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诗可以群:六朝祖饯诗的交际行为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张海草
发布于:2022-11-15 共11560字

  内容摘要:祖饯诗,具体指创作于祖道饯别活动中的一类诗歌,这种传统由来已久。祖饯诗歌的发展,到了六朝,进入了一种承上启下的状态,最明显的一点,便是祖饯诗歌与唐代送别诗之间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后人常常将祖饯诗与送别诗混为一谈的原因。祖饯诗与送别诗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对“诗可以群”的诗学概念的充分体现,即祖饯诗歌创作中的交际行为思想。首先对六朝祖饯诗的课题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对“六朝祖饯诗”的概念进行了论证,并且论述了六朝祖饯诗的归纳与辨别。结合“诗可以群”的内核,从诗歌的创作环境、创作方式、诗歌内容三个方面来寻求祖饯诗歌中的交际观念;最后,总结概括了祖饯诗歌中祖饯活动与诗作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交际意义。

  关键词:诗可以群 六朝 祖饯诗 交际行为

Poetry can be Grouped: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 of Sacrificial Poems in Six Dynasties

  Abstract:Sacrificial Poems, this type of poetry specifically refers to be created in theactiviti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gods of the road and say goodbye to somebody, this tradition hasbeen a long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Sacrificial Poems, resulting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past and the future role in the Six dynasties. The most obvious poin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ang Dynasty farewell poems and Sacrificial Poems.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between the Sacrificial Poems and the farewell poems is how to reflect the concept of Poetry canbe grouped. Communicative behavior is departing in poetry writing.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matter ofSacrificial Poems in Six Dynasties; Then, the concept of " Sacrificial Poems in Six Dynasties " isdemonstrated, and the indu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e poems of the Six Dynasties arediscussed. Combine with the concept of "poetry can be grouped." Seeking the Idea ofCommunication in the Sacrificial Poems From four aspect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reativeenvironment, creative way, poetry content;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communicativesignificance of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activities and poems in thepoems.

  Key Words: Poetry can be Grouped; Six Dynasty; Sacrificial Poem; Communicative Behavior

目 录

  一、引言
  (一)课题研究现状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六朝祖饯诗歌概述
  (一)祖饯诗概念
  (二)六朝祖饯诗的归类
  (三)祖饯诗与送别诗
  三、六朝祖饯诗歌创作环境中交际行为的体现
  四、六朝祖饯诗歌创作方式中交际行为的体现
  (一)献诗
  (二)联句
  五、六朝祖饯诗歌创作内容中交际行为的体现
  (一)诗歌内容包含的祖饯活动要素直接体现群体交际
  (二)应制召令之作体现皇权下的政治交际
  (三)诗歌内容以饯别感怀为主在交际中体现为心灵的交流
  六、结语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一)课题研究现状

  “祖饯”一词,出自于先秦祖道仪式中,是祖道与饯别的统称,在送别活动中是一种仪式性的象征。祖饯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统称,最终被人所熟悉,源于梁·萧统编着的《文选》。关于六朝祖饯诗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文选》中七题八首的祖饯诗为研究重点,做内容形态的分析。这一类可以参看王国璎的《<昭明文选>祖饯诗中的离情》、胡大雷的《中古祖饯诗初探》等;二是研究祖饯诗的由来及其演变,这一类以戴燕的《祖饯诗的由来》、、李立的《论祖饯诗三题》、叶当前《论六朝祖饯诗》、郗文倩的《祖饯仪式与相关文体的生成空间》等论文为代表;第三类是洪顺隆的论文《论六朝祖饯诗群对文类学原理的背离》:“从祖饯文化的源头寻起,以《文选·祖饯》七题八首为祖饯文类的归类因素,并据以辨认六朝祖饯诗群。”

  “诗可以群”是孔子关于《诗》的社会功能的一个观点,对“《诗》可以群”中“群”的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何晏《集解》中引汉代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指群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切磋,二是宋代朱熹《论语集注》解为“和而不流”,指与周围建立和谐的关系却不流于一气,这二者注重的是对“群”的字义解释,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与人交往的特点。

