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电力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0 共58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电力企业内控能力提升探讨
【第一章】 电力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内部控制概述
【第三章】A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四章】A电力公司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电力公司内控模式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纷纷进行了制度改革,加之中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外国资本进入本土竞争,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且同时伴随着企业改革和现代管理制度的不断推进,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噬待国有企业针对内部控制做出重大的改变,加强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20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各行业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企业面对的经营和金融抗风险能力也进一步加大,譬如世界文明的雷曼兄弟等知名企业都出现了经济亏损的现象,给全球各行业和各企业都上了经典一课,对于金融衍生产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期间,浮出水面的企业内部财会舞弊等现象更是给投资者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降低了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热度。"毒胶囊"事件的纰漏,对制药业产生了严重负面的影响[1];"酒鬼酒"中危害添加塑化剂成分严重超标,引发消费者对于行业黑幕的激烈讨论[2];多个企业进行违规操作,招募投资和财务决策的失败,导致企业的大量资金去向不明等现象也是有发生[3];潞安天脊集团苯泄漏至浊漳河内,容量达到 8.7 吨,虽然后续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仍然影响了下游 2 万多居民的正常饮水,涉及到潞城、平顺和邯郸的大部分区域,居民怨声载道[4].这些事件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不够精细所导致,内部控制管理的条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企业管理的手册和文件上,并没有深入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广大职工的内心,不仅会导致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荣誉大大受损,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发展和经济收益,最终会令投资者失去信心[5].
  
  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逐步成为了企业自身运营管理和监管企业进行监督的重点,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构建、实施、完善等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管理中,应当加大对于财务管理的控制和注意力,无论在人力管理或物质投入中都应加大对于其的关注和实施力度。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不断革新,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降低内部财会管理的风险,降低部分内、外部人员的徇私舞弊的可能,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供可能,并能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目前企业普遍对于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造成财会资料信息不准、运行管理流程混乱,为部分人员进行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造成了企业资产管理不当,甚至导致企业倒闭等严重后果,因此,建立完整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的电力公司发电组成中,主要有依赖于煤炭等资源的火电、依靠水利资源的水电和利用核能的核电三种,这三种形式的电力供应超过了全国电力使用需求的四分之三。其中,水利发电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但是这种结构的发电企业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水资源储量排名第一,但是水电发电装机容量使用的水资源仅为可开发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十三,严重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水利利用比例。正因为如此,我国现在大力倡导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水电,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核电,加快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建立全国电力联网。因为我国水资源的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因此,水利发电是广泛推荐进行大力度开发的能源种类。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电力企业在进行独立经营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企业在取得经营自主性提高的同时,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白日化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风险,针对当前的外部竞争条件,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上采取更多的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收益。电力企业若期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更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就必须面对当前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的经营运行提出更进一步的改革举措,例如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财务运转效率和提高员工素质等等。供电企业必须摒弃其垄断时期的经营理念,实现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从企业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出发,以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蓝图为制高点参与各环节的观察和分析,将提升企业的内部运行效率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作为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来抓[6].

  在电力企业目前的营运背景下,供电企业必须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做出适当的变化,企业的决策者需提升企业内部工作的高效性,从而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大方向相匹配,而对于内部控制这项工作,企业应当将其视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并在点点滴滴中不断完善。对于现代化的供电企业而讲,高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其必须具备的特质,内部控制是一项以杜绝企业财会风险、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行效率为目的的控制手段。

  目前,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短,应用还不甚成熟,企业对于各自行业内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内部控制措施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企业如何从事后发觉改善到提前预防控制事件发生,如何将内部控制措施彻底贯彻到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措施设计的初衷,还需要企业在具体的运营和实践过程中,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控制措施,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7].

  在我国,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法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的产权不清晰,而国有企业的固有弊病更多,其产权的主体不明确、权利和责任不相匹配,内部控制缺乏原动力,没有相应的广泛的奖励措施进行正向激励,而且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地实施还缺乏必要的环境,无法真正的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规范氛围。

  总体来讲,内部控制的管理和设计制定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结构混乱。

  (2)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缺乏闭环管理特质,只注重了体系的设计,而忽略了自身的执行以及对结果的监督,流于文本和条例形式。

  (3)内部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注意力关注不够。

  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A 电力公司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改革,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廉洁行政、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设计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创建措施落地的环境氛围、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实施和反馈信息系统等举措进行具体实施,最终完善企业运行的内外部风险管理举措,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的各环节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本文以 A 电力公司为参照物,对其内部控制管理方式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进一步讨论如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方法的提出都是作为问题的解决措施而提出的,因此针对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学习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分析了高效内部控制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影响其高效性的主要方面,并提出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性建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归纳和演绎。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内部控制理论与管理和市场分析等专业相类似,都是基于经验哲学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都是基于实践经验发展而来的,所有先于经验的理论都是空想。正是因为内部控制理论是在实践和总结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归纳和演绎。具体进行阐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来源于多个实践,在其中总结事件发生的基本规律和遵循的基本原理,从而在该领域内形成客观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是归纳。归纳显然是建立基础理论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背景与理论参考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将基础理论直接套入显然存在不合理性,因此,通过现有的理论基础、加上科学的逻辑推导演绎出更一般的知识也是可取的方法。综之,归纳和演绎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采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可进行推广应用。

