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的运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63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用探究
  【第一章】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的运用绪论
  【第二章】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使用现状
  【第四章】某三甲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管提高,医疗服务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在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中,医疗服务体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适应不断加快的经济发展形式,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已经迫在眉睫。在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体系面临巨大地挑战。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落后管理方式造成医院存在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基础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推进建立科学、完善、有弹性的预算管理体系的进程。而且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中,没有类似企业那样的以产品为对象进行成本归集的预算管理,医院的预算管理执行的是大收大支核算,收支指标只按照治疗费、药品、手术费等项目进行非常粗糙的归类,并且从不对各个科室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因此在制定预算时,难以制定成本定额,预算目标地分解难以有效地落实。
  
  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后受到了政府部门地高度重视。财政部会同卫生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特点,财政部和卫生部共同对 1998 年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彻底地修订,并在 2010 年底向社会公布了修订完成的《医院会计制度》,并要求于 2012 年 12 月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在 2012 年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在国家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如何结合医院实际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进而促进医疗体系地改革是医院管理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2文献综述
  
  在欧洲,通过长期地发展和总结,现在预算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成型,通过对欧洲预算管理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预算管理的概念。通常我们把欧洲的预算管理分为三个阶段:预算管理形成阶段、预算管理的发展阶段、预算管理的成熟阶段。
  
  早在十八世纪的英国,为了对政府收支和征税权进行限制,早期预算管理制度就在政府部门开始施行,在通过不断地发展之后,逐步有企业开始执行类似的制度。预算管理很快就在欧洲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了蔓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相关理论也较为完善。
  
  在 1911 年,泰勒在不断地研究和摸索中总结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这套理论中,主要观点是计划和执行相分离,按照员工从事的岗位活动不同,划分出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让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大的精力进行管理,生产人员通过标准化的活动生产,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一般人们把泰勒的理论看做预算管理的开端。随着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美国企业规模迅速扩张,预算管理在企业中作为一种十分可靠的工具实现了长足地进步,引入预算管理后,杜邦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到了 1922 年,随着麦金西的《预算控制》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书中详细的阐述和总结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在不断的时间过程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有关预算管理的理论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在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预算管理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四十年代末,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要求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上下结合,合理沟通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从而更好的完成预算管理。1952 年,克瑞斯·阿吉里斯在解释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经常因为沟通不畅产生的矛盾,为了更好的让员工也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他提倡要员工也参与到预算管理中,通过员工自己体验和总结预算的执行情况,合理的改进预算编制过程。在七十年代时,零基预算逐渐在欧洲的工厂中开始流行,通过这种预算可以有效的降低预算松弛的问题。在行为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韦茨曼在 1976 年根据期望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报酬计算模型,这是模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基于预算来进行计算的。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价值链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人们根据价值链的管理体系来进行预算管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预算管理体系也趋于成熟,由于知识经济逐渐取代了工业经济,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经济环境,权变理论和战略思想的管理理念开始在企业管理中盛行,预算控制模式的基础不复存在,预算管理的体制也需要不断改进。在 1990 年权变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伯恩伯格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特征的组织和个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会选择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法。随着九十年代初企业间合并的增多,在巨型企业中代理问题成为首要问题。卡普兰和诺顿在 1992 年提出平衡记分卡理论,在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中,一般从四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来评价企业的效率,通过多方面进行考核能够有效的降低错误发生概率。在不断对平衡记分卡理论进行完善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目标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因此而增加在预算方面的成本,人们认为增加成本不是他们想看到的,传统的思想受到了质疑。欧洲学者杰里米·霍普和罗宾·弗雷泽提出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到了关于脱离预算的问题,他们认为应该放弃预算管理,进行常规的贴近情势的管理理论。Abernethy 和 Brownell“在 1999 年通过调查得到了澳大利亚 63 家公立医院 CEO 的资料,用这些资料来检验战略变化、预算使用模式和业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检验表明,通过上下交互的预算机制可能极大的降低战略变化对业绩的影响。”2000 年费舍尔等指出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发现,如果契约以传统预算为前提条件,预算松弛的动机很有可能在底层员工中出现,通过真实导向型契约对下级进行管理,能很好的降低预算松弛出现的可能性。2002 年韦伯通过研究表明管理者的声誉会收到预算可靠性的影响,预算在组织中对计划和控制过程的重要性则决定着影响的程度。为了使对声誉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当声誉可以作为评价指标时,大部分人都会更加重视声誉,而选择保证较高的预算刚性,以获得良好的声誉。
  
  在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导致我国预算管理较国外预算管理有较大区别。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的要求下,预算管理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管理手段。主要领导部门安排制定相关的计划命令,在这些命令的指引下,国有企业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通过各个管理部门编制生产和财务计划,生产部门编制的基层运行计划,最后再统一进行协调安排,最终完成企业的总体综合计划。通过对这个计划的实施,来保证生产活动,另外向上反映,形成参考依据。(吴敬琏等,1993),这只能算是国家控制手段,不能看做是预算管理。1978 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国有企业基本执行承包责任制,利润成为最重视的业绩指标。在引入欧洲先进思想的同时,有效的结合我国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管理体制,我国企业得以迅猛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初,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个别有效信息,这些都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就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呃。我国预算管理大致的发展历程就如同上面所叙述的那样,如今,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逐步成为集团企业所采用重要的管理手段。
  