  在以“诗可以群”为出发点的论文中,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诗可以群”的本义为研究对象,探讨儒家诗学观念中关于群体社会的意义。二是将“诗可以群”历代诗歌题材结合起来,或与一定时期的文学发展状态结合研究,探讨某种诗歌题材创作中的诗学思想,这一类论文的代表有:孙明君的《诗可以群——中国古代友情诗探论》、吴承学、何志军 《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周裕楷的《诗可以群——略谈元佑体诗歌的交际性》探讨了一类诗歌所蕴含的交际思想。以上这一类论文,对于笔者从祖饯诗歌这一题材入手,探讨诗歌功用观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六朝之后的送别诗与六朝祖饯诗有一种密切的关系,但奇怪的是,学界对唐代送别诗的研究灿若星辰大海,而对唐前祖饯诗的研究只占据小小的一隅,因此祖饯诗就像一颗沧海明珠,值得被重视。近年来,关于祖饯诗的论题,涌现出一些卓越的研究成果。学界对祖饯诗的研究是一种由浅及深的、发散式、不断拓展新的研究角度。谈到六朝贵游文学时,常常被提起的有公宴诗、游园诗,也有人从“诗可以群”的角度阐释中古宴饮文学,但往往忽略了祖饯诗这一重要类别或者只是一笔带过。祖饯诗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交际类型的诗歌,正好体现了“诗可以群”的社会功用观,许多学者都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到祖饯诗的交际性质 ,但是尚没有人对祖饯诗中的交际观念做一个系统的论述,也没有人能够从“诗可以群”的角度来解释祖饯诗,这可以说是一种缺憾。基于此,故提出“诗可以群:六朝祖饯诗的交际行为研究”这一课题,希望结合“诗可以群”的诗学思想,从祖饯诗的创作环境、创作方式、创作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对六朝祖饯诗歌的交际行为思想作系统的研究。

六朝诗话

  二、六朝祖饯诗歌概述

  (一)祖饯诗概念

  为了更好的总结出祖饯诗对“诗可以群”这一诗学观念的的体现,对祖饯诗概念进行界定是极有必要的,只有在充分了解祖饯诗的基础才能继续探索祖饯诗的交际行为思想。“祖饯”二字最早是出现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中,用作对一类诗歌的界定。六朝时期的祖饯活动非常盛行,于是产生了大量的祖饯诗歌,《隋书》记载:“梁有魏、晋、宋《杂祖饯宴会诗集》二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亡,今略其数。”爱好文学的王公贵族也热衷于祖饯赋诗,《梁书·昭明太子传》记载萧统,“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可见萧统对祖饯这一类诗歌的喜爱,《文选》中有此命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前人的研究可得出,“祖饯”一词虽出自《文选》,但《文选》 所选录诗歌与真正意义上的“祖饯诗”并不大相同。《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炮鳖鲜鱼。其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这首诗详细地记载了祖饯风俗在先秦时期的情况。《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郑玄注:“泲,地名,祖而舍軷,饮酒于其侧曰饯,重始有事于道也。”祖是即将出行时的一项祭神仪式,饯是伴随祖道仪式之后,出行者与送行者饮酒道别的一项习俗。到了魏晋之后,这种具体记载祖道仪式的诗歌已经很少出现了,关于祖道仪式的风俗习惯却流传下来,成为标示六朝祖饯诗歌一个符号。《文选》中选录曹植等人的八首诗歌所呈现内容更倾向于饮饯送别。曹植的《送应氏》二首,“送”字点出了诗歌的送别属性,“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两句诗写出了送别规模大,场景热闹,并点出了“酒”在送别场景中所起的作用。诗歌中并未有对祖饯仪式的描写,更侧重于对饯别场景的烘托与离情别绪的表达。结合祖饯最初的意义和《文选》中所选录的祖饯诗篇,可以得出一条祖饯诗发展嬗变的轨迹,祖饯诗的内容由原本单一的祭神祈求道途平安发展为《文选》中通过送别场景抒发离情别绪,“祖”的意味逐渐模糊,更加凸显出“饯”的意思,诗歌内容更趋多样化,而不只是单一的模式。“所谓祖饯,与其说是祀神,不如说更像一种社交活动”说明祖饯在不断的发展中,神的象征性与神秘意味不再那么浓厚,相反,逐渐倾向于人的社会化与世俗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六朝祖饯诗,是创造于送别活动当中带有祖饯符号的一类诗歌。

