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网络词汇的褒义化、中性化及贬义化探析

来源:名作欣赏 作者:崔娟娟
发布于:2021-08-30 共5600字

  摘    要: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的,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和语法、语音相比,词汇的变化速度较快。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发展,很多词语进入网络被广泛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意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包括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本文以词汇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以近两年的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词汇网络化的过程中感情色彩变化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关键词 :     网络词汇;感情色彩;变化;

  一、网络词汇与感情色彩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1网络词汇即在网络上传播、流行、使用的词汇。“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伸,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2部分网络词汇是网民根据某种特定的现象、运用语素造的新词,同样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普通词汇的网络化。在普通词汇的网络化过程中,它的理性意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探究词汇感情色彩的变化对词汇本身的发展和网络词汇的发展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词汇意义一般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色彩意义又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等。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词语上的赞扬、喜爱或者贬斥、憎恶等感情,主要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有些词理性意义相同,但是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差别,比如“成果”“结果”“后果”三个词,分别附有褒义、中性和贬义色彩。词汇在网络化的过程中的“褒义化”“贬义化”和“中性化”非常值得关注。

  二、词汇网络化过程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网络交际中,网民们为了使网络语言有别于传统语言,彰显其个性和特色,对词义的感情色彩也进行了一些变异,使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与审美特征。”3其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人们主观态度发生变化

  在词汇网络化的过程中,人们主观态度的变化是词汇感情色彩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词汇的感情色彩本身表现的是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态度,从而具有褒义或者贬义的倾向。因此,如果人们在使用词汇时,主观态度发生了变化,那么词汇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大妈”一词,原意指“伯母”或者“是对年纪大于母亲的妇女的尊称”,后来成为美国媒体调侃国内中年女性大量收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而来的一个新兴名词。“大妈”这个词也随着人们主观态度的变化附上了贬义的感情色彩。

1.png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词义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网络的便捷性更是为这一因素提供了条件。

  “网络词语流传在网络上,天南海北的网友都可以交流,不受空间的限制。”4外国语言以及方言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可能会成为词义感情色彩变化的因素,比如“小姐姐”一词感情色彩的变化便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三)理性意义发生变化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作理性意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5而感情色彩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上表达特定感受的,所以词汇在网络化的过程中,理性意义的改变是感情色彩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老司机”过去指“驾龄比较长的机动车驾驶员”,无褒贬色彩,属于中性词;在网络化之后增加了“对各种规则、内容、技术以及玩法经验老到的人”这一义项,感情色彩上也具有了褒义化倾向。

  三、网络词汇的“褒义化”现象

  网络词汇的“褒义化”现象分为三种,一种是部分词汇在进入网络成为所谓的热词之前属于中性词,网络化之后增加了新的意义,感情色彩也增加了褒义特征;第二种是某些词汇在进入网络之前具有贬义色彩,网络化之后有去贬义化的倾向,具有了褒义的色彩;第三种是部分词汇本身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但是在网络化之后,褒义的特征进一步强化了。

  (一)由中性词到褒义词的转变

  “硬核”一词原本有多个义项。首先它可以用来表示“坚硬的果核”,例如“这种桃的果实无硬核,平均果重大于70克,果色乳白,果顶微红,有香气,味较甜”(《人民日报》)。

  “硬核”一词也可以理解为外来词,来源于英语中的“hardcore”,原本意思是指“核心部分,中坚分子,绝对的,无条件的,没有限制的”,后来用来形容音乐和游戏,出现了“硬核音乐”“硬核游戏”,分别表示有力量感的音乐形式和有一定难度的游戏。例如: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英国年轻人挺有趣,你看他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去酒吧派对、喜欢硬核说唱、着迷于“口袋怪物”等手机游戏,但同时又乐于向人炫耀自己的自然知识,而且他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人民日报》海外版)

  “硬核”一词的以上两种意义都带有中性的感情色彩,无褒贬的差别。随着这一词语进入网络被广泛传播、使用,它产生了新的词义,通常用来形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很厉害、很强硬、令人赞叹。使用这个词语时通常带有赞美、认同、欣赏的感情色彩,具有褒义性。例如:

  (1)军运会今晚武汉开幕,这些硬核精彩不容错过。(中国新闻网微博)

  (2)硬核奶奶自学十国语言当导游,带外国游客玩转阳朔。(新华网微博)

