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川应用观察

时间:2018-07-28 来源:中国疗养医学 作者:张红美,刘晓华,张利泰 本文字数:4108字
  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 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某院针灸科门诊的寒湿型腰痛患者共120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给予温针灸、口服中药治疗, 1次/d, 疗程为2周;对照组给予代温灸膏外用、口服中药治疗, 1次/d, 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 显效21例, 好转1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0例, 显效14例, 好转1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8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药结合; 腰痛; 寒湿型; 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cold-dampness lumbago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dampness lumbago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Methods 120 cases of cold dampness lumbago patients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a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ly, once a day for 2 week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aiwenjiugao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ly once a day for 2 weeks.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were cured, 21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0 cases improved, 4 cases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In the control group, 20 cases were cured, 14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8 cases improved, 8 cases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86.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0.05)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dampness lumbago.
  
  Keyword: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mbago; Cold-dampness; Clinical observation;

寒湿型腰痛
  
  腰痛是一组以下背部、腰骶部、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伴或不伴腰部活动受限、一侧下肢麻木疼痛、腰酸乏力等兼症, 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多样, 且病因复杂。本病临床发病率高、治疗率低, 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对症处理及局部封闭或理疗治疗, 疗效欠佳, 且常反复发作。中医将腰痛分为寒湿型腰痛、湿热型腰痛、瘀血型腰痛、肾虚型腰痛四类[1], 分别予以辨证施治。寒湿型腰痛表现为腰部重着冷痛, 转侧不利, 遇阴雨天明显的一类证型, 其缠绵反复, 治疗上颇为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寒湿型腰痛,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寒湿型腰痛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20例,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 (温针灸组) 60例, 对照组 (泽普思组) 60例。治疗组男34例, 女26例;年龄21~77岁, 平均年龄 (43.77±15.42) 岁;病程9 d~22年, 平均病程 (32.23±7.68) 个月。对照组男29例, 女31例;年龄19~80岁, 平均年龄 (44.29±14.73) 岁;病程3 d~23年, 平均病程 (34.44±6.98) 个月;两组病例在各项评估量表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2]的疾病定义, 腰痛包括 (1) 下背痛:腰背痛、下背劳损、腰痛。 (2) 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3) 腰和其他椎间盘疾患伴有神经根病:椎间盘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4) 其他特指的椎间盘移位:椎间盘移位引起的腰痛。 (5) 腰和其他椎间盘疾患伴有脊髓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的标准: (1) 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发病前多具有慢性腰痛史。 (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 腹压增加 (如咳嗽、喷嚏) 时疼痛加重。 (3) 中医辨证属于寒湿型, 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 静卧痛不减, 受寒及阴雨加重, 肢体发凉, 舌胖淡、苔白或腻, 脉沉紧或濡缓。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寒湿型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2) 年龄范围18~80岁。 (3) 近2周未接受相关治疗。 (4) 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腰椎肿瘤、腰椎结核等疾患。 (2)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等疾患。 (3) 盆腔炎、子宫后倾等妇女盆腔疾患。 (4) 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
  
  2、治疗方案
  
  2.1 治疗组
  
  2.1.1 温针灸治疗
  
  取穴:L2~L5华佗夹脊 (双侧) , 肾俞 (双侧) , 大肠俞 (双侧) , 腰阳关, 委中 (患侧) , 阿是穴。操作:患者采取俯卧位, 75%酒精常规消毒后, 取28号毫针刺入俞穴浅层部位, 缓缓进针到一定深度后, 以中等强度给予适当提插、捻转, 达到酸麻胀痛并留针, 得气后将纯净艾灸条裁为每段2.5~3.0 cm长短, 点燃后置于针尾处, 待每支针燃尽2段艾条后, 共留针约15 min后拔针[4-5].1次/d, 7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
  
  2.1.2 中药治疗
  
  给予肾着汤 (甘姜苓术汤) 加味, 处方:茯苓18 g、干姜6 g、炒白术15 g、独活9 g、桑寄生15 g、怀牛膝15 g、杜仲15 g、炙甘草6 g, 服用方法:水煎服, 1剂/d, 共取汁400 m L, 分早晚2次, 饭后20~30 min服用。7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
  
  2.2 对照组
  
  代温灸膏外用 (10 m L×12贴, 湖南富兴药业有限公司) , 治疗用量为1次/d, 1贴/次。7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中药治疗仍给予肾着汤 (甘姜苓术汤) 加味, 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应束宽腰带, 睡卧硬板床, 避免剧烈活动, 并指导进行适当的腰背肌训练, 以增加脊柱内在稳定性, 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
  
  3、观测指标及疗效评价
  
  3.1 观测指标
  
  (1)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2) 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复发频率。
  
  3.2 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评定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制定。治愈:症状消失, 脊柱无侧弯, 压痛点放射痛消失, 直腿抬高80°以上无疼痛;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脊柱侧弯明显纠正, 压痛点放射痛明显减轻, 直腿抬高达70°;好转:症状减轻, 脊柱侧弯改善不明显, 压痛点放射痛减轻;无效: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用中位数或率表示, 计量资料以 (±s) 描述, 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所得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表1)
  
  经χ2检验,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5.2 两组患者复发频率比较 (表2)
  
  以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愈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为观察期, 经χ2检验, 两组复发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复发频率比较
  
  6、讨论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 引起腰痛的原因众多, 常见如腰肌劳损、腰椎及椎间盘疾患, 传统中医认为腰痛的发生发展常常与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年老体弱、五劳七伤有关[7], “腰者, 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 足太阳膀胱经夹脊络肾, 督脉循行脊内, 因此腰痛一病与肾脏、膀胱经、督脉均关系密切, 治疗当以滋补肝肾、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为大法[8].
  
  现代医学对于腰痛的治疗, 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 主要采用手术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止痛及封闭治疗, 临床效果一般且腰痛易于复发。中医药作为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 对于腰痛一证的治疗独具优势, 穴位选取L2~L5夹脊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及阿是穴, 具有舒筋活络、散寒除湿、益肾暖阳的作用[9], 加用灸法加强针刺温阳除湿散寒的功效。肾着汤 (甘姜苓术汤) 出自《金匮要略》[10], 原文“腰以下冷痛, 腹重如带五千钱,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中药汤药内服, 联合温针灸外用, 内外兼治, 加强驱寒除湿功效,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腰痛, 总有效率达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 且治疗3个月、6个月及总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实践证实, 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腰痛, 能明显改善患者腰痛发作程度及发作频率, 远期疗效显着, 标本兼顾, 因人制宜, 且无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2]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14-215.
  [4]郑寒丹, 赵继梦, 吴璐一, 等。温针灸镇痛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12) :6855-6860.
  [5]王和鸣, 黄桂成。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6]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7]吴艳荣, 张海山, 高希言, 等。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 2009, 50 (12) :1096-1099.
  [8]姚鸿, 于辉瑶。针药结合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 2016 (11) :1537-1539.
  [9]王华, 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232-233.
  [10]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张红美,刘晓华,张利泰,王泽林.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腰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7):706-70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