  (二)六朝祖饯诗的归类

  对于《文选》中的祖饯诗的归类我们一目了然,但是《文选》之外还存在着许多诗歌属于祖饯诗歌这一类型。“从祖饯文化的源头寻起,循祖饯题材在文学的发展追踪,据祖饯文类成立点《文选》究析祖饯文类的归类因素,并据以辨认六朝祖饯诗群。”本论文参据洪顺隆的论文中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为蓝本划分出的六朝祖饯诗朝代分布表中的诗歌为参考,再根据自己理解的祖饯诗含义为其归纳的诗歌作为补充,将这一百多首祖饯诗歌作为研究文本,对祖饯诗应具备的要素进行归纳。六朝祖饯诗歌,是创作于送别活动中带有祖饯符号的一类诗歌,通过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祖饯符号的具体指向。

  祖饯诗歌创作的每一时期都有其不同的风貌,要根据六朝祖饯诗歌的演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具体的祖饯符号。

  在整个六朝时代,祖饯诗的繁荣与嬗变集中在晋宋、齐梁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所产生的祖饯诗作蔚为大观。晋宋时期,创作的大量祖饯诗中,有一大部分诗歌直接在诗题上记载了这是为一次祖饯活动而创作的诗歌,如陆机《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孔法生《征虏亭祖王少传》等。可以确定这些诗歌是创作于祖饯活动中,但内容大多游离于祖饯主题之外,这些诗歌大多借祖饯活动赋诗之缘由,或抒发愤懑之情,或撰写主上功德颂歌,或颂扬出行者。到了齐梁时期,在诗题上已经很难找到关于“祖”的元素了,在诗题上多以侍宴饯别某人送行这一类型来体现祖饯符号,如萧子显《侍宴饯陆倕应令》、刘孝绰《侍宴饯庾於陵应诏诗》、刘孺《侍宴饯新安太守萧几应令诗》、庾肩吾《侍宴饯湘东王应令诗》等,这类诗在饯宴上有无祖道仪式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能确定的是这些诗确实创作于饯别活动上,因此带有祖饯风俗符号。从而可知,这些诗歌的祖饯符号是诗题具体体现在某一祖道仪式或饯宴活动事件。

  还有一部分诗歌从内容上看确实是发生于饯别活动之中,无法得知是否有祖道仪式。

  这类诗歌内容多侧重于送别要素的体现,纵观六朝祖饯诗歌,诗歌内容出现 “酒食”“饯、宴”“送别场景”“交通工具”等要素的频率非常之高,其次是“送别主体与客体”以及表现“空间上的距离感”。以《文选·祖饯》为例,每一首诗歌内容中都有以上要素的体现,曹植《送应氏》“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潘岳《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征还东》“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举觞矜饮饯,指途念出宿。”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谢眺《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沈约《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第三种,可以通过史料可以明确知悉诗歌创作于祖饯活动当中,诗歌一般是送别活动中的集体赋诗,史料上有所记载,这类诗歌以《金谷集作诗》、《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饯谢文学离夜诗》等诗为代表。

  (三)祖饯诗与送别诗

  关于“祖饯诗”的定义及归类以上已经明晰,由于《文选·祖饯》选录的诗歌注重表现离情与饯别,后人常常将祖饯诗与送别诗混为一谈,学界一般将送别诗的源流追溯到祖饯仪式,而且我们会发现,后世文献中,对诗歌的分门别类中已极少再以祖饯命名,诗类多以“送行”、“留别”命名。祖饯变成了六朝诗歌中特有的一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可以用于祖饯诗歌创作的素材不断增多,祖饯仪式与文学的分离,使得再用祖饯来定义饯别场面的诗歌已不再恰当。所以后人便使用一个更广义的概念来定义这种送行活动,就是送别诗。而“祖饯诗”应该是六朝特有的,体现时代风气的一类诗歌。应该归为送别诗中的一类,是狭义的送别诗。

