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关于汉字文化的论文(推荐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10-26 共10207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它兼有象形、表音、表意功能,简单优美,内涵丰富。而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通过汉字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文中是搜索整理的关于汉字文化的论文分享,希望看后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汉字文化的论文第一篇:试析《兰亨集序》中的汉字文化

  摘要:汉字文化概念较为宽泛,汉字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结晶,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文化是书法艺术文化性与艺术审美特征的准确阐释。本文谨以《兰亭集序》窥视汉字文化。

  关键词:《兰亭集序》 ;汉字文化;艺术特色;

  宗白华道:“中国书法是一门汉字的艺术,它能表现人格,抒发情感,创造意境。”1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实践本源,书法艺术与汉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的本质性根基。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文士兴会,遗世神驰。《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其书法之精妙,成为中华文化史中的珍品。《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乘兴而作的序文,书法成就堪称巅峰,《兰亭集序》借题发挥,在兰亭美景前感慨万千,使人咀嚼寻味。

  一、《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上巳节时,王羲之与雅士们在兰亭休憩,饮酒赋诗,他挥毫洒墨,创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共计28行,字数为324字,其摹写精细,笔法独特。《兰亭集序》字帖见图1。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与人格之美相得益彰,其书法秉承“真实、独立”的艺术准则,其字似不端处却给人飒爽风范。王羲之坚守本心,体现其书法中,其书法亦传承其精神,循行其傲骨。《兰亭集序》的324字皆带有节奏和韵律,其中的21个“之”字的书写常为人所称道,即便是相同笔画,亦有曲直分别,虽然偏旁相同,但是也随笔有宽窄之区别。《兰亭集序》在字体大小的处理时,据字遣行,相同的字可能有数倍差别,却又得体合适。《兰亭集序》中的字与字错落参差,笔画与笔画相互顾盼,行与行笔断意合,王羲之的落笔潇洒如连珠雨点,又一气连贯。《兰亭集序》以浓墨为主,由淡墨枯笔辅之,呈现出虚实变化的空间结构,书写遮盖错字体现出书法的重叠。《兰亭集序》中的空间结构层次分明,营造出非凡的气韵,彰显书法的轻松、动感的艺术特色。《兰亭集序》以书法将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着王羲之自由洒脱的情感;又通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体现其对生死的悟道,体现其在生死面前的怡然自得。

  《兰亭集序》通篇笔画流畅,即兴涂抹,体现出王羲之追求自由的状态,《兰亭集序》的28行,横不成列,以竖成行,头齐脚不齐,但却不觉得散乱,也不觉得一板一眼,充满和谐美感。《兰亭集序》前两行书写稳重,主要是叙述,字行距与字距突显安详。《兰亭集序》由第3行至11行用笔流畅优雅,表现出怡然自得的品格,12行至结尾笔势酣畅,充分显现王羲之的抱负思想。王羲之生长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历史时期,《兰亭集序》体现出其儒、释、道均涉的审美观。《兰亭集序》感慨人生,在宝贵而短暂的一生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兰亭集序》体现出东晋文人雅士的情趣,雅士们或纵情山水,或清谈老庄,在生活中奢侈的文人雅士,在精神上颇为空虚,而这种精神寄托,体现出他们的思想修养,不仅是王羲之的精神状态体现,也是当时与会者的共识,既饮酒赋诗,风雅有致,又内心苦闷,既酣畅,又不无伤感。王羲之的思想中既有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又含有遁世的道家思想,将儒道结合,同时,以清淡为主的佛教理念也在其中体现,使《兰亭集序》体现出潇洒自如、寄意于物的艺术特色。2

 1.png

  图1 王羲之《兰亭集序》作品示例   

  二、《兰亭集序》的书法意境

  《兰亭集序》所处的东晋,政权不稳,雅士们纷纷逃避政治。书法艺术随着儒、道、佛等思想的不断成熟而兴起并成熟,文人们则体现出思想活跃、意识洒脱的情操,文学、书法艺术发展较快。《兰亭集序》在这一时期出现,创作自然放荡不羁。3

