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当前形势和主流思潮下历史教育理念改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3 共3418字
论文摘要

  历史课教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在青少年思想成熟、人格健全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历史教学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怀. 历史教学要与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思想观人生观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任何国家与民族都重视历史课教育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因为,其在培养人对历史、民族、国家、党派及社会发展的根本见解与看法上,在培养并树立个人、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换句话说,历史课的教育教学所做的,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即培养热爱祖国,忠诚于民族国家,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品行兼优的人,这些都足以显示出历史课教育教学的功能与重要性.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成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辉历史教学的功能, 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生观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润物细无声"地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 观点理念都在变化,思想理论也要相对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 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 也就是历史教学如何应对当前形势进行教学改革?

  在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完美的人格中发辉更大的作用. 这里,笔者结合亲身实践,针对当前形势和主流思潮谈一些历史教育理念改变:

  第一、应重视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 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应该是历史教育的主线索, 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 思想情感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的产物. 不同时代的精神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思想形式及特征,都是受它所在的历史时代及具体条件制约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历史. 其中有许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 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 人文主义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更重要的是唤醒一个人纯洁无暇的灵魂,朔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进点燃一盏明灯,这是人文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历史教育要融入人文主义教育中,其本质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总结经验,达到吸取前人智慧的目的. 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 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第二、应加强中国传统美德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 比如精忠报国、勇赴国难、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不畏强暴、自强不息、文明礼貌、仁者爱人等等. 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学生爱国主义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中着力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对培养合格健全的优秀人才取到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是进行学生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心理素质教育过去人们对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一些教育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到他的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所以心理素质教育很重要.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与奋发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可以吸引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起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

  第三、应遵从学生自身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生有效地展开学习行为,突出地表现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内在品质之上. 几乎所有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材料情境支撑下,通过深浅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由学生发现和表达出来的,教师所做的只是启发、纠正、提升之类的帮助和促进的事情. 历史教育不仅具有外在的项目动作规定,也具有自主建构知识及扩展历史知识的生成性的空间舞台.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陈腐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 教学活动是师生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融通、整合、方法探究和情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读、判断、运用信息以及归纳、概括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要改变传统历史课堂只拘泥于分析教材内容,重点讲解要点的同时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学习. 从别人(老师,家长)要你学到自己喜爱要学. 平时养成读书的习惯,知识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 把历史学习当作是一种爱好,一种消遣的方式 ,一种生活习惯.

  第三、联系现实,寻找当今新闻热点联系现实热点,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新闻热点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个好资源. 主要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 真人真事会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 新闻源于真实,这也是其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价值. (2)新颖性. 新颖的事物总是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说 2007"世界新七大奇迹"的评选,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当我们讲授到长城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这个素材,因为在七大奇迹中有悠久的历史,在气势上也不低于老七大奇迹中的成员, 为什么当年没有入选呢? 这样就可以联系到新航路开辟前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隔绝,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最初是非常有限的,因而如此伟大的建筑在当时竟不为其他地区的人所知. (3)关联性. 它往往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有很多新闻之所以能成为热点, 就是因为其比较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引起人们的共鸣. 新闻热点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将其有效利用起来,不仅可以顺利导入新课,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从学科价值来看,历史与社会课本身也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世界,关注社会.

  第四、注重历史文化遗产教育. 开展历史文化遗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尽可能近距离地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遗产,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进行横向比较,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的背景下考察, 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大局观,全球观. 历史文化教育要做到课程化 、乡土 化 、 社会化. 历史文化遗产课程化就是把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内容引进课程, 尽量在每个课程模块中渗透.

  历史文化遗产教育乡土化,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去了解自己所处的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并探索和发现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历史文化遗产教育社会化,充分挖掘并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历史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人的必要方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自然与当地的文化遗产相融合.

  第五、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重点研究针对我校现有条件下的"先学"与"后教"的关系,"先学"要"学什么"? ,"怎么学"? ,"后教"要"教什么"? ,"怎样教"? 才能使"学"与"教"很好地衔接,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当前形势,力求打造一种视野开阔、思想解放、活力四射的历史教学运行体系.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历史这门课,更要提高学生水平与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格健全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材.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