态的各种现象。与此同时,西方理论界的学者们也积极探索,力图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能使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两不误,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
  
  建国初期,辽宁省响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严重的破坏。2002 年,我国开设首批循环经济发展试点,辽宁省名列其中。目前,国家推出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其中,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仍然依赖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共性选择,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辽宁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正确的战略选择。
  
  1.1.2 研究意义
  
  来自美国的着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是第一个提出“循环经济”的人,20 世纪 60 年代,他在研究生态经济学时谈到了经济循环发展问题,之后,理论界的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成熟,西方国家开始注重循环经济的实践应用,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逐渐被取代。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仍十分严峻。西方相当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国内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因此,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研究,不仅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提供参考,而且能给国内其他地区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因而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自 2002 年成为国内首批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已经十余年,辽宁省的循环经济研究工作已发展到全面推进阶段。以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城市建设为重点的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治理、老企业改造、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效显着,为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了良好的铺垫工作。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环境体制以及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社会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等问题也是存在的,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必将影响其后续发展工作。因此,充分了解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全方位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对辽宁省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乃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60 年代,着名环境保护类书籍《寂静的春天》面世,Rachel Carson(美)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忽视环保的危害,呼吁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注重环境保护;同期,着名经济学家鲍尔丁(美)首次提出“循环经济”,他通过文章《Earth as a Spaceship》论述了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最重要的缘由,《Earth as a Spaceship》也被看作是循环经济学科最早的代表作;1972 年,着名环境保护文件--《人类环境宣言》发表,是由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会起草并最终完成,其中的名句“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为子孙后代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广为流传,同时预示着循环经济思想问世;由 Dennis M.所着的《增长的极限》也是循环经济发展史上的代表作,文中不仅提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是创新地谈到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问题,对资源要“合理、持久、均衡使用”的说法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萌芽;着名经济学家艾瑞克·戴维森(美)的“内建式回收设计”①设想的提出使循环经济思想逐渐走上现实应用的舞台,他认为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就应该充分应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能够回收再利用,使产品使用价值实现最大化;保罗·霍肯(Paul H.)是美国早期环境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名作《商业生态学》举世闻名,他认为: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学模式,其意义就在于指导废弃物实现再利用,并且所有废弃物都能够循环再生和多次利用。与艾瑞克·戴维森的想法类似,他认为产品的设计者应该在产品生产伊始就考虑到再利用的可行性和便捷性,其用途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首次使用过程中;巴里·康芒纳(美)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西方国家环境破坏问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自由企业制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循环经济的意义就在于督促生产环节在产品问世的源头减少污染,而非仅仅局限于产品末端治理污染①,因此,循环经济必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归宿。
  
  总的来说,在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已经有五十余年,循环经济从一开始就主要被当作一种处置废弃物和保护环境的手段,学者们不断对循环经济进行解释定义,都是围绕它存在的意义展开研究,后期主要侧重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研究,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理论体系,但这些理论体系的共性就是系统性的缺失,与国内更注重循环经济的现实应用性存在很大不同。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进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国更侧重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三个方面。
  
  (1)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
  
  着名经济学家曲格平(2000)将循环经济的本质定义为“生态经济”,认为循环经济能将产品的清洁生产与废物回收利用结合②;汤天滋(2005)认为循环经济应该通过人类和自然界二者之间的关系来描述,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物质从生产到再利用的闭环流动型的经济模式;堪称循环经济学代表人物的解振华(2007)指出:“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③”总之,国内理论界普遍将循环经济解释成“生态经济”,他们认为从产品生产开始的每个经济活动环节都要遵从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的内涵离不开对生态规律的认知与理解,但是对循环经济具体内涵的定义,学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
  
  (2)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有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冯之浚(2007)采用的是循环经济子系统分类评价,首先他认为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三个重要分支构成了循环经济,利用对这三部分的特性评价(包括三者之间的互相影响评价)即可得出循环系统的综合评价④;曹旭(2013)对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多属性综合评价法⑤;韩增林(2009)构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分别反应资源产出、消耗、综合使用以及废弃物排放的八个指标,利用这四类指标系统评价了辽宁省沿海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果①;着名学者周宏春(2012)构建的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社会进步程度影响三方面的指标②。目前,学者们大多以国家出台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准,构建相对静态的评价指标体系,普遍忽视了循环经济的动态性,对指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和综合决策的影响不够。
  
  (3)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最早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是马凯(2004),他强调了国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策的深远意义③;齐建国(2005)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要抓住重点并进而阐述了战略重点所在;齐亚彬等学者(2005)进一步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应该在资源利用方面加强行动和采取措施;知名学者经济学家诸大建(2006)的 C 模式④是论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冯之浚(2007)在肯定政策指导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强调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必不可少的;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从战略角度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其对应的目标。国内理论界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对策研究为全面普及循环经济思想以及国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纵观国内研究成果,研究者们侧重于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研究到对策建议,可其效果却差强人意,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尚未能以全新的视角出现并且为社会各界理解认可,继而导致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已经超过其理论研究的速度。因此,为满足国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需求,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仍然势在必行。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理论界的研究视角已经转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逐渐摆脱过去对国外先进的发展循环经济经验的理论探索。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首先,论文说明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详细介绍了论文的三种研究方法,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之处,为其他部分的写作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介绍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循环经济概论、马克思有关循环经济的思想两方面内容。再次,论文通过合理确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标准值以及权重,利用多属性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进行了水平动态分析和 2013 年与其他省市的对比分析。然后,进一步介绍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并总结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上文的问题,从多个层面出发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最后,总结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参考文献选取阶段,阅读了大量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文献,包括各方学者的相关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式以及问题与对策建议各方面,最后经过分类梳理与系统分析,结合当代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特色,提出自己的看法。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论文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评体系,查询参阅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辽宁省不同年份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了定量分析法;对于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概述,包括辽宁省循环经济在目前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多采用定性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论文采用了大量对比分析,其中较为显着的是构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分别对 2003-2013 年辽宁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 2013 年全国 31 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由此全面反映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4 论文创新点
  
  作为国内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省,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研究一直十分欠缺。因而,论文创新点在于研究内容创新。论文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出发,尝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从纵向辽宁省自 2002 年成为试点至今十余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横向与其余 30 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层面比较,对其发展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再归纳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继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实现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评价和总体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