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宋代梅赋的基本现状、内涵、艺术特色及发展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16 共10512字
论文摘要

  梅赋最早出现在南朝,但其后作品并不多。到了宋代,随着梅文化的高度繁荣,梅赋数量突然大大增加。刘培在谈到两宋之交辞赋的传承与递变时说:两宋之交,描写松、竹等的赋作减少而写梅的辞赋大量涌现,与描写松、竹等寄予高洁人格不同的是,南宋初期的咏梅赋或者把梅花作为怀乡、悲叹命运的起兴之物,如唐庚有《惜梅》,谢逸有《雪后折梅赋》,或者刻意表现梅花旖旎动人的美感,如李纲、张嵲、王铚、释仲皎的同题《梅花赋》。

  笔者据曾枣庄、吴洪泽《宋代辞赋全编》和其余相关文献进行不完全统计,保存到今天的宋代梅赋至少有24篇。现依据这些作品,对宋代的梅赋进行探讨。

  一、梅赋在宋代之前的发展

  宋代以前,梅赋很少。最早的梅赋是梁代简文帝萧纲的《梅花赋》: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庻草千丛。光分影杂,条繁干通。寒圭变节,冬灰徙筩。并皆枯悴,色落摧风。年归气新,揺云动尘。梅花特早,偏能识春。或承阳而发金,乍杂雪而披银。吐艳四照之林,舒荣五衢之路。

  既玉缀而珠离,且冰悬而雹布。叶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标半落而飞空,香随风而远度。挂靡靡之游丝,杂霏霏之晨雾。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乍开花而傍巘,或含影而临池。向玉阶而结彩,拂网户而低枝。七言表柏梁之咏,三军传魏武之奇。于是重闺佳丽,貌婉心娴。怜早花之惊节,讶春光之遣寒。夹衣始薄,罗袖初单。折此芳花,举兹罗袖。或插鬓而问人,或残枝而相授。恨鬟前之太空,嫌金钿之转旧。顾影丹墀,弄此娇姿。

  洞开春牖,四卷罗帷。春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

  此赋不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写梅花,后部分写佳人的感慨。在写梅花的时候,作者先从梅的生长环境和开花季节写起,从而突出其“偏能识春”的特性。无论是花开的美丽,还是落花的凄迷,都在赋中得到细腻的表现。后部分写佳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因花落而引起的感伤。作为最早的梅赋,萧纲的《梅花赋》对后世同类作品影响很大。

  萧纲之后,唐代的宋璟写了另一篇《梅花赋》,现在流传的文本为: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随从父之东川,授馆官舍。时病连月,顾瞻圮墙,有梅一本,敷蘤于榛莽中,喟然叹曰:“斯梅托根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贞心不改,是则可取也已。”感而成兴,遂作赋曰:高斋寥閴,岁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龙吟。坐穷檐以无棚,命一觞而孤斟。

  步前除以踯躅,倚藜杖酌于墙阴。蔚有寒梅,谁其封植?未绿叶而先葩,发青枝于宿蘖。擢秀敷荣,水玉一色。胡杂沓于众草,又芜没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羌洁白其何极?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香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冻雨晩湿,夙露朝滋,又若英皇,泣于九疑。爱日烘晴,眀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烟晦晨昏,阴霾昼闭,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卷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半含半开,非黙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慎子,正容物悟。或憔悴若灵均,或欹傲若曼倩,或妩媚若文君,或轻盈若飞燕。口吻雌黄,拟议难遍。彼其艺兰兮九畹,采蕙兮五柞,缉之以芙蓉,赠之以芍药,玩小山之丛桂,掇芳洲之杜若,是皆物出于荣产之奇,名著于风人之托。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或朝华而速谢,或夕秀而遄衰。曷若兹卉,岁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专权,相彼百花,孰敢争先?莺语方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至若栖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廛,甘遁岩穴,江仆射之孤灯向寂,不怨凄迷;陶彭泽之三径长闲,曾无愔结。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于君子之节。聊染翰以寄怀,用垂示于来哲。从父见而勖之曰:“万木僵仆,梅英载吐。玉立冰姿,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