  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产权结构而产生的预算管理的重大问题,冯丽霞、欧亦兰(2006)建议完善预算管理的机制,组建独立的部门,有效的提高对子公司预算管理的控制。
  
  在后来的文献中,丁夏维、孟晓俊(2009)分析了使用平衡记分卡进行预算管理,组建了新的预算结构,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更好被适应,也更加的精准。通过这一方案,使企业的相关因素都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宋新华、刘满芝(2010)对我国企业预算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管能力不足进行了论述,强调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提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监管机制的放来确保预算的有效利用。
  
  黄锦亮(2012)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预算的原因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认为对预算执行成效的度量不够准去,提出要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廖敏霞(2013)在分析预算管理的问题时,结合当前国内环境,提出全面预算管理将会向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帮助,一些非财务的因素也会对预算产生影响。
  
  宋良荣(2014)在研究的过程中强调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保值增值,并提出了一套新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了我国预算管理方式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我国学者逐步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积极探索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内经济体制的原因,预算管理的讨论相对局限,没有完善的预算模式和正确的预算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模式不断涌现,为我国预算模式完善和创新,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材料。
  
  1.3研究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的界定
  
  1.3.1研究目的
  
  在当下,我国医疗保健的主要服务机构是公立医院,其主要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保健、康复、体检化验、健康与心理等活动,对社会和民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当下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不断加快的经济发展,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已经迫在眉睫。在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情势下,医院的预算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体系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在原来的制度中,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不够完善的管理方式造成医院存在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基础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推进建立科学、完善、有弹性的预算管理体系的进程。而且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中,没有类似企业那样的以产品为对象进行成本归集的预算管理,医院的预算管理执行的是大收大支核算,收支指标只按照治疗费、药品、手术费等项目进行非常粗糙的归类,并且从不对各个科室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因此在制定预算时,难以制定成本定额,预算目标的分解难以有效的落实。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相关的全面预算管理刚刚开始,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重新设计和改进预算的编制过程,并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达到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管控方向,减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把控不严等情况,并且使组织保持足够的活力。本文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通过对预算管理的整体进行完善,使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完成其应有的效力。
  
  1.3.2研究问题的界定
  
  首先,医院选取综合型公立医院。现阶段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步伐仍未完全完成,医院的财务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摸索中不断健全,选择综合型公立医院,是选择了我国财务制度改革的前沿,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这些综合型公立医院中能更好的应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能更加完整的了解到新的制度对于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及在新制度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具体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选择医院刚刚开始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初期进行研究。在 2012 年《医院会计制度》开始正式实施之前,我国公立医院基本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管理理念,即预算只是一个形式,没有相应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预算管理对公立医院的重要程度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医院运营过程的中的成本,从来不进行计量和相应的分配,不能体现各个部门和科室在日常运行中实际所产生的成本和收入,不能核实相关费用分配的结果。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下,对于医院各个科室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的考核。
  
  最后,选择在现行会计制度执行的初期,能得到更多的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能够更好的了解公立医院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真正需要什么,什么样的预算体系才能更好的切合实际,并且能更加合理的反应出真实的运营状况,帮助医院的管理部门了解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1.3.3研究方法
  
  第一,调查法。在开题以后,通过对该市及周边各大综合型医院进行的走访调查,初步了解了现在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情况,通过对部分卫生管理部门的咨询,从管理部门得到部门相关的信息。在走访过程中,专门对某三甲级医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第二,比较研究法。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和企业进行对比,找出相关问题的理论依据。在当前形势下,关于医院预算管理方面成效的理论较少,根据公立医院的非营利属性,试图找出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研究资料,关于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引用研究企业成型的相关理论结论,来比较和分析,由此提出公立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和可行的模式,进而提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机制方面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管理主体、方式等。
  
  第三,案例分析法。在相关理论和公立医院会计制度中关于预算方面的规定基础上,以某三甲医院为对象,通过对其现行预算管理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照这些现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积极的促进该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
  
  1.4研究意义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公立医院也在不断的壮大和进步。在国家不断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公立医院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依然保有自己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强大竞争力,成为各个公立医院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正是这种可以有效保证公立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这一方式在日后的改革过程中始终不断的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增强公立医院组织的管理效率,使公立医院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而增加收入水平的目标。通过运用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完善公立医院预算的各个方面,就可以达到相应目标,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实力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第一,是能够通过对公立医院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重组,达到完善公立医院整体体制的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能够有效的推动整个公立医院组织体系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加全院各科室和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二,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保值增值医院的首要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和完善,提高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相关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增加医院合理收入的目的。
  
  第三,通过建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落实合理的管理理念,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管理能力,强调合理的对医院能够使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强公立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公立医院的整体提高。
  
  1.5本文创新点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条件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依然尚未健全。
  
  通过详细分析医院在施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后主要的变化,通过对目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所面临难点的探讨,来找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公立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针对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出更加贴近公立医院实际的方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