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理论应用成熟的标志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7 共111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

【题目】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探究 
【第一章】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与职能研究绪论  
【第二章】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第三章】管理理论应用成熟的标志  
【第四章】管理会计的边界 
【第五章】管理会计的展望 
【结语/参考文献】管理会计的合理定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管理理论应用成熟的标志

  古今中外会计发展的史料都可以证明:“会计”与“管理”具有“血缘”关系。2如果说财务会计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决策有用信息,反映了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效果,实现了为企业管理的服务,那么,管理会计则是以会计的基础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决策有用信息,反映了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效率,实现了为企业管理的服务,把“会计”与“管理”的“血缘”关系体现的更为明显。在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成长中,一方面,管理理论向前发展,并在融入管理实践中一次次经受考验,管理会计正是在管理理论走向实践和成熟的过程中有了生命并进一步成长。另一方面,管理理论走向实践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管理会计的支持,尤其是在管理理论成长为成熟的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完善的管理会计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信息支持,构成了管理理论应用成熟的标志。由此可见,管理会计为管理而生,同时推动每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走向实践和成熟。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管理理论的探索、传播与实践,管理会计正是在“会计”与“管理”的“血缘”关系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养分,为管理理论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管理理论丰富多彩,但有的管理理论昙花一现,而有些管理理论如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西蒙决策理论、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却一直被人们热议并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管理理论应用的信息需求得到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支持,这里透露着管理会计对管理的重要意义,蕴涵着管理会计的存在价值。带着“管理会计是什么,管理会计能做什么,管理会计有所作为的对象是什么”的疑问和“成熟的管理活动离不开发展成熟的管理会计的支持”的思考,吸取管理理论的精华,踏着管理实践的步伐,寻找管理会计的精髓,探求管理会计对管理的价值,发现“管理”与“会计”之间微妙而紧密的关系。

  3.1 古典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形成

  恩格斯曾经说过:“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 18 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18 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正是在纺织业需求的迅速增长、圈地运动和蒸汽机发明的背景下爆发的,它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了原始手工工场,实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中,西方国家纷纷迎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一个原始的卖方市场渐渐消失在大工厂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传统的卖方市场中,企业更加关注的问题是大量生产,对于成本的计算也完全是为了定价所需,而无须特别的在意成本的管理。而在一个逐渐形成的以买方为主导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坐拥一席之地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赢得更多的顾客,实现最大的利润,那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便是企业寻求出路的一个方向。面对现实的问题,理论工作者也开始思考,开始探索,从国外 19 世纪末期一些学者的作品可以看到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如 1885 年美国军械师亨利·梅特卡夫(H.Metcalfe)的《制造成本》一书阐述了成本费用的归集,此书被称为第一本成本会计着作;1887 年英国电器工程师埃米尔·加克(E.Carcke)与会计师 M·菲尔斯(J.M.Fells)合着的《工厂会计》区分了工厂成本与管理费用,并将前者计入产品,后者直接作为损益;到 1911 年 E·韦伯纳的《工厂成本》也阐述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这些作品在探讨产品成本过程中体现了一些对成本管理问题的初步思考。这个时期,工程师的研究也越发注重把公司经济效果与产品成本联系起来,这都暗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卖方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事实上,“会计的管理功能作用最初集中体现在成本管理方面。”

  当人们的思想、行为摆脱了传统机械的成本计量、记录,而开始着眼于成本控制的时候,管理会计便悄悄萌芽。正是在工场手工业逐渐被工厂制所取代,机器大工业时代拉开帷幕的时候,传统经验管理预示着一场挑战,同时孕育着管理会计的萌芽。

  机器大工业时代给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带来了繁荣,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规模,企业组织形式开始向股份制迈进。然而,资本主义各国在 1857 年遭遇了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经受了 19 世纪后期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冲击,这使人们对传统以直觉与经验为基础的经验管理提出了疑问。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泰罗最重要的管理思想。

  1911 年,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表示,磨洋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是雇员和雇主事业不能双赢的表象,而雇员不熟练、低效率所造成的损失才是这种表象下的关键,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培训企业内部雇员,使其以最高效率从事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最高级工作,实现雇员和雇主的双赢。然后,他对操作方法、作业、工具等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制定出了客观条件下最高效的标准,使雇主事业在这些标准之上运行,实现“以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最节约的支出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由于对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贡献,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成为古典管理理论的开拓者。科学管理理论应用要求完善的成本计算制度,标准成本会计适应了这种需求,并在科学管理实践中发挥着现实的作用,构成简单财务成本核算发展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成本核算形式。首先把事前确定成本工作应用于会计上的是美籍英国会计师哈里森(G.Charter Harrson),在他的着作中第一次使用“标准成本”这一名词,并在 1908-1930 年间的会计着作中多次运用。