  根据魏晋时期的文化发展,《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寄情山水,随性而至,表述着欢畅的感情,其书法艺术中蕴含汉字文化,可谓我国书法艺术百花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书法意境是书法作品的核心,王羲之由“意”而发,以“境”而生,是书法创作的灵魂。《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乘着酒兴所作,表现出王羲之把酒言欢的自在,抒发作者轻松自在的心态。他了解为人处事方法的差异,当人们面对开心的事情,会欣然得意,随着时间发展,人对得到的东西逐渐乏味,不再怀有愉悦心态,会出现新的感慨,会因此而感伤。死生作为人们面临的大事,在面对死时,人会感伤,其中“岂不痛哉”正是王羲之的无奈,与“信可乐也”呼应,又形成对照关系。《兰亭集序》的感情波澜起伏,令观赏者感慨。《兰亭集序》中对物阐述,又对情描述,形成铺垫与互补:前部分介绍兰亭环境,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景物,将大处作为落笔点,形成从远及近的层次感;由清流激湍转为人物活动,由动至静,并补写自然景物,推向世界万物,情调畅达优雅。

  三、《兰亭集序》中的汉字文化探析

  纵观《兰亭集序》,整篇序言,一气呵成,结构优美,既变化又统一,疏密有致,字与字相互映带,可窥见书写的畅意姿态,体现出汉字文化之意蕴。

  《兰亭集序》书法沉稳流畅,一笔一字皆蕴藏玄机。王羲之对于笔锋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4他在笔法的运用中使点、横、撇、捺,既藏又露,圆方相融,这是《兰亭集序》的笔法精髓,更在整体结构方面体现出大局观。《兰亭集序》中从首个“永”字乃至最后的“文”字,都不乏生命力,仿佛每个字皆是生命体,整幅书法仿佛一个整体,笔风潇洒,平和自然,体现出王羲之书法的结构多变、用笔细腻之特点。《兰亭集序》中以“永和九年”始,以强劲圆浑的文字开题,势若屈铁,并以“岁在癸丑”与上文果断衔接,以自如的笔法,形成连贯清晰的轨迹,可谓形断意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兰”左竖、横皆起露收藏。“群贤毕至”的“贤”中的“又”结构简单清晰,而斜长点尾部却回锋带出转折。“此地有崇山峻岭”的“峻”多数是侧锋,一小部分正锋。“茂林修竹”的“茂”字,笔风坚实,极显精致,竖撇回钩牵丝,提按转折。“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流”下两点连写成方,余皆属圆。“或因寄所托”“俯仰之间”,“因”“间”外两竖方笔,中为圆笔。《兰亭集序》在点画中无穷变化,笔法多样,一“点”便特征多样,具侧、卧、立等。“永”“俯”“集”三字的点便是侧、卧、立的体现,更为巧妙的是“室”字,此处“点”既立又卧,令人回味,彰显特色。自点至横,《兰亭集序》有七个“一”字,均承接上文,该字或弯或细,或粗或细,或长或短。“列坐其次”的横各具活力。

  《兰亭集序》书法刚柔阴阳,笔形方圆,笔势弧挺,内涵丰富。文中的“和”“口”字旁中的折笔,圆外显方,“觞”字的“勿”折笔方外显圆,而《兰亭集序》中的“日”两竖柔弧,“田”两竖刚挺,体现阴阳互补。

  各自独立的汉字向人们表述着丰富的汉字文化,这是书法艺术的特征。人们感受书法的信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畅想,正是书法作品的汉字文化所在。

  四、结语

  《兰亭集序》的书法意境具有多重艺术价值,深化着汉字文化,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属于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研究书法作品时,应体会作品的神韵与精气神,深入解读其中的汉字文化。

  注释

  1常敬宇2015 《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结晶》,《汉字文化》第5期。

  2尹临洪2017 《老庄自由精神对王羲之的影响》,《中国书法》第8期。

  3王素2012 《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中国书法》第1期。

  4邹志生、张鹏振2010 《<兰亭集序>的文辞要义与书艺内涵》,《名作欣赏》第5期。

  关于汉字文化的论文第二篇:关于漂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思考

  摘要:漯河是豫中南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尤其是汉字文化更具特色,成为漯河人民的骄傲。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漯河市提出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文化兴市战略,为漯河市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就建设路径、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漯河;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