  跟萧赋相比,此赋最大的进步在于不仅写出梅花不同侧面的美丽,而且将其比附为“君子之节”。遗憾的是此赋并非宋璟原作,而是宋人所作的一篇伪作。宋璟曾经作有《梅花赋》,见于唐人的记载,没有疑问,可是这并不能证明上面所引的赋作即是宋璟的原作。按照古今学者的考证,此赋为宋人的伪作。

  此外,据说玄宗时期的梅妃江采苹也曾写作《梅花赋》。宋代佚名作者的《梅妃传》云:梅妃,姓江氏,莆田人……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可惜,江采苹的《梅花赋》也没有保存下来。

  这样看来,梅赋虽然在南朝就已经出现,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品一直不多,流传到今天的两篇中,可信的仅有萧纲一篇而已。

  二、宋代梅赋的基本现状

  到了宋代,梅赋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保存到今天的作品至少有24篇:

  1.吴淑的《梅赋》。吴淑(947—1002),字正仪,丹阳(今属江苏)人。南唐进士,入宋后授大理评事。

  2.王禹偁的《红梅花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王禹偁长于诗文,对后来的欧阳修等人开展诗文革新运动有重要的影响。

  3.韦骧的《红梅赋》。韦骧(1033—1105),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曾知明州(今浙江宁波)。

  4.谢逸的《雪后折梅赋》。谢逸(1068—1112),字无逸,临川(今属江西)人。谢逸是徽宗朝的著名隐士,一生布衣。

  5.唐庚的《惜梅赋》。唐庚(1071—1121),字子西,丹稜(今属四川)人。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仕至京畿路提举常平。

  6.李纲的《梅花赋》。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靖康之难时,李纲守卫汴京,有功于社稷。南宋初年,李纲曾出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后被排挤出朝廷。关于写作《梅花赋》的动机,其自序云:皮日休称宋广平之为人,疑其铁心石肠。及观所著《梅花赋》,清腴富艳,得南朝徐庾体。然广平之赋今阙不传。予谓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标格清高,殆非余花所及,辞语形容,尤难为工。因极思以为之赋,补广平之阙云。

  7.苏籀的《戏作梅花赋》。苏籀(1091—?),字仲滋,眉山(今属四川)人,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以恩荫入仕,一生沉沦下僚。

  8.王铚的《梅花赋》。王铚(1092?—1144),字性之,号雪溪,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南宋初曾任权枢密院编修。

  9.释仲皎的《梅花赋》。释仲皎,字如晦,居剡之明心院。王铚与其有交往。刘培认为,王铚作《梅花赋》可能即受其影响。

  10.李处权的《梅花赋》。李处权(?—1155),字巽伯,洛阳(今属河南)人。一生辗转各地为幕僚,以诗游于士大夫之间。其《梅花赋》自序云:“予衰病索居,经岁不出。芳物过眼,真成一梦。偶作梅花小赋,以寄所怀。”

  11.张嵲的《梅花赋》。张嵲(1096—1148),字巨山,襄阳(今属湖北)人。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中第。南宋初仕至实录院同修撰。

  12.杨万里的《梅花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杨万里是南宋非常重要的诗人。

  13.朱熹的《梅花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尤溪(今属福建)。朱熹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14.舒邦佐的《雪岸丛梅发赋》。舒邦佐(1137—1214),字辅国,更字平叔,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1202年)进士,仕至衡州录事参军。

  15.林学蒙的《梅花赋》。林学蒙,字正卿,一名羽,永福(今属广西)人。与弟学履俱为朱熹门人。

  16.幸元龙的《梅花赋》。幸元龙(1169?—1232),字震甫,号松垣,高安(今属江西)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曾通判郢州(今湖北钟祥)。

