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完善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3 共86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章丘市乡村社区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第一章】乡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社区环保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现状及变化原因分析 
【第四章】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第五章】章丘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完善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总结/参考文献】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优化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6.完善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这个文件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 2011 年印发的,它强调农村环境保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说明山东省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因此将具备新的内涵。在 2007 年 5 月,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到了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八大问题,这八大问题主要包括农村水源污染、农村工业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等,同时在《意见》中也提到了解决这八项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等。这些建议和措施对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之下,笔者对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后,总结了几点建议如下:

  6.1 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天人合一这种环保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得到了传统上的认可,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要共同生存并达到和谐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这些原因大部分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人们对资源认识不足,认为资源利用是理所当然,环境破坏与自己无关,这种思想极为自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口、资源和环境能够彼此不矛盾并且一起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进行农业现代化的改造时,要保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部分,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要保护农村环境,就必须从树立全国人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做起,无知不是环境污染的借口,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6.1.1 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长期的生活环境就在农村,农村居民是农村环境好与坏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保护了农村环境对农民的生活生产有非常多的益处,如何让农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当前政府的重要任务。2014 年以来,章丘市环保局开展多期“环保下乡”活动,以宣传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和环保中心工作为主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阵地大力宣传各级环保会议精神,宣传污染减排、生态创建、环境执法等重点环保工作,通过利用各乡镇大集时间和环保移动大巴车,组织人员下乡宣传,发放宣传单,设立环保咨询台,解答人民群众的环保疑难问题。通过“环保下乡”对农民群众教育、培训,或者采用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宣传方式进行,让农民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理念。截至目前,共向农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单、倡议书 5000 余份,悬挂横幅 60 余条,制作宣传广告牌 10 余块,设置农村宣传栏 509 个、环保文化墙 5000 余平方米。下一步这种宣传的方式应该多元化,以达到让农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目的。

  6.1.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环保知识培训机制

  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在农村地区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农村环境保护方法,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从学生入手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教导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在村内组织村民举办环境保护宣传讲座,对于农药、化肥施用量做出详细讲解,帮助村民了解到节约资金的同时还可以做到环境保护;大力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镇建设活动,对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有明显成效的乡村,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等。

  6.1.3 加强农村社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检查

  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环保执法会进一步重心下移,章丘下步要将农村社区环保执法作为重点工作。环保执法派驻农村社区后,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培训出一批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人员。一方面,通过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执法能力、管理技术,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转变执法人员工作作风,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公民自觉守法的新风尚。同时,继续开展农村社区环保专项整治,并形成常态化、长效性,彻底解决农村社区环保顽疾。截至目前,章丘市先后开展取缔废旧塑料经营专项整治、整治非法小石灰窑、焦宝石窑等“土小企业”专项整治等,共取缔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业户 2881 户、小石灰窑 479 支、小焦宝石窑 852 支、小炼铁和小炼油 51 家,整顿关停采石场 57 处、粘土矿 30 多处,有效打击了严重影响百姓生活的环保违法行为,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专项执法与日常巡查执法相结合,防止违法行为死灰复燃。

  6.2 提高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6.2.1 实施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分

  将市域农村地区全部范围进行科学划分,分别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种类型,在这四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细分,最终得出详细的划分结果,纳入到章丘市城乡发展规划,用于指导今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004 年章丘市委托人口、资源与环境专家对城乡建设进行高起点高水平规划,编制完善了章丘中长期规划,先后完成了生态市创建规划、生态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规划、交通网络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村镇详细规划、社区规划、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等重大项目,以及环境保护、两泉三河五湖、新城中心区、百脉泉景区等专项规划。南部山区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泉护泉、涵养水源,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生态旅游业为主,建设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特色农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区。促进朱家峪、三王峪、七星台、锦屏山等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建设生态旅游区,打造生态游、民俗游。北部平原区以发展特色农副产品为主,建设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园,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和都市型农业。

  6.2.2 强力保护饮水源地

  首先应该从法律法规上面加强水源地保护。政府应该对于过时或者陈旧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重新进行实地调查,确保水源地仍然在受保护的范围内。其次,对水源地应该加强管理,分别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和《地表水质量标准》对水源地进行检测。再次,在水源地保护区严禁进行畜禽养殖、严禁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进行生产。另外,如果出现水源中毒事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紧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健康。

  2014 年,章丘市建设了曹范镇、高官寨镇和黄河镇 3 个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示范项目,对其余 17 个农村饮用连片供水工程设置隔离设施和警示牌,实现了对农村水源地的有效保护。