  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文化传承创新区不断涌现,河南省建设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省建设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这些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推动了中华文化以及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漯河市为了弘扬本土文化,擦亮许慎文化和汉字文化名片,着手谋划“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当前,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把打造具有漯河特色的汉字文化名城,作为漯河城市发展‘四城同创’的内容之一,为弘扬许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1]。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就是要丰富汉字文化名城内涵,提升漯河软实力和影响力。所谓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就是以汉字文化为内容,实现汉字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使漯河成为汉字文化发展繁荣高地;通过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升漯河汉字文化的影响力,实现漯河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中华汉字文化创新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软件建设,也要硬件建设;既涉及文化领域,也涉及经济领域;既涉及领导层面的决策问题,也涉及普通市民百姓的参与问题。因此,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需要各行各业关注,需要上下联动、全体市民广泛参与方能完成的一项伟大文化工程。

  一、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意义

  汉字的发明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相比,汉字的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国际性可谓独一无二。汉字代表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是国家根基之所在。因此,弘扬汉字文化,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就是要建设汉字文化高地,大力弘扬汉字文化,丰富汉字文化的内涵,为海内外热爱汉字文化的人士提供了解汉字、学习汉字的园地。在新时代把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汉字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一座精神富矿,是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厚重的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微信息库,一个汉字就是一幅文化信息缩微图”[2]。汉字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国之根脉。因此,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河南文化高地建设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为河南经济文化大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在《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河南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3],这也为河南文化高地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中共河南省委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创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增强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叫响‘老家河南’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4]。省委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决策已定,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就是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为河南文化高地建设培土筑基。我们十分期待通过这种高品位的文化建设,共同营造一种别具特色的中原文化氛围,有力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三)有利于漯河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提升漯河文化软实力

  漯河市委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考虑,提出把漯河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汉字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汉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许慎文化研究教育传播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响亮口号。其中,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就是要使漯河市在城市建设上让汉字元素得到彰显,让漯河成为汉字文化传承的高地。“随着应各国朋友之邀,汉语、汉字大规模地、成建制地走向世界,汉字—许慎—漯河会让越来越多的各国学者和人民所知晓”[5]。建设传承创新区,将使漯河市的建设更具文化内涵,汉字文化名城更具魅力,漯河市的文化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本土文化更加凸显,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更强劲,漯河的知名度更高。

  二、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必要性

  漯河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是一座拥有丰富汉字文化资源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一个具有漯河特色的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很有必要。

  (一)漯河拥有丰富的汉字文化资源

  与其他地市相比,漯河市拥有丰富的汉字文化资源。漯河是许慎的故乡,许慎(58年-147年),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着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历经30年编撰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学术界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其学为“许学”。许慎对汉语文字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尊称为“字圣”。在漯河,与许慎有关的历史遗迹众多,如许南阁祠、许慎墓等历史文化遗迹透露出漯河汉字文化的厚重。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被专家认定为文字的早期雏形。在漯河境内存留有汉代“三绝碑”、宋代彼岸寺经幢等历史文化遗存。“三绝碑”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彼岸寺经幢中的碑文篆刻为“篆书典范”。这些都是汉字文化的活化石,是漯河具有唯一性的独特汉字文化资源,更是我们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优势所在。

  (二)漯河人民具有对汉字文化热爱的传统

  漯河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热爱汉字文化的传统,汉代的许慎就是古代漯河人民热爱汉字文化的典型代表,现代的漯河人民对汉字文化更是情有独钟。早在1985年4月,许慎故里就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第一次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1990年12月,在许慎家乡成立了许慎研究所。1991年9月举办了“许慎与‘说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许学与《说文》小丛书”(九册)。

  进入21世纪以来,漯河市不仅兴建了许慎文化园,成立了许慎文化学院(许慎书院),连续举办了四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而且还把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纳入“四城同创”战略之中谋划。七届市委又作出了建设“三区一中心”的宏大文化工程的决定。漯河人民如此高的喜爱汉字文化的热情,是我们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基础。

  (三)漯河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漯河在文化建设和开发上与周边地市相比则显得有些滞后。例如,贾湖文化遗址发现已经数十年,但在遗址开发利用上仍没有太大的行动,整个遗址还暴露在村边路口;许慎文化园虽已初具规模,但内涵仍显不足。散布在城乡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还没有很好地保护利用;在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发展上也无法和先进地区相比。这种文化发展局面的滞后现状要求漯河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就显得十分及时和必要。