  17.姚勉的《梅花赋》。姚勉(1216—1262),字述之,号雪坡,高安(今属江西)人。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仕至校书郎兼太子舍人。

  18.刘黻的《梅花赋》。刘黻(1217—1276),字声(一作升)伯,号质翁。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恭帝初拜为参知政事。

  19.胡次焱的《雪梅赋》。胡次焱(1229—1306),字济鼎,号梅岩,又号余学,婺源(今属江西)人。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雪梅赋》作于景定元年(1260年),其自序云:草遭雪而萎,木遇雪而折雪,其酷哉!梅挺然立雪,貎泽香烈,雪虽酷,不能加于梅也。孟子曰:“威武不能屈。”于梅有焉。庚申冬十二月,对雪观梅,有慨于衷。呜呼!人不能卓然特立,至横逆之来,作儿女态,其视梅,得无恧乎?乃为之赋。

  20.吴龙翰《古梅赋》。吴龙翰(1233—1293),字式贤,号古梅,歙(今属安徽)人。曾被授编校国史院实录文字。宋亡后,为乡校教授。

  21.丘葵的《梅花赋》。丘葵(1244—1333),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年崇尚朱熹学说,宋亡不仕。

  22.蒲寿宬的《和倪梅村梅花赋》。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度宗时曾知梅州。

  23.富伟的《松竹梅赋》。富伟,事迹不详。此赋虽非专赋梅,但梅在其中较重要。故《宋代辞赋全编》将其收在《梅花赋》中。如果加上上节所引托名宋璟的那首《梅花赋》,则总数至少有24篇。仅这个数量,已令人惊异,足以表明梅赋在宋代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宋代梅赋的基本内涵

  随着数量的增加,宋代梅赋在内涵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梅花赋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宋代之前出现的梅赋,皆以梅花为表现对象。在这方面,宋人继承前代的色彩非常鲜明,大多数梅赋都以梅花为表现对象,甚至直接以《梅花赋》来命名。如李纲的《梅花赋》、苏籀的《戏作梅花赋》、王铚的《梅花赋》、释仲皎的《梅花赋》、李处权的《梅花赋》、张嵲的《梅花赋》、杨万里的《梅花赋》、朱熹的《梅花赋》、舒邦佐的《雪岸丛梅发赋》、林学蒙的《梅花赋》、幸元龙的《梅花赋》、姚勉的《梅花赋》、刘黻的《梅花赋》、丘葵的《梅花赋》都是如此。这样的作品很多,这里就不举例了。

  其二,果实和枝条成为主题。除了那些题明《梅花赋》的作品,还有一些不以梅花为中心的作品。如吴淑的《梅赋》:《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伊梅楠之酸酢,亦果中之嘉实。既香口而是资,亦和羹而取适。范汪啖之而盈斛,孙亮察之于浸蜜。酸不及于百人,渴尝止于三军。越使申梁国之遗,陆凯寄江南之春。柳恽之射斯妙,寿阳之妆更新。折灵山兮扳上林,赏紫叶兮玩同心。或以熟横公之鱼,或以煮绮里之金。五月之风表信,夏至之雨为淫。岂独伯禹庙中,生枝而事异;抑亦苏耽园里,疗病而功深。