  (2)对比和借鉴。

  与传统的道家等历史遗留的传统文化体系不同,内部控制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进步而出现的一门新的学科技术,而且其发展的成熟度在一定程度上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当。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水平相应发展较快,尤其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得益于其发达的经济。而对于我国,处于后来者追赶阶段,虽然我国已跻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比较粗犷,技术研发能力欠缺,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广泛存在的自然科学,其具体理论和知识适应于其对应领域的所有方面,是通用的,但是显然内部控制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除理论研究的部分方面具有普适性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其所处于的环境、领域和文化中进行发酵和衍生的,存在很明显的区域特质。因此,欧美等其他国家的内部控制研究理论不可以进行简单的照搬就应用与我国企业,反之也依然成立。因此,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研究体系,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行业领域的显着特点,针对性的服务与本土企业,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对照国外和国内的区别,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研究。因此,对比和借鉴是理论研究的另外一种有效方法,在内部控制管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 研究思路。

  本文在进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结合了其他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学科包括:

  (1)管理效率理论。所谓效率,用于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成果。通常来讲,工作效率卓着指的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完成了更多的工作,低效率则反之。

  在管理学中,效率管理属于内涵型扩张的范畴。在管理学发展的长河中,对于效率管理的漠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延续,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企业职员数量的膨胀和工作效率低下。到 1920 年之后,国外的管理学科研工作者 Taylor 等人首次开始将效率纳入到管理学基础管理的范畴,分析高效率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定和准则,自此,效率管理成为企业决策者重视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工作效率管理无疑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衡量效率的工作方面和源头众多,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从源头上管理效率发生作用的具体操作和内容,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和生产两方面企业运作活动的效率。若没有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和实施,再高明的科技技术和管理理念都无法在根源上解决效率问题。因此,伴随高质量效率管理理论在企业中受到的关注热度的升高,对该问题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取得重大发现的法约尔和韦伯等人,也是在发现内部控制可有效提升效率后才开始涉足该领域的[8].

  (2)公司治理机制。有关该概念的提出始于 1980 年之后,而且学者对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内涵理解还存在一定差异。吴敬琏的理解被认为是最客观的一种。公司治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管理层和企业的控股所有者之间的权利制衡过程,是实现公司高效管理的必要手段。伴随内部控制理论的深入和发展,其使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张,由最初的财会控制、管理控制向着公司治理控制进行渐进性的过渡。

  公司治理是企业的各个决策层之间存在分歧,通过进行治理实现的各方平衡的过程。为了保证企业对于投资者和受益方的利益、保障对于股东的权利义务,在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求中必须申明对于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企业的治理目的和内部控制保持高度一致性。内部控制的设计蓝图应全面体现企业决策者的策略走向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保障企业组织机构等内部控制因素的合理规划和分配。

  (3)风险理论。首先讲"风险"一词的渊源,在远古时代,渔民出海捕鱼前都想举办盛大的祈祷仪式,祈祷神灵保佑它们在远海作业时天气晴朗,无风无浪,满载而归,在长期的捕捞作业中,渔民深知"风"带给他们的无法预知的危险,在他们眼中,"风"和"险"基本同时出现。但是发展至现在,风险所代表的含义远远不仅会遇到风险,还包含风险预测、规避风险和必要情况下的策略性风险选择等等,这些词已广泛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去,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8 年的金融海啸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众多产业,不止小中型企业收到波及,大型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一波企业的关门、倒闭潮,从表面来讲,可能是市场环境骤变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存在一个共性,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

  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是不可躲避的存在,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或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即控制风险。从控制"人的行为"、"流程的落实"等多个环节为综合切入点,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企业的运行,控制其间各环节的风险,确保风险的可控性和可接受性。上面所述的内容是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需要尤其关注的问题。

  1.3 结构安排。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运行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协调和匹配,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其真正发挥效用的重要体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分析了内部控制的运用简史和电力公司的运营背景和加强内部控制并保证其高效性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本文进行研究的主要四种科学方法归纳和演绎;对比和借鉴等,讲明本文研究的思路,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内部控制理论概述。本章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接着讲述了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成果,包含 COSO 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代表的内控理论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主导也建立了两个国内权威的内控标准,可以为我国的大中型、上市企业提供强制规范并为其他类型企业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章:A 电力公司内控现状和问题分析。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 A 电力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现状、缺陷和产生的原因,根据运行现状从 COSO 内控管理体系的 5 个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现行规范的主要缺点,并重点剖析了其产生的本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权责不清晰;行业体制;流于形式。

  第四章:电力公司内控控制有效性改进措施。针对第三章提到问题,本章依然从框架体系的 5 个组成要素为切入点,从人力资源内部环境运行效率提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改进控制活动、强化企业信息沟通和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察活动等方面分析了 A电力企业内控能力提升需要改进的内容和重点,从 19 个具体措施入手,讲解了内控管理改进的具体措施和主要目的,保障企业各项内控措施能够合理、彻底的得到贯彻执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对于来自内部的风险防御能力。

  第五章:结论。本章介绍了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并介绍了本文内容的不足和局限性,并讲明了企业内控管理的可变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