  祖饯诗中有送别的成分,但是送别诗却不一定有祖饯符号,在送别诗和祖饯诗之间的界定与归类因素有着一种胶着的关系。一般送别诗可以单纯抒发离情,或者表达惜别之情,如《诗经·氓》中“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了一位年轻女性送别自己的情郎。

  可以想见,像这种情形应当属于一般的送别,并不需要什么盛大的仪式。但是祖饯也是一方远行,一方相送,也表达了离情。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归到送别诗一类。但是写送别的却不一定就是祖饯诗,对送别诗定义更宽泛些,凡是写到相送离别,抒发离情都可称为送别诗,送别诗内部也可进行细化为赠别诗,伤别诗,离别诗,感怀诗,离别赠物。“中国诗歌类型,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主题多样题材合流的现象……这就造成要像两分文类那样严格的单一主题的分类,比较困难,或许中国诗歌类型,只能从宽处理。”

  三、六朝祖饯诗歌创作环境中交际行为的体现

  魏晋以来,祖饯逐渐成为一种赋诗饮酒、歌舞宴饮、群僚聚会的群体社交活动,具有群体性是祖饯诗创作环境中最显着的特征。所谓“群”,《诗·小雅·吉日》:“儦儦俟俟,或群或友。”《诗·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诗经》中的“群”都是用来表示动物兽类之间聚集的关系,后来逐渐引申到人。《论语·微子》中,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强调了人与“鸟兽”无法等同一类,说明“群”是基于同类之间的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聚集功能。现代的解释中提到了“所谓群体是指‘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着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群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为主要的是由于相互的吸引或是共同的利益,其中工作群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上级指定。”大部分祖饯诗正是在这样一种群体聚集的环境中产生的。

  六朝祖饯诗歌大多是王公贵族、官僚饯别时产生的应景之作,多为群体性的饯别,很少是单独个体之间的饯别,《文选》所选录的七题八首诗歌中,便有五题是表现集体饯别。其中金谷园饯别是西晋祖饯史上一次大规模的集体饯别,“崇金谷之集,为西晋文人聚会赋诗规模最大者。”石崇《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时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石崇的这段序言极尽周详的记录了这次盛大的集会,此次盛会的目的是为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送行。参加此次盛会的有石崇、苏绍以及金谷二十四友等三十人,皆是当时名流。饯宴作诗不仅仅是娱乐助兴的工具,更是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诗歌成为了社交场合中关系融洽的润滑剂,其方式更体现了游戏性、竞争性。序中所提到的《金谷诗集》早已散轶,只留下少量的残篇,其中以潘岳的《金谷园集》最为着名。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赋诗也是刘宋时期一场大规模的饯别赋诗活动。“据《金楼子·杂记》,刘裕微时与即与靖订交……时赋诗者有谢灵运、谢瞻、谢晦、刘义恭、王昙首等。”大多数的诗作都已散轶,留存下来两首同题赋作是谢瞻、谢康乐的《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被选录进《文选》中,并且被列入“公宴”一类,沈约《宋书》曰:“孔靖,字季恭。宋台初建,以为尚书令。让不受,辞事东归。高祖饯之戏马台,百寮成赋诗,以述其美。”百官都为其赋诗,其创作场面的壮观程度可见一斑。此外还有许多由皇帝发起的祖道活动,要求群臣赋诗,大多歌颂太平,这从表面上传达出了一种君臣和谐的关系。

  从这两个典型的事例可以看出,六朝祖饯诗的创作是处在一种群体聚集的环境下,依靠权贵们雄厚的财力物力,营造出一次次声势浩荡的祖饯活动,在这些活动上,文人们因为种种缘由赋诗一首也就不足为奇。