  此赋虽然也写到梅花,即“越使”以下4句分别使用4个相关的典故,但也仅此而已,其余的部分主要写梅子的功用。又如吴龙翰的《古梅赋(有序)》:余家有古梅,突兀富饶之旁,枝干连理而茂。先曾伯叔、大父连武巍科,曾大父尝作《连理梅赋》以见意。余诗人也,与梅为胶漆交。梅而至古,标格愈不凡。敬依韵扁吾窝,因为之赋。其辞曰:忻故园之古梅兮,灿珊瑚之宝树。悬瑶台之明月兮,的皪琼花,玲珑玉蕊。矧鹣比翼乎铁干兮,乃连理而荐瑞。顾此杈枒兮,其仰斯逆。其偃斯醉,其高斯达,其低斯跂。鹤膝峥嵘,切切交峙,蛟背突兀奔腾之势。或横枝照水,如纫兰之湘累;或半树沾雪,如餐毡之汉使;或荒山冲寒,孤根回暖,如采薇孤竹君之二子;烈士慷慨,羁臣憔悴,茹铁筋骨,镂冰肠胃。导引其形躯兮,如雾拥而云垂,如鸿飞而虎踞。故能曜其夜鹤之骨,而枯其秋蝉之蜕也。若余者,与伊纳交,爰庐其旁。诏弟读书,对亲奉觞。呼吸清寒,咽嚼清香。而庶几泻吟笔之琳琅者乎?

  与吴淑的作品不同,吴龙翰的作品主要刻画了古梅的枝条之美。以上两文或以果实为主,或以枝条为主,都显示出与此前梅赋专以梅花为主的重大不同。

  其三,红梅开始受到关注。最早的作品是宋初王禹偁的《红梅花赋(并序)》:凡物异于常者,非祥即怪也。夫梅花之白,犹鸟羽之黑,人首其黔矣。吴苑有梅,亦红其色,余未知其祥耶怪耶?姑异而赋之。其辞曰:水国方腊,江天未春。何青帝之作怪,放红梅而媚人?修柯焰发,碎朵霞匀。认夭桃以何早,谓红杏以非邻。烧空有艳,照水无尘。

  仙人之绛雪团来,烟苞向暖;王母之霞浆染出,露蕊含律。樱欲然而乖类,火生木以非真。上界之霓旌乍降,行春之双旆初陈。谁歌麝脐,散幽香而不断;谁浇猩血,泼繁英而尚新?尽觉渥丹而非素,休论返朴以还淳。至若雪瀌瀌,风习习,风欺雪打枝枝湿。徐福舟中五百人,鳌顶未逢皆掩泣。又若烟漠漠,露瀼瀼,露洗烟笼树树芳。汉皇宫里三千女,鲸钟听后齐严妆。足使万木羞耻,千花伏藏。掩素娥之抱朴,陋白帝之含章。榆燧晓散,兰灯夜张。宜玳瑁之筵畔,耐燕脂之脸傍。蜀水春时,濯文君之锦段;骊山宴处,舞妃子之霓裳。向暖如醉,凌寒似伤。虽与物以无竞,亦令人之发狂。宋玉窥来,难展施朱之手;何郎折去,应惭傅粉之光。先疑寡耦,媚可齐房。

  入何人之玉笛,泛谁氏之瑶觞?含情可狎,不谁难量。吟成陆凯之诗,未知标格;羞破寿阳之面,懒出闺房。天使异众,人嫌弗常,苟群萃之不异,在声名之莫彰。梅之白兮终碌碌,梅之红兮何扬扬。在物犹尔,唯人是比。木之华兮,人之文彩;木之实兮,人之措履。苟华实之不符,在颜色而何以?苟履行之尧修,虽猖狂而何耻?矧乎梅之材兮,可以为画梁之用;梅之实兮,可以荐金鼎之味。谅构厦以克荷,在和羹而且止。梅兮梅兮,岂限乎红白而已?

  红梅在当时是罕见的品种,王禹偁虽然不知其“祥耶怪耶”,但大力描绘了红梅的艳丽色彩,并由于其“实”与白梅相同,于是得出了“岂限乎红白而已”的结论。在王禹偁之后,韦骧的《红梅赋》也是专咏红梅的作品。其四,借梅以言志。如果说托名宋璟实为宋作的那篇《梅花赋》已经具有了托物言志的特色,这样的特色在宋代的梅赋中更为常见。李纲《梅花赋》的主要内容是渲染梅花的“标格清高”。在其结尾,有这样一段话:爰有幽人,卜居梁溪,蓺松菊于三径,树兰蕙之百畦。丹桂团团,绿竹猗猗。植兹梅于其间,庶岁寒之相依。嗅花嚼实,侑此一卮。

  颓然而醉,不知天地之高卑。岂特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殆所谓未能忘情如草木,聊托物以娱嬉者乎!

