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张祜乐府诗的深入解读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30 共318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张祜乐府诗的文学特点研究
  【引言】张祜乐府诗的深入解读引言
  【第一章】张祜乐府诗的文献留存
  【2.1】张祜创作的时代因素
  【2.2】张祜诗歌个人因素
  【3.1】张祜乐府诗题名之复与变
  【3.2.1】乐府诗创作取材于本事
  【3.2.2  3.2.3】乐府创作对本事主题的挖掘与阐述
  【4.1】张祜乐府诗的艺术特点
  【4.2】张祜乐府诗的文学史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张祜留存诗歌特征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 言

  张祜(792-853)字承吉,郡望清河,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本贯南阳,寓居苏州。性情狷介,异于流俗,纵情声色,流连诗酒,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怀揣政治理想,时任宣歙观察使的令狐楚在其《进张祜诗册表》为其延誉云:“(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①然而张祜却被元稹以“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②为由远拒朝堂之外,终以处士自居,未沾皇家寸禄。仕途不幸诗家幸,张祜并未因仕途偃蹇消减诗歌创作的热情,早年即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③(《宫词二首》其一)等宫体小诗名世,是中晚唐诗坛一位极具个性色彩的诗人。

  张祜的一生毁誉参半,集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多种角色于一身,平凡而独特,畅意而痛苦,张祜是一个才子诗人,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的凄凉隐居都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张祜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创作了大量宫体、咏怀、山水、题寺诗,可谓“体兼众制,文备多方。”

  ④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在中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同辈令狐楚、杜牧,后辈皮日休、陆龟蒙等均对其推崇备至,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他与杜牧的交游唱和更为当时诗坛佳话,杜牧谓:“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⑤(《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给予其诗歌创作以很高的评价,甚至连以武功着称的徐州节度使王智兴都闻知张祜乃“海内名士”.张祜谢世后,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⑥,足见其诗名和影响。张祜十卷本诗集《张承吉文集》因收藏者的秘而不宣,故很长时间不为世人所知,世人难睹其创作原貌,《全唐诗》也缺收其诗近半,自然也影响了张祜在诗坛之地位与评价。“乐府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专门之学。明人毛晋在翻刻《乐府诗集》时指出该集“采陶唐迄李唐歌谣辞曲,略无遗轶,可谓抗行周雅,长揖楚辞,当与三百篇并垂不朽。”有关《诗经》、《楚辞》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早就成为专门之学,近年来《乐府诗集》的相关研究有“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乐府诗要素研究”、“乐府诗断代史”研究等,但是对于乐府诗的个案研究相对较少。20 世纪 30 年代到 80年代出版的罗根泽《乐府文学史》、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杨生枝《乐府诗史》等,都是通史着作。通史虽然可以提供乐府诗的总体发展线索,但因篇幅和体例所限,难以深入剖析个案作家乐府诗的特点。张祜作为中晚唐“才子词人”乐府诗的代表,在上述乐府学专着中所涉甚少,因而,对于张祜乐府诗个案研究对于丰富乐府学史有重要意义。

  张祜乐府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张祜诗歌的研究中,相关研究有尹占华《张祜诗集校注》一书,该书以十卷本宋蜀刊本《张承吉诗集》为底本,校之以其他相关书目,对张祜诗歌进行了校记与笺注,对于张祜乐府诗的补遗与校对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体例所限,未能就张祜乐府诗进行系统的文本分析。张祜乐府诗文本文学价值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张福清《张祜诗歌研究》、兰芳《张祜诗歌研究》、吕婷《张祜研究》三篇硕士学位论文,三篇论文论及张祜诗歌,涉及张祜乐府诗的相关篇目,但未能从张祜乐府诗的整体创作把握其文学特点。此外,张祜诗歌之专题研究有王静《张祜纪游诗研究》和李辉《张祜宫词研究》,台湾学者谭润生有《张祜乐府诗试探》一文,该文虽从张祜乐府诗整体性着手,但是所采用之方法为传统的文学文本分析法,未能从乐府学“诗乐结合”的角度全方位对张祜乐府诗进行考量。

