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章丘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3 共56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章丘市乡村社区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第一章】乡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社区环保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现状及变化原因分析 
【第四章】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第五章】章丘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完善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总结/参考文献】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优化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5 章丘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保护管理,虽然与传统的农村生态保护手段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在我国仍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经过对章丘市的实地调研,以章丘市为例总结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1 社区作用有待深化

  目前,在我国社区组织在法律上存在很多权利,对于城镇社区如此,对于农村社区也是如此。但是,在农村地区社区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社区组织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施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

  5.1.1 垃圾处理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范围的集中,垃圾处理问题日益成为社区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环保组织也逐渐重视垃圾的处理,但是在处理方式还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村庄有专门的垃圾处理队伍,但是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埠村就是其中之一,埠村位于章丘南部地区,社区目前在垃圾处理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进行整治之后,埠村已经有 10 名左右的保洁人员负责垃圾处理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从运送过程的角度出发的,即虽然有些村庄配备保洁人员,但是保洁人员仅仅负责村内垃圾收集与运输,将所有垃圾统一运送至一片开阔地,就地掩埋,这些过程并没有涉及垃圾的分类。再以垛庄镇为例,垛庄很多垃圾就是采用“土办法”处理的,保洁人员将垃圾从村中运送出来之后,在统一的地方将垃圾倒掉、掩埋,而这些垃圾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分类。分类回收的主要是具有经济利益的垃圾,比如报纸、纸箱、废铜废铁等等。对于没有经济利益的垃圾则可能直接掩埋或焚烧,像塑料袋、废旧电池,这种处理方式将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在垃圾处理方面,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农村社区内的领导组织应该对村民进行垃圾处理教育、对垃圾处理工作最后环节的垃圾集中处理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5.1.2 社区生态公共地管理领域

  社区内生态公共地是社区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社区内公共地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社区在进行管理时不能形成成本低、因地制宜的优势,所以社区内的公共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社区集体进行拥有、由社区集体管理。这样在总体设置而言是合理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由于公共地的产权基本上为集体所有,所以村民在公共地卫生处理方面并不热心,公共地是属于集体的,很多村民抱着“别人可以进行污染,自己也可以”的想法,这样就会形成公地悲剧;二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参与制度,关于公共地的决策基本上是由村组织决定,这样公共地将变为“村干部用地”.因此,在公共地环境管理方面,农村社区环境管理体制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例如,笔者在进行调研中发现,章丘市目前很多农村社区的公共生态环境保护做的仍然不够好,公用池塘、公用林地、公用河道等也缺少统一有组织的保护。笔者在埠村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村内有一个公共池塘在 10 多年前,还有很多鱼虾,村民夏天可以洗澡、游泳。但是,等到笔者去调查的时候,这片池塘已经变为一滩污水,里面臭气哄哄,都是垃圾袋,到了夏天村民都不敢到周围活动,因为苍蝇蚊子遍地都是。村干部虽然几次号召大家进行治理,但是都好景不长,池塘内垃圾很快就填满了。

  5.1.3 环境宣传领域

  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场所,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环境宣传教育方面,具有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很多发达国家,社区已经成为环境宣传的主要力量。

  但是在我国,社区在环境保护宣传中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环境宣传工作主要还是政府在做。

  笔者在走访章丘市各个乡镇的时候发现,部分村子在村委会的公示栏都有张贴宣传环境保护的海报。但是宣传方式比较单一,仅限于张贴海报这一种形式。并没有调动社区的力量进行宣传。例如笔者在调查中问几个老村民有没有注意到公示栏的宣传海报时,这些村民直接说到他们很少关注公示栏。埠村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村内每年都会开展文明社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活动。这种宣传活动对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发挥出社区在环境宣传方面的潜力。

  5.1.4 村容卫生领域

  近几年,崭新的农村逐渐发展,农村的外部面貌成为一个大家都重视的领域。埠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对于村容卫生改进方面的工作,做的也比较好。从村容卫生宣传方面来看,埠村村委会通过发传单、制定村内环保条文、制定标幅等方式进行专门宣传教育。从村容卫生管理方面来看,埠村建立了一支保洁队伍,负责卫生和绿化的日常工作。这样,村内卫生在村民自觉保持的同时村委会仍然对村容卫生进行监管,所以,埠村的村容卫生环境保持的比较优秀。而垛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慢,村内卫生宣传教育力度和管理力度相对较弱,在社区上建立的组织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5.1.5 生态农业领域

  生态农村在农村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简单地来说就是既兼顾经济发展又兼顾生态保护、社会稳定的新型农业。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的排放,保护村民健康,另一方面还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在章丘市,有一些村庄在生态农业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他们将村中有限的农田,集中承包给村内 40-50 岁之间的有能力的村民统一种植,生产出来的粮食以统一的价格收购,而年轻人可以在工厂打工,合理配置劳动力。同时,村里面建立一处生态园,发展循环农业。在笔者调查的村庄里,埠村的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垛庄等其他乡镇发展相对滞后。

  5.1.6 农村工业领域

  我国工业渐渐发展的越来越快,农村从中取得的收入也越来越多,同时怎样预防农村的污染也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关于农村工业,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由农村社区自行引进企业,另外一种是,全面由政府负责。对于第一种情况,可能会因为社区居民素质不高,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引进污染企业;对于第二种情况,可能会因为社区缺乏参与,使相关社区受到企业污染。

  农村工业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农村工业的发展及污染治理应该对社区组织负责,社区组织对于农村企业也应该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事实上,已经有部分社区在农村企业管理方面做出了规划,例如埠村与周围几个乡镇达成协议,统一进行生态规划。这一决策,对周围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划分生态功能区,进行农业、工业的区划,有助于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然而在其他很多的村庄中,在社区中建立的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5.2 社区管理不完善