1.png

  三、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路径与方法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对于漯河来讲是一项伟大的精神文化工程,要把它建设好就要寻找科学的路径和方法,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走出一条符合漯河实际的建设之路。笔者认为,建设传承创新区需要同时加强软工程(隐性工程)和硬工程(显性工程)两个方面的建设。

  (一)软工程(隐性工程)建设

  所谓软工程,又称隐性工程,是指那些非物质的、非实体的精神文化工程。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需要一系列软工程项目的实施。

  1. 提高认识,增强凝聚力。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需要漯河市全体市民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是为了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响应党中央号召,是紧跟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项伟大事业。河南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国文化高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是河南的文化战略;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是为河南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增添浓彩,为河南文化高地建设培根铸魂。漯河是豫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与周边地市相比,漯河的人文景观偏少,独特的自然景观欠缺,漯河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也制约了漯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我们应有发展文化事业的思维和意识,把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到一种事关漯河今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前瞻工程和精神工程的高度去认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6]的精辟论断,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大飞跃,坚定全体市民的顽强意志,在行动上产生强大的力量。

  2.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传承创新区的影响力。

  宣传被称为喉舌和利剑,工作越是遇到挑战,就越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需要全体市民参与,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大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其产生强烈反响。做好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宣传,应从三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就是在漯河市(二县三区)内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我们把它称为内宣传,让每个市民都能理解建设传承创新区的重大意义,从而为创新区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第二个层面是在全省和全国进行宣传,称之为外宣传。通过外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漯河不仅是一个全国知名的食品名城,而且还是一个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第三个层面是域外的宣传,对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广泛宣传,让全世界热爱汉语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漯河,漯河古代有个许慎,许慎的故乡正在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

  3. 加强汉字文化知识普及,提升市民汉字文化水平。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抓紧实施提升市民汉字文化水平这一软工程,要提高市民汉字文化知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形成热爱汉字文化、学习汉字文化的浓厚氛围,使全市市民的汉字文化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第一,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设许慎与汉字讲座,让汉字文化专家和志愿者进社区、进机关、进工厂,对广大市民进行汉字知识宣讲。第二,让汉字文化进大中小学课堂。漯河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设许慎与汉字课程,从学校教育入手,为普及汉字知识打下坚实基础。第三,编写汉字知识教材。目前,漯河教育界和汉字专家已经编写了与许慎相关的教材,也在部分学校推广使用,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一步还要编写一些适应广大市民需求的教材,教材从基础入手,为广大市民学习汉字知识提供条件。第四,开设汉字知识“云课堂”,让汉字知识上网络,让市民能够运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便利快捷地学习汉字的相关知识。

  4. 培养汉字文化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必须具有一支懂汉字文化的专业人才和队伍。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7]在这方面,漯河市做出了努力,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就目前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这一重大文化工程来说还是很不够的,还需加大引进力度。对人才队伍建设笔者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建议从重点大学招聘高素质文字学研究生,也可从高校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定期来漯河开展研究工作。第二,大力培养本土年轻学者,可以从本地高校和中小学选拔有一定汉字学基础且热爱汉字文化的年轻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培训。这样,拥有一批汉字专业的专门人才,加快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提速。

  5. 创造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是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头绪多、任务重,我们要创新体制机制,多方面激发活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转变政府角色。目前漯河发展文化事业还是政府在做主角,比如,前四届举办的“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都是漯河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亲力亲为,造成政府疲于应付,影响其他工作。今后,政府部门要转变角色、下放权力,把这类工作交由第三方团体来做。第二,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尤其是与汉字文化相关的企业,壮大漯河文化软实力和汉字文化的影响力。第三,在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文化事业单位大多是国有单位,人员端的是铁饭碗。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学习发达地区经验,让文化从业人员由过去财政供给转变为自筹自给,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无后顾之忧,把精力用于文化创造上来。第四,实施奖励政策,这是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不可缺少的,对那些在建设传承创新区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热情。总之,要探索适合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打破阻碍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条条框框,为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硬工程(显性工程)建设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还需要大力加强硬工程(显性工程)建设。漯河市在汉字文化硬件设施上还十分薄弱,目前漯河汉字文化景观和实物还没有进行很好建设,汉字文化的标志性工程还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对此,我们要加大汉字文化硬件建设,为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增添绚丽色彩。