  6.2.3 提高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

  一是在村内建立排污管道。二是严禁乱堆乱放。三是对不能收回的垃圾进行专门处理,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2011 年,章丘市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将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职责,各镇村按照管区、村庄、道路等划分责任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做到标准、职责具体到人。村内环卫设施完善,保洁制度完备,村内垃圾能做到“日产日清”,农村社区的整体卫生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截至 2014年,章丘 908 个行政村中,环卫一体化达到了全面覆盖。2012 至 2013 年,章丘市委、市政府共投入8000余万元,建立垃圾转运站,购置作业车和垃圾箱等,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设施保障。2014 年,章丘市又投入 2600 万元,新建 14 座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形成每日 3600 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并配套建设 34.1 公里长的污水收集官网,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6.2.4 提高农村的种植、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水平

  一方面对于种植业,争取做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可以通过高新科技进行无公害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养殖业,要积极发展清洁养殖,完善养殖业的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争取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周围的环境,尤其是要处理好畜禽粪便堆放的问题。

  6.2.5 改善重点区域农村社区环境质量

  在进行城镇环境监测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的检测。对农村环境的检测可以通过建立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构,以检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力度。如果污染企业排污量达到一定规模,应该强制其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排放达标。在农村社区居民居住的集中区域不得建有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对其进行限期治理或者搬迁。对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企业,要强制关停,并经常检查防止落后设备的转移或已淘汰企业死灰复燃。

  上世纪九十年代,废旧塑料经营活动在章丘白云湖附近兴起,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龙山、白云湖及周边乡镇的 36 个村、2881 户,废旧塑料总量约 40 万吨。随着经营业户的增加,经营范围也由初始的收集、分拣、打包外运发展到贮存、粉碎、水洗、造粒、再生、制品等交易和加工经营,其造成的危害性也日益严重。废品乱堆乱放,污水随意排放,甚至还有部分业户非法经营洋垃圾、医疗垃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废物。这些土作坊粗加工的废旧塑料经营活动直接导致了白云湖环境的恶化,老百姓怨声载道。针对上述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2011 年 3 月 28 日始,章丘市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集中取缔废旧塑料水洗等土小企业专项行动,全面叫停白云湖附近废旧塑料经营。

  6.3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近几年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章丘市应该以市场为主导,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政策带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相配套的合理的产业体系。

  6.3.1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在立足国内实际发展条件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农村产业、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要注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调整,突出粮食、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2007 年农业部通过了章丘大葱的地理标志认证。目前,章丘市共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9 个(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等),名优农产品 50 多个,生态品牌农业居全省前列。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增强农业的生产能力;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布局,将农业产业摆在合适的发展地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其他小型农贸企业也向环境保护方向发展,进而优化环境保护产业格局。培育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成为连接企业、基地、农户的纽带,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章丘市先后成立了大葱专业协会,绣惠大葱产销专业合作社、鲍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明水香稻专业合作社、锦屏山农业开发公司、相公庄牛一村有机蔬菜合作社等一大批生态农业组织。另外,章丘还建设了百脉生态农业示范园、锦屏山生态农业园、鲍家芹菜精品园、江北第一古村朱家裕等,将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促进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

  6.3.2 实施工业结构战略调整

  章丘市要立足于现有的工业基础,利用市场导向,增强科技创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利益,重点提升第二产业。章丘市要发展特色工业,抓住发展机遇,实施工业的结构调整。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立足于章丘市的实际,加大新材料领域以及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使节能环保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发展为章丘市的支柱产业。

  (2)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化学工业等传统产业,要引进先进技术,结合自身优势,促进这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从而提升该类产业的竞争力。包括建筑、电力、冶金等行业在内的其他类型的产业也要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3)加速淘汰落后产业:对于生产设备落后、高产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工艺和产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予以关停、改造、或取缔等。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的需要,根据生态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全面整顿,重点淘汰位于生态服务功能区、水源地、中心区等内污染严重的企业,因为这些区域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区域或者重要的依赖区域。

  6.4 全方位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6.4.1 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在生产中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环境污染或者环境保护很多情况下都是人们自身可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地区,应该重点注重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其中,提升农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技培训。科技培训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做到对农业化肥的合理规范使用。要多利用当前的宣传渠道,网络、电视、广播等平台都将是培训宣传的好途径。

  6.4.2 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

  要想将科技的进步体现在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去,就需要利用现代发展的理念去进行生产生活。农村地区相关工业企业应该尽早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加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最终实现减少污染的排放或者实现污染的零排放。目前,章丘市的农业也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要牢固树立节能减排、再利用的理念。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灌溉投入力度,建立各级生态环境保护体系。2011 年,章丘被批准为省级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现正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6.4.3 建设高效和谐的生态农业经济

  发展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争取资源、经济的平衡发展。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的长久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一是全力提升现代花卉产业。依托章丘花卉会展的优势,争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增加章丘花卉的影响力。应该努力加强章丘市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章丘市的花卉产业是章丘的重要特色产业,可以通过宣传花卉文化、提供花卉展览、增加花卉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注意协调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进步。