  在这段话里,作者明白说出自己对梅的喜爱,乃是“托物以娱嬉”。又如刘黻《梅花赋》:览赋形于宇内兮,粲群植之敷纷。何众先而独后兮,曰此花其有闻。均受气以立命兮,本万古之一春。不竞时以媚俗兮,故宁历落乎岁寒。繇混沌之凿开兮,凡造化之几新。持狷介以为守兮,曾坎壈之为屯。夫岂不能效成蹊之无言兮,与红叶以相奢。而固栖栖于寂寞之乡兮,如旅人莫知其所家。缅藐姑之雅洁兮,映白璧其奚瑕。蹇偓佺之萧散兮,跨苍虬之在阿。非凡心之内贼兮,则嫉口之外魔。摈庾岭以俾艾兮,恋孤山以兴嗟。顾冥雾之漫漫兮,觊皎日之昭昭。遇傅筑之爱其实兮,以商羮而见招。叹湘累以节终兮,何独不盼我以《离骚》。班孤竹之二子兮,臭味与之而相投。笑商山之四老兮,乃眷眷于木奴之遭。逊僻于嗜兮,匪吴匪敖。逋工于咏兮,南北之峰与高。

  惟穷而固兮,达亦如之。以暖而耀兮,遇寒已披。兰不为无人而不芳兮,诚不愠于不知。彼荃之化为茅兮,已矣乎。其焉悲抱道而独兮,历变勿疑。付荣枯于天分兮,孰速孰迟。信凌冰厉雪兮真吾规。在这篇赋中,作者不仅以众多的历史和传说人物来比拟梅花的品格,而且将其作为“真吾规”,也就是自己做人的准则。总之,借梅以言志可以说是宋代梅赋的基本特征。在丘葵的《梅花赋》中,梅花甚至成了理学的象征。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梅赋虽然受到南朝个别作品的启发和影响,但其主要内涵还是在宋代形成的。

  四、宋代梅赋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方面,宋代的梅赋也显示出新颖的特色。就其大处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采用骈体和骚体形式。在类别上,宋代的梅赋主要采用骈赋和骚体赋两种形式。先说骈赋。宋代梅赋中,属于骈赋的作品较多。如王禹偁《红梅花赋》、谢逸《雪后折梅赋》、李纲《梅花赋》、王铚《梅花赋》、释仲皎的《梅花赋》、舒邦佐的《雪岸丛梅发赋》等都属此类。这里举王铚的《梅花赋》:韵胜群卉,花称早梅。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标致甚高,敛孤芳而独吐;阳和未动,挽春色以先回。原夫尤物之生,英姿特异。方隆冬之届候,属祁寒之鼎至。瞻远岫兮无色,盼丛条兮失翠。彼美仙姿,夐存幽致。

  春风万里,报南国之佳人;香艳一枝,富东君之妙意。观夫离类绝俗,含新吐奇。妙有江山之兴,萧然风露之姿。气韵雅甚,精神远而。雪满南枝,想梁园之未赋;春生寒谷,鄙邹律之潜吹。其时掩苒半开,娉婷一笑。绚红日以朝映,耿青灯之夜照。何郎秀句不足以咏其妍,徐熙淡墨不足以传其妙。城隅璀璨,遥瞻妍女之殊;月下横斜,乍织鲛人之缭。至若霜岛寒斋,江村晚晴,竹外烟袅,松间雪清。恼远客以断魂,悦幽人之眼明。语其能则洁而无滓,言其用则大而难名。倘遇兵尘,可止三军之渴;如逢鼎味,堪调一相之羹。譬夫豪杰之士,岂流俗所能移;节义之夫,虽阨穷而愈厉。时当摇落之候,气极严凝之际。兹梅也,排风月而迥出,傲霜雪而独丽。色靡竞于阳春,志可期于晚岁。所以兴动钱塘之老,妙语新增;香遗陇首之人,芳期远契。彼清露兮被三径之菊,彼光风兮泛九畹之兰。歌红蕖于夏末,破丹杏于春寒。丽质鲜妍,则比我已远;高晴潇洒,而方兹实难。塞曲悲凉,望作南楼之弄;诗魂飞动,尚留东阁之观。于是倚槛凝神,巡檐搔首。眷落英之著袂,折粉香而在手。吾方破闷析酲于此,焉信花中之未有。