  1911 年,哈里森设计了第一套标准成本制度,为标准成本会计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19 年,由会计师和工程师组成的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这极大地推动了标准成本计算的发展。奎因坦斯在 1922 年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讨论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并首次提出“管理会计”这一名词。麦金西 1924 年出版的《管理会计》一书指出了会计工作应该走出传统的圈子,把一些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面向未来的会计概念及其会计程序纳入以经营管理为目的的会计制度中,同时强调做好服务于经营管理记录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标准成本会计给科学管理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确认、计量的手段,科学管理理论才能跨向实践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的不断丰富,管理会计有了成长的土壤,并在科学管理理论和标准成本会计的完美结合中正式形成。M·V·海斯 1929 年出版的《供经理控制用的会计》一书提出了构建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管理会计的职责,相应地,标准和科学而系统记录是管理会计的核心。正是在如此丰富的管理理论探索和管理实践尝试中,管理会计有了生命并进一步获得成长的养分,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应用的基础,并在管理会计的自我完善中引领着古典管理理论的应用成熟。

  总的来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工厂制取代了原始的手工工场,原始的卖方市场逐步走向以买方为主导的市场,关注产品成本并合理确定产品价格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利润的下降使人们陷入对传统经验管理的思考。20 年代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企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强调对作业层管理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等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中,科学管理理论应用有了信息支持,标准成本管理得以在实践发挥作用。在 20 世纪头几十年,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于支持大公司的多种经营。7在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管理会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管理会计确认、计量方法的不断完善中,科学管理理论成为企业管理实践的一剂良药,并一步步走向成熟。

  3.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发展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蕴涵着现实的效率,给努力寻求高效的企业找到了前行的曙光,并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推动中,走向了管理实践。美国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崛起,在科学管理理论的科学引导下,大规模、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经营模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 世纪 20 年代末,美国福特汽车受益于科学管理实践,年产量达到百万辆。然而,在工业社会高效生产背后,新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如劳资纠纷问题、人的积极性问题等等。以美国心理学家梅奥为主要代表的行为科学学派对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内的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引入企业管理工作,并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的因素。梅奥以霍桑工厂管理试验(1927-1936 年)的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完善企业管理的新思路,突出“经济人”的社会性,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表示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高生产率渴望与对人的社会性需求的忽视是相互冲突的。行为管理理论学派的社会人观点以及同期马斯洛对人的需求与动机理论的研究给企业管理以新的启发--要保持生产效率的高效状态,需要充分考虑人的社会性,从而,需要重视人的不同层次上的需求并加以不同方式的激励。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突出了人的社会性因素,并试图将这一管理理论融入企业的管理实践,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组织中人的需求的考察,人的工作的考核,然后通过一个有效的奖惩机制实现需求的满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双重目标,这里的具体考核和奖惩便对管理会计产生了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局限于对泰罗科学管理研究中物质利益的无限追逐,而是同时存在着高级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从最初物质利益构成人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到如今精神层面的关注,这种需求的变化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实践提供了指导,对寻找激励方式提出新的要求,管理会计由此面临新的挑战。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实践的一个关键点是对工作业绩的合理考核和对激励成本的合理计量,这从客观上对管理会计提出了要求。小到对组织中个体业绩的考核离不开管理会计提供如生产水平、生产质量、费用开支等信息。大到对组织中基层管理单位、战略经营单位乃至企业整体的业绩的考核更离不开管理会计提供各组成部分和整体的生产水平、生产质量、费用开支等信息。

  只有对个体、组成部分、整体的业绩进行记录和计量,才能有效地考核进而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地,若是把业绩计量的指标与企业的目标、个人的需求有效地融合的一起,在合理的激励成本范围内,最终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各层次需求满足和企业高效运转双重目标。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社会人的关注是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回归到现实,企业发展要解决人员高度流动问题,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探讨的重要意义,因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重视必然会延伸到对“吸引人才,激励人才,进而留住人才”的关注。如何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是一种必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指标,成为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构成了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从早期的观察性绩效评估、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统计性绩效评估、伴随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的财务性绩效评估到现代意义上的战略性绩效评估。在绩效评估的主体、内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不断提供个体、组成部分和整体的绩效信息,使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用成为可能。在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中,管理会计依旧在探索更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措施以便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能融入到了企业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并向着一个个新的台阶迈进,创造着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局面。