  四、六朝祖饯诗歌创作方式中交际行为的体现

  六朝时代,诗歌在群体性活动中,成为人们以文会友、互相切磋、交际应酬的手段,这也暗合了“诗可以群”的概念,“诗可以群”大的方面可以指社会的群体功能,反映社会群体关系,小的方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因此“诗可以群”对六朝的某一类诗歌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诗可以群”与祖饯活动中的群体赋诗所体现的观点具有一种关联性,在强调个性化的六朝中,不失为一种奇特的存在。黄宗羲在《汪扶晨诗序》中说:“昔吾夫子以兴、观、群、怨论诗孔日:“群居相切磋。”群是人之相聚,后世公宴,赠答、送别之类皆是也……善于风人答赠者,可以群也。” 1黄宗羲认为所有诗歌类型都能与“兴观群怨”四个诗歌理论遥相呼应,把“群”解释为人之相聚,并为此举了公宴,赠答、送别三类为例。而祖饯诗正是集合了公宴与送别诗中的某一要素,诗歌在送别场景中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不仅能够起到表达心志,交流感情的作用,还能起到一种聚集的作用。由此可见,祖饯诗是群体性活动中,文人之间以文会友、社交应酬的的产物。

  “由于祖饯活动有一种近似社交的性质,一般在较为轻松的气氛当中进行。”所以诗歌和酒都成了文人助兴的工具,成为社交的媒介。大部分祖饯活动的饯宴上都是觥筹交错,“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在这类祖饯活动中,赋诗是一种助兴的工具,更是以文会友的一种雅习。文人赋诗创作也充满了灵动的色彩,使得祖饯诗歌的创作方式并不是死板地被规定成某一种的模式,而是可以是自由的选择。这些不同创作方式创造出来的诗歌,有的体现送别双方依依离情、有的体现了群体赋诗的游戏性和竞争性。

  祖饯活动中的创作形式大致是以献诗为主,是在群体环境下的个体创作,而联句则是群体赋诗的共同创作,虽然这种情况在祖饯活动中较少,但是其促进群体和谐的作用不可忽略。

  (一)献诗

  祖饯时,参加的人各自献诗,这种情形比较普遍, 一般发生于大规模祖饯活动中。

  经常出现同一个题目多人赋诗的情况,就留存诗歌情况来看,有晋宋谢瞻、谢灵运各自所作的《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王融、虞炎、范云、沈约、萧琛、刘绘所作的同题诗歌《饯谢文学离夜诗》,缘由是为谢眺饯别。张缵、庾肩吾的《侍宴饯东阳太守萧子云应令诗》等。像这种命题式的诗作,在祖饯活动当中,必定被拿来一一品鉴,所以诗人创作过程中隐含着某种竞争性。如应制诏令下的祖饯诗歌一般也是群臣献诗,它是受皇帝、王公的指令所作的,这类为政治交际服务的诗歌,创作方式和内容都被限定住,赋诗者必须在皇威之下,当场创作,很能够体现文人的才思敏捷,但内容上多无法描写自身独立意识,所以多是歌功颂德之作。此外,文人集团之间的祖饯活动也常常通过献诗酬别,金谷之游时,有二十四友,觥酬交错之间,写下临别之言。没有了皇权的压力之下,文人之间更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于是出现了一批伤感身世,慨叹时运的诗作。

  《饯谢文学离夜诗》也是创作于文人集团之间的五首同题诗作,五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多有创新,形式上开了四声八病之风。

  (二)联句

  还有一类诗作虽然留存不多,但也能代表六朝祖饯诗歌形式创作的一种状态,即六朝文人有时在饯别活动中以联句的形式赋诗,这种联句诗现仅在何逊集中所存的《送褚都曹联句诗》、《相送联句》、《临别联句》三首可窥见一斑。关于记载祖饯联句的文献也较少,联句诗的创作是文人表现自己诗才的一场游戏,虽然在饯别之际以联句形式赋诗并不是很普及,但是应该作为一种现象被注意。《宋书·沈怀文传》记载:“隐士雷次宗被征居钟山,后南还庐岳,何尚之设祖道,文义之士毕集,为联句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1联句诗的创作是两人或多人共同完成一首诗,需要双方之间的合作与默契。

  在这种充满游戏性质的创作过程,往往还暗含着某种竞争性,在联句过程中又增加了对联句参与者的交流。这种既体现合作又暗含竞争的诗歌创作方式正好契合了“群居相切磋”。

  五、六朝祖饯诗歌创作内容中交际行为的体现

  关于祖饯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公私两个面向,指的是祖饯诗的公开面向与私人面向,祖饯诗的创作一般产生于应制诏令、官吏出仕、文学集会和亲朋饯别四个方面。