  全文不仅几次换韵,而且皆以对仗的句子构成,是一篇合格的骈赋。骈赋之外,骚体赋也是宋人咏梅的常用体式。除了前面引出的吴龙翰的《古梅赋》和刘黻《梅花赋》,这样的作品还有韦骧《红梅赋》、李处权《梅花赋》、苏籀《戏作梅花赋》、蒲寿宬《和倪梅村梅花赋》等多篇。如韦骧的《红梅赋》:于宜梅之时,得花似梅,而所不宜者也,非梅耳。问其种,则曰:“梅也。”接之以杏,则红矣。问其实,则曰:“所益者异而不能也。”予感而为赋。其辞曰:羌梅之丹兮,众女慕兮,予女恶兮。何用智之深蠹兮,特戕贼其所赋兮。虽乘时而则故兮,质已迁而非素兮。第其华之惟务兮,胡丧实而不顾兮。彼以为巧,而拙孰喻兮。岂身亦然,而不克悟兮。其本何诛,而在所措兮。毋自女弃,而堪与之愬兮。

  宋代的近二十篇梅赋,大都采用骈赋和骚体赋的形式。如果说骈赋较多,跟宋代辞赋发展的总体特征一致,骚体赋较多则更多显示出不同之处。

  其二,广泛使用比拟手法。宋代的梅赋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尽量将梅人格化,通过梅而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色。如李纲《梅花赋》的主体部分:若夫含芳雪径,擢秀烟村,亚竹篱而绚彩,映柴扉而断魂。暗香浮动,虽远犹闻。正如梅仙隐居吴门,丰肌莹白,娇额涂黄。俯清溪而弄影,耿寒月而飘香。娇困无力,嫣然欲狂。又如梅妃,临镜严妆,吸风饮露,绰约婵娟。肌肤冰雪,秀色可怜。姑射神人,御气登仙。绛襦素裳,步揺之冠。璀璨的皪,光彩烨然。瑶台玉姬,谪堕人间。半开半合,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顺子,正容物悟,惟标格之独高,故众美之咸具。

  在这段话中,李纲依次将梅花比作“梅仙”“梅妃”“姑射神人”“瑶台玉姬”“温伯雪子”和“东郭顺子”,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梅的“标格之独高”和“众美之咸具”。又如李处权《梅花赋》:伊造物之发生兮,无一木之不卉。顾四时之不齐兮,曜白黄与丹紫。懿江梅之秀出兮,俨亭亭而绝比,既婵娟以映岫兮,复窈窕以临水。类忘言之贞士兮,肖独洁之君子。许兰茝之仅似兮,睨桃李之可鄙。占嘉月与好风兮,泛幽香而未已。寄美人之一枝兮,想横斜于镜里。抗翠袖于天寒兮,抚修竹而孤倚。怅衰翁之揜关兮,抱微疴之在体。起三嗅而三叹兮,魂忽荡而心欲死。