  (二)由贬义词到褒义词的转变

  “撩妹”一词来源于方言,多用于口语之中,本意是指引诱女性、获得女性青睐的行为,有调戏、戏弄的意味,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随着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的热播,“撩妹”一词去贬义化,逐渐变为形容男主角对女主角做出某种令其心动的行为。后来这个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所指的对象范围也扩大了,普遍指有魅力的人做出的让对方心动的行为。例如:

  (1)一直非常低调的可乐在粉丝们的鼓励下,当天也开启了勇敢的撩妹模式,圈粉无数。(中关村在线)

  (2)最新曝光“情圣帮帮团”版海报中,岳云鹏集结各方大神,各显神通开启撩妹之旅。(国际在线)

  (三)词语褒义特征进一步强化

  “锦鲤”本义指一种高档的观赏鱼,寿命极长,寓意吉祥。在中国素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据说能跳过黄河龙门瀑布的鲤鱼就能变成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具有褒义的色彩。例如:

  (1)禁沼冰开跳锦鲤,御林风暖啭黄鹂。(王珪:《立春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2)锦鲤不妨仙客跨,白鸥须望主人回。(张含:《怀归》)

  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转发人次超过300万,中奖之人被称为“中国锦鲤”。“锦鲤”一词迅速蹿红,“锦鲤祈愿”“锦鲤还愿”“转发锦鲤”等都成为与“好运”有关的代名词。人们对锦鲤的信仰也成为一股热潮,网络上的一部分青年在考试、面试等重要事件之前都会转发锦鲤图像,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撑。与此相应的是,人们对“锦鲤”一词的向往、崇拜之情加深,其褒义程度也进一步强化。例如:

  (1)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生活态度,有“愿望交给锦鲤,你就只管努力”的踏实践履,你才能成为自己的锦鲤。(人民日报微博)

  (2)一人招财猫,全城皆锦鲤,市民分享千万大奖。(梨视频微博)

  四、网络词汇的“中性化”表现

  有些词汇本身带有褒义或者贬义色彩,但是经过网络的传播,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它的感情色彩可能会偏于中性化。例如“狗”这个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带有贬义色彩,它代表的意义也深入人们的观念中,被广泛地应用,如“偷鸡摸狗”“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猪狗不如”“鸡鸣狗盗”“狗眼看人低”“狗咬吕洞宾”等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与中国传统观念相反的是,“狗”在西方被看作忠厚、老实、勤奋的象征,如“luckydog”(幸运儿)、“olddog”(经验丰富的人)、“topdog”(高层领导)等都是褒义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狗”这一词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并组成新的词汇时,贬义色彩明显下降。比如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定语+狗”格式,有“单身狗”“加班狗”“熬夜狗”“学生狗”“工作狗”“高三狗”“大四狗”等,这些词多用来形容某个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带有诙谐的色彩,更偏重于中性。例如:

  (1)当胃很充实,单身狗就不容易悲伤。(扬子晚报微博)

  (2)大四狗的临别赠言:原来这些事在毕业时会被颠覆。(中国青年报微博)

  五、网络词汇的“贬义化”现象

  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言论自由的平台,人们会在网络上发表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犀利见解。网络是一个彼此看不见的世界,所以人们评论和总结时的讽刺性也会更强烈一些。人们在使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态度时,也会赋予它贬义的感情色彩。网络词汇的“贬义化”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词语本身无明显的褒贬特征,但在网络的使用中由于新的理性意义的增加,贬义色彩也随之增加;另一种是词语本身具有一定的贬义特征,但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它的贬义程度进一步加强。

  (一)由中性词到贬义词的转变

  “社会”本身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二是泛指由于共同利益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6。在以上两种意义中,“社会”一词都是名词,为中性词,无明显的褒贬特征。例如:

  (1)我们固然要想尽种种方法去造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可是我们却不要一个太过于有秩序的社会。(林语堂:《世相物语》)

  (2)他们只知道一个责任,给社会“制造”出一些有用的好青年。(巴金:《随想录》)

  (3)他“相信,那能产生优秀文艺的时代,才是真正伟大的”,因此“只要求那能产生伟大文艺的社会”。(朱自清:《标准与尺度》)

  (4)为了都红,他已经放弃了他的信仰,不再渴望眼睛,他不再思念他的“主流社会”了,他愿意和没有眼睛的都红一起,黑咕隆咚地过自己本分的日子。(毕飞宇:《推拿》)