  二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增加有机食品的种植面积,加强章丘大葱、章丘龙山小米、章丘鲍家芹菜等特色农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机农业基地。对于奶牛产业,要加强奶牛的疫病防治,在增加牛奶产量的同时保证牛奶的质量。

  三是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原有的7 家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更多的大型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农超对接力度,使农产品拥有更顺利的销售渠道。

  四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渔,使其拥有更全面的种植方法,更合理种植相关作物。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制度,将政府的支持真正惠及民众。根据乡村自身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明确土地承包权、财产权等关乎农民切身权益的权利归属。

  6.5 完善农村社区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6.5.1 落实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在治理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的过程中,政府应首先明确各层级管理部门的环境治理的责任,制定目标责任制,有关环保部门同时要进行监督,及时反馈环境治理的实行情况。

  2014 年 5 月,章丘市召开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会,进一步要求有关部门围绕目标管理、资金筹措、人员管理、责任考核等内容,推动工作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维持转变、向巩固提升转变。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要进一步优化考核考评机制,从考评标准、评委选择、纪律要求、评分方式、路线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更加成熟的办法,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直接挂钩,奖优罚劣,真正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积极效用。

  6.5.2 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机制的建设,需要靠各级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自觉执行,但更多情况下,能够自觉执行的仅是少数。所以在环保工作中必须严格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工作考核依据,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建立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治理办法,如农村土壤污染、农村水源污染等。针对农村垃圾乱堆乱放,制定农村垃圾的处理办法。

  针对禽畜污染,制定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同时,还要规范农村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避免环境监测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真正把农村环境的整治规范化、合法化。

  (3)建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公共政策农村生态环境评价制度,是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了政策的范畴,从政策的角度控制农村环境。将来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村社区环境监察大队,主要负责乡镇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的管理。

  设立环境保护管理站,负责环境破坏的查处工作。将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状况纳入到各级党政部门的考评范围内,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统计指标,将统计的结果作为考核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6.5.3 加大对农村社区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力度

  (1)多渠道筹集资金

  现阶段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处于资金需求量大,资金供给缺乏的状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职能,通过加强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地区环境的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政策落实力度,在相关政策已经出台的情况下,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顺利到位。引导乡镇企业加大对当地环境保护投资,构建多渠道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机制。

  加强投入资金的管理安排,确保筹集的资金真正能为民所用。

  一是要加强财政、金融对于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方面投资机制的改革。引导金融资金向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流动,并且加强财政资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转移支付,增加财政资金供给,同时落实好资金的用途,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是建立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环境综合治理的范围很广,综合性很强,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环保部门,还应该靠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在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机制中,要充分利用市场对资金的配置作用,从多种层次、多个渠道筹集资金,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社区环境问题的解决对每一位公民都是有益的,同时仍然应该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资金投入后能够有效利用。

  三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机制。在农村环境融资过程中,除了依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外,还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来吸引外资或者鼓励农民自筹资金等多种形式。同时要保证税收制度和信贷制度相配套,把社会资本、农民自身资金、国外资本吸引到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加快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章丘市要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村镇垃圾乱堆乱放、工业废水乱排、农田秸秆直接焚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可针对村庄、乡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收集转运处理系统。截至 2013 年,章丘已先后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 30 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2 片,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置项目 7 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2 个和水源地保护项目 1 个,购置垃圾收集箱 5582 个、垃圾收集转运车 25 辆,解决了农村垃圾围村和污水横流等问题,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

  6.5.4 完善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1)大力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章丘市在进行农村环境治理时,可以从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推广使用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通过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将不合格的农产品退回,不允许其在市场上销售。

  这样从销售渠道方面就可以控制高污染的农产品的生产,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就会主动调整,减少农药及其他污染物的使用,从而达到降低农村社区环境污染的目的。目前,章丘市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已达到 208 个,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

  (2)制定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标准

  合理的使用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农产品的正常生长,但是如果过量使用,农药的大量残留不但会造成化学污染,还会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基层土肥站、植保站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指导,大力推广科学施肥。引进先进技术,培养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通过科学的种植,引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要合理布局农产品质量检测,逐步建立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中心,以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补充的检测体系。在质量检测工程中,如果产品检测不合格,应该坚决杜绝进入市场销售。对于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生产科技园要制定生产标准,实行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目前,章丘市建立健全了质量标准、检测追溯、责任追究、监管执法、应急预警“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发布“章丘放心农产品”标识,建立农业 110 执法队伍,强化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的监管。健全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章丘市检验检测中心取得省农业厅和省技术监督局的“双认证”,在全市建设了农残检测室 43处,主要基地园区的农产品做到逢出必检、批批合格,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扩大了市场影响力,提高了市场占有率。目前,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达到 112.5 万亩,占全市的 96.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