  其中,前三者诗歌的创作集中在群体性的环境里,具有开放性。亲朋饯别则是在一种私人性的空间里,祖饯题材的诗歌,虽然是写于祖饯活动中,但是所创作的内容并不全是关乎祖饯,内容丰富,多有旁涉。祖饯活动只是祖饯诗歌创作的一个契机,虽然大部分诗歌内容里面会有所体现,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并不是创作的重点,这些诗歌虽被归到祖饯门类下,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有的侧重描写山水,有的畅谈玄言。以下根据所收纳到的祖饯诗歌,对祖饯诗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三点关于祖饯诗歌内容是如何展现群体交际行为:

  (一)诗歌内容包含的祖饯活动要素直接体现群体交际

  在祖饯活动上出现的一些要素也常常被带进诗人创作的祖饯诗歌内容里面,这些要素不仅可以区分祖饯诗歌的类型,更是表现群体关系的有力证明,孙楚的《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一诗是孙楚离开征西大将军司马骏幕府之时所作,送别主体是征西官属,送别地点陟阳候,诗歌开头“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刻画出了一个清冷萧索、秋雨迷蒙的离别场景,征西大将军府的同僚们在险阳候为之送行,倾城相送虽有夸张成分,送别的人群应该也不算少,这个场面是足以令孙楚非常感动,写下这一首着名的诗篇。短短开头两句,虽然只是简单介绍了送别场景,但也体现了孙楚在将军府里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应制召令之作体现皇权下的政治交际

  纵观六朝史,社会动荡,朝代易主频繁,统治者的废立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短暂王朝的兴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了巩固统治,王公贵族、百官僚属之间常举行的祖饯宴饮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对掌权者笼络人心,招揽才士,赢得美名,至关重要。至少可以在表面上建立一种君圣臣贤的局面,有利于政治交际关系的建立,六朝的文人与政治之间关系密切,所以这种政治上的交际也较普遍,这便体现在祖饯赋诗上。在皇帝举行的大规模的祖饯场合上,文人们或为了凸显自己的才能以求得晋升之路,需要察言观色,探索皇帝的喜好,与上级的交际最重要的便是展现自己的才能,所以出现了一大批歌颂帝王功德的四言颂美诗。这一类诗歌大多创作于晋宋时期的祖饯活动,占据了六朝祖饯诗歌很大一部分,不得不重视。如王濬《祖道应令诗》:“侯谁在矣,东宫诜诜。曰保曰传,弘道维新……涣乎唐德,钦在四邻。齐轨上叶,永垂清尘。”

  整首诗除诗题点出了这是一首祖饯活动上的应令之作之外,诗歌内容都是在引经据典,采用四言典雅诗体来颂扬功德,力图表现皇室的恢弘气象。此类诗作还有张华《祖道征西应诏诗》、《祖道赵王应诏》、何劭《洛水祖王公应诏诗》、陆机《祖会太极东堂诗》、等等。这类诗歌虽以祖饯为主题,有关祖饯的要素常一笔带过,内容多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非常单一,表现出极强的应酬性。作为饯宴上的助兴之作,祖饯诗歌的思想内容形式都大同小异,并没与太大的发挥空间,大臣们只能在辞藻方面推陈出新以赢得上级的青睐。作为一种互利的存在,大臣们通过赋诗或许能赢得加官进爵的机会,统治者通过这些诗歌的流传也能传达出一种四海皆安、歌舞升平的假象。身为大臣或者官僚幕吏的祖饯诗歌的创作者,不一定非要投其所好,但一定要有所顾忌,稍有差错便可能引来灾祸。李密在《祖饯东堂诏令赋诗》存有末章“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晋书》曰:“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召普令赋诗,末章云云,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1李密因一首抒发内心牢骚的应召诗被罢免了官职,这也说明了君臣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不推崇坦诚相待,这种上升到政治上的交际是基于互利的目的所营造出的一派祥和的景象。