  我国已经在 1982 年的宪法中指出了农村要自治的问题,但事实上村民的自我管理没有发展起来。最近几年,社会在不断发展,村民也意识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社区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在目前的社区组织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包括:

  5.2.1“能人”起主导作用

  调查研究表明,能人的带头作用很重要,能人在社区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一些社区中,社区组织已经演变为能人组织。但是应该指处的是,能人在社区活动中成为主导者,在社区环境中起到重要影响,起始于改革开放。自从改革开放,能人在农村中逐渐涌现。所谓能人,不能只靠能人的作用的发挥,同时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开始阶段村庄中的能人能够带领村庄经济发展,随后能人慢慢被赋予政治角色,并在村中的权力比较集中。在参与进研究的章丘农村中就有很多这种情况的例子。例如在埠村镇杨家巷村,村书记在村里具有较高的威望,领导村民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引进机械手段提高生产力等方式带领村民致富。之后还引进乡镇企业,增加村内收入。正是这个原因,该村书记一直连任,村内的事情不论轻重基本上都听其领导。然而,从发展的角度看,能人发挥作用的同时可能会有忽视公众利益的情形,因此能人模式不应该成为社区组织的主要模式。

  5.2.2 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组织学中提出,组织能够减少业务的成本。在群体规模较小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即存在着“熟人社会”,让组织成为了多余的一部分。由于人越来越多,进行业务所耗费的成本在不断提高,这时候就会产生对组织的需要,它的出现是为了降低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成本。人越多,需要的就会多,组织所要求的也越多。但是,组织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是维护利益、增加情感的需要。

  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组织更加和谐,让保护环境的耗费减少,就可以依靠组织的发展。现在,在农村社区环境保护进程中,广大的农村地区多是依靠村民委员会。然而,我们重视的是村民委员会代表谁的好处。根据研究,村民利益的实现不能依赖村民委员会,尤其是在有利益冲突,或者有外来经济利益诱惑的时候,村委会就更可能不会代表村民的利益。所以,从现在的分析来看,将保护环境的重任交给村民委员会是不可行的。要更好的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让其他组织参与,让其他组织发挥自己的重要辅助作用。在农村建立的社区中的组织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由居民委员会一个体系向居民委员会与社区相结合的两个体系转换,通过这一种改变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达到一种平衡。在农村地区发展其他组织与村委会共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可以是一种有效途径。

  5.2.3 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村民自我管理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然而因为我国的政治环境、经济因素等,社区在我国农村的建设还是存在不足的,村民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完善,居民还没有真正参与其中,相关的法规与保护措施也是需要发展的。

  5.2.3.1 缺乏参与制度

  从现在看来,对于社会公众加入到保护环境行列的相关规定的发展还不充分。按照在《宪法》中的规定,人们根据法规,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国家的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的事务进行参与。《环境保护法》中也做了相关的规定,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并且具有控告不法规定的权力。除了以上这些,国家另外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来规定公众怎样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虽然有较多的法律法规做出了相关规定,然而我们仍可以明显的看到,我国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机制还是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参与机制及参与路径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缺乏自下而上的路径。有关部门进行会议座谈的形式,以此来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但是谁能够去参加会议,取决于政府的决定,日常百姓相对来说,就没有了积极而有效的参与方式。还有一点是,会议讨论的内容都是提前制定好的,村民只有参与配合的权利,实质上没有真正参与。并且在最关键的决策环节,村民并没有真正的参与权。另外,相比城市我国村民在环境信息知悉权方面了解更少。

  5.2.3.2 缺乏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但是针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却非常少。我国在 1973 年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是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随后很多相应的法律法规得到颁布,然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是关于城市的相应工业污染防治的,而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却比较少。

  第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没有专门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对于农村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是具有相关规定的,但是都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因此,若有严重的污染问题发生,在处理的时候会缺乏法律的支持,给工作带来极大地不便。

  第二,法律法规与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目前我国出台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重点是针对城市污染防治的,而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较少。

  第三,现在执行的法律法规都是按章行事,没有一定的变动性。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并且渐渐实现了城市现代化,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将面临新的问题,而之前重要的问题,现在可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但是法律条文却相对死板,并没有及时变化。

  第四,我国的法律大都是指导性的,缺少实施细则。很多可以进行参考的法规具有相同的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宏观层面来指导我国对环境的保护,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五,地方性法规建设较为滞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农村环境保护上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出台适合本地区的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容乐观,不少省份制定的相关法规,针对性不足,甚至有的省份根本没有制定专门的农村社区环境保护法规。

  5.2.3.3 政策支持不够

  就现在来看,在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是十分稀缺的,已经实施的政策有的效果并不乐观。以我国对化肥的补贴为例,化肥补贴不但没有减少农民对化肥的施用,反而出现逆向激励的作用。浅层次来说,怎样施用化肥是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是需要用政策来解决的。农民也是理性人,他们会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决策,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农作物产量,只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他们并不关注环境的保护。所以,这并不能全部归责于农民,我们的政策导向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合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把对化学农业的支持转向对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重视与扶持。

  5.3 农村社区成员参与环境管理的意识不强

  在农村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从根本来说与农民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处理问题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基本上都是自扫门前雪,对于环境保护这种涉及多家村民的事情,基本都是能不管就不管。在如此心态的基础上,即使一些农民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为了做老好人,在没有正当理由的状况下,是不会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的。

  在调研的时候通过与村民的一些交流得知,如果不要求村民进行环境卫生监督的时候,村内小溪、池塘内的垃圾仍然是不断增加。但是在村内增加监督员之后,甚至每个人都是监督员之后,小溪内的垃圾明显减少。

相关标签:环境问题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