  在这篇赋中,李处权将梅花比作“忘言之贞士”和“独洁之君子”,这与李纲的做法是一致的。

  其三,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杨万里《梅花赋》:绍熙四祀,惟仲之冬,朝暖焉兮似春,夕凄其兮以风。杨子平生喜寒而畏热,亦复重裘而厚幪,呼浊醪而拍浮。嗔麟定之未红,已有月漏微明,雪飞满空。杨子欣然而叹曰:“举世皆浊,滕六独清;举世皆暗,望舒独明。滕也,挟其清而不污,终岁遁乎太阴之庭;舒也,倚其明而不垢,当昼閟于广寒之扃。盖工于相避,而疑其不相平也。今夕何夕,惠然偕来,皎连璧之迥映,蹇欲逝兮徘徊,吾独附冷火而拨死灰,顾不诒二子之咍乎?”爰策枯藤,爰蹑破屐,登万花川谷之顶,飘然若绝弱水而诣蓬莱。适群仙拉月姊,约玉妃,燕酣乎中天之台,扬子揖姊与妃,而指群仙以问焉曰:“彼缟裙而侍练帨而立者为谁?”曰:“玉皇之长姬也。”“彼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者为谁?”曰:“女仙之飞琼也。”“彼肤如凝脂体如束素者为谁?”曰:“泣珠之鲛人也。”“彼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者为谁?”曰:“藐姑射之山之神人也。”其余万妃皓皓的的,光夺人目,香袭人魄,问不可遍,同馨一色。忽一妃起舞而歌曰:“家大庾兮荒凉,系子真兮南昌。逢驿使兮寄远,耿不归兮故乡。”歌罢,因忽不见。旦而视之,乃吾新植之小梅,逢雪月而夜开。

  此赋既非骈赋,也非骚体,而是采用散体为主的叙述形式,将一篇梅赋写成了一篇志怪小说。又如林学蒙的《梅花赋》写梅花因不满作者将其比作美人,而自述身世,将商山四皓说成自己的前身。它如谢逸《雪后折梅赋》和唐庚《惜梅赋》也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宋代梅赋不仅确立了骈体、骚体并重的外在形式,发展出以比拟为主的表现手法,甚至还有人追求故事性的效果。

  五、宋代梅赋的发展原因

  梅赋在宋代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大者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宋代社会上形成了热爱梅花的普遍风气。宋代士大夫特别重视气节。从田锡、王禹偁到范仲淹、欧阳修,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以气节相激励的新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表寻常却又不畏霜雪的梅逐渐成了一种高洁的人格象征。与此相联系,梅在宋代的地位非常崇高,范成大在《范村梅谱》中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不仅如此,许多爱梅之人还将“梅”字用在自己的字号中。刘辰翁《梅轩记》云:古贵梅,未有以其华者。至近世,华特贵而其实乃少见用,此古今之异也。然其盛也,亦不过吟咏者之口耳,未有以德也。数年来,梅之德遍天下。余尝经年不见梅,而或坡或谷或溪或屋者,其人无日而不相遇也。往往字不见德而号称著焉,某梅也,即其人可知也。“梅之德遍天下”,即使用“梅”字作为字号的情况极其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宋人普遍爱梅的社会风气,就不会有梅赋的迅速发展。

  其二,咏梅文学的影响。跟上一点相联系,宋代的咏梅文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咏梅诗和咏梅词最为繁荣。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繁荣及其意义》里有这样的数据:诗:《全宋诗》收诗约25.4万多首,据笔者粗略清点,梅花题材之作(含梅画及梅花林景题咏)4700多首,占1.85%。词:《全宋词》收词2万多首,咏梅词(含相关题材之作)1120多首,占5.6%。文:据《四库全书》集部宋代别集统计,梅花题材赋17篇,其它杂文(含各种梅花林亭记、画梅咏梅作品的序跋)49篇,合计66篇。