  其他乐府诗学相关书目有“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乐府诗断代史研究”、“乐府诗构成要素研究”,三套丛书从不同角度对乐府诗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各别章节涉及到张祜乐府诗的相关内容,尚需根据三套丛书的基本观点对张祜乐府诗研究进行整合。

  另外,赵敏俐、吴相洲主编《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一书,系统探讨了以《诗经》、楚辞、乐府诗、唐宋词和元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歌诗的发生机制,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消费需要对中国古代歌诗艺术发展的影响,此后对这一研究继续深入的有赵敏俐《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刘怀荣、宋亚莉《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特别是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书,该书第四至第十章详细论述了梨园、教坊制度的创立、沿革及其与歌诗的关系,对丰富张祜乐府诗创作背景有重要作用。另外任半塘《唐声诗》、《教坊记笺订》对张祜近代曲辞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王运熙《乐府诗述论》、《汉魏六朝乐府诗》,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乐府诗选》,钱志熙《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等亦从不同角度对乐府诗研究进行了研讨与赏析,丰富了乐府诗的内涵,张祜乐府诗研究可从中汲取养料。关于张祜与元白诗派的离合关系,有陈才智《元白诗派研究》一书,该书第七章第一节论及“白派入室弟子张祜”.关于张祜乐府诗之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有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一书,其第五章专论以张祜为代表的晚唐“才子词人”的歌诗创作。关于中唐诗歌的时代背景有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一书,该书第一章“一个多变的时代”详细阐释了中唐诗歌的时代背景,张祜属于中晚唐际诗歌,其诗歌创作势必会受到中唐时代背景的影响。又该书第三章“齐梁诗风的复兴”一节与张祜乐府诗创作复归齐梁诗风息息相关,第四章“诗思与佛性玄心的融合”与张祜乐府诗中所体现出的“诗性与佛性玄心”关系密切。

  上述对张祜乐府诗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间,体现在如下方面:

  1、研究不够均衡。目前学界对张祜的研究,主要是其宫体诗,没有专门针对张祜乐府诗作整体研究,单篇论文如马婧《论张祜乐府的体式》一文,虽从乐府学角度入手,但研究仅着眼于体式一层面,其他层面研究尚不够深入;2、研究不够系统。以乐府诗断代史为研究目的相关书目,在晚唐时期对张祜乐府诗关注不够,以乐府诗要素分析的书目,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家的名作进行分析,对张祜乐府诗涉及较少,分析略显不足;3、研究方法不够融通。作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乐府歌辞兼具音乐性和文学性。目前的研究中,对曲调、题名的考察往往溯其音乐之源,对歌辞文本的分析则又多从文学性着手,显示出方法上的偏重和不够融通。只有贯通音乐学和文学研究,将之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解决张祜乐府诗的艺术形态和文学特征问题。

  关于张祜诗歌研究,学界多重其“宫体诗”而对其他题材的诗歌创作研究不足。张祜是中晚唐时期着名诗人,是中晚唐时期致力于乐府诗创作的诗人,然而,长期以来,人们都未能从乐府学角度深入解读他的作品,这直接影响了张祜乐府诗乃至中晚唐乐府诗描述的清晰度。张祜乐府诗不仅仅是对古乐府的简单模仿,而是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熔铸了热烈鲜明的爱憎,极具时代特色。古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给了张祜诗歌以充沛的活力。

  本文“以小见大”对张祜乐府诗进行专题研究,弥补了前人对于张祜诗歌中重要题材--乐府诗研究之不足。采取张祜乐府诗音乐形态与文学特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避免了此前将乐府诗作为文学文本而忽略其音乐形态的弊端,将张祜乐府诗文本与曲调结合起来,以期更加全面地阐释张祜乐府诗的文学特点和意义,明晰其在乐府诗史上的地位,进而丰富张祜诗歌的内涵,准确把握张祜诗歌在唐代诗歌,特别是中晚唐诗歌的地位,填补学术空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