  除了以上两种含义,“社会”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还增加了一个表形容词的意义,用来形容某个人做事比较牛气,有所谓“大哥”一样的气势,一般人不敢招惹,或者形容一些在网络平台上比较做作、爱耍酷的人,具有嘲讽的态度,所以增加了贬义的感情色彩。通常组成“社会+名词”的偏正结构,如“社会人”“社会语”“社会X哥”“社会X姐”等。

  (二)由褒义词到贬义词的转变

  “真香”是由副词“真”和形容词“香”组成的偏正短语。“香”在做形容词时,一般表示气味好闻、食物味道好或者睡眠质量好,与副词“真”搭配一般表示对事物的赞美,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例如:

  (1)黑猫在窗外说:“真香!这烟儿真香!”张三也不吱声。(莫言:《猫事荟萃》)

  (2)蟹都是捆着的,个儿很大,不过全都是死蟹,看他们吃得真香!(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3)你直伸伸地倒在床上,睡得真香,睡到今天这个时候才起来!(巴金:《家》)

  “真香”这一词汇增加了新的意义,并在网络上广泛使用和传播,是由于一档综艺节目,主人公信誓旦旦地拒绝吃别人家的饭,但几个小时后他却一边吃饭一边说着“真香”。“真香”在网络上主要用来形容人们一开始态度坚决,但是会在短时间内妥协,这种现象也被人们形容为“自己打自己的脸”。人们在使用这个短语时,常常带有讽刺和嘲讽的态度,具有贬义色彩。

  (三)贬义特征进一步强化

  “油腻”本身既可以做形容词也可以做名词:做名词时既可以指油污、油垢,也可以指含油多的食物;做形容词时既可以指沾着油污的,也可以指含油多的,以上意义都具有贬义色彩。例如:

  (1)五嫂子笑道:“我梳了头,也该洗把手。你看我这两只手,都是油腻。”(张恨水:《北雁南飞》)

  (2)啸天兄,天气热,知你怕吃油腻,毕委员也说近来油腻吃多了,所以决定在洛阳名胜白马寺里大家聚聚,办点素斋,请大家尝尝。(王火:《战争和人》)

  (3)在昏黄的路灯下,点数着油腻、发黑的钞票。(莫言:《丰乳肥臀》)

  (4)珊瑚问她:“你怎么了?”“今天晚上不想说话。也许是吃了鳗鱼,太油腻。”(林语堂:《京华烟云》)

  随着“油腻”一词进入网络,它的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开始是因一网友发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而引发讨论,后来逐渐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人活得不清爽、不体面、不优雅,是对某些中年男子特征的概括描述,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都可以称为油腻。例如:

  (1)过多不加节制,过量而不自知,也是“油腻”之人常被诟病之所在。(《人民日报》)

  (2)而为人“油腻”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喜炫耀空谈,好夸大过往,夸夸其谈间有营养、重务实的内容“寡淡”至极,多为凸显自己,于听者无甚益处。(《人民日报》)

  (3)由此说来,想要“去油”不妨多运动,既舒展身体,也放松内心,当内外轻盈清新,自然也就能远离“油腻”。(《人民日报》)

  六、结语

  网络词汇的发展给词汇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对于由此带来的词义变化也要全方面看待。“网络语言既非全盘荒诞不经,亦非各个创意无限,我们不能一笔抹杀,也不能盲目捧杀。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7网络词汇词义色彩的褒义化、贬义化和中性化都属于新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对词义的规范来实现对感情色彩的规范。网络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是合理的,我们也可以对其新产生的感情色彩进行吸收。如果一些网络词汇的感情色彩变化只是暂时的,或者存在一些低俗的倾向,我们就要慎用,并且要注意使用的对象、场合,以免造成误会。

  参考文献

  [1]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支玲琳,周振鹤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入侵"N].解放日报,2011-06-16(008).

  [4]安志伟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

  [5]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6]岩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网络语言应用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

  [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I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注释

  1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页。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59页。

  3高岩:《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网络语言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7页。

  4安志伟:《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5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68页。

  6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148页。

  7支玲琳、周振鹤:《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入侵”》,《解放日报》2011年6月16日第008版。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原文出处:崔娟娟.词汇网络化过程中感情色彩的变化[J].名作欣赏,2021(24):100-1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