  3.3 管理理论丛林与管理会计的丰富

  事实告诉我们,当会计人员在完成两大作用:1、正确算出某期间经营实体的损益,评价期末该实体的资产和负债;2、为控制经营活动动,获取最高效率而提供信息以外,加上第三个作用,即帮助管理当局进行计划和决策时,他们才普遍应用管理会计这个词。8戈茨曾指出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基本信息,以便让经营人员拟定有关企业各种活动的计划,并加以控制”,这里暗含着管理会计与管理的分工与合作,对当时、现在甚至是未来科学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趋于复杂化。在新情况面前,企业要求有新的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管理思想萌芽,管理理论逐步形成,管理实践的尝试对管理会计产生新的需求,由此,管理会计理论也在管理理论发展与实践尝试中有了新的突破口,管理会计实务的推进便在管理理论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50 年 6 月英国企业管理考察团赴美考察结束,在同年 11 月所发表的题为《管理会计》的报告中指出:

  “管理会计是以帮助管理当局制定政策和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方式来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体现着 50 年代英美的管理会计思想。1952 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从此,企业会计就正式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共同为企业管理服务。10美国会计学会(AAA)在 1955 年的年度委员会报告之后发表的都是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而没有单纯的有关成本计算的委员会报告,这也显示了成本会计研究不再仅仅研究成本的计算,而是融进了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就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分析,1955 年度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提出了如计划成本、差别成本、历史成本、变动成本、预算成本等为计划、控制所用的重要的成本概念,并表明了成本特性与经营目标的相互依存性,这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加强了理论与实务界对经营人员会计信息需求的探索。就“管理会计是什么”的问题,美国会计学会在 1958 年年度度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中给予了回答,并指出管理会计方法包括标准成本计算、预算管理、够本点分析、差别成本分析、变动预算、边际分析、责任会计等七个方面。在管理思想的萌芽、管理理论的探索、管理实践的尝试、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中,管理理论丛林开始形成,汇聚了包括目标管理理论,西蒙决策理论,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在内的探索;管理理论丛林的实践对管理会计提出不同程度的信息需求,推进了管理会计不断完善,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曾在目标成本里探索,也在作业成本法中体验,而如今战略管理会计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这一路走来,我们正是在不同层次上证明“管理就是决策”的真谛。

  3.3.1 目标管理理论的启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忙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新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竞争达到了新的高度。当时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其管理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1954 年,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突出“企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成员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管理者就是通过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的目标实现对各成员的评价和奖励,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的理念,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迅速传播到日本、西欧等国家。20 世纪 60年代,日本将目标管理理念与其独特经营模式相结合,其中,丰田汽车公司便在研发中逐渐形成了以丰田生产模式为代表的成本企划,即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曾被称为日本锋利的秘密武器,使日本在 1973 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中幸免遇难。因为目标成本管理从市场可接受的价格和不断改进的设计入手对整个目标成本进行前馈控制,在“源流成本管理”和“成本筑入”两种思维中保证了目标利润的可行性。这种思路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反馈控制的弊端,采用工程与技术的手段转换了成本管理的思路:从关注既定技术条件下的标准成本发展到联系市场等外围环境下的目标成本;从控制产品生产阶段成本深入到重视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合理预期。1988 年,Berliner.C.和 J.A.Brimson 在《Cost Management for Today,sAdvanc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表示,经过设计阶段,产品近 85%到 95%的成本都被锁定,而前期大量的设计与计划活动则能有效地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后期的成本,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对产品设计阶段重视的科学性,也是目标成本管理的精髓。

  二战时期,“运筹学”在国防的特殊需求中应运而生,由此,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例如,系统分析、统计判断、线性规划、统筹法、模拟法等。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

