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五四运动前中国翻译史各阶段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30 共3237字
  摘要

        据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夏朝各个部落之间已经产生了语言的沟通,不过当时在夏朝进行的大多数的翻译活动都是以交流语言为主。我国的翻译历史悠久,发展长远。下面简述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翻译史的几个时期:
  
  一、周朝到东汉桓帝前的翻译活动
  
  我国是以少数民族为聚集,各民族之间需要相互融合的国家,从古至今,翻译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中起主要作用,在原始社会里并没有文献可以考证,现存史料也是过于简单化,对于当时的翻译活动,无法深究。到了周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多民族杂居在一起。需要相互沟通与交往,自然要借助翻译。《周礼》和《礼记》中有关于周朝中翻译官职的记载。在周代“舌人”是翻译官的另一种叫法。“行人”和“舌人”同意,就是译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典客替代了周代的行人,此外,另设典属国。西汉因秦制,也设典客。东汉的外事机构,与西汉大致相同。
  
  二、东汉桓帝末年到宋代的翻译活动
  
  这时期佛经的翻译占大多数。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翻译经书开始,到魏晋南北朝得以发展,唐朝达到鼎盛,北宋时期逐渐削弱,元代后期近乎消失。在此期间,主要是两部分人进行佛经翻译活动,一是从西方来到中国的僧人,二是从中国到西方求法的中国僧人。佛经翻译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末年期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第一是创造时期,东汉桓帝末年到西晋;第二是发展时期,从东晋到隋朝;第三是鼎盛时期,唐朝;第四是结束时期,北宋末年。
  
  (一)创造时期(公元148-316年)
  
  东汉桓帝末年到西晋这段期间,安世高和支娄迦谶是最早的翻译家,安世高是西域人氏,他翻译三十多部经书,经书中主要是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修行,如《大安般守意经》等。因为对华语研究透彻,故他所翻译的经文比较贴近原文的基本意思。安世高翻译佛经之后,出现了支娄迦谶,是西域月支人,他与安世高对佛经的翻译的侧重点不同,支娄迦谶所翻译的经文大都是大乘佛教,为了保持经书的原意,故用了很多音译,致使他所翻译的经书更加流畅。支娄迦谶的学生当中,支亮是较出色的翻译,支亮的弟子支谦也同样是很好的佛经翻译者。他们三人号称“三支”,在佛经翻译中享有盛名。与此同时,名为竺法护的月支侨人也是当时着名的翻译家,从事佛经翻译,他和“三支”合称作月之派。
  
  (二)发展时期(公元317-617)
  
  从东晋到隋朝这是佛经翻译的发展时期。十六国时,佛教盛行,很大的原因是当时统治者提倡,此时出现的三大翻译家,佛图澄,释道安,鸠摩罗什。释道安潜心研究佛学,并专门传播佛图澄哲学,整理新旧译的经典。鸠摩罗什是印度人,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如《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他通过近四百卷佛教的翻译和研究,第一次把印度本来的面貌介绍过来,这对佛教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三)鼎盛时期(公元618-906)
  
  唐代统治阶级对于佛教很重视,大量发展经文翻译活动,致使佛经翻译事业达到一个顶峰,所以唐朝是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唐代的佛经翻译,实际都集中在贞观至真元这段时期,这时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大家--玄奘。唐太宗贞观二年,玄奘去印度取经,从长安出发历时四年,经过16个国家,不辞辛苦到达印度,CENTURY文史研究取回经书 600 多部。据史料记载,他是第一个把汉文作品翻译到外国的中国人,玄奘对译文的要求很高,他把梵文译成汉文,又把老子的一些作品,翻译成梵文。他把直译和意译相组合到一起,主张“既需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他在翻译作品中还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补充法、假借法等。
  
  (四)结束时期(945-1111年)
  
  北宋虽有佛教徒和印度名僧相互传法,翻译佛经,但远远不如唐代,相比之下,成效甚微。
  
相关标签:翻译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