  1. 丰富许慎文化园内涵。

  许慎文化园是漯河市汉字文化的重要景点,园里的许慎墓更是具有唯一性。现在许慎文化园里建设有字圣大殿、汉字体验馆、文字长廊、汉字大道等景观,许慎文化园的汉字文化氛围比较浓厚。但汉字文化的内涵还较贫乏,今后我们要增加汉字文化的内容,丰富园区的内涵。比如,从民间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碑刻碑石,把不同朝代、不同书体的碑石进行科学安放;把一些民间保存的名家书法进行复制,制作成永久性的实物放置园区;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声光文字,设立汉字演变体验区,通过现代3D数字技术,让人有置身其中的真切感;设立书法教室,让游客体验书写的快乐等等。总之,要丰富园区的内涵,增设既有古代气息又有现代元素的设施,使许慎文化园成为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标志性硬件工程。

  2. 建设汉字文化标识性项目。

  当前全国各地都十分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在城市文化标识性建设上颇有创意。江苏宿迁是霸王项羽的故里,当人们进入宿迁的标志性大道时,就能看到霸王举鼎的高大雕像。湖南衡阳被称为雁城,其高铁东站站房设计为“三组飞檐如群雁腾飞”,这一设计理念在于传达“北雁南飞,至此歇翅”的美好传说。所以,在城市建设上弘扬本土文化可谓费尽心机,下了一番功夫。漯河作为汉字文化名城、许慎故里,在城市汉字文化标识建设上却是落后了。因此,我们要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必须补上这一课,要在漯河主要区域建设汉字文化标识性建筑,以彰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特色。

  3. 以城市窗口为载体,建设汉字文化硬工程。

  车站是城市的窗口,是他乡人了解一个城市的重要场所。衡阳东站的设计就是推介本土文化的很好例证。另外,在河南安阳东站,车站站房上“安阳”二字的书写采用古文字字体,这让人联想起殷墟的甲骨文,联想到安阳这个文字之乡。可以说,大部分城市都把车站作为宣扬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漯河应充分利用漯河站和漯河西站两个窗口的重要资源,精心设计,比如,设计为一本字典形式的建筑或是汉字的独特造型,让人一踏进漯河就能感受漯河汉字文化的浓厚氛围。漯河(包括临颍、舞阳)有多个高速路出入口,这是驾驶汽车进出漯河的关卡,是驾驶员和乘客了解漯河的“第一眼”,又是我们宣传推介中华汉字文化的重要窗口,漯河要充分利用其价值,进行规划设计,如设置标志性雕塑、牌匾或有宣传意义的实物等。

  4. 利用城市街道、公交站牌及景区,建设汉字文化硬工程。

  漯河是豫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有享誉海内外的牛行街、有古老的石拱桥——小商桥、有河上街景区等古迹名胜,还有沙澧河4A风景区等人文及自然景观。对这些主要街道、重点景区以及市区公交站牌等便于宣传汉字文化的空间或设施进行精心设计,建设一批永久性的汉字文化硬工程,为传承创新区增添硬件实物,凸显传承创新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可视性,使传承创新区入目、入心。

  5. 加大对辖区汉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漯河在河南虽然人口不多、面积不大,但却是汉字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漯河人民为汉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了许慎和《说文解字》,汉代三绝碑、宋代彼岸寺经幢中的碑文等,都是极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遗存,也是汉字文化瑰宝。我们要加大保护开发的力度,使其为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增添夺目光彩。在漯河民间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文字珍宝,我们要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搜寻探访,让中华汉字的“活化石”早见天日、永留人间。

  综上所述,勤劳智慧的漯河人民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汉字文化。当历史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漯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盛事。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凝聚260万漯河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把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建设好,让漯河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参考文献

  [1]王蕴智,晁伟,李艳华.许慎文化研究(四)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2.

  [2]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357.

  [3]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OL].(2011-10-01)[2021-04-01.http : //www gov.cn/zwgk/2011-10/07/content_ 1963574.htm.

  [4]谢伏瞻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6-10-31)[2021-04-01.http : IpC. people. com.cn/n1/2016/1107/c 117005-28841845.html.

  [5]王蕴智,吴玉培许慎文化研究(二)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349.

  [7]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