  在战后经济的发展中,运筹学从军队走向了企业管理,管理科学理论代表人物伯法(Elwood S.Buffa)在《现代生产管理》(1975)一书中运用了大量数学知识,体现了数学工具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价值。随着数学工具尤其是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企业管理有了科学的计量手段,管理会计在这种科学的计量工具辅助下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更多相关信息,使企业管理从传统的定性描述拓展到精确化的定量研究。目标成本管理正是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实现了对目标成本的科学计量,以利用精确的量化信息从成本这一角度支持目标管理理论应用。目标成本日渐成熟的计量标志着目标成本管理理论应用渐趋成熟。那么,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科技与信息力量支持下,除了目标成本能得以合理计量并实现自我管理,还有那些方面能在科学计量中实现自我管理,这将是目标管理实践探索的新方向,也是管理会计未来有所作为的一片新天地。

  3.3.2 西蒙决策理论的引导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企业管理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高低,而是对全局方向把握的准确性,进而引导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管理环境的复杂化推动西方管理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美国管理大师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为主要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该学派以巴纳德(Chester Barnard)的社会系统论观点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表示组织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令人满意的准则”比传统“最优化准则”更切实可行。决策的过程包括情报收集、计划制定、计划选择和评价,在每一个小步骤中,信息无疑是必要且重要的。

  由此,决策理论学派突出了信息相关性对决策的重要性,引导管理会计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在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的现实中,只是关注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在实践中备受现实的压力,管理的视野不仅在时间线上要拉长,在空间范围上也越来越广阔,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那如何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进而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成为管理会计的使命。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引入的如“线性回归”、“学习曲线”等数量科学知识有了现实应用的可能性,这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打开新的窗口。1963 年,拜尔在《ProfitabilityAccounting for Planning and Control》一书中把获利能力会计看成是以电子计算机程序发展为基础的经营信息组织,是由保全会计、业绩会计和决策会计构成的综合体系。1972 年,拜尔在《Profitability Accounting for Planning and Control》第二版中对获利能力会计进行了完善,将其改进为包括利润计划、责任会计、数据的多方面用途、利润贡献、例外管理用的报告及综合性和灵活性在内的六个方面。综合化分析到相对细致化解剖的改进思路为管理会计体系化提供了新的见解。1965 年 1 月,英国成本与工厂会计师协会将《成本会计师》杂志更名为《管理会计》并指出:“成本会计工作是管理会计中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区别于成本会计,确立管理会计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会计日渐被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也日渐成熟和定型,现代科技的力量使更多决策相关信息的提供成为可能,管理会计便在决策有用信息提供中展现其与生俱来的本领,决策便在管理会计有用信息的提供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阐述着“管理就是决策”的真谛。

  3.3.3 作业成本管理的实现

  20 世纪 80 年代,在数控机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MS)等新科技成果的运用中,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日本发展成熟的企业管理技术适时制(JIT)在企业中的成功运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在自动化和 JIT 的结合中,一种新的制造环境开始形成:企业传统的推动型生产方式转变为需求拉动型生产方式;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走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差异化战略和多元化需求对柔性制造系统产生依赖……一方面,需求拉动型生产方式下客户个性化需求方式促进了精益生产的产生;另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引起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下降,间接成本大增。由此,柔性制造系统成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但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向适应大批量生产的标准成本法提出了挑战,以直接人工为间接费用分配的传统做法越来越不能满足新环境下准确成本信息的需求,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这在客观上要求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的产生,以便提供有助于决策的准确成本信息。斯托布斯(G.J.Staubus)曾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1971)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用于决策的作业成本会计的具体计算。1988 年,致力于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的管理会计创新学派库珀(R.Cooper)和卡普兰(Robert S.Kaplan)指出,成本计算最基本的对象是作业,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成本的总和。作业成本会计下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在追本溯源方式下实现对产品成本的精确计量。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作业管理无所不在,作业成本管理实践离不开作业成本的计量,作业成本法的创造、解释和传播凝结了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学者们的心血,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为作业成本管理实践打开了一扇窗子。

  然而,作业成本管理在最初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作业成本的计算比传统的标准成本更加精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相当之大,在信息技术尚未成熟之前,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析各层次作业成本的操作成本太高。直到信息技术革命和 Inter 网普及,作业成本计算才能以相对低成本在企业实践中运用,并在作业成本计算的成熟中推进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应用的成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作业成本管理对作业的关注渗透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体现着作业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增加了新的筹码。