  (三)诗歌内容以饯别感怀为主在交际中体现为心灵的交流

  饯别感怀一直是六朝祖饯诗歌得以发展繁荣的的重要因素,并且作为一种传统流传后世,后世的送别诗中,功利的内容少了,诗人在诗歌中更加注重个人的生命意识。江淹《别赋》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写出了古人离别之苦,古人遵循安土重迁、重聚轻离的传统,离别在古人的生活中往往是迫不得已的大事,加上交通条件的匮乏,双方之间联系非常的不方便,“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古人生命的短暂使得每一次的分别都可能成为死别。钟嵘《诗品序》谈到诗歌创作时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官。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蠕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1嘉会与离群都是诗歌创作的动因,从留存的大量的有关离别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六朝是个重视别离的时代。而祖饯活动恰好既暗含嘉会,又体现离别。可以说祖饯既可嘉会,又有离群,自然也体现了诗可以群,可以怨的内涵。在离别时刻,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凝练成短短几行诗句,诗人用诗句含蓄地表达出内心所思所想,也是希望送别的双方能够彼此了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沈约《别范安成诗》:“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沈约通过一首诗,表现出与范安成两人深厚的友谊。

  六、结语

  六朝祖饯诗作为上承先秦祖饯仪式传统,下启唐代送别诗的繁盛,有着明显演变。

  第一,六朝的祖饯诗正慢慢脱离了娱神色彩,渐渐往娱人方向靠拢。第二,祖饯诗的创作由公共环境转化成私人空间下的创作,祖饯诗到了唐代,演变成了更为人熟知的唐代送别诗。六朝祖饯诗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本身成为一种独立的整体,在整个六朝背景之下,祖饯诗歌表现出的交际功能,便不同于后代的送别诗,这可以说是六朝祖饯诗歌的独特之处。这种交际性并不仅仅出自于个人的交往应酬,它往往表现出一个群体的交流功能。因此,本文结合“诗可以群”的诗歌理论,来分析六朝祖饯诗中包含的交际行为观念,主要体现为公共性与私人化两个面向,而公与私恰好表现在了六朝祖饯诗的演变上来。到了齐梁时期,有相当一部分祖饯诗的诗作,已经有了足够明显的私人化倾向,逐渐成为一套标准,并且对后世送别诗歌发展影响至深。

  在六朝祖饯活动与诗歌创作之间,可以说祖饯活动是祖饯诗歌创作的动因,祖饯诗作是祖饯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无论文人们因为什么原因在祖饯活动上赋诗,都可以成为祖饯活动中的交际要素。在一个群体社交的创作环境下,是“诗可以群”思想的逆向延展的重要体现,即诗既可以“群”,“群”也可以诗。文人们通过诗歌来获得一些交际筹码,而群体的创作环境也促进了诗人的创作。在诗群之间,更能够窥探出群体活动与文学之间在交际环境中所起到的切换自如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洪顺隆:《论六朝祖饯诗群对文类学原理的背离》,《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年第 1 版。
  [2]何晏注,宋邢昊疏:《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版。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1996 年版。
  [4]黄亚卓:《汉魏六朝公宴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5]戴燕:《祖饯诗的由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6]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7]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8]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 2000 年版。
  [9]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 1987 年版。
  [1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11]崔柳青:《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河北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1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1999 年版。
  [1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2006 年版。
  [14]杨忠:《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Organizational behavior》,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15]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从考》,中华书局 2003 年版。
  [16]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17]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18]沈约:《宋书》,中华书局 1999 年版。
  [19]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20]钟嵘:《诗品》,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
  [21]王国璎:《昭明文选祖饯诗中的离情》,《文史知识》1989 年第 5 期。
  [22]胡大雷:《中古祖饯诗初探》,《广西大学学报》1998 年第 6 期。
  [23]叶当前:《论六朝祖饯诗》,《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1 期。
  [24]郗文倩:《祖饯仪式与相关文体的生成空间》,《中山大学学报》2014 年第 1 期。
  [25]李立:《论祖饯诗三题》,《学术研究》2001 年第 11 期。
  [26]周裕楷:《诗可以群--略谈元佑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 年第 5 期。
  [27]孙明君:《诗可以群--中国古代友情诗探论》,《社会科学辑刊》1999 年第 7期。
  [28]吴承学,何志军:《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 2001 年第 9 期。
  [29]李宜蓬:《诗可以群-唐前诗群互动现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2010 年博士学位论文。
  [30]沈玉成,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