  从程先生的统计不难看出,宋代咏梅文学的繁荣主要通过诗、词两种文体表现出来。至于梅赋,则在宋代的咏梅文学中所占比例较小,远远无法与咏梅诗和咏梅词相比。据此不难推断,咏梅诗和咏梅词的繁荣,不仅是梅赋的创作背景,而且对于梅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三,作者的怀才不遇和清高自许促进了梅赋的创作。从宋代梅赋的作者看,主要有两种情况,或者怀才不遇,或者清高自许,当然也有人兼而有之。先看唐庚的《惜梅赋(有序)》:阆中县庭有梅树甚大,正当庭中,出入者患之。有劝予以伐去者,为作《惜梅赋》:县庭有梅株焉,吾不知植于何时,荫一亩。其疏疏,香数里;其披披,侵小雪而更繁,得胧月而益奇。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溷其幽姿,前胥史之纷拏,后囚系之嘤吚,虽物性之自适,揆人意而非宜。既不得荐嘉实于商鼎,效微劳于魏师;又不得托孤根于竹间,遂野性于水涯。恨驿使之未逢,惊羌笛之频吹。

  恐飘零之易及,虽清绝而安施?客犹以为妨贤也,而讽予以伐之。嗟夫!吾闻幽兰之美瑞,乃以当户而见夷。兹昔人之所短,顾仁者之所不为。吾宁迂数步之行,而假以一席之地,对寒艳而把酒,齅清香而赋诗可也。唐庚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此赋中的大梅树,因为“正当庭中”,所以有人劝作者砍伐。

  作者于是借梅的“生不得其地”因而难为人用,从而曲折地表现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比较而言,表现作者清高自许情怀的作品更多,如蒲寿宬的《和倪梅村梅花赋》:昔湘累之托讽兮,顾何芳之不萃。念草木之凋零兮,贯薜荔之落花。嗟兰艾之与处兮,亦固知其芜颣。于梅柟之偶缺兮,非忿顾而疾视。今灵山之独立兮,岂不类乎江浑之憔悴。

  忽缤纷于暮腊兮,骇南雪之落地。俾孤山之美人兮,得以树夫高致。彼桃李之暄妍兮,疑此党人之独异。惟贞洁余一心兮,又奚必择乎都鄙。薋菉葹以盈室兮,固何足以蔽美。揽群物之纷纠兮,初何私于一气。立耿耿于霜晨兮,岂欲别一醒于众醉。彼徘徊于清浅兮,亦犹行吟于湘水。

  此赋不仅将梅花比成行吟泽畔的诗人屈原,而且赞美了其“立耿耿于霜晨兮,岂欲别一醒于众醉”的清高品格,亦显然有自比之意。这样的作品在宋代梅赋中数量很多。影响宋代梅赋发展的原因很多,如梅品种的增加、梅园的建设、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对梅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梅赋的出现虽然是在梁代,但直到宋代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内涵和艺术上形成鲜明的特色。此后的元、明、清三代虽然继续出现了众多的梅赋,但它们大都深受宋代梅赋的影响,甚至在许多方面与宋代的梅赋保持了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培.两宋辞赋史[M].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清]严可均.全梁文[M].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清]董诰.全唐文[M].第2册.孙映逵,点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4]鲁迅.唐宋传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41.
  [5][宋]李纲.李纲全集[M].上册.王瑞明,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4.
  [6][宋]李处权.崧庵集[O].卷一.1135册.文渊阁《四库全书》.
  [7][宋]胡次焱.梅巖文集[O].卷一.1188册.文渊阁《四库全书》.
  [8]古今图书集成[M].547册.北京:中华书局,1934.
  [9][明]解缙.永乐大典[K].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宋]刘黻.蒙川遗稿[O].卷四.1182册.文渊阁《四库全书》.
  [11][宋]范成大.范村梅谱[M]∥谭属春,严昌.俗文化四书五经.深圳:海天出版集团,1996.
  [12][宋]刘辰翁.刘辰翁集[M].段大林,校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13]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14][宋]唐庚.眉山诗集[O].卷一.1124册.文渊阁《四库全书》.
  [15][宋]蒲寿宬.心泉学诗稿[O].卷一.1189册.文渊阁《四库全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