  3.3.4 战略管理理论的探索

  20 世纪 70 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这给黄金阶段的世界经济以猝不及防的打击。全新的外部环境唤醒了企业对经营外部环境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在资本国际化流动、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时代,局限于对传统内部经营的关注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生存的环境,由此,战略管理伴随人们对战略决策问题的关注进入了研究的视野。1973 年,“现代管理学之父”--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指出,为了有效的工作,处于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还必须努力认识到组织以外的情况。1976 年,美国战略问题专家安索夫(H.I.Ansoff)在《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将战略思想上升到战略管理阶段,这为后来热议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埋下了伏笔。战略管理思想将目光从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关注转向对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关注,从企业短期的发展转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取,然而,在实践中进行战略管理却是一个难题。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91 年苏联解体,地缘政治转向了地缘经济,世界由二战后的长期冷战逐步转向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经受着全球经济的挑战,如经济过剩,传统产业的生存危机,全球性企业兼并热潮等。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都在寻求长期发展之道,理论与实务界对战略决策、战略管理、竞争优势获取的热议一直没有停止,但又备感无力,因为战略管理理论应用好似遥不可及。庆幸的是,在不懈的探索后,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为战略管理理论应用找到了曙光。

  卡普兰和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的两篇论文《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指标》(1992)和《在实践中运用平衡计分卡》(1993)提出了一种战略业绩的考核方法--平衡计分卡,体现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随后,平衡计分卡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同,并且惠及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是非营利性组织。平衡计分卡从业绩考核上破解了战略管理实践的难题,为战略管理理论应用点亮了明灯,实践了战略管理这一梦想的舞台。究其原因是,平衡计分卡巧妙而成功地实现了对战略管理层业绩的确认和计量。

  进一步的思考,战略管理的方向不仅仅体现在业绩考核上,战略管理实践的推进还有待管理会计确认、计量的更大突破。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管理理论的价值体现在管理实践中,而管理理论应用往往在荆棘中行进,最终,管理会计会应管理实践的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为管理实践披荆斩棘,宣布着一种管理理论应用的可行性,并在管理会计自我完善中推进管理理论应用成熟。管理会计便是应科学管理理论应用需要产生,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理念的不断完善中,科学管理实践成为一种可能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重视人的社会性,进而关注业绩的考核和合理激励方式的寻找,从而业绩评价系统的合理设计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从个人、组成部分到整体绩效信息的提供成为管理会计探索方向,管理会计在绩效评估上的不断完善正阐述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科学性和应用的现实性。在管理理论丛林中,受目标管理理论的启发,管理会计对目标成本开始关注,在目标成本的科学计量和控制中目标管理得以践行;管理会计在对战略、战术、作业等多层次管理活动的确认、计量中提供丰富的决策有用信息,证明了“管理就是决策”的科学性;作业成本管理引起了对作业成本计量的关注,作业成本法的出现推动了作业成本管理实践,科技的发展推进作业成本法由理论走向现实和成熟并揭示了作业成本管理实践的生命力;战略管理理论正呼唤着管理会计提供多层次管理活动的信息,以便理论发挥现实的作用,平衡计分卡是管理会计推动战略管理实践的写照,而探索更多战略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方法也是我们推进战略管理理论应用成熟的方向。

  在管理理论融入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经典的管理理论莫过于在实践中发挥实实在在作用的理论,从古典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到管理理论丛林,管理会计一直努力响应着与管理理论应用相关的信息需求,如果管理会计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评价和报告的程序提供与管理理论应用相应的信息,这种管理理论便能经受住现实的考验,甚或走向应用成熟。在探索中,我们需要务实地发挥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作用,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根植于管理实践的需要,那就是要把握管理会计对哪一个管理层面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评价,进而提供符合管理理论应用需求的信息。

  其实,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等,但高大的思想在现实中竟然如此乏力,因为这些思想貌似在解决管理会计方法问题,但人力资本怎么确认,环境成本如何合理计量,我们并没有回答,我们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夸夸奇谈中,没有解决管理理论应用最基本的问题,即实现对战略、战术、作业层管理活动的确认、计量。所以,务实地响应管理理论应用的信息需要,用会计最基本的确认、计量程序践行管理理论,是管理会计探索的价值所在,管理理论应用也将在不断完善的确认、计量、报告、评价程序中走向一个个新的台阶,走向成熟。行进于21 世纪,世界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增长,也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感受阵痛,企业经营环境只能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真理来形容。眼下,欧洲债务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为了应对各种变化中的危机,企业稳住阵脚的良策就是经营好自身,在宏观变的环境中增强自身适应性,在不断完善的现代管理会计思维中践行美好的管理理论,推进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应用成熟,进而在千变万化的挑战中创造机遇,在宝贵的机遇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